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三百一十四章忘憂
霍芙蕖被慕容霽狠毒的模樣嚇了一跳。
江慎無奈地擺擺手:“這我也問過西域蠱王了,他說這人要是死于非命,勢必會心存執念,死了之后怨氣久久不散去,怨念叢生,還會糾纏世間活人,要是這李默這就這麼死了,魂魄還是會糾纏王妃,這蠱毒依然奏效。”
“這麼說就算是殺了李默也不管用了?”趙輕丹苦笑道。
“是啊,殺了他恐怕還是不管用。”江慎攤開手。
“豈有此理!”慕容霽氣得牙,“這個李默真是塊茅坑里的石頭,又臭又,難道我們就拿他沒轍了?”
趙輕丹輕輕拉起慕容霽的手:“別著急,車到山前必有路,總會有辦法的。”
慕容霽輕輕點點頭:“要不我們趁其不備直接拿塊磚頭把他敲傻算了。”
省的這個李默老是一肚子壞水,天想著算計別人。
趙輕丹哭笑不得,忙攔住慕容霽。
自家夫君平日里最是冷靜聰慧,一上關于李默的事就容易上火,兩人勢同水火,注定要爭出個勝負來。
但趙輕丹心里也很清楚慕容霽是因為自己才失了分寸,心中暖意橫生。
“別沖,你下手沒輕沒重的,要是真的只是敲傻了還好,要是一不小心敲死了怎麼辦?”趙輕丹笑了笑,“我們好不容易堅持到這個時候,現在讓他死了不是功虧一簣嗎,小不忍則大謀。”
慕容霽冷哼一聲:“我自有分寸,不會將他敲死的。”
“你自習武,手上力氣比尋常人要大上許多,要是一下沒把握好分寸,真的極有可能將他敲死了。”趙輕丹耐心地勸說道,“而且就算沒死,也不一定就能將他一下子敲傻了啊。”
“萬一一下子沒把他敲傻,李默必然會因此記恨上我們,萬一因此影響了他的對蠱毒的作用,豈不是得不償失?”趙輕丹說道。
李默上的是現在唯一能緩解趙輕丹上蠱毒發作的東西,一旦失去趙輕丹上的蠱毒發作起來,那趙輕丹就必然要再折磨,慕容霽心中自然是不愿的。
江慎也覺得慕容霽魯莽,但也不好直接明說,畢竟是主子,而且此事事關趙輕丹的命,是慕容霽不可的逆鱗,江慎自然是不敢多說的。
“我知道你擔心我,但越是這個時候我們越是要冷靜,李默正是因為知道這是他可以用來要挾你的籌碼,所以有恃無恐,要是你現在自陣腳不只是正好中了他的圈套?”
“是啊,王爺,王妃說得有道理。”江慎上前一步,附和趙輕丹道,“王妃上的蠱毒雖然難解,但并不是完全沒有法子,屬下也查閱醫書古籍,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有用的線索呢,天無絕人之路,王妃福大命大,絕對不會有事的。”
霍芙蕖抱著昏昏睡的孩子安靜地坐在一邊,始終沒有說話。
李默做的齷齪事霍芙蕖都知道,心里也十分清楚李默就是一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因為記恨趙輕丹所以多次設計陷害,趙輕丹數次死里逃生,李默執念越來越深,甚至不惜搭上自己也要害趙輕丹。
所以慕容霽和趙輕丹早就對李默恨之骨,想除之而后快,無可厚非。
霍芙蕖不想做評說,也不想摻和。
既然李默執意要走上這條不歸路,那便由著他去就是。
“是我一時沖了……”慕容霽緩緩坐了下來,眼神頹然地看著趙輕丹。
趙輕丹輕輕搖了搖頭:“沒事的,我們夫妻什麼大風大浪沒有見過,這次也一定會平安度過的。”
“嗯。”慕容霽點點頭,但神還是有些悵然,“可是現在應該怎麼理李默呢?眼看不出三日就要到安盛境了,到時候就算是我們有心瞞李默的行蹤恐怕也藏不住。”
江慎嘆了口氣,嘟囔道:“都是屬下沒用,沒能為王妃找回解毒的法子。”
“這不能怪你。”趙輕丹安道,“這麼說來,我倒是想起了一件事。”
“什麼?”慕容霽扭過頭去看趙輕丹,有些期待。
“當年我還在渝北皇宮的時候曾經無意闖進一個古老的藏書閣中,里頭珍藏的都是一些孤本和先圣真跡,韓浩如煙,年代久遠,十分神。”
霍芙蕖也輕輕點點頭:“確實,據說這個藏書閣是李氏先祖在百年前就建下的。”
“不錯。”趙輕丹又說道,“我曾經在這藏書閣中遇到過一個老者,我二人相談甚歡,時常對弈,后來那老者曾經與我講過一個遙遠的傳說,說是在這世間有一個名忘憂谷的地方,忘憂谷中藏著一潭水,名忘憂潭,據說這人只要喝了忘憂譚的潭水就能忘記一切俗塵往事,過往種種都會變過往云煙。”
江慎似懂非懂地點點頭:“那是不是只要李默喝了忘憂譚的潭水就能忘記以前的事,沒了心中的執念,變無無求之人?”
