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裕勾了勾角,不以為然地說道:“我哪會有什麼病?看我這,以前打架不知道了多傷,都沒事呢。”
王妙音微微一笑:“知道你是銅皮鐵骨,但是這回你的是傷,損失的是氣,而不是單純的皮外傷。
所以,最好還是注意一下調理和休息,年輕的時候強力壯不覺得有事,但老來百病纏,生不如死的,史書上比比皆是。
劉大哥,就算是為了我,也珍惜好自已,行嗎?”王妙音說得真意切,素手輕輕地搭上了劉裕的臂膀,正是當日系著那續命縷的地方,劉裕每天更之時,都會把這續命縷給系上,看到這條紅線,就仿佛看到了王妙音那絕世的容,這一下伊人,又如何不讓他心萬分呢。
劉裕正道:“好,那我聽你的,好好調理幾天。
大戰在即,老虎部隊估計也要面臨很繁重的訓練,我得先把傷養好了,然后再去建功立業!”王妙音笑道:“這樣最好,你這兩天的飲食,都由我來負責,我會據你的況,加以調理,我知道劉大哥你討厭服藥,所以,一些藥材我會加在食材之中,就象這碗羊湯,其實也加了一些藥膳,壯補氣的,只不過,你吃不出來而已。”
劉裕微微一愣,不自覺地了,回味起剛才的這碗湯的味道,喃喃地說道:“真有藥材嗎?我怎麼沒覺得呢。”
王妙音搖了搖頭:“羊本都是一味藥材呢,并不是只有藥鋪里開的那些方子,煎出來的才藥材。
總之你放心吧,我的這些食是給你補氣調理的,絕不會難吃難喝。”
劉裕哈哈一笑:“那我就來者不拒了。
對了,妙音,你還沒說,你這回又是怎麼來的呢,你剛才說是跟著外公大人,難道是謝相公嗎?”王妙音點了點頭:“不錯,正是外公大人,大戰在即,他特地把今年的烏之游,放到了廣陵城。”
劉裕奇道:“烏之游?這是什麼意思?”王妙音微微一笑:“我們謝家在建康城的宅邸,是烏巷,謝氏一門,多是舉族聚集,如果是在農村,鄉間,則是聚鄉村,在城中,則是這一條烏巷,所以同輩的兄弟姐妹們,每年的二月十七,都要在烏巷里,族中大人之家聚會,由大人出題考查,督促后輩的學問進展。”
劉裕有點明白了,瞇起了睡覺,說道:“就跟我們那個京口打架大賽一樣,每年要通過這種比賽的形式,來促進大家上進。
跟同輩之人也能直接比試,年人爭強好勝,有了目標,才會有發的力。
只不過我們那個是比武,你們這個是比文,對嗎?”王妙音點了點頭:“正是,謝家是后起家族,雖然現在掌握了朝中的大權,但深知如果子弟不出賢才,那很快就會失掉現在的權勢,所以對于子弟后進的學業抓得很重,各支的子孫也要每年通過這種形式,來看看誰才是謝家最出的后輩。
謝家的家主,未必是嫡長子,象現在的相公大人,就并非長子,但因為其才學出,年年的這個烏大會都是逸群絕倫,所以天下皆知安石不出,奈蒼生何。”
劉裕點了點頭:“是啊,世家高門間也是有激烈的競爭的,人才才是最主要的,這個道理,我也是漸漸地才開始明白,就象謝相公,他親生兒子是謝琰,但是因為其才學不如玄帥,所以他寧可讓侄子出來掛帥,也是同樣的道理,惟才是舉耳!”王妙音微微一笑:“劉大哥,這次的烏之會,相公大人特意要你也去參加,不知你是否肯去?”劉裕一下子愣在了原地,久久,才長舒一口氣:“我劉裕并不是謝家的人啊,為什麼謝家的這個烏之會,要我參加呢?”王妙音笑道:“你先別管這個資格問題,只說你想不想參會。”
劉裕苦笑著搖了搖頭:“妙音,我大字不識幾個,詩作賦更是半點不會,你要我去參加這個文人之會,不是讓我丟人現眼嘛。”
王妙音紅袖輕掩櫻口,格格笑起來:“想不到劉大哥不肯參會,是因為怕丟人啊。”
劉裕的臉微微一紅:“怎麼,看我五大三的,難道就以為我沒心沒肺?我就是再沒腦子,也知道自己長在哪里,短在哪里。
謝家子侄都是名士風流人,出口章的那種,你要我這個野軍漢去參加,我丟人不丟人另說,你就不怕降低了你們謝家的烏大會的檔次,讓人笑話嗎?”王妙音笑道:“誰會笑話你?你可是赫赫有名的大英雄了,以后,以后可能也會是謝家之人,參加這個烏會,不過是為了結識謝家中人罷了,放心,劉大哥,這回沒人會真正出題考你的。
你的才能在戰場之上,而不是舞文弄墨,就象玄帥也不可能下場跟你比武吧。”
劉裕心念一轉,這話也有道理,也許自己真的是多慮了,看來謝家確實有意以后把自己招進家里為婿,這次只怕多半是為了把自己正式介紹給謝氏一族,也向其他家族表明,劉裕以后會為謝家效力。
劉穆之的話在劉裕的耳邊回著,他說來說去就是一個意思,如果以后自己想真正地建立功業,那只怕早晚還是得獨立,至于現在,要不要借助謝家的力量,已經為擺在自己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
劉裕一時間陷了沉,王妙音見他久未開口,輕輕地嘆了口氣:“劉大哥,你是不是不太想借助謝家的力量,作為軍中升遷的便途呢?”劉裕的臉微微一變,轉而恢復了平靜,笑道:“還是妙音你了解我,玄帥,還有相公大人對我有大恩,我這條命都是他們救的,以死回報都是應該。
但是,我還是希我的事業,我的人生,能由我自己打拼,掌握,我不想歷史上留下的,是謝家外孫婿劉裕!”
現代人穿越到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身上,有金手指,也有劍眉一軒或者仰天狂笑的幼稚舉動,更有動輒誅人九族的白癡行為;隻是憑藉著對曆史的瞭解和自己的思路來改造大明。本書內容儘量貼近曆史,不適合喜歡小白文的新人閱讀。
鑽石王老五李辰安穿越至寧國成了被趕出家門的棄子!這身世實在有些悲劇:三歲啟蒙至十一歲尚不能背下三字經。後學武三年依舊不得其門!文不成武不就遂放棄,再經商,...
公元622年,大唐武德五年,唐高祖李淵在位,未來威震四方的大唐剛剛建立,風雨飄雨。薛朗,一個現代青年穿越到此時的唐朝,生存是個大問題。 從孤身一人到安居樂業,這是一個男人的勵志史。 PS:想看王霸之氣一發,古人五體投地拜服的基本可以止步,生活從來都不容易,不管在哪里,能做的只是努力。本文主生活流。再P個S:略有存稿,放心跳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