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玄幻奇幻 大魏讀書人 第一百七十三章:全面宣戰,犯我大魏者,雖遠必誅!

《大魏讀書人》 第一百七十三章:全面宣戰,犯我大魏者,雖遠必誅!

  「傳令,第二軍留十萬人紮營等候,侯兵分三路,突襲阿木塔,突良部落,十日,拿下國城。」 (5,0);

  「至於唐國,派使者前去警告,唐國乃大魏分支之一,若對方願投,可接,阿木塔與突良,不降。」

  「傳令,第三軍紮營修養,等待糧草運輸。」

  許清宵開口,如信武侯一般,讓侯直搗黃龍。

  但曲周侯不一樣,他們必須要紮營,整理好後勤,因為曲周侯面對的是西部一切異族國,沒有什麼強國,但都是一些銳小國,是持久戰,一路橫推很難,所以後勤一定要搞好。

  不然容易出事。

  「遵令!」

  兩個信使以極快速度離開,策馬奔騰,前往營地匯報。

  而就在此時。

  司龍王宮。

  當許清宵殺降之事傳達之後,整個司龍王宮徹底炸鍋了。

  最開始,眾人震驚的是,蕃國居然一夜之間被打沒了?

  其次再得知蕃國投降後,信武侯殺降。

  兩件事同時出現,讓他們目瞪口呆。

  蕃國輸了,這也不算什麼驚天地的事,只能說大魏很強。

  可殺降就不一樣了,這完全是不同的事,勝負乃兵家常事,輸了很正常,哪個國家沒打輸過仗? (5,0);

  殺降就罕見啊,尤其是大魏王朝殺降,這更加不可思議,一旦殺降,讀書人會放過大魏嗎?

  「殺降!大魏竟然敢殺降?他們瘋了?」

  「蕃國國君,被殺了嗎?」

  「狠,狠,太狠了,我等不過是有些挑釁,大魏竟然如此之狠?滅了蕃國?」

  「這不可能,絕對不可能,大魏沒有那麼蠢,他們突襲蕃國,這點我相信,可殺降?這絕對不可能,不是大魏之作風。」

Advertisement

  「是啊,大魏怎可能殺降?」

  司龍王宮,當各國來使得知許清宵殺降,各國使者的反應完全不同。

  大部分第一反應是不相信,有部分好戰之國的使者,充滿著憤怒。

  還有一部分來使沉默不語。

  大魏殺降,他們肯定是要譴責的,可問題是譴責有什麼用?

  眼下他們意識到一件事

  大魏認真了。

  在殺降之前,他們都認為這是大魏正常反應,畢竟大傢伙組隊起來,挑釁大魏王朝,為上國之上的大魏王朝,自然要派兵鎮一番。 (5,0);

  不管是走個形式還是假裝打一打,派兵肯定是要派兵的。

  只不過眾使者都認為,打兩場表演賽,大家都不要死太多人,然後一邊打一邊談判,差不多了,相互退步相互滿意,就到此為止。

  可現在不一樣了。

  都已經殺降了,還跟你擱這裡開玩笑?還表演賽?大哥,醒醒吧,玩真的了,要滅國了。

  一時之間,不知道多小國使者慌了,他們心徹底慌了。

  別看大家組在一起,報團取暖,可問題是,你又不會把兵力全部集中在我們國家,打不過咋辦?眼睜睜看著自己被屠國?

  「諸位!」

  也就在此時,司龍王的聲音響起。

  他一眼便看出各國使者心中在想什麼,當下出聲。

  頓時,眾人目看向司龍王。

  「大魏殺降,犯滔天大罪,天下讀書人不會放過總指揮使許清宵,也不會放過大魏王朝的,這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好事。」

  「而且,你們知道為何大魏這次要殺降嗎?他們怕了,他們害怕我們聚集在一起,所以殺儆猴。」 (5,0);

Advertisement

  「故此,我等絕對不能讓他計劃得逞,他越是殺降,就越代表他們心虛,他們害怕。」

  「現在,我等要做的就是,團結一致,抵大魏,只要能拖住大魏前進的步伐,大魏部就會自己起來的。」

  「還有,不要妄圖想要投降,大魏殺降,現在投降有用嗎?」

  司龍王開口,一番話說的這幫來使沉默。

  實際上,當蕃國被滅國後,眾來使第一反應的確是想要投降,他們的確怕了。

  以為是大家聚集在一起,給大魏施迫大魏退步,要麼他們獨立出去,要麼賠償銀兩二選一。

  可沒想到,真刀子了。

  打和沒打是兩回事,的再兇都不如那麼直接。

  誰都不想為大魏鐵騎下的亡魂。

  可司龍王說的也沒錯,人家都殺降了,就意味著已經撕破臉了,如此一來的話,降的確沒用啊。

  「司龍王,那我等接下來該怎麼辦?」

  「是啊,司龍王,您給我們出個主意,我們聽您的。」

  「對,聽司龍王的。」 (5,0);

