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嶽父朱棣,迎娶毀容郡主我樂麻了 第254章 發行國債!馳援大東北!朱老四和朱

《嶽父朱棣,迎娶毀容郡主我樂麻了》 第254章 發行國債!馳援大東北!朱老四和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員誇著誇著,還連帶聖上也一起誇了。

    李逍微微一笑,如沐春風,仿佛進了誇誇神教,不得不說,這些文人拍馬屁就是舒服,變著法子誇自己.

    至於那些跟各地地主有瓜葛,又被地主們煽,想要恢復秀才特權的員們,則是徹底沉默了。

    秀才的確是恢復了待遇,似乎還變得更好.

    但結果卻是與他們想要的千差地別.

    李逍真是會化解矛盾,直接將矛盾給拋開了,變國家大事

    “好!發行大明債,此舉甚妙!”

    朱棣聽明白了這大明債的好後,喜不勝喜,道:“如此一來,就能獲得三贏,於民於國,皆大歡喜,若幹年後,那些建州子民一定會念著此舉。國師真不愧是大明之棟梁,大明可一日無朕,但不可一日無國師啊!”

    此言一出,

    滿朝文紛紛朝著李逍拱手:“國師大才也!”

    聽到這句話,

    比較鬱悶的當屬閣的解縉了。

    上次解縉跟著大儒孔茂學鬧事,結果李逍直接儒聖了,那孔茂學了李逍的徒弟,自己更是了李逍的徒孫

    於是解縉又回到朝廷,複原職。

    他聽到這句話,覺心裏很難

    聖上在南京的時候,跟自己說過這句話,“天下不可一日無朕,朕則不可一日解縉。”

    那時候的自己,是多麽寵啊!

    結果遷都之後,自己馬上就坐了冷板凳.

    他看著滿朝文武跪李逍的樣,心中酸酸的,那不就是曾經的自己麽.

Advertisement

    仔細一想,解縉發現這李逍也屬實厲害。

    自己最以為榮練了幾十年的狂草書法,被國師用狂草碾

    國師曾經寫過的四句:橫有千古,縱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用的就是狂草。

    別提上麵的詩才了,就那書法就了自己一頭。

    不止如此,

    國師的楷書能媲真卿,行書能媲王羲之

    這就不說了,自以為榮的儒學造詣,也被國師碾,人家直接悟出新的道理,坐地聖。

    十年前,還帶兵打過仗,三千人救下十萬人。

    五年前打倭國和倭寇,徹底滅絕倭寇之患。

    更是不停地改革,讓國家變得越來越富有,國泰安康。

    可謂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幹坤。

    哎.

    這樣一想,似乎自己失寵也是理之中。

    既生縉,何生逍啊!

    解縉心中悲歎一聲。

    暗道還是老老實實的吧,不能繼續折騰了。

    念及至此,

    他也跟隨著所有跪李逍的員們一起拱手,“國師大才!”

    這場誇讚持續了一刻鍾才緩緩停下。

    這朝堂之上,真的就變了誇誇神教,誇個不停。

    將李逍從頭到尾,以前做的事和現在做的事都誇了個遍。

    楊溥興道:“妙哉!妙哉!若是此舉真能,那以後豈不是隻要朝廷缺銀子,那就可以問天下人借錢?”

    聽到這話,朱棣也是眼前一亮,“似乎是這個道理啊。”

    “這不行!”

    李逍急忙擺手,糾正思想:“發行大明債,首先就是國民信任,朝廷既然要借錢,就一定要還錢。有借有還,再借不難。若是隨意用此法,萬一朝廷還不上銀子,那就是失信於天下人,百姓拿不回銀子,天下都會。所以行此事要慎之又慎。”

Advertisement

    說完,李逍又道:“隻要不是竭澤而漁,殺取卵。發行大明債,保證百姓的收益,此舉的確能多次實施!是利國神。”

    話落,

    三楊一同拱手:“是這個道理,國師提醒的是!”

    朱棣微微點頭,心中記下了李逍的提醒。

    這確是把雙刃劍,大明債不可隨意啟,必須要慎之又慎,用好了,國家越來越好,用不好,失信於民,天下

    既如此.那就趁著李逍還在的時候,放心大膽的用。

    等朕老了,這大明債的策略,就徹底止掉。

    以免後世不肖子孫胡用用!

