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金玉滿堂 第242頁

《金玉滿堂》 第242頁

馮源一愣,就看正元帝一揮手,宮人展開卷軸,一幅龍飛舞的墨寶展現在馮源眼前,上頭寫著四個字——“積善之家”。

“阿源看著如何?”正元帝笑著問他,“這可是朕讓文老太爺親自為你所寫。”

文老太爺是文之首,這就是代表文人也承認他的功勞了?

“這……”馮源緒激,“臣之有愧!”

正元帝不以為意地擺擺手,“阿源太過謙虛了,你本就是開國重臣,這次又仗義疏財,接濟傷兵。這是你之無愧的!”

這話一出,馮源反而不好意思訴苦,和正元帝求助了。

正元帝又道:“不過接濟傷兵這事兒,說到底還是朝廷的責任。等到年后,朕就會讓人去恤他們。可不好真的讓阿源散盡家財。”

馮源呼出一口長氣,恩道:“謝陛下恤!”

君臣兩個親兄弟似的說了一陣話,正元帝有旁的政務要理,馮源自然告退。

雖然眼下距離過年還有快兩個月,但馮源心火熱。

娘說的不錯,這是花銀錢為宮里的貴妃和皇子造勢呢,陛下都看在眼里的。

這些銀錢,花得太值了!

且英國公府前頭也做了這樣的事,未曾聽過正元帝對他家有什麼褒獎賞賜,可見正元帝還是更青睞自家!

等到馮源走了,裝模作樣理政務的正元帝把奏折一放,臉上的笑也淡了下來。

他當開國皇帝的手里都沒錢,親娘老太后做兩裳,還得擔心家里銀錢。下頭的功臣上來就到吹噓自家多麼富有,這擱誰誰能忍的了?

Advertisement

不過馮家人本來也不聰明就是了,他早就心里有數的,不然他也不會選馮家的兒進宮。

但是好歹有人把燙手山芋接走了,正元帝上的擔子還是輕了不

了個懶腰,又轉頭對錢三思道:“等到欠銀全部收回,記得提醒朕把英國公府的窟窿堵上,沒得讓他們家為這事兒掏空家底。”

錢三思忍著笑,一邊應“是”一邊心道,到底哪家是真正的簡在帝心,可不是看什麼明面上的褒獎,還得看落到實的東西呢!

…………

十月中旬,京城都知道正元帝賞了個“積善之家”的題字給魯國公府,等于指定他家為救濟傷兵的人家了。絡繹不絕的人家上門,聽說魯國公府的門檻都讓人踩矮了幾分。

確定再無人上門來求接濟后,顧茵總算是能去買自己心儀的酒樓了。

說來也有些好笑,一萬五兩千里頭,大頭是府里公中的銀錢,小頭是顧野從賭坊里頭贏回來的,都是過了明路,可以自由支配的。

但因為前頭傷兵的事兒沒解決,這筆銀錢得藏著掖著,放到現在才敢——不然之前若是就買下酒樓,讓有心人打聽到了,搞出個“都有錢買那樣的大酒樓,可見英國公府家底厚實著呢”的傳言,到時候魯國公府現在的境況就得換自家了。那會兒英國公府自然拿不出接濟傷兵的銀錢,就怕最后這事鬧了升米恩斗米仇的典型。

現在再不擔心那些,這天一大早顧茵就和周掌柜去付錢、過契了。

地契和樓契有兩份,顧茵本來是想一份寫自己的名字,一份寫王氏的名字的。

Advertisement

但是還沒提,自家婆婆現在跟肚兒里蛔蟲似的,直接就道:“寫你自己的名字,可別寫我的。萬兩雖是家里出的,卻是你應得的,五千兩是小野贏回來的,要寫也別寫我的名兒,寫小野的。”

顧野當然不要,“說啥呢?這兒子對娘的孝敬,也是娘應得的。”

家里人都統一口徑,連和顧茵最淺的武重,都沒有二話,認為是顧茵應得的。

顧茵也不和他們別扭,橫豎都是一家子,不論契書寫誰的名字,酒樓都是一家子共有的。

因為是朝廷直售,手續比平常的時候還簡單,上午付的銀錢,中午顧茵就了酒樓的所有人。

雖然是換了個地界,但已經是二店了,所以這次的開店事宜顧茵準備得路。

首先是店鋪的招牌,這次還是拜托了文老太爺來寫。

文老太爺這天正好休沐,而且太白街離他家也不遠,當天就親自來了一趟,將酒樓里外看了一遍,說:“這次地方確實不錯,比寒山鎮的那個強不。比照著這個規模,我得給你寫個更大氣的才是。至于料子,還是不用你心,我給你尋。”

進京之后,文老太爺恢復了從前的榮,也恢復了從前的忙碌。

兩人好久沒頭了,談完了這事兒,還得聊聊家常。

主要是文老太爺問顧茵,他老人家還是不放心

雖說英國公府里都是顧茵本來的家人,但人心善變,大戶人家腌臜事格外多,誰能確保飛黃騰達后,對待家人還是那個從前態度?

顧茵就道:“都好,真的好。誰敢對我不好,我娘第一個不放過他。”

Advertisement

雖和自己猜的差不離,文老太爺還是老懷欣,捋著胡須道:“不錯,不錯。”

再就是店裝修和招人了。

這次酒樓下頭兩層都是嶄新的,只要雇人打掃一番,再添置一些基礎的東西就行。

招人倒是比較麻煩,不像從前店小,隨便招幾個人,再由人介紹人就夠了。

不過幸好京城是周掌柜的家鄉,到了京城一個月了,他也聯系了一些故人舊友,早就預定好了一對紅白案大廚。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