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陸璘沒在這上面糾結,而是很快道:“這些事,多謝三嬸告訴我,張家再有什麼不對的靜,你也盡快來告訴我,但不要在他們面前表出來。”
馬蘭香點點頭。
送走時,陸璘道:“家里糖多,一時吃不完,三嬸帶一包糖走吧。”
說完,丫鬟便將一大包糖放到了馬蘭香手上。馬蘭香連連推拒,但陸璘卻是真心相送,馬蘭香無奈只好拿在了手上。
到出大門,捧著手里的糖包,覺得高興,又覺得為難。拿了別人的東西,就覺得應該幫人做事,但菀丫頭的事得自己決定,自己可不敢來,到時候過得不好自己也擔不起這個罪過。
想著這些,又看看手上的糖包,不由嘆息一聲。
說起來,這菀丫頭的好運是來了吧,這一個富家公子,一個當的,隨便選哪個也不錯……當然,前提是這陸璘真的改好了。
……
陸璘想了很久,確定這兩個京城來的人自己不能大意。
父親早就在信中提醒過他,茲事大,徐家不會善罷甘休,徐家那位史,說不定真會有靜。
但京城來的人,到底是哪一方的人,目的是什麼,為什麼會找到張家?找張家又是做什麼?
京城應該不知道張家才對,張家也不會有那個本事去結識京城的人。
就在他疑不解時,陸家送來了家書。
又是石全親自送來,家書中沒有像以往一樣說別的家常,只有一件事:趙相悄悄派了人來安陸。
父親陸庸在京城是個老好人,長得一臉無大志的溫和模樣、看履歷也似乎碌碌無為,四平八穩,深諳“不做不錯”的道理,平衡之玩得極好,每一派人都不會特別討厭他。
但如果他真是表面那麼無用,就不會一路坐上副相了。
趙相派人來安陸,他能知道,可見他在京中耳目之廣。
陸璘將李由了過來,一同探討此事。
陸璘查了徐家,奏章遞到京城,也的確如他所想,擁護皇帝的清流黨抓住機會,大力彈劾徐茂,以及整個史臺。
趙相因此吃了虧,所以派人到安陸來查探況。
兩人都覺得,他們來安陸第一步,一定是找徐家。
京城人對安陸人生地不,當然要找徐家道明原因,讓徐家幫他們了解況。
那麼,徐家會將所有矛頭都指向他,細數他怎樣不顧徐史和趙相面子,就這樣將徐家一懲到底。
趙相派人到安陸,一是了解況,二如果能懲戒他一番,自然豪不手。
李由說道:“我明白了,是徐家給那兩個京城人指的路,讓他們去找張家,張家對大人恨之骨,他們要找張家一對對付大人。”
陸璘看著他,緩聲道:“民告?”
“對。”李由說道:“我朝不民告,而且往往民告者,若證據確鑿,多半能告。
“張大發之死……”陸璘沉道。
“我想的也是這件事。”李由立刻說:“這是條人命司,又是被人打死,最后打人者什麼事都沒有,被打者忍氣吞聲,加上那說不清的張家和施家的婚事,最好大作文章,讓張家告大人一個徇私法!”
陸璘沒出聲,但顯然是默認了他的話。
李由又道:“當初德安府趙知府是與大人聯名上奏的,也大力支持大人查徐家,我想他們不會去德安府告,而會去……”
“江陵府。”陸璘說,“江陵府知府,是趙相的學生。”
江陵府為荊湖北路首府,那里的知府衙門也統管治下所有政務。
知道這關系,李由急道:“這可怎麼辦?這他們去告,九能功!”
說完他不知想起什麼,又緩了緩心神:“不過,如果大人在京城沒人,那還難說,但大人是陸府的公子,又是前王相公的學生,就算是趙相也不敢下手太狠,又是這麼一樁小案,所以大人頂多是降級,或是在這安陸任上多待兩年,倒不會有什麼大事。”
李由松了口氣,陸璘神卻是越來越凝重。
李由見他這樣,問:“怎麼了,不是這樣嗎?”
“是這樣。但……”
陸璘緩緩道:“兩方相爭,講究妥協與平衡,大家要達到一個并不那麼滿意,但也不算太差,也只能如此的結果,京城的政事堂也是如此。
“趙相沒準備置我于死地,但他總要得到點什麼,不管是我父親,還是清流黨,都不能接我為此事死罪或是其他極刑,但也必須付出點別的。
“這個案子一定會被翻來覆去查,但其實真相不重要,結果早已預訂,最終多方權衡下,對我會略作懲戒,罰俸降級或是記錄在冊,影響升遷,但他們會讓子奕死,讓施菀刑罰或是進大獄,因為在京城,沒人替他們說話。”
李由一聽之下靜默良久。
他忘了,這雖是一個案子,但牽連的人卻不是一樣的,陸璘說得很對,事的發展就是這樣,張家告狀,江陵府接下案子,趙相一黨推波助瀾,陸相與清流黨人替陸璘辯解,最終的平衡就在其他人那里達。
李由也明白,陸大人惦念施大夫,他此時的凝重不是因為自己,而是因為擔心施大夫。
想著想著,他突然道:“大人,我有一條妙計!”
前世,她信奸人、嫁渣男,害的家破人亡,最後落得上吊自儘的下場。帶著空間重生後,她左手撕逼打臉虐極品,右手種田經商掙大錢!穿最好的綢羅、住最敞亮的瓦房,吃最美的佳肴、睡最帥的相公。衰神變錦鯉,農女變福妻。……京城傳聞,赫赫有名的海將軍娶了一個小地方的農門女,於是大家都在等他休妻重娶。可等著等著,狗糧倒是吃了不少。某將軍一臉傲嬌,“我家娘子超旺夫,命都給她!”
無雙十五歲便跟了龔拓,伺候着他從青蔥少年到如今的翩翩郎君。 外人都道她得了伯府世子寵愛,日子舒坦,不必起早貪黑的勞作。 只有無雙知曉那份小心翼翼,生怕踏錯一步。那份所謂的寵愛也是淺淺淡淡,龔拓的眼裏,她始終是個伺候人的奴婢。 韶華易逝,她不想這樣熬到白頭,琢磨着攢些錢出府,過平常日子,找個能接受自己的老實男人。 將這想法委婉提與龔拓,他淡淡一笑,並不迴應。 他的無雙自來溫順乖巧,如今這樣小心,不過是因爲家中爲他議親,她生出了些不安的小心思,太在意他罷了。好吃好住的,他不信她會走。 出使番邦前,他差人往她房裏送了不少東西,也算安撫。 半載之後,龔拓回來卻發現房中已空,家人告知,無雙已被人贖身帶走。 成親日,無雙一身火紅嫁衣站在空蕩蕩的喜堂,沒有賓客,更沒有她未來夫婿。 主座男人手捧一盞茶,丰神如玉一如往昔,淡淡望着她。 她雙腳忍不住後退,因爲氣恨而雙眼泛紅:世子,奴已經是自由身。 龔拓盯着那張嬌豔臉蛋兒,還記着手上捏住那截細腰的觸感,聞言氣笑:是嗎? 他養她這麼些年,出落成如今的模樣,可不是爲了便宜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