    這般想著,朱棣心大好,揮手道:“好,就如國師所說,戶部立馬發行大明債,先看看咱朝廷能不能從百姓手中湊到銀子。”

    “臣等領旨,聖上英明!”

    百齊拜。

    “退朝!”

    很快,

    大明債在經過戶部經過嚴計劃後,聯合大明錢莊正式推出。

    李逍起初建了這個大明錢莊並未啟存錢的功能,主要是沒有電腦和計算,龐大的數據支撐不起來太大的客流量,會導致數據混,金錢係崩塌。

    所以還是依靠各地的私人錢莊來維持儲存錢財的功能,不過後續隨著紙鈔深人心,李逍就會打算讓大明錢莊代替錢莊。

    目前,大明錢莊主要的作用就是發行大明寶鈔,普及大家用紙鈔的習慣,但並未全國推廣。

    因為大明現存的金銀量,不足以支撐全國的金本位,李逍的計劃是徐徐圖之,這點也是跟朱棣和朱元璋商討過的。

    但是發行大明債不一樣,買了之後,就不需要變,需要的計算量,因此可以推廣執行。

Advertisement

    經過李逍的商討,大明債利息是據年限算的。

    大明債分為:五年期,十年期,十五年期。

    年化收益分別是:年百分之五,百分之六,百分之八。

    利息到期一結算,可以選擇繼續購買或退還。

    按照最低檔的五年期,一百兩銀子一年能獲得五兩利息,這五兩的利息還會納本金進行繼續利滾利。

    到期之前是不得取出來。

    除非能證明家裏急需用錢才能取出,不過隻能取出本金,利息就別想了。

    正式推出之後,李逍帶頭買大明債。

    買了五千萬兩白銀,十五年期的。

    按照百分之八的利息,一年的利息就是四百萬兩!

    坐吃山空,那也是吃不完的

    其實這些錢,李逍拿去做生意隻會賺的更多。

    不過現在李逍站在權勢頂峰,富可敵國,錢財對他來說,還真就跟數字一樣,更多的是社稷責任。

    用李逍的原話來說,就是:從洪武二十六年,創業至今,我沒領過俸祿,我從來沒過錢,我對錢沒有興趣。我最快樂的時候是當知縣的時候,一個月領五兩白銀的時

    錢不錢的無所謂,主打一個陪伴!

    隨著李逍帶頭購買大明債,加上報紙這麽一宣傳。

    大明債瞬間就火了。

    國師都買了,咱們還怕個屁啊,買啊!

    京城可是聚集了全國各地不的富商前來做生意。

    這些人明的很,他們的錢財可不敢全部換大明寶鈔用,隻能換一部分寶鈔使用,剩下的都是現白銀,存放在錢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Advertisement

    要知道,現在大明的錢莊,你存銀子到錢莊裏,那是要付費的,要保管費,而且還不低,高達百分之三。

    也就是說,一年存一百兩銀子,你要付三兩銀子的保管費。

    別說要把銀子存到家裏這種話,古人不傻,存家裏,家裏怕是天天要遭賊.

    而現在買大明債,一百兩銀子買五年期的,不但不要保管費,還能獲得五兩銀子!

    這裏外裏,就相差了八兩銀子!

    這可不是小數目啊!

    於是,現在買大明債這件事,就了談資。

    以前麵,都是寒暄“吃了沒”“去哪兒”這些話。

    現在就直接變了“聽說大明債沒”“買大明債沒”“抓買啊,存錢莊吃虧”。

    要不說存錢是華夏人的良好習慣呢,從古就有。

    這些商人都喜歡存錢,不富家大戶,幾代人的經營,你本不知道他們多有錢,錢都存了起來,越存越多。

    另外就是現在北平城剛崛起的富商,不人以前窮,有錢後一樣扣的跟鐵公一樣,明明有錢的很,但是他就是不花。

    這次大明債一出,紛紛購買。

    直接將大明這些有錢人全部炸出來了。

    還有大量南京坐火車來的富商,各地來的富商也紛紛購買大明債.