  不人開口,推崇司龍王。

  而司龍王也沒有任何拒絕,直接站起來,來到沙盤面前道。

  「孤已得到報,大魏第二軍,分別在唐國,阿木塔,突良三地紮營,唐國說到底也是大魏分支,不像我等異族一般。」

  「所以,孤料定,許清宵必會進攻阿木塔和突良二地,暫時不會進攻唐國,應該會去勸降。」

  「可許清宵想錯了,唐國乃是十國之一,他們早就想要獨立出去了。」

  「所以,唐國不會勸降,甚至會乘機突襲大魏第二軍,這個時候,燕國,京圖部落,尤安部落,竭盡全力去支援唐國。」

Advertisement

  「與唐國配合,襲殺大魏第二軍,如若運氣好,必能重創大魏第二軍,即便是運氣一般,也能讓大魏第二軍吃個大虧。」

  「爾等覺得,孤意如何?」

  司龍王極其了解大魏,他瞬間完判斷,篤定許清宵不會進攻唐國,只會進攻阿木塔與突良部落。

  畢竟唐國是分支罷了。

  「此計妙也,司龍王大才。」

  唐國使者起,他滿臉欣喜。 (5,0);

  其餘異族國來使也紛紛點頭贊同。

  不過司龍王繼續開口道:「有一件事,必須要注意。」

  「第一戰,蕃國之所以如此快投降,有一個關鍵點,蕃國國君讓各國部落衝殺在前,想要保留本國實力。」

  「這就是滅亡之本,蕃國國君也該死,諸位一定要將這件事告知爾等國君。」

  「援軍不是白送死的,所以接下來每一戰,都必須要讓本國主力先上,援軍再上,以確保決心。」

  「並且要對友軍敞開大門,切不可互相猜忌,我等目前唯一的敵人是大魏,如果拖不住大魏,在場的人,有那個能活著?」

  「到了這一步,不要再有僥倖心理了,誰要是再這樣,等戰後結束,屠滅此國,知道嗎?」

  司龍王特意拿出這件事說出,他派出一萬銳鐵騎,只回來了十幾人。

  一萬銳鐵騎白白死在大魏,他如何不氣?更氣的是,自己好心好意送人過去援助,換來的居然是這個結果?

  人多力量大沒錯,但人多心思多啊,所以他必須要講清楚,誰要是還這樣來,到時候屠滅其國,就不信還敢來。 (5,0);

  「我等遵命!」

  「我等遵命!」

  眾使者紛紛開口,司龍王說的沒錯,既然團結一致,如果還互相猜忌,那無疑是自找苦吃。

Advertisement

  要知道,面對的敵人,是大魏王朝,又不是某個小國。

  當下,司龍王的目,不由落在沙盤之中。

  唐國,必須要贏啊。

  打得過打不過是一回事,必須要拖住大魏前進的步伐。

  大魏這一步,殺的太好了,這一刀殺下去,天下懼驚,這幫異族哪裡還有膽子拼殺啊。

  自己只能穩住大局啊。

  司龍王心中如此想到。

  他之所以能統領大局,不是因為他的才華,也不是因為司龍一族有多強,而是他背後有人。

  上面的指示很簡單,前期拖,中期,後期殺。

  這是上面的大局安排,前面必須要拖住大魏,不拖住大魏的話,本沒有任何希能贏。

  只要大魏前期被拖住了,中期就必然會有很多是是非非,什麼藩王之,文宮之,民間之,大魏部會有一大堆問題。 (5,0);

  如此一來的話,等到大魏了,他們就可以真正的出刀,那個時候有冤報冤,有仇報仇。

  同一時刻。

  大魏文宮。

  當許清宵殺降之事傳開後,整個大魏文宮徹底沸騰了。

  誰也沒有想到,許清宵竟然會下這個命令。

  殺降啊!

