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恭聽到他的回答后,沒有再繼續說這事,這事本來就是他們兩人之間的閑聊。
雖然有一定的想法和猜測在里面,但是這畢竟只是猜測,至于他們的皇帝陛下到底會不會這麼干誰又知道呢,雖然這種幾率很大。
李靖:“我記得你有去青造船廠參觀過吧,有沒有見到他們是怎麼造船的。”
李孝恭聽到他的詢問,點了點頭。
他當然見過,不管是青河這邊的這個造船廠,還是在鎮遠的那個造船廠,他都有去參觀過。
“只不過現在青河這邊的這個造船廠現在主要是以建造民用船只為主,軍艦建造還是在鎮遠那邊,你打算去造船廠參觀一下麼?”
聽到李孝恭的詢問,李靖也點了一下頭。
“咦!居然是你過來了,看樣子你這上的擔子貌似又加重了啊!”
走進來的正是段綸,同時他的手里還捧著一個紙碗。
段綸在另一邊的沙發上坐下后,將紙碗放在了茶幾上。
“要來點不,聽說什麼鐵板豆腐,還好吃的。”
李靖聽到他的話,拿起一個牙簽挑了一塊放進自己的里。
李孝恭同樣也用牙簽挑了一塊放進自己的里。
“嗯!味道不錯,表皮焦香,里面很,你在哪買的?”李孝恭詢問道。
“就在對面的一個店鋪里,剛剛開的一個新店,今天上午才開業的,我排了好久的隊才買到的。”段綸回答道。
“對面?沒想到居然是那一家店鋪,我記得之前好像是賣服來著。”
段綸:“那我就不知道了,或許生意不好,所以轉讓了呢。”
“這次朝廷的預算是多,打算建造多艘,又有哪些類型。”
李靖聽到他的話,把口里的豆腐咽下去后回答道:
“一千萬,一共建造二十八艘,各種噸位的都有,主力三艘。”
段綸:“一千萬,二十八艘,那估計得至需要三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全部建造完。”
李孝恭:“那不一定,可能兩年就能夠完了。”
段綸:“你在說什麼胡話呢,怎麼可能那麼快,你當是建造小漁船呢。”
李孝恭:“我還真沒開玩笑,你們如果看報紙了,應該就能知道,青的新濟省將會以發展船舶工業和航運以及漁業為主的發展方向。”
“那麼他們肯定會建立比鎮遠還要大的造船廠和相關的產業鏈,你們說有沒有可能,就算不能兩年完,最多也就三年罷了。”
“畢竟擁有鐵甲艦建造技的他們,建造這木制的風帆戰列艦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人家又不是用人力,人家可是用的大量的機械。”
兩人聽到李孝恭這一分析,一想貌似還真是這麼回事,他們三人當中也就李孝恭是參觀過青造船廠。
最后李靖將自己打算去參觀一下青造船廠的想法和段綸說了一下。
聽到他的想法,段綸也來了興趣,說實話他也想看看青的造船廠到底是怎麼建造船只的,和他們掌握的造船技又有什麼不同。
最后兩人一拍即合,打算明天就去楊府,將他們參觀一下造船廠的想法提出來。
本來他們就是客戶,作為客戶考察一下合作方這不是非常合理的一個要求麼,想必楊府那邊也不會拒絕,更何況他們參觀的還是一個已經轉為生產民用船只的造船廠。
李靖得知段綸也是住在國賓館以后,也同樣要求住在了國賓館,并且兩人還是在同一樓層。
三人吃過晚飯以后,就分開了來。
在前往國賓館的路上,李靖對著段綸說道:
“你這事都辦完了,還賴在青干嘛?”
段綸:“回去那麼早干嘛,玩兩天再說,好不容易來一趟,怎麼也得吃一些食和好好游玩一下再說。”
“反正現在時間還早,要不要去電影院看一下電影。”
李靖聽到他的話,又看了一眼不遠的電影院,考慮了不到三秒鐘就答應了下來。
“走,去看看,不過你請客!”
段綸:“我請客就我請客。”
說完兩人就一起走了進去,然后買了兩張票。
當兩人看完電影出來,已經是晚上的十點。
兩人一出來,就被寒風吹的一哆嗦。
“這一出來還真是冷,還是里面舒服,暖和的很,長安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像青這樣供暖。”
聽到段綸的吐槽,李靖說道:“你這話得問你自己啊,你作為工部尚書,問別人什麼時候能供暖,你這不是白問麼。”
段綸聽到他的回答,頓時語塞了起來,因為事實貌似還真如李靖說的那些。
他工部同樣有城市規劃和建設的職責,可以說這本就是他的工作范圍之的事。
“拉倒吧,就長安城那麼大的面積,你還想供暖呢,就是把國庫掏空了也不夠。這事想想就好,與其想著供暖,還不如買空調或者弄火炕呢。”
段綸吐槽完后了自己的軍大,然后快步的往國賓館走去。
早上,楊旭還在餐廳吃著早餐,劉勝華就走了進來對他說道:
“爺,大唐的兵部尚書和工部尚書來了。”
“領他們去前廳,我吃完就過去。”
劉勝華聽到他的回答,轉又離開了餐廳。
楊旭吃完以后也直接來到了前天。
李靖和段綸兩人對他行禮問好以后,就將自己的目的說了出來。
楊旭聽到兩人的要求,非常爽快的答應了下來,畢竟這可是客戶,客戶要參觀一下這是非常合理的要求,沒有什麼好拒絕的。
“政兒,剛好你也沒什麼事,你陪李尚書和段尚書一同前往一趟吧。”
正在一旁看著書的楊政道聽到的話,連忙答應了下來。
直接將書本丟在了沙發上,就領著李靖和段綸兩人出來楊府,隨便了一個護衛,接著開了一輛車,載著李靖和段綸兩人往位于青河岸邊的青造船廠駛去。
楊旭看到楊政道隨便丟在沙發上的書本,搖了搖頭。
“這孩子才跟了小曦這丫頭一個多月,就被帶的東西隨便丟了。”
蕭皇后聽到他的吐槽,噗呲一聲就直接笑了出來。
數理化三料博士回到了崇禎時期。距離大明滅亡只要十幾年了。蒸汽機、珍妮紡織機、蒸汽機船、後裝線膛槍……一場工業革命在大明一步步開展。
他世襲罔替,卻非王侯;他出身世家,卻非高門。作為六扇門中的一個牢頭兒,他本想老老實實把祖上傳下來的這隻鐵飯碗一代代傳承下去,卻不想被一個神棍忽悠出了那一方小天地,這一去,便是一個太歲橫空出世。 楊凌人稱楊砍頭,楊帆人稱瘟郎中,他卻有著更多的綽號,瘋典史、驢推官、夜天子……,每一個綽號,都代表著他的一個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