    他們一看,這發行大明錢莊外麵排隊都排的老遠了,人人相爭購買,顯現出十分熱鬧的場麵。

    最先支持大明債的,就是這次北平發展改革,先富起來的一批人,他們膽子本來就大,加上相信國師,毫不猶豫的就買了。

    幾千兩,幾萬兩的買。

    於是就造這種火的局麵!

    那些外地來的,原本隻打算買小部分的大明債的商人,經過這小氣氛一烘托,立馬上頭,多買了許多。

    不得不說,大明的貧富差距還是很大的,除了北平,平常百姓家哪有閑錢買大明債啊?

    但這些外地來的富商家族,家裏真的是家財萬貫,幾千兩,幾萬兩的買,眉頭都不皺一下,你都不知道他們多有錢。

    大明債一時間了風頭,購買的人越來越多。

    起先是商人,隨後就是朝廷的員也開始手了,隨後百姓們也開始買。

    北平的百姓還是有閑錢的,不人賣個臭豆腐,經營的好,一年也能賺個七八十兩銀子,這麽多年過去,房也買了,自行車也買了,存個一百兩、二百兩的家庭可太多了。

    螞蟻小,也是啊,這些百姓積多,存的銀子加起來,並不比全國各地富商存的銀子

    就是苦了各地的錢莊,這些天不斷地有人去錢莊贖回銀子。

    好幾家錢莊因此垮掉了,銀莊發現經營不得當,或是家裏有蛀蟲,這兩本不夠支付前來取錢的人。

    這幾家錢莊自然就被府拉去坐牢去了。

    發生了資不抵債的況,記者立馬報道此事,小報紙這麽一渲染,一發小,人們對各地錢莊已經發生了信任崩塌的苗頭。

    國公府,

    中午李逍和朱凝雲一同用膳。

    這些天李逍幾乎都在陪夫人在府,悠閑的過日子。

    “夫君,您說咱家一下子買了這麽多大明債,這資產不就一下子曝了嗎?”

    朱凝雲略顯愧疚的道:“前不久,你不在家,父皇親自過來找我商議,說是要讓府出點銀子資助他北伐”

    “啊?”

    李逍驚訝道:“還有這事兒,你給錢了沒?”

    朱凝雲臉一紅,“給了。”

    李逍覺得不對勁,問道:“給了多。”

    “給了.”

    朱凝雲很是尷尬的道:“給了二十萬兩,當時父皇高興得不行,說兒沒白養,婿比兒子頂用興高采烈的離去了。”

    “啊這.”李逍也略顯尷尬。

    要是發現自己買了五千萬兩的大明債,那二十萬兩,就覺是打發乞丐一樣.

    李逍道:“你當時,怎麽沒多給點”

    朱凝雲道:“當時沒想那麽多呀還不是不讓夫君您擔心嘛.”

    李逍愣了愣,明白了朱凝雲當時的心裏。

    朱凝雲是有心向著娘家,但是又不想讓李逍知道自己向著娘家,就用二十萬兩銀子將朱棣給打發了。

    其實李逍倒是想向著娘家,畢竟這娘家是皇帝啊

    再說了,自己要這麽多錢,有用。

    也怪自己,一直沒有說這件事。

    念及至此,李逍拉著凝雲道:“凝雲,那下次父皇來要錢,你就多給點,咱不缺錢。你的父親就是我的父親,兒子孝敬老子,那不是天經地義嘛,給,狠狠的給!”

    朱凝雲微微一愣,道:“現在想給也給不了了。”

    李逍:“為啥?”

    朱凝雲:“這五千萬兩,是咱府上所有的現錢了,那大明債買了就不能退,咱沒錢了。”

    李逍:“.”

    氣氛略顯尷尬。

    李逍吃了口,笑道:“沒事,我提前公布過,大明錢莊對客戶信息保,即便是皇帝也不能查看客戶的個人信息的。”

    聞言,朱凝雲拍拍脯,喜道:“那就沒事兒了,咱們每年吃利息都能有四百萬兩,府沒現銀也轉的開。”

    李逍笑道:“花不完啊花不完,一生一世花不完。”

    朱凝雲撇了李逍一眼,“沒個正行,你膨脹了哈”

    李逍:“想任就任,想膨脹,我就膨脹,你能拿我怎麽樣.”

    朱凝雲:“.”