  這可是天理不容之事啊。

  「許清宵,你當真是喪心病狂。」

  「自古以來,殺降皆為不祥之兆,我大魏江山,七百年的氣運,就要斷在你手中嗎?」

  「一旦殺降,接下來每一場仗,大魏都要付出的代價,數萬萬無辜生命,將會因為許清宵而白白犧牲啊。」

  「我要書寫文章,我要書寫文章,許清宵,你無有儒者仁義啊。」

  大魏文宮已經沸騰起來了,到都是罵聲。

  有人的的確確是真的憤怒。

  只是這種憤怒之後,是嘆息,是惋惜,是無奈。

  但大部分儒生,則是一種狂喜,心的狂喜,因為許清宵終於做錯了一件事,一件天大的錯事。 (5,0);

  大魏文宮的大儒們瘋狂寫文章,甚至有些大儒,帶著一批儒生,直接朝著皇宮走去。

  「走!我們去覲見陛下,彈劾許清宵!」

  「「許清宵之行為,天神共憤,去大魏皇宮,去見皇帝。」

  大儒們的聲音紛紛響起。

  而文宮中,蓬儒卻沒有說話,顯得無比平靜,他沒有發表任何言論,但也沒有阻止這些大儒去皇宮彈劾。

  不多時,幾百位儒生來到大魏皇宮外,五位大儒要求面見聖上,但得到的卻是拒絕。

  帝不見。

  一時之間,五位大儒顯得有些面紅耳赤。

  「陛下不見,我等就坐在這裡不走了。」

  「許清宵殺降,違背仁義道德,違背人道,請陛下降罪,罷免許清宵之職。」

  「自古以來,殺降為不詳,許清宵滅我大魏國運,毀我大魏基啊。」

  幾位大儒聲音如雷,在宮外大吼大,斥責許清宵,辱罵許清宵。

  而宮所有人聽的一清二楚,只是沒有人搭理他們罷了。

  下一刻,有大儒著聲音,讓這些儒生去喊人來,聚集大魏京都所有讀書人,來宮外請願。 (5,0);

  文華殿中。

  許清宵將七封書信給信使,讓其快馬加鞭,送到侯手中。

  而宮外,大儒們的罵聲彼此起伏,擾的人心煩意

  「這幫老東西,一直吵吵鬧鬧,守仁,你下道令,老夫把他們全部抓起來。」

  刑部尚書張靖第一個開口,他聽著幫大儒的喊聲聽了快半個時辰了。

  的確覺得吵死了,故此希許清宵下到令,直接把這幫傢伙全抓了。

  反正現在的局勢已經很明朗了,大魏要賭國運了,還怕你狗屁大儒?說句不好聽的話,大魏很有可能要沒了,你大魏文宮地位再崇高又如何?

  有大魏王朝崇高嗎?

  急了,當真殺儒信不信?

  「留他們有大用。」

  許清宵擺了擺手,這些大儒所作所為,完全在他預料之中。

  不去針對,不是怕,而是許清宵需要他們這樣鬧。

  鬧得越大越好。

  大約四個時辰後。

  信武侯戰報再次送來。 (5,0);

  這一次送來的戰報極多。

  而且信使將戰報展開道:「許大人,侯爺說,要讓屬下大聲宣讀。」

  這信使如此說道。

  許清宵點了點頭,他大概猜到信武侯發來了什麼戰報。

  「臣,信武侯,奉命清點蕃國戰品。」

  「戰馬十五萬匹。」

  「蕃國存儲糧食四百五十萬石,諸國援助糧食八百七十萬石。」

  「國庫白銀十二萬萬兩,其他金銀珠寶估算五萬萬兩。」

  「戰甲二十萬套,戰刀十五萬柄,攻城四十架,巨型玄鐵弩箭十架。」

  「以上,為四個時辰搜刮清點之,依有大量資源未查清。」

  「請許大人清點收納。」

  當聲音響起,文華殿,眾人再一次愣住了。

  尤其是戶部尚書顧言。

  他死都沒有想到,區區一個蕃國,居然這麼富有?比大魏還要富有?

  這還真是.......意想不到啊。

  尤其是存儲的糧食,高達四百五十萬石,各國支援八百七十萬石,加起來就是一千三百二十萬石糧食啊。 (5,0);

  這他娘的,也太富有了吧?

  一石等於一百斤糧食。

  一個正常士兵,一頓飯可以吃十斤左右,不過吃飽一頓飯,可以挨十天

  行兵打仗,基本上的口糧分配就是一天一斤,也就是說一石糧食,夠一百個士兵吃一天。

  三十萬大軍,一天的基本口糧就是三千石糧食。

  一個月也才不過九萬石。

  一千三百二十萬石糧食,夠三十萬大軍吃他娘的十二年啊。

  再加上這麼多金銀珠寶,還有各種好,譬如說蕃國的勞力,蕃國的礦山等等。

  顧言有點暈了。

  他算不來這筆帳了。

  這比殺多番商還要賺啊。

  打仗不是要花錢的嗎?怎麼覺好像賺了很多一樣啊?

  這打一個國家就賺這麼多銀子!

  這要是打完百國,大魏豈不是.......得倒退五十年啊?

  不僅僅是顧言要暈了,在場誰不暈?

