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關羽這次走陸路攻打建寧的目的,本來就是敵、把敵人主力黏住在這裡。
所以出兵之前,關羽就跟李素討論過“如何裝出自己可以長期攻打凹腰山關隘、如何裝作自己軍糧肯定充足,不會退兵”的演技問題。
所以當現在景毅真的要賭關羽軍糧不足時,那演技預案便能直接拿來就用。
關羽殺了首批細作後的第二天,就吩咐軍中的後勤馬玄(馬良和馬謖的大哥,關羽打宜都時來投靠的):
“從明日起,用軍師新發明的獨車,從朱提山路運糧到此。然後撥一批花椒鹽和其他本地平民也缺的資,買米充實軍糧。
咱不要收稅搜刮百姓,就跟百姓貿易,而且要向百姓承諾明年春荒的時候,我們一定會再運糧食來平價販賣,補足他們的缺額,讓他們還有差價賺,讓利於民。”
關羽不在存駬縣橫征暴斂,不代表他不能在本地做生意得到糧食。運一石椒鹽過來的運力,在本地能夠換幾十石糧米,如此一來運能要求就低多了。
而且最關鍵的是,關羽之前在查獲景毅派來散佈流言、鼓勵百姓抗稅逃亡的細作時,並冇有把全部細作都抓了拷問死。他還留了幾個已經暴但假裝不知道的細作,指他們繼續把關羽希景毅知道的訊息傳回去呢。
馬玄聽命後立刻照辦,很快就把各項後勤事務吩咐下去。
信使花了幾天時間回出兵據地、也就是朱提郡的漢縣,又過了七八天,第一批用獨車運輸的軍糧和椒鹽,就運抵了存駬縣城。
獨車的出現,著實讓當地百姓大開眼界,因為這種新的運輸械是李素在都時,偶爾搞的小發明,為的就是有朝一日優化山地運輸的運能,但始終冇有用上的機會,也就冇有推廣。如今,纔算是作為備案之一,第一次被關羽用於實戰了。
李素這款獨車,樣子其實也跟後世常見的獨車不太一樣——民間日用的獨車,推車的把手(車轅)下麵是冇有垂直的擋桿的,所以推起來要很費力地保持平衡,一旦停下來就容易歪倒。
而李素這款車的樣子,更像是後世建築工地上、搬磚民工用來裝沙子石子水泥的翻鬥推車,隻不過比翻鬥推車了一個子,隻有居中的獨、和兩側而架的車鬥。最關鍵的是,李素保留了工地搬磚推車的剎車檔桿。
彆小看這麼一個小優化,有了剎車檔桿後,推不想休息時,隨時隨地就能停下來,兩桿子往地上一立,車子就是穩定的三點支撐地麵,哪兒都能停穩,而且避免了傳統獨車的左右翻倒問題。
雖然轉向效能不如傳統獨車靈活,但已經足夠解決“山地頻繁切換上下坡”的麻煩了——這也是李素親自走過山路棧道後得出的經驗,因為他發現慢速推行的車,在山路上最麻煩的不是左右轉彎,而是上下坡切換。
傳統獨車最危險的,就是上坡時人在後車在前、推著車轅前進,一旦轉下坡後,拉不住車的下坡慣整個下去。
而加了垂轅剎車後,到了坡頂,要轉下坡時,先把車在坡頂平地上,轉180°半圈,改為車在後人在前、拉著車轅走。這樣就算下坡子太,隻要雙手往下一,把垂轅紮進泥裡剎車,起到剎車檔桿的作用,就不會掉下山去了。
前所未見的獨車運糧隊抵達存駬縣城時,立刻在全縣造了轟,冇見過世麵的南蠻人都跑來圍觀。尤其是漢軍當眾展示了簡便易用的剎車功能後,更是引起了眼熱。
“這車好啊,本來翻山運貨都靠挑擔,怕的就是下坡的時候收不住腳。現在這車走著走著覺得拉不住就往地裡一,上坡太陡推不也能把貨鬥卸下來稍微挑一段,等下坡了再推,太省力了。”
百姓紛紛如此熱議。
很顯然,他們是知道附近的山路多難走,所以下意識就冇把獨車和其他車子比運能,而是跟人力挑擔背貨比。
反正這一車兩個貨鬥也就八百漢斤載重量(200公斤),上坡太陡過不去的地方偶爾分兩批挑上去都冇問題,但長長的下坡卻能省力著走了,還隨時隨地剎車。
馬玄還冇開始賣鹽買糧,先有一些存駬縣本地的大地主、相對有錢人家、乃至是蠻部酋長,開始跟馬玄打探能不能買運糧車。
建寧郡各縣,每縣周邊都是有些昆明夷部落的。大縣的蠻部可能是數千上萬戶,存駬這種小縣,都有四個小部落,最大的一千三百戶蠻人,還有三個分彆在八百到一千戶。
馬玄便很為難,先請示了一下關羽,然後對著那個領頭最大的部落酋長解釋:“朵思主,不是咱不賣車,如今大軍出征,這些車還要運量呢。
等戰後,隻要你們歸附征西將軍,幫你們造車、以易,還不容易麼?征西將軍本來就是來造福南民,與民同富的。現在你要不還是買點花椒鹽吧,我家李都督素知你們本地百姓缺鹽淡食,價錢也不會太坑你們的。”
那個被稱作朵思主的酋長聞言,立刻表示:“那我們要是用糧換車,保證你們有足夠的軍糧不用再運了,能不能賣我一些車?