    大明紫城的南麵不遠,有一個超大型的建築,名北平倉庫。

    北平倉庫鋼筋水泥建的如一個碉堡一樣,城牆高二十米,二十四小時有帶甲衛士拿燧發槍巡邏,這就是大明錢莊的本部。

    這個地方,存了大量的金銀,支持起北平的金本位,保證大明寶鈔的價格穩定,防守十分嚴格,蒼蠅都飛不進去。

    朱元璋和朱棣也就遷都後,進去參觀過一次。

    隨後就沒來過了。

    這日,

    朱棣和朱元璋並未興師眾,乘坐著馬車,帶著幾個侍衛朝著北平倉庫走去。

    “戶部傳來消息,錢莊發布的一萬萬兩白銀的大明債,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已經快籌集完了,這簡直是太匪夷所思。”

    馬車上,朱棣十分激的說道。

    原本朱棣是計劃一年之籌到一萬萬兩白銀,其中一部分拿去建設建州的蠻荒之地,將那邊漢化的跟國一樣。

    結果一個月就湊到了這麽多錢,讓朱棣大為震撼,原來朕大明的子民這麽有錢,藏富於民?

    “是啊,的確令人震撼。”

    朱元璋也是皺眉道:“十年前,我大明年稅收才兩千多萬兩,這一月的時間,居然籌集了五倍與當年的稅收,百姓都這麽有錢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朱棣點頭道:“是啊,這下真是富有了,這麽多銀子,朝廷能做多啊,李逍簡簡單單的一句話,這建設國家的錢財有了,現在軍費也有了,哈哈哈.對了前不久我還問凝雲要了二十萬兩銀子籌軍費,看來可以還給了,朕不能要兒的錢。”

    朱元璋沒好氣道:“好你個老四,國事是國事,家事是家事,怎麽能用私人的錢,辦國家的事?更何況那是凝雲,李逍是你的婿,他這些年為朝廷奉獻這麽多,鞠躬盡瘁,賺些錢也不容易啊,你還打他的主意,一開口就是二十萬兩,真是不應該。”

    朱棣急忙點頭:“是是是,父皇教訓的是,現在有錢了,等下就將那二十萬兩銀子還給凝雲。”

    “趕去錢莊看看吧.”

    朱元璋對此也是好奇不已,道:“咱倒是想看看,這一萬萬兩白銀,是如何籌到的。”

    不多時,馬車在北平倉庫前停下。

    朱棣和朱元璋雙雙下了馬車。

    “北平倉庫重地,不得進。”

    守在大門麵前的守衛士兵,立馬警戒起來,手中燧發槍橫在前。

    “太上皇,聖上親臨,還不跪拜!”

    錦衛負責守衛皇帝安全的錦衛部門做大漢將軍,為首的大漢將軍嗬斥道。

    話音落下,

    那些守衛紛紛臉一變,立馬跪拜,“我等有眼無珠,參見聖上。”

    隨後,其中一人立馬進去通報,馬上錢莊的總管就走了出來,“臣,參見太上皇,參見聖上。”

    “免禮。”朱元璋揮手道:“領我們進去看看。”

    “是,太上皇,聖上。”

    這出自國公府的錢莊總管,立馬就躬將這兩尊大佛請了進去。

    隨後一路介紹。

    進大門,這裏麵有許多大房屋,裏麵整齊一排排,有許多房屋,裏麵有許多算數先生在忙碌著北平的經,濟係統都靠這裏麵的人維持。

    “太上皇,聖上您看,這間房屋的算數先生,是統計北平價.這間房屋是統計兌換金銀數量,作數據統計.這邊都是分析師,用於北平價穩定分析這邊是用於關稅分析.”

    其實這間錢莊暫時還未開啟錢莊的存錢功能,李逍經過人員培訓,就讓其承擔起了價司,經濟司的作用。

    “想不到,李逍默默為大明付出了這麽多啊.”

    朱棣參觀了這一間間的房屋,每一間房屋都能看到有差不多四五十人的算數先生在忙碌著,不由慨道。

    “真是好孫婿啊,咱這個兄弟沒認錯.”

