言外之意,這是他應得的。
是他活該。
元妤儀避開眼,不再看他,心里的愧疚越來越濃,可與此同時的,還有不甘。
“和世家貴以外的人糾纏,便是錯,對麼?”的聲音越來越低,彷佛自言自語。
這就是眼高于頂的世家,宣寧侯這樣一個子懦弱的家主尚且如此,罔論其他三姓的家主。
他們以家族勢力為首位,表面上對皇室高呼萬歲,心里卻依舊保留著一分高傲。
旁人或許沒聽見的話,可謝洵聽見了,他有些意外,出這樣委屈姿態的人,看上去分明是那樣的風無限。
再回頭時,元妤儀已經沒了方才的迷惘,將手中的傘不由分說地遞給后孱弱的青年。
“帶謝二公子去側殿休息。”吩咐一旁的侍,又看向面前這張清冷的臉,張了張,卻不知該如何剖白。
片刻,謝洵只聽見鄭重地說了一句,“二公子且安心,本宮會給你一個代。”
話音落下,人已經轉離開。
謝洵抬頭,眼中只剩下一抹窈窕的背影。
天地蒼茫之間,旁的侍撐著傘,著藏青披風的一步步向弘德殿走去。
代麼?
這還是第一次有人同他說,代。
仿佛是在給他這樣一個狼子野心的卑賤之人許下承諾。
謝洵心里驀然有些煩躁,從昨夜跪祠堂時,他便得出一個結論,這位靖公主同他所接的人,有些不同。
無論是說的話,還是做的事,都超出了謝洵的預料,謝洵也猜不到下一步想要做什麼,這讓謝二公子覺得煩。
與這種復雜的子相比,他更希對方只是個像他主母那樣的人,無論有多私,使出來的不過是宅子常見的小手段。
可這位靖公主,最大的算計細細想來也是理之中,朝中局勢風云莫測,敏些的人都能看出,景和帝已經不再甘心旁人掣肘。
作為皇帝的親姐姐,就算不為皇帝打算,也得為自己打算,換是謝洵,或許也會做出和靖公主昨夜下藥一樣的抉擇。
畢竟一樁姻緣換一個世家的支持,真是一件再劃算不過的買賣。
謝洵能想明白這樣的做的理由,可對方卻似乎依舊只把他當作一個毫無目的、被牽扯進局的無辜人。
但他從來沒跟無辜沾過邊。
青年蒼白的抿,出神的作落在兩個侍眼中,卻了別樣的象征。
謝二公子看上去對他們殿下,還真是是一往深呢。
這樣的冷天,也要目送公主,多深厚的誼。
—
弘德殿中燒了地龍,坐在龍椅上的景和帝卻神不耐,宣寧侯確實是一早宮,可話里話外那意思還是不明確。
無非就是靖公主如何尊貴,謝洵只是個庶子,實在不配做駙馬。
景和帝倒沒有太大反,只要皇姐真心喜歡,對方就算是販夫走卒又如何?
份低是最好解決的事,給人安排個高位職,麻煩自然迎刃而解。
昨夜他翻來覆去睡不著,想了一通,皇姐昨日在宴會上說自己已有心上人,景和帝下意識覺得那人是祁三哥。
可偏偏祁庭現在遠在北疆,一時半會肯定回不來,現在又出了這樁事,正中了屋偏逢連夜雨的古話。
后來轉念再一想,心中又升起一僥幸,以皇姐的脾,就算醉了酒也不會迷糊到全然放心地睡在一個陌生人旁邊。
那麼皇姐應當是并不厭惡謝二公子的。
真正讓景和帝覺得頭疼的,是宣寧侯的態度,他上掛著兩人天差地別的份,退堂鼓敲得咚咚響。
實則這并非難以解決的問題。
左右大晟沒有駙馬不能朝的舊例,如今朝中雖有江丞相一眾群臣盯著他,可是安排未來駙馬一個職,景和帝依舊做的了主。
偏偏兩個人的想法天差地別,如今口干舌燥地講了這一通,最后都回歸了沉默。
元妤儀進殿時,兩個人正要開口,見進來,臉上都浮上一激。
景和帝自然是見了姐姐便高興,至于一旁的宣寧侯,便是另一番打算。
昨夜他思來想去,覺得公主瞧不上他這個小兒子,雖說都姓謝,可到底是個庶子,這些年又岌岌無名,與他寄予厚的嫡長子相比,實在是不堪。
他心深對這些皇室中人的確存著一不屑,但謝老侯爺更看不起,也不想讓其聲名大振的,其實是謝洵。
所以,宣寧侯覺得今日公主不會提起昨夜同他那小兒子糾纏的事,而是會問起謝陵。
至于引以為傲的嫡長子,屆時他再隨口編個由頭,敷衍過去,這事兒自然便算結了。
