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都市爽文 從1981年衛校開始 第657章 公布捐款明細表

《從1981年衛校開始》 第657章 公布捐款明細表

聽到病人賬戶里有賬戶上有2萬6千塊錢,病房里的醫務人員們齊齊發出一場驚嘆:

“還是好心人多呀。”

“那后續費用有著落了,我們可以放開手腳了!”

大家都放心了,陳棋卻有了不同的想法。

陳棋的前世,因為自的發達,以及量有良知的記者曝,讓大家都知道了某些組織,某些某慈善上市公司“水D籌”的作。

陳棋這一世為什麼很有直接捐款,除非是單位集捐款避無可避才象征捐一點,原因就在這里。

錢給他們,那你不如自己割兩斤豬頭再喝小酒,自己吧。

當他們收到善款的時候,指不定在心里罵捐款人是個傻X,給他們送錢來了,了一群碩鼠。

讓人吐的是,人家還是唯一合法的捐賬號。

如果你敢自己擅自開放私人賬號接捐款,哪怕你是好心好意,人家也會以“非法集資”告你,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08年四川地震,作者君和朋友們一共捐了32萬,想直接捐給四川某個學校搞重建,但后被通知這筆錢必須給某組織,否則我們的募捐就屬于非法集資,要負法律責任。)

所以哪怕要做善事,陳棋和蘭麗娟一直以來都是直接跟貧困學生“結對子”,親自把生活費和學費到孩子手里,也絕不通過第三者轉移支付。

就是怕他們給每個孩子捐了500元,孩子最后到手可能只有50元了,中間商賺差價得太厲害了。

抱有陳棋一樣“暗思想”的市民不在數。

很多人不愿意捐款不是他們良心不好,冷漠自私,實在是他們賺的也是辛苦汗錢,可不想把錢白白給人糟蹋了。

但如果所有捐款明細都能定點定時公布,所有錢款來源和走向都公開明,相信更多人都愿意獻上自己的一份心。

Advertisement

傅珍珍的醫藥費會很貴,畢竟越中醫院現在所有最先進的儀和藥全部上了。

再加上還有后續的植皮、康復等等,沒有幾個月本出不了院,這錢在八十年代就是個天文數字

陳棋哪怕想減免某些費用,也必須在出院結賬的時候悄悄抹去。

如果在治病期間他就直接公開減免,其他病人看到了肯定也會要求同等待遇,這對醫院正常收費肯定會造干擾。

最后還有傅珍珍將來的學費生活費,這可都需要錢呀。

所以現在捐款越多,傅珍珍將來的生活更有保障。

這個世界很現實很殘酷,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錢買不來親人的離去,但錢能多一點安全不是。

陳棋心里打定了主意,便開口說道:

“郭書紀,幾位老師,我有一個提議,現在不是給傅珍珍的捐款多嘛,全國各地的捐款都有,說明全國人民都在關注,大家在關心小病人的病同時,肯定有人盯著這筆善款。”

人心險惡,財帛人心,陳棋的話大家都紛紛點頭,表示理解。

“所以我想這樣,我后面會通過記者,以越州醫院的名義接全國人民的捐款,但我們收到的每一筆捐款,后面用掉的每一分錢,包括醫藥費和其他支出,全部公開。”

老郭一聽追問了一句:“這事可沒有先例,工作你準備怎麼做?”

“我是這麼想的,我們在醫院大門口的馬路上搞一塊宣傳欄,然后每天張榜公布,所有市民和都可以查閱。我準備在紅紙上將第一筆捐款人的名字和金額抄上去。

如果有人是匿名捐款,那麼我們就把收到捐款的時間、金額、郵政匯款單的來源地都填上去,哪怕只有1分錢,也要登記上去,絕對不能寫一筆。

Advertisement

然后我們再用一張白紙,再將每天用了多善款,每一筆也都要記上去。不要籠統寫醫藥費多元,而是要將明細都寫上去,比如床位費多,藥費多,做了哪些檢查花了多錢。

還有,傅珍珍現在這樣子,沒有兩三個月是出不了院的,每天靠我們醫務人員照顧也不是個辦法,所以我們可以聘請一個護工全程照顧小病人的生活,這筆支出可以從善款里拿,并且公布原因。”

盡管老郭同志是真心想承擔傅珍珍的所有費用,盡管這筆醫藥費幾萬塊錢對陳棋來說也是灑灑水的事,這兩位巨頭不是拿不出這錢來。

只是陳棋是想通過這個事件,給國豎立一個慈善捐款的新模式,可供后來人借鑒和模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后某些慈善組織或公司想要忽悠老百姓就沒那麼簡單了。

夏華主任一聽就知道這是個好主意,只是有點擔心地說道:“這樣做會不會得罪人?”

