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三國之蜀漢中興 第2258章 烏孫態度

《三國之蜀漢中興》 第2258章 烏孫態度

(4, 0);

  完策耿直的疑問讓馬隆不莞爾一笑,言道:「兵者,詭道也!戰場之上形勢瞬息萬變,當以天時、地利隨機而,這鉤鐮槍雖是對付騎兵的利,但絕不會正面和騎兵攖鋒,還需巧妙布置才行!」

  「哦哦!」

  完策點著頭,心中卻愈發不解,馬隆明明說用兵有「軌道」可循,為什麼又要隨機應變呢?

  但他畢竟是堅昆的大都尉,掌管全國兵馬,也不能表現得太過淺陋,只好將這個疑問悶在心中,等回去之後和其他人討教。

  馬隆見完策皺眉,以為他在擔心鉤鐮槍的使用,言道:「還請都尉大人在艾比湖的蘆葦灘中上栽一千木樁,上面紮上蘆葦,排布方陣,待鉤鐮槍打造完畢,還需加強練習。」

  完策趕點頭道:「馬將軍儘管放心,一日就能完。」

  著手中上有槍尖,下似鐮刀的鉤鐮槍,想了一下還是不放心,又問道:「木樁是死,練了能對付騎兵嗎?」

  馬隆笑道:「鉤鐮槍兵有不同招數,在下先挑選兵指導訓練,待招式練,可從族中挑選老弱孱馬實戰演練,即可速。」

  「好,這個安排可行!」 (5,0);

  完策放下心來,這樣到時候他就能先看看這鉤鐮槍到底是否實用,堅昆雖然已經式微,但拿出一兩千匹戰馬做演練還是沒問題的。

  現在正好到了五月,馬上就要配養小馬駒,只要能保住這一片地盤,還有賽里木湖的水源和草場,多養兩三萬戰馬都不是問題。

  馬隆言道:「對付烏孫騎兵,至要三千鉤鐮兵,要撥出五千士兵訓練,從中篩選出三千銳。」

Advertisement

  完策蹙眉道:「從現在開始,既要加趕造兵,還要練習槍法實戰,時間確實了些,能行嗎?」

  馬隆笑道:「功夫不負有心人,早做準備為好!堅昆與烏孫一直在準備聯姻之事,我料烏孫軍短期不會貿然發兵,他們會先來涉,國師自會與其周旋。」

  完策躬道:「一切有勞馬將軍了!我馬上再向族人說明況,多籌集鐵和匠人來幫忙。」

  外政事不是完策所長,都由塔熱爾他們去理,現在又有了個國師,他只需做好兵馬訓練就好。

  自從大漢使者一行到來之後,堅昆國都結骨城外變得忙碌起來,從國王到普通百姓,都忙著為即將到來的大戰準備,甚至連十幾歲的孩也搬運糧草木柴,校場上訓練的陣陣喊殺之聲就是最鼓舞人心的樂曲,堅昆上下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5,0);

  照例巡視完一圈的完亮和塔熱爾回到宮室,與劉封等人商議接下來對付烏孫和丁零的策略,這兩個都是堅昆無力應對的勁敵,化解危機的一切希都在劉封等人上。

  堅昆和烏孫聯姻原先是茲撮合,這事還未西征之前就在長安討論過,黃亮不顧黃月英他們的勸阻執意來到堅昆,恢復祖姓完,已經過去五六年時間,兩國的聯姻卻遲遲不見結果,主要還是因為烏孫國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

  最早時期,烏孫人與月氏人均在祁連間遊牧,北鄰匈奴人,彼此之間為了領地常有,烏孫王難兜靡被月氏人攻殺,其子獵驕靡由匈奴冒頓單于收養人。

  其後冒頓進攻月氏,月氏戰敗後西遷至伊犁河流域,此時長大人的獵驕靡得到匈奴的扶持當上烏孫王,並還了烏孫部民,得以復興故國。

Advertisement

  獵驕靡復國後,一心為父報仇,與匈奴相約進攻月氏,月氏人本不是報仇心切的烏孫人和彪悍的匈奴人的對手,此一戰月氏國王被殺,獵驕靡將他的頭蓋骨被做了酒杯。

  獵驕靡復興烏孫之後,從此烏孫日益強大,占領了伊犁河流域的大片草原,王治赤谷城,蕃領地超五千里,也逐漸擺了匈奴的控制。

  為了對付強大的匈奴,大漢與烏孫採取聯姻的方式,江都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在烏孫影響力極大,尤其解憂公主先後嫁給三代烏孫王,加深大漢與烏孫的聯繫,漢朝與烏孫在這段時間親如一家,共同抗擊匈奴。 (5,0);

  解憂公主在烏孫歷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不但讓烏孫和大漢更為親近,也讓烏孫部發生了重大變化。

  解憂公主第一任丈夫為軍須靡,與匈奴公主同事一夫,被封為右夫人,哪位夫人誰更得寵,關係著烏孫與漢匈之間哪一國關係更親近,其後匈奴公主生了一個兒子,取名泥靡,為王位繼承人,烏孫與匈奴更為親近。

  危機之中,國王軍須靡忽然病危,泥靡還在襁褓之中,不能擔當重任,於是讓堂弟翁歸靡繼承王位,等泥靡長大再讓位於他。

  按烏孫慣例,翁歸靡要繼承堂兄的兩位妻子,既然不能反抗,為了大局忍辱負重,解憂公主坦然接了烏孫的風俗,為翁歸靡生了五個子了名副其實的烏孫國母。

  然而仿佛迴一樣,翁歸靡也早逝,其子年輕,又失去了父親的支持,烏孫各部落族長最終推舉泥靡做了新國王,泥靡其母影響親近匈奴,對漢朝懷有敵意。

  為了維護大漢在烏孫的勢力,解憂公主再次遵從烏孫習俗,毅然嫁給了泥靡,然而泥靡如匈奴人一般,為人狂悖暴戾,在烏孫倒行逆施,全國上下怨聲載道,人心漸失。

Advertisement

  看到泥靡已經眾叛親離,解憂公主與漢使合謀刺殺泥靡,可惜事敗,泥靡負傷逃走,這也是大漢首次干涉烏孫政,最終導致烏孫發生。 (5,0);

  泥靡雖然僥倖逃走,但已經失勢,被前烏孫王翁歸靡之子烏就屠起兵殺死,這烏就屠雖是翁歸靡之子,但並非解憂公主所生,造反之後不肯聽從解憂公主調遣。

  漢室最後遣使勸降烏就屠,冊封解憂公主之子元貴為大昆彌,烏就屠為小昆彌,烏孫國從此為大漢的屬國,分為大小二昆彌,均漢王朝冊封。

  原本堅昆準備聯姻的是相鄰的小昆彌,但隨後小昆彌被大昆彌所破,烏孫國再次合二為一,雖然有茲從中繼續撮合,但他們態度始終不明,對於和親之事一推再推。

  分分合合的烏孫歷經此次變化之後,似乎野心更大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