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坐在副駕駛的李愔開口說道:
“但是青要比長安城好玩這是真的,長安城沒有什麼好玩的,青好玩的地方可就多了。”
“這里有育館、圖書館、文化館、科技館、地公園、植園、游樂園、青山森林公園、烈士陵園、海洋館、商業街、食城、購廣場、批發市場等等好多好玩的地方。”
“等你完全悉了青青以后你就知道青有多好玩的地方了,而且不只是青市區,下面的七個縣也有好玩的地方,比如說下河縣的農業科研基地,鄉縣的竹海,上河縣的規模化稻田等等。”
李麗質:“不只是青這邊,還有鎮遠縣的海邊,伏俟市的青海湖,沙洲市的草原牧場,這些地方都很好玩,也很好看。”
李愔和李麗質兩人不斷的給楊政道介紹著各都認為好玩的地方。
最后說的楊政道直接將張開的老大,顯然被驚訝到了,他沒想到居然還有這麼多好玩的地方。
同時也對兩人有這麼富的經歷到羨慕,不像他,在他的記憶里每天就是和自己的養父養母放牧,甚至到了災年的時候,有時候還要肚子。
李麗質覺到了他的緒有了一些異樣的變化,于是安道:
“表哥,這些地方你以后都可以去啊,等放寒假了,我們到時候一起去我們之前跟你說的那些地方玩。”
“到時候我們乘坐軍艦出海去玩,那海可大了,都看不到邊,海里面還有各種海鮮。”
聽到李麗質的安,楊政道的緒又好了起來。
因為就像李麗質說的那樣,這些地方他以后一樣可以去,現在現在他不就在去李愔剛剛說的一個地方的路上麼。
楊曦聽到李麗質的話,打趣道:
“放寒假你們兩個不回長安了啊,還想去鎮遠那邊玩。”
李愔:“那麼早回去干嘛,長安城又不好玩,只要在過年前兩天回去就行啊,聽說下個月就要開通分別從青、鎮遠、朔方、伏俟等主要城市飛往長安的飛艇航線了,到時候回長安快的很。”
坐在后面的李麗質也是認可的點了點小腦袋。
習慣了青的繁華,再讓他們回去長安,他們還真不怎麼適應。
畢竟不管是吃喝玩樂方面長安都沒法跟青相比,他們這個年紀又正是好玩的年紀,自然喜歡往熱鬧好玩的湊。
而且也不只是這兄妹倆,長安城的那些權貴二代們也喜歡往青這邊湊,畢竟這里比長安要好玩。
而且他們這些二代們因為家族有投資產業在青,他們隨便掛個名頭,就可以避免掉那個所謂的七天游玩停留限制。
當然這些平時在長安城橫著走的二代們來到了青一個個都低調了起來,畢竟這里可不是大唐,這里可沒有人在意他們什麼份,也不會在意他們家族實力如何,也不會在意他們的父輩在大唐是什麼樣的位。
之前就有那麼一個愣頭青非得要挑戰一下青的權威,在下河縣打了一個普通百姓家的孩子。
結果嘚瑟了不到半個小時,就被治安隊的給帶走了,最后家族花了一大筆錢才把他撈出來,并且還又給人家道歉又賠錢,最可悲的事,十年都不可以進青的領土。
不管是去青還是去其他地方都不行。
原本還有些不信邪的二代們看到這個愣頭青的結果以后,一個個都開始低調了起來,紛紛告誡自己,這里不是長安城,這里是青,他們自以為是的份在這里沒有任何作用。
甚至人家青戶籍的本地百姓都還要比他們要高一等。
楊曦聽到李愔的回答,只是笑了笑,并沒有多說什麼。
因為們已經到了商業中心這邊的購廣場,楊曦將車停好以后,就直接領著三小只往里面走。
只不過剛剛走進大門口,就聽到了有人跟打招呼。
楊曦:“原來是叢義你啊。”
王叢義:“是啊,這不剛好周末,就來這里轉轉。”
“曦姐,這位是?”
看到王叢義看向楊政道,楊曦回答道:
“他啊,我侄子,楊政道,我那死去的三哥的兒子。”
王叢義聽到楊曦的介紹,先是一愣,接著立馬行禮道:
“王叢義見過皇孫殿下。”
“快快免禮,王大哥你好。”楊政道慌忙回應道。
楊曦:“我們就先不跟你聊了,我要帶他去買幾件他能穿的服。”
王叢義:“好的,曦姐,我就不打擾你了。”
楊曦和他擺了擺手就往里面走去。
王叢義打量著楊政道的背影,開始著自己的下沉思了起來。
接著過了一會,就直接出了大門。
楊政道:“姑姑,他是誰啊,你朋友嗎?”
楊曦:“算是朋友吧,他是王家的嫡系,王家在長安分支的族長王世杰的長子,這個購廣場就是他王家開設的。”
楊政道只是點了點頭,表示知道了。
四人來到二樓,楊曦就直接領著他去了裝區,當然是來的自家的店鋪。
一走進店鋪,店鋪的員工就連忙跟幾人打招呼。
這可是自家的老板,能不去打招呼麼。
楊曦也回應了一下,接著就開始給楊政道挑選服。
很快楊曦就挑好了一全套的服,從里到外的都有。
“你進去試一下吧,我看看效果如何。”
楊政道聽到的話,接過服往試間走去。
至于李愔和李麗質兩人此時已經自己逛了起來了。
過了一會,楊政道就換好了服從試間走了出來,直接來到了楊曦的跟前。
楊曦打量了一眼后,滿意的點了點頭道:
“嗯,還不錯,還是帥的,就是太瘦了一點,不過沒關系,養一段時間就好了,直接穿著吧,別換下來了。”
接著楊曦又陸續的給楊政道挑選了幾件比較合適的。
盡管比較合適的,但是以楊政道目前的個來說,還是有點大。
“先買這幾件吧,再去給你買幾雙鞋子。”
說完就付了錢,又了一句李愔和李麗質,接著往不遠的鞋店走去。
當然這個鞋店自然也是的。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難承其重,定奪其冠。邊城少年擡頭的那一天,滿眼帝王將相冠冕不正,於是揚刀開始了獵冠的征程。這是一個以君王爲獵物的故事!
天漢八年,冬至時分,北風朔朔,北奴王親帥大軍十萬,攻破雁門關。燕州塗炭,狼煙四起,屍橫遍野,十室九空,骸骨遍地!王命數十道,無一藩王奉昭勤王。龍漢岌岌可危!京師城外,紅衣勝火,白馬金戈。少年立馬燕水河畔,麒麟細甲,精鋼鐵面。長柄金戈,直指長空,目光如炬,視死如歸!一戈破甲八千,五千紅甲盡出行,七萬北奴留屍關中。見龍卸甲,少年歸來。從此龍漢少了一位神勇天將軍,多了一位少年書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