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到這份上,我隻能隨口編道:“兒臣喜歡四遊曆,去過不地方;今年五月,兒臣去建康遊玩,偶然結識完亮。那時,他自稱是做買賣的,請兒臣在酒樓吃飯,之後,兒臣就離開了建康。”
他了然地頷首,忽然又想起了什麽,問:“他如何知道沁寧公主就是他在建康認識的你?”
我看一眼二哥,隻能繼續編下去,“也許他早就對兒臣別有用心,派人暗中跟著兒臣,後來知道兒臣為大宋沁寧公主,就提出宋金兩國和親,非兒臣不娶。”
宋帝眨眸,相信了這個臨時編的故事,“怪不得金主指定你和親。他非你不娶,聘禮厚,如此看來,他對你倒有幾分真意。”
“就算如此,兒臣也絕不嫁給他!”我堅決如鐵,“在建康,他自稱是金主,要帶兒臣回上京,還要封兒臣為妃。兒臣了驚嚇,連夜逃走。”
“朕明白。”他抓過我的手,輕拍兩下,“你娘一生悲苦,朕不會讓你步你娘的後塵。”
“謝父皇。”我和二哥對視一眼,他微微一笑,對我臨時編的故事很欣賞,雖然有點不明白。
“那人竟是金主完亮!”宋帝雙目微微收,眸漸漸犀利,“朕隻覺得他膽識過人、能言善辯、頗有急才,不是一般的臣子,沒想到他竟然是金主,朕看走眼了。”
趙璦微一沉,道:“他有意喬裝、瞞,誰能瞧出來?若非皇妹在書房外看過一回,也不知道那不思的小弟是金主。”
宋帝聲量微高,冷聲質問:“你們知道他是金主,就派人去行刺?”
我輕輕頷首,二哥也點頭。
宋帝怒指我們,氣得不知如何責罵我們了,“你們——”
我道:“父皇,兒臣不想嫁給他,隻要他死了,兒臣就不必和親。再者,他一死,金國就會生,我宋大軍趁機北伐,收複失地指日可待啊。”
趙璦附和道:“兒臣覺得此計甚好,就派了十個高手去行刺。一旦事,金國就會大……”
“你們就不想想,萬一事敗,會有什麽後果?”宋帝站起低吼,恨鐵不鋼似地瞪著我們,“結果呢?事了嗎?他不是好好的?還讓那不思來興師問罪,要朕給他們一個代!”
“兒臣沒料到金主沒有夜宿在館府。”二哥的聲音低了下去。
“這不怪皇兄,金主聰明絕頂、未雨綢繆,是兒臣棋差一著。”我連忙幫腔。
“完亮毒狠辣、城府極深,豈是你們兩個小頭對付得了的?”宋帝怒哼,眼眸周圈已赤,顯然氣極了。
“兒臣知錯,任憑父皇責罰。”我立即跪下,沒想到父皇竟然生這麽大的氣。
“兒臣知錯,不過此事與皇妹無關,都是兒臣一人的主意。所有罪責,兒臣一人承擔!”趙璦急急地跪下,寧願自己罰、吃苦,也要護著我。
“不,兒臣是主謀,皇兄至多是同謀、共犯,父皇要罰,就罰兒臣。”
“父皇,皇妹是兒家,子弱,兒臣是男子漢大丈夫,就罰兒臣吧。”
宋帝呼出一口長長的氣,怒火漸消,“為大宋郡王,就該有擔當,朕罰你一年俸銀,再去領十板子。”
我立即道:“皇兄若要挨板子,兒臣也去領五板子。”
宋帝氣得指著我,“你——”
趙璦使勁地瞪我,佯裝發怒,“你湊什麽熱鬧?趕回去!”
宋帝被我的胡攪蠻纏鬧得無奈,“罷了,罷了,就罰一年俸銀。”
我欣喜道:“謝父皇。”
二哥謝恩後,朝我一笑。我猶豫再三,決定說出心中的想法,“父皇,兒臣有一事想說。”
宋帝坐下來,麵頗沉,“說!”
