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三國之蜀漢中興 第2191章 相生相剋

《三國之蜀漢中興》 第2191章 相生相剋

(4, 0);

  聽到是左慈的聲音,劉封確實有些意外,自從探瑯琊地宮之後,左慈就再未出現過,後來葛玄告知是和普賢在峨眉山手時了傷,現在又來西域,大概是傷愈了。

  外面走進來三人,當先的正是皓首白須的左慈,看起來還和原來以一樣,一的鶴氅,敞著襟,寒冬臘月竟然不覺得冷。

  「大將軍,許久不見,威風不減當年吶!」

  左慈笑著走進來,雖然鬚髮稍,但左慈面紅潤,氣和以往相差無幾,看來傷勢已好。

  「多謝道長掛懷!」

  劉封出迎,看到左慈後的一人卻吃了一驚,除了葛玄之外,另一人居然是古山居士,劉封和這個人也算是頗有淵源了。

  古山居士從穿越開始到現在都和自己有切的關聯,先是因為諸葛果的修煉起了衝突,古山居士向諸葛喬推薦五石散,又引導諸葛果道修煉,被劉封氣走。

  後來輾轉來到西涼,在祁連姑臧山玉虛宮煉丹修行,改道號松子,不想劉封因為追趕天馬二人又一次相遇,正逢古山居士煉丹失敗,丹爐炸,形容狼狽之時,場面一度十分尷尬。

  雖然古山居士將劉封當作克星來看,但劉封卻將他當作福星,煉丹之事讓劉封終於了製造炸藥的心思,派明的工匠到姑臧山觀子煉丹,一年多之後按照劉封提供的配方開始研製火藥,五年後終於有所小。 (5,0);

  在陳留蔚縣對付鮮卑軍的地雷,炸死司馬昭、拓跋力微、西域沙皇的霹靂彈,震開白狼關的炸彈,做這些大事,古山居士功不可沒,甚至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就是第一個發明火藥的人,至是集大者。

Advertisement

  種種過往一閃過,向古山居士鄭重施禮道:「不想道長西來,有失遠迎。」

  古山居士這麼多年修煉,氣度與先前也大不相同,神淡然,稽首答道:「不敢當,大將軍功蓋寰宇,揚我大漢之威,貧道自愧不如。」

  看著眼前的三位高人,再加上這麼多年的經歷,劉封深知當年對古山居士和諸葛亮他們確實抱有偏見,自以為是地認為後世之人要比古人聰明,卻不料反倒了笑話。

  無知者無畏!多年以來,劉封對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會,不同的時代,或許掩蓋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真相和,它們被淹沒在歷史塵埃之中,卻不代表沒有存在過。

  關於修行之事,劉封不止一次問過諸葛果有沒有後悔,諸葛果反倒倍覺幸福,從未後悔,但對古山居士,劉封迄今為止還未正式道過謙。

  「在下欠道長一個道歉!」

  劉封抱拳深施一禮,「以往年輕氣盛,見識淺薄,冒犯之,還請道長見諒。」 (5,0);

  古山居士一陣詫異,想不到堂堂大將軍竟會向他道歉,行如此大禮,愣了一下趕稽首回禮:「大將軍萬金之軀,莫要折煞貧道,往事如煙雲,不必再提了。」

  劉封嘆道:「歷經諸事,方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

  古山居士也輕嘆一聲:「其實若非當年之事,貧道一直逗留益州,或許難有就,來到這姑臧山玉虛宮,貧道才有所機遇,反倒要謝將軍才是。」

  劉封笑道:「以往的過節,都是些誤會,如今你我都算功圓滿,或許冥冥之中早有註定。」

  古山居士點頭道:「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今日之苦,安知不是他日之樂?」

Advertisement

  二人相視一笑,盡釋前嫌,劉封言道:「其實這征伐之中,也有道長一份功勞。」

  「貧道的功勞?」

  古山居士一臉疑,他還不明白那次炸丹爐對劉封的有多大。

  葛玄知道古山居士一直在姑臧山潛心修行,沒聽過如今漢軍的軍有多驚人,笑道:「此事說來話長,擇日我再向師兄細說。」

  「行了行了,你們二人那些小過節,與國事和修行相比,連個屁都不如,就不必再糾結了……」左慈對兩人的過節自然最清楚,不耐煩地擺擺手,揪著一撇鬍鬚瞪眼說道:「一個是國之重臣,漢朝大將軍,一個是修道之人,已然初窺門徑,居然為了這等蒜皮的事久久難平,這點襟傳出去豈不是天大的笑話?」 (5,0);

  「哈哈哈,左道長所言甚是,大事者不拘小節,三位裡面請!」

  劉封哈哈一笑,也算是和當年的自己做了個徹底了結,心頭之中仿佛冰河解凍,轟然一聲巨響,整個人都變得輕鬆起來。

  「大將軍……」左慈忽然臉微變,指了指劉封,卻順勢揮手笑道,「請請請!」

  古山居士也深吸一口氣,目重新變得明澈,跟在左慈後進了書房。

  幾人分賓主落座,看茶之後劉封先問葛玄道:「白虎之事可有消息?」

  「白虎早已放歸山林,連同那兩條千年蛇妖,」葛玄就知道劉封掛心此事,來之前早已打探好消息,嘆道:「說起來,這兩條蛇妖和佛家也頗有淵源,不知經此一事,其修行是否有變。」

  說的不會是雷峰塔的法海吧?

  劉封心中暗驚,和這些人相太久,說話都是玄機,搞得他跟著也會變得疑神疑鬼,都說得道高人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難道他們真有預知未來的本事?

Advertisement

  心中震驚,臉上卻冷笑道:「道長說五百年後,佛道當興,不知如此一來,是否會有影響。」

  葛玄言道:「普賢乃是得道高僧,並非怙惡之輩,既然白虎自願修行,自然不會勉強,但歷經五百年,卻生死難料。」 (5,0);

  別人都以為白虎是猛,即便葛玄等人將他看作妖,也從未當人看待,但劉封卻知道,白虎除了表象之外,靈魂和智慧,原本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

  這一次決心修煉,白虎更多的其實是對未知境界的探索,對自己實力的提升,開啟屬於他自己的穿越之旅,如果白虎也會寫書,大概又是另一個彩故事吧?

  忽然想起來白虎在平關分別時用尾在沙土中寫了個500,意指他也要五百年的修煉時間,其實兩者修行時間都一樣,他卻放棄了傍上佛門這個金枝。

  劉封慨然一嘆:「他終究還是選擇了自由!」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