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回到三國做劉禪 第421章 風雨飄搖

《回到三國做劉禪》 第421章 風雨飄搖

這幾日,蜀軍在歷城外大興土木,僅僅幾天時間,一條三百米長,寬四米,深一米的水渠已經建好。

蜀軍強大的員能力,以及強大的鐵制工製造能力,確實讓吳國的眾將羨慕不已。

直到大批的木材堆積在歷城外,陸遜終於猜到蜀軍挖建水渠的目的。

「陸丞相,我軍戰船控制著長江,蜀軍如何敢在歷城的江邊造船?」潘濬不可置信地問道:「蜀軍在白天能阻止我靠近歷,但到了晚上,我軍戰船卻可以輕鬆靠近;蜀軍造好一批,我就給他燒毀一批,姜維不會這麼傻吧?」

「丞相,去年在夏口時,蜀軍挖渠可以讓戰船繞過我水寨,一日三百艘我也能輕易給他燒毀;今,蜀軍的造船能力再強,一日也就十來條,它本就無法集結在江上。就算蜀軍在歷造船,我又有何懼?」

「丞相,若說蜀軍在水渠末端挖建大型湖泊,這還有可能在造船。如今,蜀軍只挖二十幾個土坑,他們如何造船?」

潘濬、唐咨、丁奉等人皆不相信蜀軍會在歷造船,試圖說服並打消陸遜的疑慮。

然而,直覺告訴陸遜,蜀軍一定會在歷造船!至於造好的戰船如何在江上聚集,如何躲過自己戰船的襲擊,陸遜仍然百思不解。

「姜維多有謀略,阿斗也會些奇巧技,我絕不可大意。必須盯蜀軍的一舉一!」陸遜鄭重地說道。

眾將口上稱是,臉上卻充滿了不屑。

「據細作來報,近日有三個小孩,在宿衛兵的保護下,從都趕往石城,此消息是否屬實?」陸遜正問道。

「丞相,此事屬實!」胡綜肯定地說道:「其中一個孩子,正是阿斗的長子劉璿。至於另外兩個,細作暫未查到。」

Advertisement

「近期,不論是歷、石城還是阜陵,必須得小心謹慎!」陸遜正說道「立刻給大將軍和劉纂寫信,請他們務必堅守城池,不到萬不得已,千萬不能隨意出城!」

「丞相,這……未免……」潘濬勸說道:「丞相,你不要過份勞,得注意休息啊!」

在潘濬和眾將看來,陸遜確實有些疑神疑鬼:他既認為蜀軍能在旱地上造出戰船,又擔心兩個不知名的小孩,這確實有些小題大做。

「諸位將軍,並非本相疑神疑鬼,也不是小題大做!」陸遜鄭重地說道:「自古以來,兩軍戰,若有對方有奇人異士領兵,千萬不能小視!今,蜀軍的軍中,既有道士,也有人和小孩,我不可不防!各部軍馬必須小心應對,千萬不可大意!」

「丞相,你確實多慮了!」丁奉不以為然地說道:「若說道士和人,那不過是一個會占卜的子罷了,乃是姜維的隨軍夫人,不足為慮!況且,陛下新調來助戰的「冠軍將軍」虞汜,他是我大吳的易學大家虞翻之子,他也通占卜之;若說孩子,丞相不也帶著令公子隨軍麼,他比劉璿還小……」

丁奉說的皆是事實,但他注意到陸遜的神不對,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趕閉上

陸延,是陸遜的長子,陸遜帶著他在軍中歷練多年,也曾悉心教導,奈何死於婦人之手,陸遜對此始終耿耿於懷;自從陸遜兵進烏江口之後,陸遜又將12歲的陸抗接來軍中,希他能增廣見聞,早日像長子陸延一樣參議軍機。

陸抗雖然年,但聰慧過人,眾將皆對其讚賞不已。不過,陸遜只要看到陸抗,總是會想起陸延,經常獨自嘆氣,黯然傷神。

Advertisement

建業。

孫權再次提出遷都,又遭到眾臣的一致反對。

「陛下,我大吳已經數次遷都,今,建業的皇宮仍在擴建,此時又遷都,必會虛耗錢糧,請陛下慎重而行!」

「陛下,如今的建業,靠長江,東鄰大海,產富饒,地勢平坦,北上中原更是沃野千里,又遠離山越暴民的襲擾,實為建都的最佳風水寶地,實在不宜遷都啊!」

「哼!」孫權不悅地喝道:「當初在公安城外,阿斗曾說過,他若殺建業的皇宮,不會留下一個活口!你們沒住在宮裡,你們自然不怕了!」

「陛下,這不過是兩軍陣前的一句戲言,何必當真?」顧雍勸說道:「陛下,我軍在南線以石城之險力阻蜀軍,在北線又有丞相和大將軍的十幾萬兵馬,建業仍有四大軍衛戍,可謂固若金湯,陛下無需憂慮!」