我問:“那不思說他們出宮後就啟程北歸嗎?”
宮人進來,奉上一杯熱茶,隨即退出去。宋帝點頭,端起青瓷茶盞,“許是用完午膳再啟程。”
我正道:“兒臣隻是說出心中一點想法,父皇切莫生氣。兒臣覺得,完亮匆匆北歸,必定是金國朝中出了大事,否則,他不會在行刺一事尚未明朗的節骨眼上北歸。金國將士驍勇善戰,是我宋將士的死敵,假若金主暴斃,上京生變,禍起蕭牆,不止,金國將士的士氣就會一落千丈,猶如一盤散沙,不足為懼;這時便是我宋揮軍北伐、收複失地的好時機。”
“金主暴斃?”宋帝眉頭一皺,隨即舒展,目向殿外延展,似在思索。
“金主一行北歸,待他們抵達吳州或長江之時,我們派一些頂尖的高手去行刺,讓金主命喪江南。”趙璦雙眸明亮,“皇妹這出妙計,兒臣以為,可行。”
“皇兄所說的,正是兒臣的意思。”我和二哥倒是心有靈犀一點通。
“雖說可行,但行刺一事關係重大,不可草率。”宋帝語聲緩沉,目猶豫之,“倘若行刺失敗,禍患無窮;金主不會善罷甘休,大有可能揮軍南下,戰事一起,苦的是黎民百姓……”
“父皇,這是千載難逢的良機。”趙璦沉聲道,極力說服父皇。
“就算父皇為蒼生著想,不願挑起戰事,可完亮嗜殺好戰,早晚會南下侵我大宋。”
“家國大事,你們不懂。”宋帝目悠遠,好像想起了什麽。
“是,兒臣隻是一介流,不懂什麽家國大事,隻知完亮毒狠辣、冷酷嗜殺,絕非一國明君。他當金國皇帝,對我們大宋,也絕非幸事。”
我越說越激,父皇為什麽就不同意呢?父皇究竟在想什麽、擔心什麽、猶豫什麽?作為一國之君,這般優寡斷,於家國、蒼生並非好事,還不如二哥果斷。
自然,置完亮於死地,我的確別有用心,或者說是私心。隻要他死了,大哥完雍就安全了,就不必再亡命天涯,不必過那種朝不保夕的日子。
趙璦再次勸道:“父皇,若再猶豫,就失去這個絕無僅有的良機了。”
宋帝站起,以不容置疑的口吻道:“朕再想想,明日再議。”
我和二哥看著他大步流星地離去,無奈地歎氣。
我就是不明白,當年父皇是靖康之難中唯一一個沒有被金人擄去的皇子,經曆了九死一生,才躲過金兵的追捕,在江南即位,延續大宋國祚。為一國之君,他延續了大宋一百多年的基業,延續了趙氏江山,雖然隻剩下半壁江山,但也是大宋黎民百姓和將士寄予厚的英主。
卻沒想到,宋帝竟然這般優寡斷,連刺殺完亮的膽量也沒有。
我問:“二哥,你覺得父皇會讚行刺完亮嗎?”
趙璦抿,歎氣,“我也不知。”
“父皇一向這麽優寡斷嗎?”我問,說得難聽點,大宋有這樣的皇帝,是大宋的悲哀,更是黎民百姓的悲哀;假若父皇永遠如此優寡斷,大宋如何圖強中興、揚眉吐氣?
“父皇是一國之君,所思所想必然比我們多得多,我們想不到的,父皇必須思慮再思慮;我們可以任妄為,父皇必須思及江山社稷、黎民蒼生。”
我看得出,縱然二哥懷抱負,也隻能在父皇的威嚴、芒下規規矩矩地做人、行事,不敢越雷池半步,磨了銳氣與意氣。
我慷慨道:“正是為了江山社稷、黎民蒼生,才不能優寡斷。你讀了那麽多聖賢書,應該知道,曆朝曆代有所作為、開創新朝的帝王將相,哪個是優寡斷的?秦始皇、漢高祖、漢武帝、唐太宗,還有我朝太祖,哪個不是雷厲風行、當機立斷?”