俺是人,不懂大道理,就聽你們漢人說過給人魚不如教人打魚。你們漢人造車的本事我們確實學不會,隻能買,你們也彆擔心咱買幾輛就自己學著造,咱雖然種地的百姓不多,但山果鳥還是多的,你說個數,怎麼湊上軍糧。”
建寧郡各縣隻有漢人百姓耕種為主,蠻夷還是種田和漁獵采集混搭的,所以他們拿出來的資肯定不會全是大米,要摻雜其他糧和果子、野菜、野。
馬玄又請示了一下關羽,關羽原則上同意,馬玄才據軍糧消耗,合算了一個需求量和車價。朵思主等幾個部落就湊糧給了幾千石資,換了兩百石花椒鹽和幾十輛運鹽的獨車。
有了合作的樣板先例之後,鹽糧貿易的後續推廣就越發順利了。
本地的漢人百姓倒是不願意被高價獨車盤剝,就選擇了隻買鹽。
因為漢人都自負智商,覺得隻要看了樣子模仿一下,就能實現“本地化生產”,犯不著被有“專利”的人盤剝。
誰讓這個時代本來就冇有知識產權呢,機械結構方麵顯而易見的小創新,盜板多香啊。
但不管怎麼說,就算他們隻買鹽,關羽還是輕輕鬆鬆把存駬縣兩三千戶漢人農戶的存糧,都買過來一小部分,還得到了很多蠻部的鳥果子野菜,收穫遠遠超出了景毅的預期——彆說是“輕徭薄賦”了,就算是“橫征暴斂”,景毅的人管存駬的時候都弄不到那麼多糧食。
道理也很簡單,建寧郡各縣的漢族戶籍人口,是遠於蠻夷部落人口的。
建寧郡號稱三萬多戶、十幾萬漢人。但實際上昆明盆地這麼氣候溫暖潤富饒的地區,怎麼可能隻養活十幾萬人?
這十幾萬漢人,對應的還有近四十萬不在戶籍冊的昆明夷呢。
存駬縣漢人兩千多戶,蠻夷加起來卻有四五千戶。景毅平時是收不到蠻夷稅的,關羽卻通過做生意快速把蠻夷的口糧都置換掏出來了,景毅還怎麼耗得死關羽?
……
那些被關羽假裝冇發現放回去的細作,很快就把這個噩耗告知了景毅,景毅聽說後也是目瞪口呆。
跟蠻夷還能這麼做生意?劉備的人都這麼生財有道的麼?
搞清楚況後,景毅對著幕僚表態:“冇辦法了,隻好想辦法集結重兵跟關羽一戰了,就算不主跟關羽在縣城決戰,也要想辦法派小部隊翻山襲,把關羽那些用奇怪新車翻山運鹽的路給堵死。
味縣道雖然山險難行,但並非冇有地方繞路,隻不過那些小路不能通車馬、運糧。我們是本地人,悉地形,又不用考慮糧道,讓小部隊出去數日、隨攜帶行糧,截殺一批車隊就撤回來,關羽拿我們冇辦法的。
到時候我們一邊擾消耗,一邊集結各縣全部兵力。蘇允,你再帶我親筆手書和重禮,即刻去請越嶲王高頤和秦臧王孟嘗派兵增援我們。把這兒的最新況告訴他們,讓他們知道關羽的兇惡歹毒、要是打垮了我也絕對不會放過他們的!
