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回到三國做劉禪 第411章 禮法束縛

《回到三國做劉禪》 第411章 禮法束縛

此時,遠在桐城的姜維,他並不知道鄧艾、諸葛謹二人心頭的小算盤,只是在催促趙廣的同時,要求巢湖一線的各路兵馬嚴守大寨,盡量不要出寨挑釁,盡量穩住魏、吳聯軍,靜待平衡被打破的那一刻。

此時,遠在豫州境守株待兔的郭淮,通過哨探發現,蜀軍的騎兵正往東南方向行進,明顯偏離了自己預定的位置。

「郭將軍,這兩個莽夫還是有點聰明!他們一定探到我在以逸待勞,這才往東南方向逃,試圖避開我軍。」

郭淮沒有說話,張虎又說道:「郭將軍,據哨探來報,往東南方向逃的蜀軍並無四千騎,也沒有曹彥與之戰的報,這是為何?」

郭淮仍未說話,張虎接著問道:「郭將軍,會不會……蜀軍知道我在此地阻截,所以化整為零,分多路南逃?」

「嗯!確有可能!」郭淮終於開口說話了:「我確實忽略了!沒想到蜀軍已是殘兵,不僅沒有集中兵馬,反而還在多路分兵!唉!鄧將軍說得不錯,莽夫心裡的想法,確實與眾不同,不可以常人度之!」

「郭將軍,我哨探可能了多個方向。眼下,我該如何作為?」

「這一線,方圓千里皆是平原,我很尋遍各,難以找到分散各的蜀軍。」郭淮無奈地說道:「如今之計,我只有往東北方向,去往夏附近攔截,先擊敗這支蜀軍,然後速速退往淮水。」

「去淮水?這……這是為何?」

「這還用問?不論蜀軍分路,他們必會回到巢湖。」郭淮自信地說道:「我大軍通過淮水后,為了調戰船前往巢湖,鄧將軍已經拆掉了江上的浮橋,所以……」

「哈哈哈!此計甚妙!蜀軍再如何分散,不論他們往哪個方向逃,終會回到淮水,我正好守株待兔!」

Advertisement

「二位將軍……末將以為……」一個校尉弱弱地說道:「末將以為,蜀軍既可能南退巢湖,也可能往西南而去,試圖去往南郡……」

「確有可能!」郭淮猛敲自己的腦袋,趕說道:「我立刻去往夏,先擊潰這支蜀軍,再兵分兩路,一路去南阻截,一路去往淮水等侯!」

「可是……郭將軍,蜀軍兵分多路,曹彥他……為何沒有及時分兵追趕?」張虎疑地問道。

「哼!這兩個庸將!他們沒被蜀軍吃掉就不錯了!你還能指他們分兵去追?」郭淮不屑地說道:「說不定,這二將正在手足無措,也可能已經退回虎牢關。」

郭淮說到這裡,無奈地嘆道:「唉!可惜了!這二人沒被蜀軍給幹掉!」

「郭將軍,你如何得知他們仍然健在?」

「很簡單:若他們已被蜀軍擊敗,蜀軍就不會分兵。蜀軍必是懼於後的曹彥和夏侯玄,這才分兵逃竄。」

郭淮說罷,張虎恍然大悟,二人不再遲疑,立刻往夏方向而去。

……

柴桑。

劉閃將一個大釜的底部鑽出一個窟窿,用破布堵上后,再裝滿水,耐心地調了很久,終於做出一個「節拍」。

大釜被掛在高,水滴落下后擊在銅鑼上,相對準確地打著節拍;殿的歌姬、舞姬、樂姬皆在節拍的指揮下,演繹著完整的《天仙配》。

在姬們表演的同時,劉閃不停地記錄著出錯的唱詞、唱腔和配樂,直到演出結束后,劉閃才逐一指出各錯誤,要求姬們多加註意。

「黃梅戲並非只有《天仙配》!其實,許許多多的神話傳說、名人故事、經典戰役等等,這些題材,大家都可以用來創作。」

劉閃說罷,見姬們目中全是懷疑,著諸多的不自信,劉閃又鼓勵道:「如今,《天仙配》的配樂、舞步和唱詞皆是由朕提供,對你們來說,可能有諸多的限制;要不……朕就給個題材,大家可分為十組,自行編寫配樂唱詞,然後在各地公開演出,據百姓的喜好和認可程度,評出前三名,各獎勵三十萬銖、二十萬銖和十萬銖,大家以為如何?」