趙璦笑道:“這些古人是當機立斷,還是優寡斷,你倒一清二楚。”
我斜睨著他,“可不是?但凡建功立業、名留青史的英雄豪傑、帝王將相,必定都有一種與凡夫俗子截然不同的氣魄與氣概。二哥,若你想名留青史,就不能優寡斷。”
他搖頭失笑。想到這個千載難逢的良機就要白白地溜掉,我黯然道:“我真想不明白,明明是絕佳良機,為什麽父皇還要考慮?考慮什麽呢?等他想好了,完亮也走得老遠了。”
二哥也頗為迷惘,“也許父皇在想,怎麽做才能做到萬事周全。”
果不其然,次日早上,宋帝否決了我的提議,也不許我和二哥私下派人去行刺。
我問為什麽,父皇隻道:“兩國兵,不斬來使;兩國互通往來,自然也不殺來使。”
撂下這麽一句話,他就讓我們回資善堂,不要胡思想。
“二哥,父皇那話看似冠冕堂皇,可是我覺得不盡然。”
“假若金國使臣在大宋境被殺,世人都會以為是父皇的旨意;刺殺來使一事也將載史冊,被後人詬病。父皇考慮到百年後的聲名與評述,才不讚我們刺殺金主。”趙璦見四周無人,這才直白地說。
還是二哥想得通。
為了百年後的聲名與評論,就白白放棄一個大好機會,這不是很可惜嗎?
優寡斷的人做任何事總是瞻前顧後。
趙璦笑得雲淡風清,“別想那麽多了,如今你暫時安全了,就當一個無憂無慮的公主吧。”
我蹙眉道:“公主,公主,聽起來風榮耀,可我覺得是罪。二哥,我想出宮玩玩。”
他思索片刻,道:“金主昨日剛走,再等兩日吧。”
這日,我差人去驚鴻殿,對劉婕妤說,父皇賞了我一壺佳釀,邀共飲。
寒風呼嘯,飛雪簌簌,潔白的雪花從天上飄落,紛紛揚揚,織一幕幕純潔無暇的簾帳。寒氣過鬥篷,鑽,冷了手足。我站在殿前,抬頭仰,霾的天空太遙遠、太廣袤,也不邊,一如思念,無窮無盡。
爹爹、哥哥,你們還好嗎?是不是很擔心我?大哥,你是否安然無恙?有沒有想過我?
劉婕妤坐著轎輦前來,我笑著迎進殿,吩咐宮人奉上酒菜。
起初還擔心心中有鬼不敢來,沒想到竟然來了。坐在案前,我若無其事地笑,“上次婕妤邀漪瀾賞花,這次漪瀾邀婕妤共飲酒,算是禮尚往來。”
的妝容頗為濃豔,外披一襲鮮紅鬥篷,宛如雪地裏盛開一朵鮮紅豔麗的花,濃如,有些目。巧笑嫣然,眸微閃,“公主客氣了,這是什麽酒?”
“這是昨日父皇賞的佳釀,做‘芙蓉醉’。”
“‘芙蓉醉’,好名字。”劉婕妤讚道,“酒香香醇,必定是好酒。”
我斟了兩杯,遞給一杯,接著舉杯,“先幹為敬。”
話落,一飲而盡。
見我如此,也飲下那杯酒,盈盈一笑,“公主聖眷優渥,所得的賞賜自然都是世間珍品。”
我輕輕一歎,“父皇的確賞了不珍品給漪瀾,不過漪瀾向來不喜奇珍異寶,倘若婕妤有興致,漪瀾轉贈給婕妤。”
劉婕妤為難道:“那怎麽好?是陛下賞賜給公主的,本宮怎能收?”
