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0);
劉封卻淡然一笑,抱拳笑道:「將軍過獎了,此白虎正是助本王復興漢室而來的。」
司馬師沒想到劉封會這麼回答,他們是魏國之臣,劉封這話無疑讓司馬師自打,若劉封是天命之人,那他豈不是承認魏國便是篡漢了?
一想至此,當下氣得說不出話來,臉更加沉。
司馬懿掃了一眼司馬師,卻大笑道:「天下自有有德者居之,就算有靈相助,若逆天而為,只怕也是難以事。」
劉封看著朝中司馬懿廓分明的側臉,不佩服此人的氣度和城府,當下打個哈哈,也不再爭執,跟在他們後面繼續向東而行。
函谷關是兩京古道,東自崤山,西至潼津,這條道路多在澗谷之中,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
出了潼關之後,有一條深邃的山谷向南通往荊州方向,向東的一條道則是前往,這裡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戰國時期,秦依函谷天險,數次抵擋六國之師,使六國軍隊「伏百萬,流漂櫓」,劉邦也曾守關以拒項羽,其重要不言而喻。
進函谷關,司馬懿指著兩旁綿延的山脈,笑道:「函谷關扼守崤函咽之地,南依高山絕嶺,北瀕滔滔大河,地勢險要,車不方軌,馬不並轡,實為天險,任有千軍萬馬,在此也無用武之地。」 (5,0);
「此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關中關外以此而分,果然與劍閣有異曲同工之妙!」劉封豈能聽不出司馬懿的言下之意,雖然蜀軍占領了長安,但要想進攻,還是力有不逮。
狹長的山谷間只聞馬蹄之聲,馬不並轡這麼誇張,但四匹馬同行已經是極限了,峽谷綿延彎曲,煙塵滾滾,劉封略估計,至也有一百里左右。
將近中午十分,終於趕到弘農,遠遠看到魏軍已經列陣而待,明黃的鑾駕十分醒目,騎兵和步兵組的方陣氣勢駭人。
尤其是曹叡旁的五千騎兵,全都是紅褐的魚鱗甲,暗紅的盔纓迎風飄,肅殺之氣撲面而來,再看那些戰馬上也有薄甲覆蓋,便猜到這就是傳說中的虎豹騎。
劉封後的流雲騎自然也不甘示弱,一個個昂首,整齊而進,清一的白戰馬,銀盔銀甲,在下十分耀眼,更像是西方的騎士軍團。
來到近前,兵馬停在空地之外,儀仗整齊而立額,一條紅毯通道直通王座,兩排槍兵和戟兵肅然而立,另一頭曹叡高高在座,等待劉封等人到來,兩邊文武大臣列隊而立,天子之威,盡顯無。
經歷過劉備登基,劉禪繼位,劉封好歹也算是見過大世面了,許多禮儀自然也記在心,策馬向前,劉封右手一抬,後的流雲騎停了下來,作整齊劃一。 (5,0);
曹魏文武在這裡搭建場地,本來想展現魏國軍威,震懾劉備,但這一切氣勢,卻在那頭狀如牛犢的白虎襯托下,弱了許,幾乎所有的目,都集中在白虎上。
劉封淡然掃視魏軍,翻下馬,輕白虎腦袋,白虎嚨里發出低低的咆哮,趴伏在流雲騎陣前,倒是對方的虎豹騎有些焦躁不安了,這些戰馬雖然心訓練,但也抵不住王之威。
劉封整理甲,帶著張苞幾人跟隨司馬懿走上紅毯,對兩旁的衛軍視若無,神從容自若,張苞和關索左看右看,一臉不屑,要不是劉封叮囑過要注意禮儀,只怕兩人的要撇到耳子上了。
曹叡倒也相貌堂堂,舉止儒雅,龍袍加,更有一種雍容華貴的氣度,比之劉禪的憨態可掬,不知面了多倍,不愧為能與曹、曹丕並稱魏氏「三祖」的人。