“我也不確定,只是曾聽那位老者這麼說過,至于這忘憂譚的潭水是不是真的有這種奇效就不得而知了,這麼多年來也沒有聽說過又熱真的找到了忘憂谷。”趙輕丹對此也不確定。
慕容霽嘆了口氣:“只是一個傳說而已,是真是假無從得知,這天底下要是真有這麼神奇的地方,不可能千百年來江湖上沒有關于它的傳聞。”
“可是眼下這是為王妃解開蠱毒唯一的辦法了,何妨一試呢?就算這忘憂谷的傳說是假的,我們也不會有什麼損失。”江慎勸說道。
“我也覺得可以試試,這世間的珍寶有的時候說不定就是要等人去發現呢?”趙輕丹笑著拉住慕容霽的手。
慕容霽勉強笑道:“既然如此,那便試試吧,若是真如同那老者所說,那也算是上天庇佑。”
趙輕丹微微頷首:“好。”
“我自會派人暗中去打探忘憂谷的位置,這些你不用擔心。”慕容霽對趙輕丹聲說道。
宋書綺重生了,在一切悲劇未發生之前。斗庶妹,打登徒,復仇之路不亦樂乎。只是為什麼又會遇見前世臨死那個來救她的冤家?這冤家還未卜先知,算無遺策?“上官錦,你到底從哪來?”“從夫人來的地方來,往夫人去的地方去。”…
蘭山君孤兒出身,長在淮陵,吃百家飯長大,學得一手殺豬的本事,本是要開一個屠宰場的。誰知老天給她開了一個玩笑。 十六歲那年,她被接回了洛陽的鎮國公府,成了國公府第流落在外的嫡次女。 最初,她以爲這是老天看她殺豬太可憐給的恩待。後來又過了十年,她戰戰兢兢討好家人,汲汲營營嫁人,備受十年白眼,被送去暗不見天日的院子裏關着時,這才恍然發現,從鄉野來京,應當是她殺豬殺多了老天給的懲罰,而不是恩待。 此後又是一年,她被關在小院子裏看不見天日,不知日月更迭,冷菜餿飯度日,受盡苦楚,卻依舊是不甘不願,不敢死去。 唯一能聊慰苦悶的是,在黑暗之中,她摸到了一本書。 窗戶未曾封死,依舊透進了一縷春光。 她慢慢的挪到窗邊,藉着這屢光去看—— 這是一本手札。裏面記下了一個少年六歲到十六歲的感悟。有滿腔熱血,有遠大志向,他覺得自己像是一把利劍,只等着君王拔它出鞘。 她倒是認得執筆者。是她被送離洛陽那天,也同樣登上斷頭臺的鬱清梧。 所以重回十六歲,她與鬱清梧第一次相見時,便覺得他是一位可悲的紙上摯友。 等她在洛陽裏面艱難的重掌命運,偶然忽視一個個聲音,從春日裏的光曦窺見了他內心的躊躇不前,糾結痛苦卻又無愧於心的大志,毅然決然要走向一條死路時,她心裏突然生出些鬱怒來。 他們的命運何其相似,都不應死在權貴的愚弄之下。 她和他,都該活下來。 —— 遇見蘭山君前,鬱清梧寫札記:先生,天下,百姓。 遇見蘭山君後,鬱清梧寫札記:山君,山君,山君。 #山君倔得很,但沒關係,我會低頭# 他心隨她動,低頭哀求,“山君,我試着剋制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