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胤在角落里站了一會,連冗就回來了。
“殿下打發金寶在打聽事發當月的事。”
“問到了嗎?”
“他們找到了后院的使婆婆,還有外圍守門的門房馬夫,問了一些消息,不過只是一些皮,關于王爺何時出門何時回來等等,離事的真相還很遠。”
徐胤凝目:“殿下自作為儲君培養,豈是尋常子弟那般的心智?有點線索就對了,給出的太多反倒是破綻。”
說到這里,他往靈堂看了一眼:“我先去那邊個臉,你們再去探。見機行事,務必在他回宮之前把事辦完整。”
主仆倆短暫面完畢,即分道而行。
楊蘸打發人去廚下備了酒菜,原本應該回去陪伴太子的他卻在隔院的門廊之下徘徊起來。
章氏剛好走到這里,疑的上前問道:“太子殿下來了,你怎麼不去伴駕?”
楊蘸長吐了一口氣,看看,卻不曾說話。
章氏疑竇頓生:“你這是怎麼了?突然之間又嘆什麼氣?”
楊蘸道:“你這些日子進宮請安了嗎?”
章氏道:“家里出事之前那一日,我進過宮,娘娘還賞了我兩盒點心。”
“你見到皇上了嗎?皇上龍如何?”
章氏凝眉:“沒有見到皇上。但娘娘說皇上在召見臣子,應該是打算也要為燕王說親了,而且當時他們是在書房里議事,如此看起來應該龍無恙。”
如今戰事平定,滿朝上下,最為擔心的就是皇帝的健康,雖說儲君年,大周后繼有人,可是開國皇帝功偉業在,先是平定了天下建立新朝,后又咬牙關一力抗敵,在邊疆諸國頻繁擾侵略的況下,哪怕幾度陷戰敗危機,也絕未生出過一退讓的念頭,有這樣的能力與魄力,誰不希由他來長長久久的統領國家下去呢?
往私心里來說,榮王府作為皇帝的堂兄,能夠擁有如今堪比同胞兄弟的恩寵,靠的是龍王和皇帝之間的份,皇帝若不在了,王府與宮里的分也就注定要淡了。
章家這邊也是,章家如今有這般的面,也是因為有皇帝惦記著章煥這個老下屬,皇帝不在了,新君必然要扶持自己的班子,章家子弟不,新君便不可能還會顧及父輩的人。
可以說榮王府和章家都是打心眼兒里的希皇帝能千秋萬歲。
章氏以為這麼一說,楊蘸會高興,沒想到他聽了之后,眉頭反而皺了起來。
“這病,怎麼反反復復的?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竟也沒個痛快。”
章氏心口一提:“你這是什麼話?!”
楊蘸似猛然回神,快速的看了一眼,然后轉進了太子所在之。
直到看不見他的人影,章氏提起來的心還沒有放下來。
方才他那樣的反應,要是放到有心人眼里,該不知道要生出多大的波瀾來!楊蘸雖說平庸,卻也沒愚鈍到這地步,平白落個話柄給人抓!
難道他剛才吐的話語,竟是他的心里話?
他要什麼痛快?
他是想皇帝好還是不好?!
“世子妃,該去歸元樓那邊了。”
旁嬤嬤一提醒,才把攥的手放開。
五指相,才知道一雙手已經冰涼。
楊蘸進了屋,太子正在翻一本書。
聽到腳步聲,他頭也沒抬:“這書還是小時候就放在這兒的吧?我記得上回來就看到了,為了比賽投壺,還拿來墊過腳來。”
楊蘸瞅了一眼,又瞄著他道:“殿下好記。上回您來這兒咱們玩投壺,那還是許多年前了吧?”
“是啊,那時我才十一歲。”太子把書放回去,轉過來著他,“這麼多年過去了,這書放在這里都沒過,可見你也是一點都沒長進。”
楊蘸緩緩抻,著地下:“殿下教訓的是。臣愚鈍,打小一看到書就想睡覺,殿下天資聰慧,十歲時文章就得到了翰林院學士的贊賞,所以您是君,臣是臣。”
太子踱了兩步,說道:“記不好也有好。傻人有傻福。”
楊蘸垂首:“是,多年前殿下也對臣說過這句話。”
太子聽到這里又扭頭看了他一眼,隨后抿了雙。
金寶出現在門口,待太子走過去,便伏在他耳邊說起話來。
楊蘸面凝重,眼不錯珠地盯著他們倆。
直到太子聽完,又揮手讓金寶退了下去。
楊蘸忍不住道:“殿下今日沒什麼別的事吧?”
“詹事府有點事,我先回宮。”
楊蘸愣了一下追上去:“臣已經備好了酒菜,殿下不如用完了再回宮?”
太子未發一言,舉步出了院門。
楊蘸也只好跟在后頭相送。
郭頌再次來到傅真面前時,傅真和蘇幸兒已經來到西花園的小樓里由也是剛到的章氏陪著喝茶了。
在座的還有程家和杜家的眷。巧的是許久不見的杜三太太也在坐。
兒媳婦已經娶進門的杜三太太看到傅真還是兩眼發,一個勁兒的跟左右同伴說:“我就說傅小姐出塵俗,你們看是不是?是不是?裴家可真是好福氣!”
大家都知道這個人,心眼兒是多了點,卻也不算太壞,誰還不知道當初與寧家退婚這一樁,后來悔什麼樣?
只是今日這場合卻也不便打趣,眾人便只笑一笑,附和起來。
傅真走到門外,郭頌道:“將軍讓屬下來找夫人回稟太子邊的人在王府里走的事。”
傅真示意他說,他便道:“金寶這次沒有親自去探,他打發小太監找到了徐家的人,不出意外的話,那天夜里榮王帶人強闖了徐家的事兒,太子已經知道了。
“還有,徐夫人先前還在靈堂里跪著,剛才卻不見了,屬下打聽到,徐胤邊那個姓連的,給喂服了安神藥,讓躺下去了。
“巧的是,金寶方才也打發邊的小太監去徐夫人歇息之探聽虛實了。”
傅真屏息著他,好一會兒才把目移開。
榮王府與徐府挨在一起,占據了一整條胡同,也就是說,那天夜里榮王哪怕帶著人闖到了徐家,知道的人也不多。
事后王府,丟出了那麼個原因來掩蓋榮王妃的死,自然也要打點下去,把為難過徐胤的事給下來。
可是這種事并不是絕的,總歸會傳出風聲,太子有心打聽,自然是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