至于這位靖公主,想嫁王家嫁王家,想嫁崔家嫁崔家,謝氏自此便與無關了。
至于江行宣和景和帝的對弈,只要不牽扯到陳郡謝氏,不牽扯到宣寧侯府,謝老侯爺愿意當個睜眼瞎,隨他們斗去。
這樣想清楚后,宣寧侯整個人都眼可見地松懈下來,景和帝不屑看他這副姿態,甩袖上座,謝侯正要行禮時卻被靖公主扶住。
年紀不大,笑靨如花,宣寧侯卻沒來由的打了個,鬼使神差地聯想起兩面三刀的倀鬼。
她笑面羅煞,醫毒無雙! 一朝穿越成草包美人後,便咬牙發下宏願:「命里什麼都能缺,唯獨不能缺良人」 他是橫壓當世的腹黑戰神,面上不動聲色,背地裏卻心狠手辣……
“你爲什麼不對我笑了?” 想捧起她的嬌靨,細吻千萬遍。 天子忌憚謝家兵權,以郡主婚事遮掩栽贓謝家忤逆謀反,誅殺謝家滿門。 謝觀從屍身血海里爬出來,又揮兵而上,踏平皇宮飲恨。 從此再無鮮衣怒馬謝七郎,只有暴厲恣睢的新帝。 如今前朝郡主坐在輪椅上,被獻給新帝解恨。 謝觀睥着沈聆妤的腿,冷笑:“報應。” 人人都以爲她落在新帝手中必是被虐殺的下場,屬下諂媚提議:“剝了人皮給陛下做墊腳毯如何?” 謝觀掀了掀眼皮瞥過來,懶散帶笑:“你要剝皇后的人皮?” 沈聆妤對謝觀而言,是曾經的白月光,也是如今泣血的硃砂痣。 無人知曉,他曾站在陰影裏,瘋癡地愛着她。
聞萱自小是個病美人,十五歲及笄那年,家中爲她請來大師算命。 算命的說,像她這種極陰體質的人,能活到如今已經是上天開恩,若再不立即找到一個純陽體質的人,日夜相處,只怕將來活不過三年。 聞家人信了。 而純陽體質的人……聞家人不約而同想到了金鑾殿上坐着的那位。 — 聞萱謹記家人教導,自入宮後,一有空便纏着年輕的帝王。 他在御書房批奏摺,她就去給他送點心,在邊上陪着; 他跟人去馬場跑馬,她使勁渾身解數也非要跟過去,坐在邊上看他肆意飛揚; 他去池邊餵魚,她便早早地準備好十多種魚食,問他要喂哪一種; 他夜裏想一個人宿在御書房,聞萱泣涕漣漣: “是妾哪裏做的不好,惹陛下心煩了嗎?” 年輕的帝王:“那倒不是……” 聞貴妃:“那爲何陛下今夜不願意陪着妾?” 年輕的帝王:“太醫說你身子不好,近幾年都不宜行房事……” 聞貴妃:“我知道啊,我只想要陛下陪着我。” 年輕的帝王:“……可朕是個血氣方剛的正常男人!” — 年輕的帝王一直覺得,自己的貴妃愛慘了自己。 她嬌縱,但不過分,她體貼,且又美貌動人,她喜歡粘着他,他自然也不吝多予她一些寵愛,叫她做後宮唯一的女主人,享椒房專寵。 直至某日,他想着她許久未曾出宮見過家人,今日正巧有空,不如陪她回太師府走走。 卻不巧,在牆角聽見她與丫鬟的對話—— “娘娘近來每日都與陛下待在一起,氣色果然好多了!” “是吧?我也這麼覺得!” “看來那道士說的果然沒錯,娘娘再多與陛下待上幾年,保準就能容光煥發,活蹦亂跳了!” 年輕的帝王倚在牆角,兀自陷入了沉思。 所以……朕於她而言,只是味藥?
高悅行在十六歲那年,嫁給了京中最炙手可熱的襄王殿下。 從此高悅行人生便像開了掛,順風順水,極盡恩寵,從閨閣千金,到正室王妃,再到尊榮無限的太子妃。襄王的身邊除她之外,再無別的女人。 烈火烹油,繁花似錦。 但只有高悅行自己心裏最清醒。 襄王有一方繡着海棠花的帕子,揣在懷中多年從不離身,那是女孩子家的物件,卻不是她的。 身遭橫禍,一朝重生回到幼年時。 六歲的高悅行粉雕玉琢,望着自己繡籃中那一方帕子,海棠花的線只勾勒了一半,針腳與襄王私藏了半生的那塊帕子別無二致。 而她閉眼理順了過往的記憶,她模糊記得六歲年關之前的光景,也清楚地記得九歲生辰時家中的宴席。但是從六歲到九歲,那三年時光,她沒有一絲一毫的印象。像是被人憑空摘走了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