到時候,我們趁著關羽被擾疲憊、又被斷了後路,出關跟關羽決戰!反正我們已經徹底清楚了,關羽隻有五千兵馬。我們跟五千人比耗糧太不劃算了,他們吃太慢了。”
守關耗糧、堅壁清野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敵人得吃糧速度大於得到糧食的速度。如果敵人吃得很慢、兵力很弱,還能隨著時間源源不斷得到補給,這時候就該疲敵耗敵然後決戰!
長史蘇允聞言還是頗為不安:“府君!事到如今,你要求援我不反對。但你要是覺得關羽隻有五千人就弱,那恐怕會出大事。我們雖然辟南疆,卻也聽說過關羽平定諸賊的威名。
細作回報,說關羽軍有不普通士卒都穿鐵甲。我們就算集結全郡兩萬兵馬、加上兩部蠻王的援軍,野戰也不一定打得過五千人,三思啊!”
“你隻是長史,你知兵麼?這事兒要勸也該蔡都尉勸我,你做好自己的本分!”已經被惹得非常不快的景毅,不想聽非專業人士討論軍事。
蘇允歎息一聲,又想了想,換了個角度問:“就算集結全軍兵力防備關羽,真能主出擊打得過關羽,假以時日,我們也要擔心劉備派偏師從彆的山僻險要之繞路襲。”
景毅大笑:“你我南中十餘年,味縣道是滇最好走的路了,你難道不知道?其餘雖也有些河川山穀,但兩岸無不是壁立百仞、懸崖峭壁,怎麼走?難道從千裡之外就跋涉險灘毒水麼?”
——
PS:偶爾提前三更一下吧……這樣月底27號之後還需要三更12天。你們如果希我把一部分預許諾的三更提前放出,可以留言。反正總量不變。
沉迷於巫師世界的時候,羅傑意外的穿越到了一個似是而非的世界。在這裡,傳說中的怪物竟然真的存在,他們僞裝在人羣之中,成爲這個世界的一部分。從一個荒島開始,羅傑開始了自己狩魔獵人的生涯。雖然穿越自帶金手指,但讓他有些無奈的是,有外掛的不是他,而只是一座搖搖欲墜的破房子……許久之後,當羅傑登上環繞在羣山之巔的古堡時
她是21世紀頂尖殺手,卻穿為北燕國最不受寵愛的廢材王後,仗著娘家橫行霸道欺淩後宮。 她有超級酷帥的腹黑丈夫和超級可愛的天才寶寶,還有一個可以抽獎掉裝備的廚神係統。 看她如何用一鍋一勺,征服美男、稱霸後宮、走向人生巔峰!
許多年后,她回望人生,覺得這輩子她投的胎實在比上輩子強多了,那究竟是什麼緣故讓她這樣一個認真生活態度勤懇的人走上如此一條逗逼之路呢? 雖然認真但依舊無能版的文案:依舊是一個小女子的八卦人生,家長里短,細水流長,慢熱。 天雷,狗血,瑪麗蘇,包括男女主在內的大多數角色的人設都不完美,不喜勿入,切記,切記。
純架空古代日常+無系統+歷史種田文+爭霸蘇牧一朝穿越到了大魏,成了一戶商賈家的養婿,發現贅婿在大魏沒人權,自己竟然是最下等的民,地位也就比家奴稍微好點,想要逃走,但他又怎知,妻子早已將他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又豈會讓他輕易逃走。經歷一番掙扎逐漸發現岳父和妻子其實一直未曾薄待他,這才逐漸接受贅婿的身份。蘇牧:“茅房衛生環境太差....做個馬桶改善生活。”馬桶做出來的那天,妻子直接將圖紙搶走。沈云初:“你人都是屬于我的,你的東西自然也是我的。”蘇牧無語問天:“如此妖孽的妻子,為何讓我給她當贅婿,我要離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