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嫁權宦 第五百四十七章 主動權

《嫁權宦》 第五百四十七章 主動權

有哪個嬪妃被打冷宮了之后,還敢讓自己的兒子也跟著來陪著的,難道不應該讓自己的兒子爭氣些,討得父皇的喜歡,將來好拉扯一把?

這個惠妃竟然反其道而行。

公主想不通。

李清懿說道“公主方才所言是一方面,但公主換一個角度想想,惠妃被打冷宮,七皇子沒了生母護佑,在這危機的皇宮之中,不知道能不能平安長大,與其讓他活在危險之中,不如跟隨惠妃在冷宮之中,起碼能夠保證他的安全,再加上十一公主時刻想著們母子,這冷宮的日子,未必過得有多難。待到來日,七皇子長大一些,想出冷宮,要比現在進冷宮容易得多。”

公主愕然了一瞬,“萬一七弟住進了冷宮,從此被父皇忘,前途盡毀呢?”

“如果七皇子不爭氣,即便在冷宮之外也一樣泯然眾人,再說,儷妃那樣的子,能教好七皇子嗎?”

公主被說服了,“那倒也是……”

李清懿看向王皇后,王皇后同樣是一位母親,顯然想到了惠妃的心思,但拒絕見十一公主,顯然是不想讓惠妃達所愿,留下后患。

李清懿說道“難的是,如何能讓皇上答應此事。”

公主說道“上回十一妹求見母后說起此事,母后沒有答應,又找父皇,但父皇沒有見,今日又來,也許是想讓求母后讓見父皇一面,母后覺得,真能說服父皇答應這麼離譜的事嗎?”

王皇后語氣悠長,“除非有所恃。”

公主不屑,“恃什麼?以前父皇都沒給恃寵生的機會,如今不失寵不被厭惡就是好的了。”

Advertisement

李清懿在旁說道“倘若十一公主能為大靖立下什麼功勞呢?”

公主怔住,“……”

皇后微微皺起眉頭。

眼下大靖與崇南的這個局面,黃沙關之戰即便勝了,也不能當什麼都沒有發生過。

崇南的舉無異于往大靖的臉面上扇掌,如此挑釁,豈能輕易揭過?

這仗肯定要繼續打,除非崇南主認慫,拿出誠意來平息此事,否則,和談是做夢。

但崇南會嗎?

從前也許會,但那國師出現以后,崇南的國力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增強,從不如大靖,到與大靖比肩,甚至有了超過大靖的趨勢。

這場仗誰也不能說穩贏。

但,如果能知曉那崇南國師的底細……

> 王皇后沉思良久,喃喃道“也許惠妃從穆貴妃口中聽說過那崇南國師的事?想用一個消息,換得母子團聚?”

公主目一亮,看向李清懿。

原本們想要策反赫連容,但即便赫連容答應下來,們也無法判斷對方說的是真話還是假話,倘若十一公主也知道一些關于崇南國師的消息,兩相對比之下,就能大概知道什麼是真,什麼是假。

李清懿則看向王皇后。

王皇后并非不識大的人,雖然不想讓惠妃得逞,但事關國事,就不一樣了。

的目瞟向殿外,素容立即在一旁輕聲說道“十一公主并未離開,還跪在殿外。”

王皇后淡淡道“此事不急。”

轉而看向李清懿,“聽說秦增要回鎮北王府?”

李清懿笑道“是要回鎮北王府,我今日來,正是要與皇后娘娘說明此事。”

Advertisement

將二人的打算說給皇后娘娘聽。

皇后娘娘顯然知道公孫老夫人當年的所作所為,聞言說道“既然你們做了決定,本宮自然支持,鎮北王府多年未曾打理,的確需要好生修繕一番,本宮就將宮中的匠人調派給你,爭取在你們大婚之前,將鎮北王府修繕一新。”

李清懿連忙謝恩,“多謝皇后娘娘。”

王皇后笑著看,“這點小事,相比你救了本宮和本宮侄命,不值一提。”

幾人又說了幾句家長里短,李清懿才起告退。

也隨著出來。

十一公主果然沒有離開,筆直地跪在殿外,經歷了挫折,縱的公主也學會了忍。看見李清懿走出來,雖然臉沉得厲害,卻一言未發。

李清懿淡淡瞥了一眼,與安公主一起離開了翊坤宮。

公主說道“赫連容如今住在驛館,幾日沒有宮了,想必在等崇南的消息。”

李清懿說道“如今這樣的事態,和親是不太可能了,他必定也在為自己的前途籌謀,不如先讓禮部的人多接。”

公主點頭,“希能夠順利,真不希

起戰事。”

與安公主告別出宮,李清懿徑直回了李府。

大婚當即,也沒有必要再回魏家,留在魏府濯香院的東西昨日已經全部收回來了。

剛進府門,就有丫頭上前,“大姑娘,您總算回來了!二夫人在正院等您呢!”

