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帶著空間超市去種田 第254章 流民

《帶著空間超市去種田》 第254章 流民

第254章 流民

修城牆的工程進展得不是特別順利,因為剛剛開工了三四天之後,也不知怎麼了,一直都在下雨。

好在這雨不算太大。

而且白天的時候,往往隻下大半天就停了,會留出一兩個的時辰。

但夜間就不同了,每天晚上,都在下雨。

落山沒多久,嘩啦啦,雨聲響起來了。

半夜爬起來上茅房,嘩啦啦,雨聲吵得人再也睡不著。

似乎每個夜晚,都伴隨著雨聲潺潺。

不過,楊縣令對修城牆的執著,很是出人意料。

盡管天天下雨,他依然堅持要修城牆,而且不但要修城牆,還增加了挖水渠的項目。

民夫即便心中有怨言,也不敢吱聲。

楊縣令還提出來,因為天氣惡劣,要給他們發工錢。

民夫們的乾勁兒頓時被刺激出來了。

夏稻花的綠豆湯攤子也支了起來,每天天氣最熱的時候,如果不下雨,就把綠豆湯的攤子擺在縣衙門口。

然後縣衙裡的差役會帶著民夫,挑著幾隻桶過來盛綠豆湯。

每次夏稻花都熬兩大鍋,一直保持鍋裡有綠豆,有足夠的水,從第一次水開,堅持滿半個時辰,到點就撤。

這樣一天天堅持下來,很多差役都認得夏稻花了。

很多民夫也認得夏稻花了。

後來,夏稻花發現自己越來越出名,就把這一攤兒給了二郎和三郎,自己比較面。

時代不同,還是鄉隨俗吧。

在城牆修築工程進尾聲階段,水渠清淤深挖工程進中期階段的時候,吉祥縣開始陸陸續續出現了流民。

一開始流民的人數不多,也都集中在外城的郊區。

再後來,郊區的流民多了,慢慢開始進吉祥縣的外城。

Advertisement

夏稻花發現,自家店門前對面那個總是曬太,不好好開工的乞丐,也開始變得警醒起來了。

隨著流民越來越多,吉祥縣的牙行開始滿。

賣兒賣的,甚至賣老婆、賣老媽的,都出現了。

夏稻花相的牙人還給推介了一批丫頭小廝,讓趁著價格便宜,可以買幾個下人使喚,同時提醒該囤些米面了。

夏稻花這才發現,市面上的幾家糧鋪,都開始藏著捂著,限制每天出售的量了。

夏稻花不缺糧食,不過也去了幾回糧鋪,而且在各家糧鋪,都買了一兩回糧食。糧、細糧、豆類,帶殼的、帶皮的、磨好了的,都買了一些。

這其實,只是為了給從空間裡拿出來的糧食,找個由頭罷了。

夏稻花讓店裡的小夥計們打探了一番消息,自己也找了楊記茶樓那個碎的小夥計,夏大郎也給捎了信,甚至對面那個總是悠悠然曬太的乞丐,也給夏稻花提了個醒——

這些流民,大部分來自於黃河邊上的中州郡。

那裡一進雨季,就遭遇了水災。

很多個村子,都是整村整村被泛濫的河水淹沒了,別說糧食作,就連房屋和在那裡生活的人,都統統被卷走了。

這些能跑出來逃荒的,基本上都是住的離河邊遠的、地勢高的村子裡的人家。

要說中州郡這個地方,真是差不多年年災。

只不過有時候是旱,有時候是澇,從來沒有輕省過。

但中州郡人,卻不知為什麼,依然願意在中州生活。

而且,他們災後往外跑,似乎都跑出經驗來了,甚至還產生了一些固定不變的逃荒傳統——比如說,他們每個村子往外跑的人,一定要分散開,往四面八方跑,而不是都往一個地方去。

Advertisement

也多虧了他們有這個傳統。

不然,若是他們一村子、一村子,都僅僅奔著平安郡這個方向來的話,哪怕吉祥縣的地盤再擴大一倍,也裝不下這麼多流民哪!

隨著流民越來越多,王氏又喊了縣裡的富貴人家和商戶,湊在一起,號召大家夥兒要設粥棚。

夏稻花聽了,沉許久,最終決定有些話,還是得說一聲。

楊縣令和他夫人王氏能不能做到,那是另外一碼事。

自己想到了卻不說,過不去自己心裡這一關。

只是,還沒等夏稻花把心目中的好辦法——“以工代賑”說出來,就聽到王氏提起了楊縣令的經驗:

“我們老爺以前在紅石縣的時候,也曾經遇見過類似的況。前一任縣令因為置不當,結果流民在城裡鬧事,把那縣令給殺了,還搶劫了城中好幾個大戶。”

說到這裡,就有些人家的眷不安地,想來是開始擔心自家的安全了。

王氏微微一笑,面卻顯出幾分愁緒來:

“當時我們老爺臨危命,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平了黨。

只是那會兒,縣裡的大戶,已經有七八過流民的禍害了,幸存下來毫發未損的,也就不到十戶人家……”

王氏鋪墊了一盞茶的功夫,見大家夥兒的緒都有些繃,才把戲亮了出來:

“我們老爺張羅著以工代賑,我覺得我們這些後宅眷,也不能就這樣乾看著。

好歹也得做點什麼,不能讓爺們在前頭孤軍戰哪!”

眷點頭稱是,紛紛表示,王氏指哪,們打哪,絕無二話。

王氏便笑了笑,環視了一下在場的眾人,等到雀無聲,眾人的視線都集中到了上,方才緩緩地說道:

Advertisement

“我尋思著,這施粥棚子,還是得建幾個的。

這粥水不能太稀,免得死了人,好事反而辦了壞事;卻也不能太稠了,吃得太飽了,人又閑著,便容易多生是非……”

王氏說了不,眾眷紛紛答應要回去開辦粥棚。

大家夥兒商議定了個大致范圍,規定了誰家的粥棚可以開在哪一片。

省得分布不均,一粥棚太多,另一卻一個也沒有。

這之後,王氏提出要平價買一部分糧食,因為開倉放糧,是需要請示上級的。京都離得雖然不算很遠,但這一來一回,便又耽誤出去好幾天的功夫。

幾天的功夫,已經足以讓流民中出現死的人了。

所以王氏決定,一邊讓楊縣令派差役去京都請旨意,一邊先自掏腰包,跟幾個糧行買些糧食,先頂上。

當然了,價格太貴是不的。

幾家糧行的眷不敢吭聲,臉一下子就都變得奇差無比。

晚安,好夢,明天見。你們,(づ ̄ 3 ̄)づ

(本章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