Advertisement

劉閃給出的獎勵,絕對是個天文數字!姬們瞬間就炸了鍋,全都表現出嘗試的慾和激,紛紛詢問創作的題材。

「這樣吧,朕給你們兩個題材,分別是《霸王別姬》和《昭君出塞》;稍後,朕會把相應的故事寫出來,大家可自己選擇一個題材發掘創作,每個題材各評前三名;當然,每一組也可以同時創作兩個題材,大家就有兩次獲獎的機會。」

們聽罷,創作的慾越發濃厚。

但是,們細想之後,很快就有諸多的擔心和顧忌,劉閃正詢問時,王伊若說道:

「陛下,這兩個題材……可能不太適合!」

「哦?妃何出此言?」劉閃不解地問道:「這兩個故事幾乎家喻戶曉,有有義,有有淚,故事凄人,必會讓人回味無窮,不知有何不妥?」

「陛下,若要完整地演繹《霸王別姬》,除了有項羽、虞姬之外,高祖皇帝、呂大后,甚至韓信、張良、陳平等等,這些大漢的開國功臣也會涉及,誰又敢扮演這些角?」

「陛下,妹妹說得對!」李昭儀也擔心地說道:「若要演繹完整的《昭君出塞》,我大漢的元帝、帝也會涉及,還可能涉到部分宮中之事,這些太過敏,恐怕……」

兩個嬪妃說的皆是事實,在封建社會的一千多年裡,民間百姓連皇帝的姓名都要避諱,誰敢去扮演這些不可缺的角

在這個時代,不僅當代的人要避諱皇帝的名諱,就連死去將近三百年的「王昭君」,也要避諱司馬昭的名諱,一度被改名為「王明君」。

並且,《昭君出塞》的故事雖然凄人,但在很大程度上,會從側面反應出先漢時期朝廷的羸弱。畢竟,王昭君嫁給匈奴單于是被迫的合親!若是先漢朝廷足夠的強大,有北擊匈奴的實力,又何必與之合親?

Advertisement

若說避諱皇帝的名字是一種禮制的約束,那麼,不敢說先漢朝廷的壞話,這就是一種法制的約束。這種行為,若被各地的員上綱上線,這是誅九族的大罪!

們礙於禮制和法制,們越是不敢演,劉閃卻越要讓們演。

「大家不必有任何的顧慮!」劉閃正說道:「從今日起,朕將發布詔書:從今以後,我大漢的百姓,所有姓「劉」的百姓,可以名正言順,大膽地姓「劉」!無須避諱任何一位皇帝的名字,不論是先漢還是現在,往後也是如此!」

「從今以後,不論是先漢還是現在,包括以後,我大漢的各代帝王、嬪妃、朝臣,以及將領士卒或各郡縣員,不論是軍政之事還是宮中之事,任何事,只要是事實,包括朕在,我大漢的百姓皆可以隨便說,隨便傳!最好能傳到天下皆知!」

「陛下,這……恐怕有所不妥……」

李昭儀和王伊若驚恐地說道,眾多的姬更是惶恐。

「並無不妥!」劉閃正說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我大漢所有的事,不論醜善惡,百姓心頭必會有桿稱。唯有讓百姓大膽說,大膽講,大膽傳,才能鞭策各代帝王和所有的朝臣。這既是我大漢帝王的自信,也是我大漢百姓的自信!」

劉閃喝了口酒,放下碗后說道:「從你們到柴桑的第一天起,朕每日都在說,你們不僅僅是藝姬,而是藝家!是傳播大漢的詩詞、歌舞、文化、藝、歷史的藝家,是我大漢人尊敬的「藝家」!你們只有真實地演,大膽地演,才配得上「藝家」這個稱號!所以,你們不能有任何的顧慮!」

劉閃連番鼓勵,又發布詔書,終於讓二百多個姬打消了顧慮。

劉閃見鄧芝來到殿,猜到他有事要奏,於是說道:「大家可自由分組,每組二十人,朕會儘快將劇本送來,一個月後,公開評選,大家可自行安排!」

鄧芝見劉閃出殿,趕迎上來,低聲說道:「陛下,果然不出所料:陸遜只用兩萬兵馬退守石城!」

「甚好!傳諸位將軍帳中議事!」

「諾!」。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