“得罪什麼?咱們是做好事,做好事還怕得罪人?”

老郭同志第一個不服了:“誰不服氣,讓他們也公布捐款去向呀,把救命的善款往自己口袋里裝的,這群人還是人嗎?”

老郭同志發飚,所有人都不敢響了,他這脾氣比陳棋可火多了,不好惹。

“行,陳棋,你有這個想法我支持你,現在各種各樣的捐款不老,捐這捐那的,可是最后錢都花到哪里去了?從來就是一筆糊涂賬,老百姓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憑什麼老是要捐款?”

八十年代單位里捐款任務還是很多的。

比如說首都要開亞運會了,號召全國人民捐款;再比如越中要修環城河了,又是號召全市民捐款。

甚至連越中師專異地新建,也要求每家單位,每個職工都“自愿捐款”。

Advertisement

其他什麼水災啦、臺風災啦、火災啦等等,反正一有災害必有捐款,仿佛老百姓就是免費的提款機一樣。

這些捐款說說是自愿的,但任務都是分配到每家單位的,你職工人個不捐不行,不捐就直接從你工資里扣,著你獻心。

你說亞運會是國家大喜事,大家捐款也心甘愿,與有榮焉,可是地方上的某些捐款真是莫名其妙。

捐的莫名其妙,錢去哪了也是莫名其妙。

(比如作者君所在單位,每年搞一次慈善一日捐,直接從你工資里扣,不捐也要捐,捐給誰,捐到哪里去了一概不知。連印尼海嘯也要強迫職工捐款,名義之多,嘆為觀止。)

所以做為醫院主要負責領導,老郭同志也是一肚子怨言,一聽陳棋說要“革命”捐款制度,他當然是舉雙手贊同的了。

“好,就按你說得辦,咱們越中醫院無論是做事還是做人,都是清清白白,問心無愧,今天咱們就做個榜樣,讓人家瞧瞧什麼才真正的慈善!”

“說得好!”病房里眾人紛紛鼓起掌來,這話說得帶勁。

越中醫院的行很快,總務科馬上將沿街馬路上的報紙宣傳欄改了“善款公布欄”。

抬頭寫著:“傅珍珍同志捐款明細表”。

旁邊寫著:“每日公布,歡迎監督,監督電話留的是越中醫院院辦和市記檢委的。”。

當越中醫院的工作人員將幾張紅紙和白紙出來的時候,瞬間就圍籠了一群市民。

越中醫院所在的東街口本來就是鬧市區,人來人往特別多。

加上洋山傅珍珍又是這段時間大家議論最多的公眾人,所以不市民都把自行車扔一邊來看熱鬧,不病人都忘了去就診,先圍觀了再說。

甚至不越中醫院的職工們也跑了出來,想瞧瞧什麼“捐款明細”。

Advertisement

這時候越中醫院的院辦主任劉惠娟正拿著一個土喇叭在給市民們做宣傳:

“市民朋友們,大家放心捐款,你們捐的每一分錢我們都會寫在紅榜上,保證沒人會貪一分錢。另外,善款的每一分錢是怎麼用的,我們也都公布在白紙上。

如果大家有發現自己的捐款沒有被公布出去,或者善款使用有什麼貓膩之,歡迎大家撥打這幾個投訴電話,也可以寫信給有關部門,我們越中醫院誠懇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廣泛參與監督善款使用!”

人群這時候紛紛的,不之前捐款的人都在看自己的名字,想證實一下。

“嗨,看到我的名字了,我捐了10塊錢哦。”

“我也看到我家那位的名字了,好啊,他說捐了5元,原來是捐了20元啊。”

“你家那口子可真是好心人,回家可不能罵他哦。”

“不罵不罵,這孩子太可憐了,咱們捐款,醫生救命,希能活下來吧。”

“媽媽,媽媽,我也看到爸爸的名字了~~~”

“看來越中醫院真的把每一個捐款人都填上去了,看來這錢大差不會差,這工作做得細致!”

“快去看看善款的使用況~~~”

白紙前面,已經有人在驚嘆了:“喲,這明細可真夠細的,連用了什麼藥,單價多都列出來了。”

“不止呢,上面還寫著為了照顧病人生活,聘請了一名護工,每月100元。”

“這錢應該花,這孩子都沒家屬照顧,這100元花得值得!”

“我看來看看,咦,你們瞧,這人民醫院用的可都是進口藥,這麼貴啊?”