    朱元璋也十分欣,他今天才發現,北平的經濟發展這麽迅速沒那麽簡單,原來背後還有許多機構默默支持,這些都是李逍做的事

    朱棣點點頭,看向總管問道:“對了,這次朝廷發行大明債,那些案牘在哪?”

    “這”總管當即麵,那大明債的信息是不能看的,絕對保,若是其他人提出,不管多大,總管都讓他滾蛋。

    可這前麵兩尊大佛,一個是聖上,一個是太上皇,敢說個不字,那不是茅房裏打燈籠,找死嗎?

    “那圍牆裏麵是什麽?”

    朱棣發現這裏麵還有一道圍牆,牆比外麵更厚,足有一臂的厚度,便指向那邊問道。

    總管回道:“回聖上,那裏是金庫重地,案牘庫也在裏麵。”

    朱元璋驚訝道:“還有金庫?有多金銀?”

    總管如實道:“應該是有十萬萬兩的金銀吧。”

    因為跟倭國通商的緣故,那邊的銀礦得以開發,北平的金銀儲量這五年大量增長,才有這麽些金銀儲備。

    “什麽!”

    朱元璋異口同聲的震撼。

    朱棣大喜道:“有這麽多錢?”

    總管一看況不對,急忙解釋道:“聖上,這些錢可不是朝廷的錢啊,這是整個北平府,乃至全國推行金本位的儲金,是百姓用金銀換的寶鈔,這些錢其實就是所有百姓流在市場上的錢,不是朝廷的,決不能用的啊。”

    “瞧你嚇得,朕說過要用嗎?”

    朱棣沒好氣道,不過心中還是有些震撼,原來推行金本位是這樣個方式.難怪之前父皇怎麽推寶鈔都失敗了,就是因為缺了這麽一步。

    “是臣冒昧了,陛下恕罪。”總管汗。

    朱棣淡淡說道:“好了,帶我們進去看看吧。”

    這下,總管更是汗流浹背,跪地道:“太上皇,聖上,金庫重地是萬萬不能進的啊。”

    正說話著,戶部尚書夏原吉剛在裏麵和錢莊大總管對完帳,從裏麵走出來,正好被朱棣看到。

    夏原吉一看不對勁,剛想溜回去,就被朱棣喊住了。

    “夏原吉,你過來,你告訴這個人,朕能不能進去這裏?”

    夏原吉一看無可逃,隻好過來,無奈道:“聖上,的確是不能進啊.”

    朱棣皺眉:“你怎麽能進?”

    夏原吉拱手:“臣這是政務需要啊,簽了保協議的,若是泄,那是要被抓下監獄的。”

    朱棣納悶道:“朕進去看看也不行?”

    夏原吉不知如何回答。

    這時,北平錢莊大總管也急忙走了過來,如臨大赦,道:“國師代過,誰也不能進啊。”

    “咱要是非要進呢?”

    朱元璋微微不悅道。

    “您非要進.臣也沒辦法啊,太上皇,聖上請進.”

    大總管終究知道是攔不住的,隻能無奈作請的姿勢了。

    夏原吉看著兩人進金庫的背影,無奈一笑,隨後打算開溜。

    朱棣豈會放過他,突然轉頭喊道:“夏原吉,你這麽急去哪兒?一起進來,給朕講講這次大明債籌集況。”

    “是,聖上.”

    夏原吉無奈,還是跟了進去。

    進了金庫,兩人沒急著去看大明債的案牘,而是先去了金庫。

    朱元璋興致大起,他還沒見過十萬萬兩金銀是什麽壯舉,便這般要求。

    金庫大門是厚厚的鋼鐵打造的,高達一丈,比城牆還堅固。

    十個人花費力氣,將金庫大門打開。

    裏麵的金子都融了金條狀,擺放的整整齊齊,堆一個個小山,上麵還刻印有大明黃金的字樣。

    朱元璋和朱棣走其中。

    隨後,整個人的麻了!!

    兩人在金庫裏漫步,了O型。

    “老四,覺如何?”

    “爹,覺很好,非常好.”

    他們有史以來見過最多的金子,金璀璨,刺瞎雙眼!

    他們無比的慨,這世上居然有這麽多金子!!

    仿佛徜徉在黃金的海洋之中!

    而這

    就是李逍未來讓大明寶鈔為國際化貨幣的開端.

    (本章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