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試婚丫鬟 第196章 皇帝走了

《試婚丫鬟》 第196章 皇帝走了

鴻慶帝一愣。

    臉上先是浮起一的不悅,“朕又不是大夫,朕去有什麼用?”可向著崔思宜張開的手臂,卻緩了緩,最終慢慢垂下。

    那周貴妃,果然是皇帝心尖尖上的人。

便是知道是撒撒癡,也不忍心拂了的面子。

    鴻慶帝抖了抖袖,似笑非笑地看向皇后,“罷了,朕便去貴妃宮中一趟。”

    他抬手,輕輕拍了拍皇后臉頰。

    “啪、啪”    這聲音,在原本寂靜的殿,顯得格外清晰刺耳。

    鴻慶帝:“你已經如愿以償當上朕的皇后了,好好伺候朕,朕保你滿門富貴。”

    崔思宜面無表地蹲行禮:“恭送皇上圣駕!”    鴻慶帝行至大殿門口,目落在隨眾宮一起跪下的江書上。

    “是你啊……”    皇帝涼涼的聲音從江書腦頂飄來。

雙手死死在地上,才穩住形。

    鴻慶帝:“太后饒了你一條命,把你從慎刑司里撈出來,明日你便去太后殿里謝恩吧。”

    江書不敢多言,只能恭敬地以頭地,“是。”

    再抬頭時,皇帝及他后的隨侍,已然走遠。

    殿

    崔思宜臉蒼白,被玉荷嬤嬤扶著,好不容易坐穩了子。

    看見江書進來,眼睛亮了亮,“今日之事……多謝你。”

    “皇后娘娘寬恕奴婢自作主張,去清涼殿,知會了貴妃的人。”

    崔思宜擺了擺手,“無妨。”

長出一口氣,“幸虧那貴妃拈酸吃醋,說什麼都要了皇帝去,倒本宮落了清凈。”

Advertisement

    一旁,玉荷小心翼翼,“娘娘,這不是長久之計……”    “本宮知道。”

崔思宜纖長的指尖用力,語氣十分疲憊,“祖母和母親都勸本宮,子出嫁從夫,本宮要盡做一個皇后的責任。”

聲音很輕很輕,“盡快和皇帝誕下龍子,可是,們也不想一想,一個有著被皇帝忌憚的統的孩子,未來可要如何在這深宮里平安長大……”    說著,崔思宜生生打了個寒,“一想到這些事,本宮……惡心。”

    “可是,娘娘,這宮中所有妃嬪存在的意義,都是為了誕下龍子。”

玉荷嬤嬤陳述事實,語調悲涼,“娘娘不愿,可若是旁人,若是那周氏貴妃先誕下龍子,娘娘往后的日子,怕是更不好過了。”

    更不用說,那周氏的孩子若是登基了新帝,崔思宜這個皇后和崔家滿門,往后的日子就越來越難。

    一異樣的念頭,在江書腦海中一閃而過。

    太快了,沒能抓住。

    可好像知道,從心底就知道。

皇帝,不會有自己的孩子。

    第二日。

    皇后帶上江書,“走吧,本宮帶著你去給母后請安。”

    自大婚那日后,皇后遵循祖訓,每日晨昏定省,按著時辰去給太后請安。

只是那顧氏太后從來不見。

    也吩咐過手底下的太監出來難為過崔思宜兩次。

    都被手中得滿臉是花。

    后來,太后、皇后之間便達了詭異的默契。

崔思宜每日都來,著人去福康宮通報一回,待人出來了轉便走。

Advertisement

就算孝敬過太后了。

    因昨日鴻慶帝有話,此番特特帶上了江書。

    行近福康宮,江書腳步自覺地遲緩。

    這里雖只短短住了半月有余,卻是一生中最好的日子。

有一份自己掙來的好前程,有,真心疼自己的老太后,也有一份……姻緣。

    在這福康宮中,每次抬頭,都能看到灼灼的日,好像也照亮了不算多麼榮華富貴,卻踏踏實實的未來。

    可現在,福康宮還靜靜矗立在那里。

一磚一瓦似都不曾改變。

    卻又都變了。

變得認不出來。

    看著江書神,崔思宜以為是害怕顧氏太后。

是了,親眼目睹了顧氏死甘太后,江書怎能不怕?怕是往后一輩子的影。

    “別怕。”

崔思宜拍拍江書手背,“咱們不進去,只在宮外遠遠站一站,等著通傳便好。”

    江書點點頭,“奴婢不怕。”

    可心里知道,皇帝特意過來給太后請安,今日這一關,怕是沒那麼好過。

    皇后儀仗到得福康宮門首。

    崔思宜冷向臉上鞭痕未愈的太監道:“去吧,為本宮通傳。”

    那太監畏著,強下恐懼帶來的肢反應,著嗓子道:“太后娘娘早有代,若是……”他一雙眼睛賊溜溜地看向江書,“若是玉書姑娘來了,姑娘進去請安。”

    “什麼?”崔思宜皺眉,“那本宮也一并進去,向母后請安。”

    “不、不可……”太監巍巍手去攔,“太后代了,老人家還不想見皇后娘娘……”他小心翼翼,“娘娘可先行回去……”    崔思宜手指上鞭柄。

Advertisement

    “娘娘,不可……”玉荷按住崔思宜的手。

    前幾次福康宮太監,是因為太后太過分了,對堂堂皇后行種種折辱之事。

崔思宜此舉,是在立威,還說得過去。

    可今日,太后只是要召見皇后邊的一個宮,皇后若連這都不肯,傳出去,恐前朝言抓到把柄,彈劾崔家。

    老鎮北王已是不在了,哥哥又遠在北疆,朝堂上能為崔家說話的人,本就有限。

經不起這一次又一次的消磨。

    崔思宜眸閃爍,手指仍舊攥著鞭裹了綢的手柄。

    江書滿是傷痕的小手,也覆上崔思宜手背,“娘娘,讓奴婢去吧。”

    “你……”崔思宜的手指終是垂下,無力地嘆了口氣,“萬事小心。

本宮就在這里等你,接你回宮。”

    跟著太監往福康宮里走的每一步,對江書來說都是折磨。

    曾經滿是歡聲笑語的福康宮,此時此刻,靜得令人窒息。

那麼多宮太監,連一的聲響都無。

    沉默像一大塊從天而降的孝布,沉甸甸邦邦地罩在每個人上,封住他們的口鼻,他們連氣都不敢大聲。

    行在其中,江書不自覺地脊背繃起來。

    直行到殿,邊太監低聲提點,“玉書姑娘,快拜見太后。”

    江書跪下,“奴婢長春宮玉書,給太后請安。”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