我站起,挽著的手臂前往偏殿,“父皇賞賜給漪瀾,自然就是漪瀾的,漪瀾想送給誰,就送給誰。”
當看見整個殿室擺滿了奇珍異寶,一雙眸驀然睜大,漆黑的瞳仁定住了,發出貪婪的亮。我看如此模樣,心中冷笑。整個殿室流溢彩,閃爍著金玉的芒,的目停留在一件件珍寶上,從未離開過,看過這一樣,接著又看另一樣,應接不暇似的。
我笑嘻嘻道:“婕妤看到中意的,就挑兩樣回去吧。”
劉婕妤既想得到珍寶,又裝出為難的樣子,十足的矯,“公主太客氣了,這不大好吧。”
我大方地笑,“婕妤不必客氣,看中什麽就拿回去。因為,婕妤待漪瀾好,漪瀾就當婕妤是自己人了。”
抿笑起來,繼續看那些寶流轉的珍品。
看了許久,看花了眼,猶豫再猶豫,最終挑了水晶枕和琉璃盞,興高采烈地回去了。
這夜,晚膳後宋帝來看我,我提起劉婕妤,道:“父皇,今日兒臣邀劉婕妤一同用膳。劉婕妤穿著紅鬥篷,在這冰天雪地一片白茫茫之中,顯得更了。”
“哦?朕有半個月沒去驚鴻殿了,明日去瞧瞧。”他朗聲笑道。
“對呀,父皇可不能冷落劉婕妤那麽久。可憐劉婕妤,每日打扮得那麽,卻見不到夫君。白居易在《後宮詞》一詩中寫道:紅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想想,失寵的妃嬪多可憐。”
“這詩誰教你的?”宋帝沉沉地問。
“兒臣無意中翻到的,就記住了這句。”
“往後不要再看這類詩。”
“好,不過父皇要答應兒臣,空去看看劉婕妤。”
“你這丫頭,父皇與後宮妃嬪的事,你也管起來了?”他我的頭,語氣中雖有薄責之意,卻是寵溺的笑。
“兒臣可不敢管父皇與妃嬪之間的私事,隻不過兒臣覺得婕妤有點可憐罷了。”我揚眉巧笑,“父皇是不是許久不曾賞賜劉婕妤了?今日用膳後,想瞧瞧父皇究竟賞了兒臣什麽奇珍異寶,兒臣就帶去偏殿,後來,兒臣將水晶枕和琉璃盞轉贈給了。”
聞言,宋帝的臉龐一分分地冷下來,我拉著他的袖,心虛地問:“父皇是不是生氣了?父皇最喜歡水晶枕和琉璃盞了,兒臣是不是不應該把這兩樣珍寶轉贈給劉婕妤?”
他不悅地瞪我,“你可以贈別的東西嘛,為何偏偏是水晶枕和琉璃盞?”
我委屈地解釋道:“兒臣說了,但是劉婕妤非要水晶枕和琉璃盞,說對這兩樣珍寶有獨鍾……兒臣對這類奇珍異寶本來就不上心,瞧那麽喜歡,又誌在必得的樣子,兒臣不忍心奪人所,就送給了。”
宋帝的眼中浮著一抹清寒之氣,沉鬱道:“奪人所?是奪人所!”
