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九命道;“誠如大人所言,吳三桂投鼠忌,確實不敢對大人怎麽樣。”
“現在他還沒有拿定主意,兩麵三刀,待價而沽。”
“朝廷這邊如果接納吳三桂,吳三桂還是傾向於回歸朝廷,何況他的兒還在大人手中。”
“吳家就剩下這兩個男孩,如果出現意外,那可就斷了香火。”
“可是屬下奉勸大人,還是不要冒險。”
“大人可知道,吳三桂在多爾袞迫下,已經剃了頭發。”
“為了防止吳三桂叛變,多爾袞還派來幾個使者。領頭的人做富察康,此人險狡猾,難以對付。”
“除此之外,吳三桂邊還有韃子派出的細作。”
“我懷疑多爾袞已經知道消息。如果今晚大人去麵見吳三桂,那個藏的細作也好,富察康也好,一定會想方設法刺殺大人。”
“一旦大人死在吳三桂營中,那麽吳三桂與朝廷必將勢同水火,寧遠軍與朝廷大軍必然會有一場惡戰。到時候,多爾袞又將漁翁得利。”
李建安眉頭皺;“明麵上的敵人還好說,我去麵見吳三桂,吳三桂自然會做出安排。就是那個藏的細,你是否能揪出來,避免他搞破壞?”
敖九命道;“那細作不手,很難把他揪出來。可是等他出手了。大人也就危險了。”
李建安想了想,說道;“那我們不如這樣辦,我派出一個使者去談判,自己化妝使者的親兵,然後隨機應變。到時候,我會粘上大胡子,你看我眼行事。”
三個人商議定了後,李建安和張麻子把敖九命送出樹林。
敖九命上了馬,很快跑遠了。
李建安和張麻子回到營地。
陳洪範還被二狗子看管在帳篷裏。
陳洪範見李建安進帳篷,非常高興;“大頭,你可回來了!二狗子不讓我離開,耽誤我好些大事!”
李建安笑道;“你有什麽大事?趕快坐下來,我有大事和你商量。”
陳洪範無奈,隻好又坐下來。
李建安道;“我這邊已經和唐通、吳三桂取得聯係,今天晚上咱們就把陳圓圓和丟丟送回去。和吳三桂談判的事,還是要落在你頭上。”
“啊?”陳洪範覺有些不妙;“這樣的大事,我做不了主,您不去嗎?”
李建安道;“我去多有些風險,再說我是大軍統帥,軍中不可一日無帥,我不能妄。本王想過了,還是你代我去,作為我的使者和吳三桂談判。”
陳洪範嚇慌了;“賢弟,我去不合適吧?萬一吳三桂翻臉,把我扣下來,那可怎麽辦?”
李建安道;“你放心吧,他兩個兒子在我手上,量他吳三桂也不敢為難你。他要敢殺你,我就殺他兩個兒子,給你報仇!”
陳洪範哭無淚,搖頭晃腦,想不出托詞。
李建安笑道;“別猶豫了,你和吳三桂稱兄道弟,沒有人比你更合適。我讓麻子帶幾個人跟你一塊兒去。吳三桂要是一高興,沒準就把陳園園送給你了。”
陳洪範又驚又喜,笑道;“這話怎麽說?”
李建安笑道;“吳三桂投靠韃虜,多大的罪過,他想回歸朝廷,肯定要疏通關係。如今他軍中缺糧餉,肯定沒錢送禮。誰不知道你陳公爺位高權重,神通廣大,沒準吳三桂就把陳圓圓送給你了。”
陳洪範跟打了一樣,立刻站起來,笑道;“那行,我去,我去!大頭,我不為別的,就為了咱朋友之間的義氣!我不能讓你冒險,我替你去!”
哈哈哈,李建安高興笑了。
李建安向陳洪範說了談判條件,然後讓陳洪範去找王樸,讓王樸跟著一塊兒去。
陳洪範聽說還有同伴,自然十分歡喜,高高興興去找王樸了。
陳洪範走後,李建安找來江泰山和司徒豹。
江泰山是江湖道士,司徒豹是東廠特務,兩個人都善於易容化妝。
李建安在兩個人的幫助下把麵塗黑,粘上大胡子,很快就變曠的大漢。
到了晚間,有探馬來報,稱寧遠軍已經在二十裏外的拒馬河安營紮寨。
李建安讓二狗子準備馬車,請陳圓圓母上車。
很快,陳洪範和王樸兩個人來了。兩個人沒認出李建安,反而問張麻子李建安去了哪裏。
張麻子笑道;“我家王爺去各營視察了,讓咱們不必等他,自行出發就是了。”
當下,陳洪範和王樸上了馬車。
張麻子、江泰山、司徒豹、萬朝宗還有李建安五個人騎馬,護送馬車出了營地。
二狗子留下來照顧吳應熊兄弟。
李建安一行人保護著馬車走向寧遠軍營地。
這時天已經完全黑下來,大地沒有積雪,四下裏一片黑乎乎的。
大約走出十裏地,領頭的江泰山對眾人說道;“前麵有火,我先去看看,大夥再跟上來。”
張麻子答應一聲,讓趕車的萬朝宗放慢一些。
片刻,江泰山回來了。他的馬匹後麵還跟著兩騎。
來人正是唐通和他小舅子黃。
張麻子擺手讓馬車停下來。
陳洪範和王樸打開車門,跳下車來。
這時,唐通和黃的馬匹已經到達近前。
兩個人跳下馬,快步迎過來。
哈哈哈,唐通滿臉堆笑;“陳大哥,王樸兄弟,咱們又見麵了!”
哈哈哈,陳洪範急忙還禮,笑道;“老唐啊,想不到咱們兄弟還有重聚的一天。”
兩個人四隻手握在一起,好不親熱。
唐通四下看了看,笑道;“建安來了嗎?”
陳洪範笑道;“建安有事在,不開,讓本王和王樸兄弟全權代表。放心吧,有本王做主,一切都好商量。”
唐通笑道;“早就聽說陳大哥獲封北王,真是可喜可賀啊!兄弟好生羨慕啊!”
陳洪範笑道;“別著急,咱們兄弟以後就是一家人,等你和三桂兄弟再立新功,封王還不是指日可待嗎?”
唐通笑道;“借陳大哥吉言,我和三桂兄弟就等著那一天了。”
陳洪範問道;“三桂兄弟如今在何?”
元末濠州城外,朱元璋撿到了一個少年,從此洪武皇帝多了一條臂膀。抗元兵,渡長江,滅陳友諒,伐張士誠。創建大明,光複燕雲。 我無處不在。 從此洪武立國,再無遺憾。大明根基,固若金湯。 針對小明王的事情,我們需要采取四階段戰術。 首先,我們宣稱什麼事都冇有。 其次,我們說或許發生了什麼事情,不過我們什麼都不用做。 再次,我們說或許應該做點什麼,可惜什麼都做不了。 最後,我們很遺憾小明王以身殉國,當初要是做點什麼就好了。 …… 有人問:身為太祖第一心腹重臣,如何輕鬆避過風風雨雨,安享天年? 張希孟謙虛地說:“仆隻是大明朝卑微的社會公器,用來盛放太祖皇帝深思熟慮的果實!”
穿越到大唐貞觀盛世,且看我怎樣點石成金,大展宏圖,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啊,不,前世只是個老師,寫本網絡小說,就忙死、累死了,這個時代,不用自己大展宏圖,人家皇帝李世民自己就幹出一個千古盛世,哪用得著自己幫忙、瞎操心?這一世,我還是做一個閒散王爺,整天喝喝酒、觀賞觀賞大唐風景,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