“是不是二叔有消息送回來?”

“是有信送回來,但不知是不是二老爺的。”

李清懿不再問,大步去了正院找二嬸。

Advertisement

一進屋,就看見二嬸著一封信,神還算松弛。

李清懿當即松了一口氣,“二嬸。”

阮氏見進來連忙招呼道“懿兒,你二叔來信了!”

李清懿從手上接過信,一目十行大略看了一遍,又從到到尾細細看了一遍,隨即笑道“看來黃沙關的戰事還算順利。”

阮氏皺眉“只是不知道你二叔能不能在你大婚前夕趕回來。”

穆家倒臺抄家之前,秦增就找了個機會將自己的世與李庸坦白了,李清懿本是做好了被罵個狗淋頭的打算,誰知二叔知道“假親”不過是借口,不但沒有生氣,還大大松了一口氣。

原因很簡單。

之前李清懿的種種表現,都說明對秦增不一般,李庸生怕自己的侄真的上一個太監,讓他將來到了地下無去見自己的兄長。

能有這樣的轉機,對于李庸來說比天上掉餡餅還令人欣喜。

現在二叔二嬸唯一擔憂的就是李清懿跟著秦增回到鎮北王府之后,會因為復雜的人事而到磋磨。

李清懿說道“二叔跟著永平侯去黃沙嶺,也是應急之策,初戰告捷,收攏了穆家軍之后,二叔應該就會返回。”

阮氏點點頭,正要與李清懿說道說道鎮北王府的事,長寧突然進來稟告,“姑娘,大人送了消息來。”

李清懿有些詫異,“什麼事這麼急?”

“說是鎮北王府的老夫人明日到京。”

“明日到京?”

李清懿與阮氏對視一眼。

阮氏說道“看來秦增是鎮北王嫡子的消息一傳出去,公孫老夫人就了。”

Advertisement

鎮北王府的祖宅離揚州不遠,距離京城也不過日功夫。公孫老夫人年紀大了,應該更慢,

卻明日就能抵達京城,說明很急。

李清懿目滲出冷意,這個公孫老夫人……

是怕秦增占了先機。”

阮氏也是皺眉,“秦增的份不容置疑,就算來了也無法阻止。”

“秦增認祖歸宗的事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所以這一遭并非是來阻止此事,相反,是想讓人看到,急切的想要見到自己的孫子,這麼多年對長孫念念不忘。相對的,秦增對公孫老夫人的冷漠,便容易人指摘。”

“這……這不是倒打一耙嗎?”

李清懿點點頭,也沒想到公孫老夫人竟然會來一招惡人先告狀。

真是人老

“那……你們在鎮北王府親的事……”

李清懿笑道“二嬸,你忘了我說的了,不管人后如何,在人前,公孫老夫人自是一切都要為的親親長孫考慮,不僅不會反對,還會極力的將親事辦好,作為長輩,就理所當然的掌握了主權。”

阮氏面不太好看,“不會還打著要給你一個下馬威,或是讓你立規矩的心思吧?”

“下馬威,立規矩,都是可以應付的,就怕有人笑里藏刀,口腹劍。公孫老夫人與鎮北王妃一個紅臉一個白臉,早就搭上戲臺了!”

說到鎮北王妃,阮氏的面有些復雜,“我當真不愿相信,那樣的人,會心存算計,與公孫老夫人一條心。”

“是不是一條心,咱們走著看,總能知道。”

阮氏想了想,“公孫老夫人回京,你作為未來的孫媳婦,總不能裝聾作啞,咱們李家還是要遞上拜帖,全了禮數。”

李清懿點頭,“秦增雖然對公孫老夫人存有心結,但他并非不懂變通之人,既然公孫老夫人先出了一招,他定然也會轉變自己的策略,等他見到了人,自然會安排好接下來的事。”

阮氏點頭“秦增辦事,還是人放心的。”

夏日青空,明亮恍惚。

京郊百里,一行車馬轆轆前行,偶爾傳來婦人輕聲細語的說話聲。

公孫意騎在馬上,仍舊沒有穿錦華袍,上只穿著普通的素白長衫,他的隨著馬匹輕微晃廓在逆之下顯現出一種模糊幽微來。

又要見面了。

長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