「固若金湯?固若金湯?」孫權一聽到這句話就怒不可遏,厲聲喝道:「我大吳的秭歸、江陵、夏口、蘄春、下雉、柴桑,諸多的城池,哪一個不是固若金湯?阿斗如何能攻破?我大吳有長江天塹,它能阻擋魏國,卻阻不住蜀軍的東進,朕如何能不憂慮?」

眾臣正相勸,孫權憤憤地繼續說道:「當年,曹大軍南下,眾臣皆勸朕投降曹;今,蜀軍即將兵臨建業,你們又勸朕誓死抵抗,勸朕不要遷都,你們究竟有何居心?」

「陛下……微臣惶恐……」

「哼!蜀軍若殺到建業,你們最多就換個皇帝,生意照做,酒照喝,接著奏樂接著樂,還能出將相!朕若不遷都,又將如何?」

「陛下……遷都之事,還請慎重!」步騭不顧孫權正在氣頭上,繼續勸道:「陛下,永寧位於會稽郡,雖然靠大海,但地貧瘠的山區,多有暴民作,自古就是罪犯的流放之地,如何能做為大吳的國都?」

Advertisement

「陛下,我大吳的將士,皆在力抵抗蜀軍,此時遷都,必會讓眾將寒心啊,請陛下三思!」

「陛下,昔日的蜀國,諸葛亮新亡之時,兵微將寡,阿斗尚能推行新政,富國強兵;今,我大吳有兵有將,有錢有糧,我軍將士力抗蜀軍之時,陛下亦可效法阿斗施行新政,減免百姓賦稅,解放奴隸……」

「哈哈哈!」孫權放聲大笑,笑聲中卻帶著諸多的不滿和無奈,深吸口氣后大聲說道:「兩年前,朕推行新政,你們個個都在反對解放奴隸!如今,我大吳糧倉空虛,你們卻讓朕減免賦稅,我二十萬大軍的軍餉何來?如今,你們個個手上持有的銖錢,全都是「大漢萬年」!如今,我大吳的百姓,全都在翻山越嶺逃往豫章郡!我大吳的百姓,恐怕都在等著蜀軍殺到建業,你們讓朕如何能推行新政?」

「陛下,新政的推行,並非一蹴而就,可逐步做起。」顧雍謹慎地說道:「比如,我可先穩住百姓,解放部分奴隸,鼓勵百姓多種糧食,以充軍餉。」

「如你所言,如今之計,朕如何能穩住百姓?」孫權不悅地問道。

「呃……陛下……」步騭看了看顧雍,猶豫著說道:「陛下,我可向各郡百姓宣講,就說……就說蜀軍殘暴,出征從不帶軍糧,而是以人為食……如此嚇唬,必能穩住百姓,阻止他們逃往豫章郡,也能激勵他們搶種糧食,不再逃避徵兵……」

「此計甚好!就這麼辦!」孫權欣喜地說道。

「陛下,蜀軍在軍中,設有斬敵或俘虜的賞賜措施,我亦可效法,賞賜相應數量的銖錢,激勵兵將勇殺敵!」

「賞賜銖錢?」孫權很是不悅地問道:「賞賜什麼銖錢?難道是「大漢萬年」的銖錢?」

Advertisement

「陛下,我大吳的銖錢……兵卒們……」步騭支支吾吾地說道:「可能……只有賞賜蜀國的銖錢……唯有這樣,才能激勵全軍的士氣,當然,這只是權宜之計……」

「好!準奏!」孫權雖有不悅,但他也意識到,吳國的「當值五百」銖錢,已經換不到一個「大漢萬年」,這確實是無奈之舉!

「陛下,新政的推行,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到效。」顧雍猶豫著說道:「陛下,我還可設法與阿斗講和,看看能否……再爭取一點時間……」

「哼!」孫權又不悅地說道:「當年,曹丕稱帝時,我大吳暫時向曹魏稱臣,卻被阿斗在兩軍陣前公然恥笑!今,阿斗占我大吳的大片疆域,兵臨建業,換了你是阿斗,你願意此時講和?此時,朕若與阿斗講和,簡直是自取其辱!誰敢再提求和之事,格殺勿論!」

顧雍的,向阿斗講和已經激起孫權的不滿,他又如何敢提「暫時向阿斗稱臣」的建議?

顧雍知道,若是此時提出,自己很可能被誅滅九族!

顧雍無奈地嘆息著:現在的大吳已經風雨飄搖,就算陛下立志推行新政,就算能獲得眾臣的一致支持,但是,大吳還有足夠的時間嗎?。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