“一分錢一分貨呀,進口藥不是你有錢就買得到的,我聽說都是陳棋院長親自從全國各大醫院調貨過來的,不容易哦。”

“原來是這麼回事呀,看下一排……”

八十年代也不是家家戶戶都有電視機,所以人民醫院門口來了這麼一出“西洋鏡”,瞬間就引起了全市居民們的好奇,這人群久久不散。

在招待所里的記者們正苦于今天沒啥稿件好寫,結果聽說人民醫院搞了個“捐款明細每日公布”,瞬間都來了興趣。

于是這些記者們一個個都拼命進了人群中去,想看看這個捐款公示是怎麼回事。

記者可都是知識分子,走南闖北什麼奇怪事沒見過?捐款的黑幕沒有誰比他們更了解。

所以他們馬上就發現了越中醫院的這個捐款每日公布非常了不起,上面不但詳細羅列了醫療支出,就連小病人使用的衛生紙都單獨列出一行來。

這樣的公示,完全是做到了水至清,中間絕對沒有什麼渾水魚的機會,那麼這家醫院的領導干部絕對是清正廉明的好干部,這個模式絕對值得全國人民學習。

于是第二天,不報紙上都刊登了這個“越中醫院捐款模式”,有圖有真相。

下面再配上社論,極力支持和推薦越中醫院的這套捐款明細每日公布的模式,要求全國各級慈善機構都能學習和應用,將善款使用公開公正明化。

這下好了,一時間引起了全國人民的熱烈討論,最后連不機關里都在引發極大的爭議,實在是這年頭大家都被“捐款”給捐怕了,反而是不真正有需求幫助的人得不到善款。

在隨后的日子里,各級單位發起組織的捐款,老百姓都要求必須做到越中醫院那樣每日公布明細才肯捐款,否則就不捐了。

這讓不別有用心分子氣得真跳腳,在背后大罵越中醫院這是砸大伙兒飯碗,不當人子。

別人怎麼罵陳棋他們聽不到,但越中醫院就憑著這個明細表,像風口上的豬一樣蹭了一波頭條和流量,得到了全國人民和上級單位的表揚。

只有洋山醫院的院領導們看到報紙后是仰面長嘆。

病人傅珍珍原來在他們手里,捐款他們是第一個接收者,關鍵是他們洋山醫院也沒有從善款中貪走一分錢。

甚至最后傅珍珍轉院的時候,洋山醫院把所有余額全部轉給了越中醫院。

可是他們沒想到越中醫院居然從捐款這種小事給玩出花來,讓全國人民夸了一朵花,給單位添加了許多榮譽。

洋山醫院的領導們一想到自己白白錯過這麼一個機會,一個個都氣得想把茶杯摔地上去。

經過連續三個晚上的人工肝和人工腎的換排毒治療,傅珍珍大多數毒素都已經排出了外,剩下一部分積蓄在各個臟里的毒素要等以后慢慢化解。

毒除的清除,讓原本已經不堪重負,甚至直接罷工的肝臟和腎臟重新又開始工作起來。

直接反應就是各項生化指標數據都是直線下降,讓越中醫院的其他醫生都連聲驚呼這是一個生命的奇跡。

傅珍珍這下真的蘇醒了。

可是對來,清醒狀態還不如死了呢。

傅珍珍睜開了眼睛,只覺全非常乏力,一不能

了一下,發現自己里就了一個管子,手上、上應該同樣滿了各種管子。

好歹是高中生,智商是在線的,傅珍珍知道自己恐怕負重傷。

再一想自己為什麼會變這樣?

的腦子里瞬間閃過的就是爺爺慈祥坐在一邊,媽媽則幫盛了滿滿一碗海鮮湯,難得回家的爸爸在一邊笑呵呵讓多喝點,多補充營養才有力氣好好學習。

隨后又想起了自己和爸爸肚子痛得滿地打滾,爺爺和媽媽非但沒有救,反而非常奇怪地把他們父關進了房間里。

黑夜里,只有和爸爸痛苦的聲,爺爺和媽媽本就不來救他們,甚至都沒來照顧他們,這讓又痛又不能理解。

最后一個鏡頭,依惜記得爺爺從門上面的小窗戶里扔進來一個東西,然后爸爸不顧一切把下。

接著轟一聲,就什麼也不知道了。

醒來后,不知道爺爺去哪了,不知道媽媽在干嘛,更不知道爸爸和經歷了什麼。

傅珍珍艱難地抬起頭,看著陌生的病房,環顧四周,想找自己的爸爸和媽媽,想知道原本安靜滿的家里這是怎麼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