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都市爽文 撿漏大師 第197章藥酒

《撿漏大師》 第197章藥酒

陳勇走到樓梯間轉角,就看到一條通往地下室的通道,通道口是黑乎乎的,從通道里飄上來陣陣酒香。

陳勇在樓梯旁邊找到了電源開關,開啟電源開關,看見通道下面還有個鐵門是鎖著的。

陳勇黃東開鎖,開完鎖,陳勇開啟了鐵門。

濃烈的酒味夾著中藥味道撲鼻而來,聞著這種味道有點神氣爽的覺。

陳勇在鐵門後面找到了電源開關,把電源開關開啟,頓時整個地下室一片明亮。

地下室裡擺滿了一排排黑的大酒缸,這些大酒缸有一米多高,缸肚直徑有一米左右,窄口,口沿已經封起來,這麼大的酒缸最能下上千斤藥酒。

陳勇、黃東和白龍江看到這麼多大酒缸,都張大了,呆呆的看著。

過了好一會黃東問道:“哥這些大酒缸不是用來裝死人吧?”

陳勇眼睛盯著黃東說道:“你沒有聞到藥材的味道嗎?胡說話,一點常識都沒有。”

白龍江站一旁憨憨的笑著,說道:“陳老大我聞到了人參酒的味道。”

陳勇點了點頭,說道:“這裡不單隻有人參酒,還有靈芝酒和其他的藥酒,這裡面最有200多個這麼大的酒缸,上面還有疊在一起的小酒缸。”

黃東問道:“哥這個鄧老神醫搞什麼鬼,泡這麼多酒幹什麼?可能連這裡的酒都沒喝過一口,人都死了藥酒還在,給別人做嫁,這不是白搞一場嗎?”

黃東這話問得讓陳勇哭笑不得,人生哪有那麼多為什麼,誰要是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死,那什麼都不用幹,就等死就行。

這些大酒缸裡泡的藥酒分為好幾種,有強的,有壯補腎的,有補氣虧空的,有容養的等等十幾種藥酒。

Advertisement

陳勇從酒缸表面的黴菌和苔蘚來看,這些藥酒應該泡了有些年份。

家裡的保健養生酒廠馬上要開工生產了,正愁沒有藥酒打廣告,這些藥酒可以說是雪中送炭,解決了陳勇一大難題。

大酒缸上面還重疊著一層小酒缸,小酒缸高有米,中間寬有米,說小也不小,能裝下幾十斤藥酒。

陳勇抱下來好幾壇,每一罈都聞了聞,發現這些才是真正的好藥酒,這些藥酒有人參酒,有虎骨酒,有靈芝酒,有鹿茸加人參酒,有蟲草酒等。

這些小罈子的酒都是名貴藥材,每一罈都價值不菲,沒想到鄧老神醫辛辛苦苦泡了這麼多藥酒,全部都便宜了陳勇,跟白送沒有什麼區別。

陳勇白龍江抱一罈人參酒放在車上,有空開來喝喝。

看完了地下室,就爬上了二樓,2樓的大廳非常大,應該有100多平方,大廳裡擺放著一麻袋一麻袋的藥材。

陳勇上前去看了看,發現這些麻袋裝的都是普通的藥材,有的藥材已經,有的已經發黴,甚至有的已經長滿了蟲子,看來這些藥材很久沒有人打理了。

二樓還有一間臥室,一間書房,一間廚房和廁所,還有一個飯廳。

陳勇先是在臥室裡找了一遍,沒有找到什麼有價值的東西,臥室裡的床、櫃、書桌和椅子都是用上好紅木製的,從紋飾和雕刻工藝來看,這個臥室裡的傢俱都是清中期的。

陳勇在書桌的櫃桶裡找到了一些證件,比如鄧老神醫的份證的影印件,鄧老神醫原名鄧景宏,今年已經98歲高齡了。

還有幾張銀行卡和存摺,存摺裡的錢已經被取走了,取走的日期就在十天前。

然後陳勇來到了書房,書房有30個平方左右,一進門就能聞到墨和紙張的味道。

Advertisement

書房裡有三面牆擺著書架,書架上擺滿了書籍,唯一沒有擺放書架的是窗戶這邊,窗戶下方有一張書桌,書桌上擺放著文房四寶。

陳勇一眼就看見書桌上的筆筒和硯臺不是凡品,筆筒是圓形的,筆筒的口底相若,胎厚實勻稱,外底留有修胎鏇紋。

外壁以通景式描繪玉堂。

以青花留白飾玉蘭,以釉裡紅飾牡丹,以青花飾枝葉,並以青釉點綴山石。

青釉積厚呈濃,更顯出石頭層疊質

雖多種高溫釉彩同時使用,卻設淡雅,依然呈現出恬淡安靜的氣氛。

外底稍凹,中心以青花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筆筒高有10cm,直徑有8cm。

陳勇第一眼看見以為是清朝仿製的,拿到手上認真觀,確定真是大明宣德年制的青花筆筒,這可是難得的寶貝,陳勇兩世為人也是第一次見到這麼大的,大明宣德年制的筆筒。

硯臺是裝在黃花梨木盒子裡的,陳勇把硯臺從盒子裡拿了出來。

硯臺是清中期的端硯,長方形,硯臺上雕刻著月亮雲紋,月亮的兩邊各雕刻著一隻蝙蝠,蝙蝠象徵著幸福、吉祥的寓意,蝙蝠的蝠字和福同音,有著幸福滿、福氣降臨的好意思。

這是一塊產自粵東省的老坑端硯,是四大名硯之一,也是一塊好件。

陳勇在書架上翻開了一下,發現書架上的書籍是從清代到現代的一些醫書,有的是印刷的,也有的是手抄本,有名人的也有不出名,也有民間的一些偏方。

陳勇發現書桌下面有一個木箱子,木箱子有一米多長,高有米,寬有米。

木箱發出淡淡的香氣,這是海南黃花梨獨有的木香,這個木箱價值不菲。

Advertisement

陳勇把木箱搬了出來,沉的。

陳勇想把木箱開啟,才發現木箱蓋用一把老式大銅鎖鎖住了。

黃東一直跟在陳勇後,他拿出一條細長的鐵,在銅鎖的孔裡捅了兩下,銅鎖就被開啟了。

開啟箱子,箱子裡面有好幾只木盒,還有好幾本厚厚的古籍。

陳勇拿起一個紙盒,紙盒裡有5冊古書籍,這一套書已經發黃髮黑,不知道有多年頭了。

陳勇輕輕拿起一冊書籍,怕一不小心就弄壞了,那可就虧大發了,書箱封面上寫著《傷寒雜病論》5個繁楷書字型。

陳勇急不可待的翻看起來,這正是醫聖張仲景的著作。

張仲景,名機,字仲景,南縣人。

東漢末年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

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

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傷寒雜病論》是華夏傳統醫學著作之一,是一部論述外病與科雜病為主要容的醫學典籍,奠定了中醫治療學基礎。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