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金玉滿堂 第233頁

《金玉滿堂》 第233頁

如今皇家丟過孩子的事作為皇家辛, 已被正元帝明令止,不能再提, 但他心中的那份愧疚,還是沒有隨著時間流逝被沖淡。

王氏不以為意地擺擺手, “人家是皇后, 天底下僅次于太后娘娘的尊貴人, 我們哪兒會同置氣。不為難咱們就是好的了。”

眨眼間到了進宮那日。

一大早, 王氏和顧茵就起梳妝打扮。

王氏面覆脂,頭梳高髻, 戴一套水頭極好的翡翠頭面,髻上簪著一支赤金松鶴長簪,那松鶴栩栩如生, 眼睛是質地純凈的紅寶石。

上沒有穿誥命的大服,而是一件刻泥金銀如意云紋錦服。一來是這次的場合比較隨意, 是太后娘娘一時興起辦的, 二來則是王氏的誥命詔書還沒下, 還沒領到自己的冠。

顧茵則沒有上妝, 只描了眉和點了絳, 上穿了件金線繡百子榴花對襟長, 頭梳一個隨云髻, 發髻上簪一支金海棠珠花步搖,再點綴幾個小的珍珠金釵,手上再戴一個赤金纏雙扣鐲, 正是府那日王氏隨手給套上的。

那步搖隨著而簌簌抖,襯得整個人都帶上了幾分俏皮。

王氏起初還想把家里的好東西都往頭上上戴。后頭看一走,那珍珠就在耳畔晃,襯得本就白凈瑩潤的臉說不出的好看。

王氏就不說話了,怎麼看都看不夠似的,真恨不得顧茵再小幾歲,好讓摟在懷里親香親香。

后頭們打扮好了,武青意送他們進宮。

Advertisement

隔著馬車,武青意又再道:“太后娘娘是頂和氣的人,娘不必張。”

王氏說張。

是真不張,要讓一個人去,這只在家里橫的格,肯定要驚慌。

有顧茵陪著就不同了,兒媳婦無所不能的,王氏心里有底氣。

英國公府距離皇宮并不遠,馬車行駛了兩刻鐘就已經停到了門口。

再往里,那就要步行了。

不過這麼點路程,對做慣了活計的顧茵和王氏自然不算什麼。

婆媳倆下了馬車,見到了引路的宮,一邊說話就一邊往里去了。

一路上紅墻黑瓦,宮墻巍峨,王氏初時看還有些興,等走了一刻多鐘,到了慈寧宮,也就看啥都不覺得新鮮了。

太后并不是重規矩的人家出,也懶得在不年不節的時候讓人去跪拜,就讓一眾眷來了后直接去偏殿赴宴。

被宮人引著去偏殿的時候,王氏還在和顧茵咬耳朵,“咱家大郎真沒說錯,太后娘娘是頂和氣的人。從前我看戲文里,那些不好相與的惡太后,看不順眼誰就讓誰在覲見的時候罰跪,一跪就是一天半天的,不僅讓人沒臉面,還讓人把膝蓋跪傷了。”

說著話,兩人進了偏殿。

眷已經先他們到了,正圍著一個容艷麗、頭戴珠冠的年輕婦人說話。

那婦人柳眉目,面容艷麗之余還帶幾分英氣。

王氏倒沒仔細看面容,只是不由多看了幾眼的珠冠。

那顆顆珍珠都有人拇指大小,飽滿圓潤,盡管冠是純銀打造,并不算名貴,但白的珠子配著潔白的冠,就是好瞧。

Advertisement

王氏說不上來的好瞧,已經想著回頭也給顧茵鑲一頂這樣的了。

反正珠子和冠子家里都有,又不能賣錢,就得用起來。

們婆媳進來的時候,那年輕婦人同時抬眼打量們。

只見王氏眼神并不躲閃,顧茵也是不卑不的,笑起來:“這就是英國公夫人吧?”

這話一出,殿安靜下來,所有人都看向們婆媳。

婆媳倆也算是經過風浪的,自然不怕被人瞧。

宮人提醒們,眼前的年輕婦人就是馮貴妃。

馮貴妃就是出魯國公府,在們進宮之前,武青意已經都給們說過了。

這馮貴妃子頗肖其母,并不是能吃虧的人。

所以王氏上前一步把顧茵擋在后,上前行了個半禮。

那馮貴妃還是笑,說出來的話卻并不怎麼客氣,“英國公夫人初初京,本宮怎麼記著夫人的誥命文書還沒發下去,現在上還沒品級?”

國公夫人的品級和貴妃幾乎持平,只是因為一個是外命婦,一個是命婦,也不好放在一起比較,一般來說行個半禮客氣客氣就行了。

這馮貴妃揪著品級說話,那意思在明顯不過了,就是王氏現在上沒有品級,見了得行大禮。

果然是個不好相與的。

王氏沉了臉。

這要是從前,遇到貴妃這樣的貴人,跪也就跪了。

現在代表自家出來的,丈夫和兒子用命換來了品級,這膝蓋一彎,可就是把武家的臉面往地上扔。

那馮貴妃言笑晏晏,自說自話道:“唉,我這話說的莽撞,英國公夫人年紀不輕,怎麼也是我的長輩,不好給我見禮。您后的是您家的兒媳婦吧?瞧著比本宮年輕一些,本宮的禮就好。”

Advertisement

王氏是國公夫人,武青意的親娘。馮貴妃本來也沒打算折辱,不然兩家的梁子是實打實的結上了。

可若只是武青意的妻子,就算得了一品誥命,和同輩的,給個下馬威,也不會把場面鬧得太過難看。

而至于為什麼要對付們,自然是因為前不久馮貴妃的弟輸了好些銀錢給顧野。

士:如果覺得52書庫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傳送門:排行榜單 | 好書推薦 | 食文 種田文 甜寵文 骨生迷

Top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