司馬懿父子三人跪地而拜:「臣已經請到蜀國燕王而來。」
雖然稱為燕王,但加上一個蜀國,便顯得份小了許多,司馬懿不神的貶斥,讓魏國大臣頗有自得之意。
曹叡欠說道:「司馬將軍平。」
正準備下位迎接劉封,卻見左邊閃出一人,大聲喝道:「大膽劉封,面見陛下為何不拜?」 (5,0);
劉封背著手,微微轉頭,看到一位留著山羊鬍須文臣正怒目而視,眉一挑,不作理會,轉向曹叡抱拳道:「漢左將軍劉封,拜見魏王!」
曹叡見劉封也毫不留面,將司馬懿剛才的話反其道用之,頓時神一滯,含糊點頭答應。
劉封自稱漢臣,司馬懿不由雙目微凜,緩緩低頭,不讓人看到他的神態,其他魏國君臣也都面面相覷,怒視劉封。
「哈哈哈,枉你還自稱漢臣,竟不知禮義廉恥乎?」那人臉難看,見曹叡沒有回話,怒聲道,「何以不答吾言?」
「閣下人?」劉封這才轉,冷冷地看著那人,笑道,「不想魏國禮儀如此荒誕,魏王金口未開,竟有跳樑小丑先來聒噪!」
「你……」那人指著劉封,知道自己太過激,有些失禮,但氣勢還不能弱,昂然道:「吾乃魏長史楊阜是也!」
楊阜?劉封暗自冷哼,當年要不是這傢伙,估計馬超在西涼也不會輸得那麼慘,不過楊阜確實也有能力,在魏國後期也是一位重要人。
劉封轉過,正視楊阜,笑道:「汝既為長史,為何見本王不拜?」
「我乃是魏國臣子,為何拜你蜀國之王?」楊阜斷然大喝,揮著袖表示不屑,微微側轉。 (5,0);
「好一個魏國臣子!」劉封淡淡一笑,再次轉看向曹叡。
楊阜微微一怔,猛然明白了劉封的意思,既然自己不拜劉封,曹叡也不是蜀國的皇帝,劉封自然也不用跪拜,頓時臉尷尬,訕訕退文臣之後。
劉封抱拳對曹叡行禮道:「蜀國使者劉封見過魏帝。」
曹叡見劉封不卑不,應答從容,也起了較量之心,既然劉封有備而來,自己當然不能失了禮數,當下起道:「燕王遠道而來,朕未曾親迎,剛才臣下魯莽,見笑了。」劉封卻笑道:「本王為國事而來,豈會因小節而誤大事也?」
人生百年一場夢,爭名逐利紅塵中。誰人笑看風雲淡?唯我金牌小書童!
安史之亂對煌煌大唐而言,並不是恥辱的終結,而是痛苦的蛻變。中晚唐,既開此後五百年華夏之新格局,也是個被理解得最為僵化的辭彙。朝政衰敗?藩鎮割據?外敵欺辱?黨爭酷烈?單單是這些?不。肅宗回馬楊妃死,雲雨雖亡日月新!現代不得志的編劇高子陽,因個微不足道的偏差,穿越到了唐代宗大曆十二年,獲得了太學生高岳的身份,並準備要通過考試,當大唐的公務員。在他眼前,是個盛世不再但又歷久彌新的大唐,至此一副榮華遷轉的八雋圖卷徐徐展開。
李易穿越了,帶著一個壽命系統穿越了,只有做出有利於唐朝社會發展的事情,才能增加壽命。而此時他的壽命以時辰來計算,然後他遇到了對他隱瞞身份的皇帝李隆基。故事從這裡開始。 李易:只要能增加我的壽命,要啥技術我都有。
穿越后,我竟然憑借幾首詩震驚了世人!皇帝對我贊不絕口,大學士搶著收我為徒,皇子為了爭我斗的頭破血流! 而我,楊凌,沒什麼大本事,老婆是個山賊,父親是個鐵匠。可怎奈,嘴里念的是唐詩宋詞,手上做的是現代科技,吟詩作對,士農工商,無所不曉,無所不能,仰天長嘯:無他,憑詩上位而已!
他命運不濟,身為21世紀的大好青年,卻被老天爺一個響指送回數千年前。戰火紛飛,餓殍遍地的時代,他不甘餓死,想賺點小錢。沒想到數年之后,卻被百萬將士以死逼迫,執掌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