我搖著他的手臂,依依道:“兒臣錯了,父皇就原諒兒臣這一回吧。父皇,笑一笑嘛。”
他板著臉,不肯笑,在我多次逗引下,他才忍不住笑出來。
再閑聊幾句,他就回福寧殿了。
我躺在暖和的棉被裏,勾笑起來,劉婕妤,既然你有膽量收取錢財、為他人做嫁,我就讓你嚐嚐失寵的滋味。
這一次,宋帝足足有三個月沒有踏足驚鴻殿,想必劉婕妤也猜到了是我在背後搞鬼吧。
經宋帝首肯,在完亮離開臨安五日後,我出宮到普安郡王府玩玩,當是散散心。
二哥在府中等我,我坐著轎輦出宮。
雪已停,日頭終於衝破萬重雲層的遮蔽,當空朗照,萬丈芒灑照寰宇,霾的冬日展現出一抹明之。空氣清冽,寒意刺骨,我裹得嚴嚴實實,不過心很好。
街邊堆著不積雪,地麵,轎夫小心翼翼地走著,擔心把我摔了。
去普安郡王府隻是障眼法,我打算先到逛逛,就讓二哥在府裏等著吧。前陣子他說城中新開了一家酒樓,天南海北的菜都做得相當地道,我先去嚐嚐。
【1v1+雙潔,女主嬌軟】顧清顏是成國公府在金陵城的窮親戚,皇後的一個遠房堂妹。一日,國公府來人,說是讓她進宮給皇後娘娘侍疾。若放上一世,宮門深深,哪是她這種伎倆的人能去得的?可眼下她剛從上一世的噩夢中驚醒,上一世已與首富之子有婚約的她在秦淮河的畫舫上遇到了一位中藥的公子,便陰差陽錯成了公子養在山莊裏的小嬌嬌。公子待她極好,但她心懷不安,對未婚夫也有愧便不辭而別了,可剛回到家拒了皇後的邀約就被父親以有辱門楣之名給暗害了。重來一次,顧清顏決定保住小命要緊!去皇宮!可她不曾想,宮裏的九五之尊,儼然是那位與她夜夜同眠的紫鳶山莊五公子!而皇後娘娘此次召她來侍疾的目的,也不太單純.......--------------驚才絕艷的大齊皇帝沈煜在當太子時,幹過一件荒唐事,在金陵的山莊裏養了一個小嬌兒。先帝駕崩,事出緊急,他不得已不辭而別,等到再回來時,卻發現自己捧在心尖尖上的嬌嬌逃了!還不日就要與未婚夫成親了!堂堂大齊新帝居然成了個名不正言不順的外室男,他氣急回宮,本想與那嬌嬌一刀兩斷!誰知皇後那新來侍疾的小婢女居然就是讓他這幾日夜不能寐的小嬌嬌!ps:皇帝皇後假結婚
上一世,她一心錯付,因愛一個人而家破人亡。重生歸來,她不折手段,只為報仇雪恨。她滿心戾氣,卻終歸逃不過他的步步為營。于是……“夫君你小心點,前面有臺階,別磕著。”“夫君你想吃什麼,給我說,我這就去給你弄。”“這是我男人,誰敢傷他我要他的命。…
【空間+金手指+非爽文+流放逃荒+發家致富】評分才出,有點低,放心入。 姜靈韻一睜眼,竟身處流放現場,還成了廢太子的側妃,這和妾有何區別? 社畜的她剛擺脫996,卻又得像牛馬般伺候人,甚至要照顧廢太子。 然而,屁股還沒坐穩,危險接踵而至。 蛇群來襲!烏鴉饞她的肉,老虎帶崽圍攻.... 別怕,她有金手指,能聽懂動物語言,小小動物拿下! 流放路,就一定是艱苦萬分、吃不飽穿不暖? 才不是!姜靈韻就偏不。 她有祖傳百寶袋,這袋子神奇得很,能不斷擴充。 一路上,她就像個“小財迷”,金銀珠寶、值錢物件,不管用得上用不上,統統都被她收入囊中,雁過拔毛也不過如此。 還沒到流放地,她就已經富可敵國! 某日,廢太子楚臨舟修身養息后霸氣回京。 姜靈韻卻眉開眼笑地送別,“夫君,我不過是個妾,您給我一紙和離書,讓我在這兒自生自滅就行。” 楚臨舟聞言瞬間慌了,“江山本就是為你而爭,沒了你,要江山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