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0);
其實,秦素煙心裡也明白,想要尋一個文武雙全的人,祁就有許多人符合。
只要點頭,許多人都會踏破門檻前來提親。(5,0);
秦素煙本,就是一位常勝將軍,總不能嫁個比差的男子吧?
特別是見識過張青楓的優秀,運籌帷幄時的那種從容淡定,戰必勝攻必取的就,其他男子更難的眼。(5,0);
仰過高山,還會去踏足山丘嗎? 讓您第一時間最新章節
搖了搖頭,繼續埋頭研究《六韜》。
(5,0);
其實,要是換做其他男子,即便對方沒有武功造詣,有如此優秀的兵法造詣,秦素煙就嫁了。
主要是因為,棄一城救一國這個言論和策略,讓深深地心寒。
(5,0);
被當做棋子的人,裡面還有父親!
這個隔閡,暫時無法消除!
此外,攻大漠駐地,看見大漠元帥善待武朝的諸位將軍,雖然明面上行事那麼絕,但是惺惺相惜。(5,0);
看到那種場景後,秦素煙心中一,對大漠元帥的憤恨,也了許多。
的兩位哥哥,骨完好,已經在送往祁的路上。
所以看到,張青楓對大漠元帥的決,心中有些不滿。(5,0);
再怎麼樣,大漠已經退兵,這樣對待一位『英雄』做法有欠妥當。
想到大漠元帥臨死前的場景,秦素煙想到了自己,陣營不同,各為其主,拋開份不提,他們不會是敵人!(5,0);
「報,爵爺,有位老軍醫求見,他說來向你報喜!」
就在這時,一位士卒從帳篷外走來。
「老軍醫?」
張青楓微微睜眼,頓時就明白了,估計是酒的效果發揮,這幾日傷兵營中沒有染者,老軍醫特來請教。(5,0);
「不見,讓他回去吧,就說本爵爺在休息。」
張青楓再度閉上眼睛,對方近來所求,無非就是說他醫高明,還能有什麼?
「遵命。」(5,0);
士卒抱了抱拳,正準備轉離去,突然秦素煙抬頭,出聲住了對方。
「等等!」
秦素煙轉頭看來,開口問道:「酒效果不錯,這幾日我也有巡視傷兵營,那些士卒傷口無一染。」(5,0);
「老軍醫向你討教醫,以後可以救活更多的傷者,你為何要拒絕?」
張青楓微微坐直了軀,看向門口的士卒,揮了揮手:「下去吧,我不見。」
「遵命。」(5,0);
士卒再度抱拳,然後轉離去。
軍營中爵爺為大,就算秦素煙可能發展爵爺夫人,但畢竟還沒為爵爺夫人。
等到士卒下去之後,張青楓開口說道:「討教醫,就是要讓我獻出酒的製作方法。」(5,0);
「這可是我的發財之道,他是我的誰,為何我要告訴他?」
「再說了,他是我軍中的軍醫,只要在我軍中行醫,就可以拿到酒,我又不是不允。」
「反觀,他知曉了酒的製作方法,我不能確定他是否會傳給其他人。」(5,0);
「另外,他若是不再擔任我軍郎中,跑去其他人那邊,我豈不是了冤大頭?」
張青楓話音剛落,再度閉上眼睛,搖了搖手中的羽扇。
秦素煙神平淡,搖了搖頭,張青楓的回答,毫不意外。(5,0);
對方就是一個極度自私的人,否則也不會將玄武關的將士當做棋子!
大夫獲取方法之後,去懸壺濟世傳承下去,難道不好嗎?
只可惜,張青楓並不明白秦素煙心中所想,否則一定會說,是個目短淺之輩。(5,0);
事實證明,只有將任何資源,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才可以做到救世、救國!
棄一城,怎麼了?
如果沒有一城的犧牲,武朝的子民,現在就在水深火熱的戰爭中。(5,0);
此外,那些達貴族,大富之家,也不見得兼濟天下。
甚至那些讀書人,滿的仁義道德,盡做一些豬狗不如的事。
爵府開給工人的酬勞,給府兵的伙食,還有陣亡、殘疾之後的恤,無論與哪個勢力相比,都是他們的兩倍有餘。(5,0);
至於朝廷,朝廷常年強征徭役,有錢的百姓,可以繳納一定金額,免除表徭役。
沒錢的百姓,只能去服徭役,吃苦沒有工錢不說,能不能頓頓吃飽,活著回到家鄉都是個問題。(5,0);
相比起來,他已經做得夠好了,沒必要去在意他人的眼。
公道自在人心,是非功過自有後人去評說。
況且,幫助世人、幫助百姓並不是本分,他沒有義務去懷天下。(5,0);
他也只是個普通人,一介寒門書生,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全部都靠自己。
帥帳中,兩人不再言語,回歸平靜。
……
與此同時,玄武關的另外一個房間,張玄清拿著一張紙條,眉頭鎖。(5,0);
這是武化極傳給他的令,上面的容,是要求他探查出投石車、弩箭圖紙。
此外,獲取對方的一切謀劃,並且隨時稟報,特別是大漠的那匹戰馬,如果能弄到手,儘量弄到手!(5,0);
看到這裡,他面難。
投石車的圖紙,他倒是知道,畢竟他親自拿在手上過。
但是,弩箭圖紙就弄不到了,畢竟當初沒有在意。(5,0);
如果是技藝湛的木匠,去拆解弩,可以一探究竟。
但是他對木工一竅不通,就算去拆解,也可能會引起猜疑,那樣就得不償失了。
「張青楓待我委以重任,讓我統領兵馬。也將投石車的圖紙給我,用人不疑。我若是出賣他,顯得我不道義,但不出賣他,於朝廷不忠。」(5,0);
張玄清喃喃自語,不得不承認,他猶豫了。
往日,他負責報,從來沒遇到過這種難題,因為那些人不需要他保護。
就算,他潛伏進對方的勢力中,一般人也不會輕易任命手下,將大事託於他。(5,0);
所以,張玄清面臨著一個艱難的選擇,是該顧全道義,還是行忠義之事?
唉!
張玄清看了看口氣,然後喃喃自語:
「罷了,承師恩不棄,躬親養,我九歲影衛,誓要報國!」(5,0);
「我怎能搖當初的決心?」
張玄清搖了搖頭,然後憑藉著印象,在紙張上畫下投石車圖紙。
一切為了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