  這還僅僅只是搜颳了一部分? (5,0);

  全部搜刮下來,得有多銀子?多糧食?還有這麼多的勞力?

  這他娘的!

  想都不敢想啊。

  「傳令下去,國庫銀兩,大魏第一軍,大獲全勝,蕃國國庫銀兩,運輸大魏,死去將士,按五倍恤金髮放,若有兒有有父母者,贍養至年,讀書識字,全由大魏支出。」

  「重傷殘疾者,也由大魏贍養餘生,國庫一直接犒賞大軍。」

  許清宵開口,他財氣十足道。

  蕃國的國庫,大約二十萬萬兩左右,算上金銀珠寶,古董字畫等等,第一軍三十萬人,扣除戰死之人,差不多二十七萬五千左右。

  按照國庫兩,也就是說活下來的每人可以分到一千兩白銀的獎賞。

  這是天大的恩賜。

  他們一個月一兩軍費,一人一千兩,一輩子都難以賺到的銀子。

  如果不是因為恤金以及贍養後代的事,許清宵甚至願意直接將這二十萬萬兩全部分出去,不為別的,就是為了激勵三軍。

  沒有什麼,比白花花的銀子更有力。

  但許清宵更加明白的是一件事,銀子有了,也會貪生怕死,所以許清宵將大部分的銀子,安置在戰死者上。 (5,0);

  讓這些將士們明白一個道理。

  你們死了!

  你們的兒,妻子,父母,由大魏贍養。

  你們重傷殘疾了。

  你們這一生,也會由大魏來贍養。

  只有這樣,才能讓將士們義無反顧地保家衛國。

  的確,當許清宵這般開口,武們集不知該說什麼了。

  許清宵太大方了。

  大方到他們不知該說什麼。

  對比一下顧言。

  許清宵才是真正兵之人啊。

  「去吧,將此事告知信武侯,讓他宣告大軍。」

  許清宵開口,隨後目還是鎖定在沙盤之中的唐國。

  第一戰結束了。

  馬上便是第二戰。

  許清宵十分清楚,自己前期必須要速戰速決,絕對不能被拖住。

  他要狠狠地打。

  打到異族國徹徹底底怕了。

  這樣的話,才有轉機。 (5,0);

  大魏必須要保持一個無敵的姿態,一路橫推。

  才能震懾敵人。

  靠皮子,是沒有用的。

  而就在翌日。

  卯時。

  一篇文章,出現在大魏許多郡地。

  【殺降為不詳!許清宵滅我大魏國運!毀我大魏基!】

  是大魏儒報上的文章。

  換句話來說,是整篇大魏儒報上,只刊登了這一篇文章。

  其容無非就是圍繞『降軍不可殺』的原因解釋了一大堆。

  說許清宵殘暴無德,殺了十七萬無辜生命。

  整篇文章,激昂無比,把許清宵上上下下罵了一遍。

  的的確確引來許多百姓討論。

  並且主筆之人,還是張寧。

  一時之間,民間頓時出現諸多謠言。

  有的謠言說,許清宵已經心魔了,他修煉了異,整個人為了瘋魔。

  有的謠言說,許清宵通敵他國,故意殺降,要毀大魏基。 (5,0);

  不僅僅如此,各地藩王幾乎是在第一時間,便紛紛寫起奏摺,辱罵許清宵,甚至有的藩王,更是要求帝賜死許清宵。

  引來各種爭議。

  尤其是讀書人,更是各種破口大罵。

  寫請命書,請陛下罷免許清宵,甚至要賜死。

  大魏皇宮外。

  聚集的儒生也越來越多了,有數萬儒生在外,每隔一段時間便傳來堅定之聲。

  「許清宵殺降,天理不容,請陛下明鑑,嚴懲臣。」

  這聲音就是一刻鐘響一次,的確讓人心煩意啊。

  然而天下百姓雖然爭議,可所有人都在等許清宵如何回應。

  畢竟許清宵在民間威,實在是太高了。

  暫時,百姓們並沒有過多去言論,而是好奇,許清宵會如何回應。

  終於。

  又是翌日。

  卯時未到。

  一輛輛馬車行駛各大郡城,府城,縣城。

  一份份大魏文報,不收取任何一文錢,免費發放至百姓手中。 (5,0);

  百姓們爭相搶後。

  當拿到大魏文報時。

  令人震撼的文字眼。

  【犯我大魏者,雖遠必誅】

  簡簡單單八個字。

  是許清宵強而有力的回應。

  是許清宵對殺降的回應。

  這一刻,百姓們震驚了。

  而與此同時。

  大魏文宮,許清宵的目,也緩緩落在大魏文宮。

  時機了。

  他要手了。

  「來人!」

  一瞬間,許清宵的聲音響起。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