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回到三國做劉禪 第445章 一本萬利

《回到三國做劉禪》 第445章 一本萬利

「魏公,其實……能煉出紅糖也不錯啊!」劉閃饒有興趣地品嘗著手裡的紅糖,耐心地解釋道:「相比白糖來說,紅糖的營養價值更高,更適合製作各類食材,更容易被人吸收,也能快速補充士卒的力;紅糖在醫藥方面的作用,也是白糖無法替代的,所以……」

「陛下,話是如此,只是……如何才能煉出「亮晶晶」的白糖?」魏騰急切地說道:「想必陛下也知道,亮晶晶的的糖,肯定比這種黑褐的糖更歡迎!就算白糖的價格高十倍,其銷量也會比紅糖高!」

魏騰的話,確實沒有說錯!

不論白糖還是紅糖,只要能生產出來,市場上的需求將十分巨大,肯定是供不應求,價格必會直線上漲。

另外,在這個時代,能吃得起「甜品」的都是世家富戶,他們自然吃得起紅糖,也不會在乎價格更高的白糖。

當然,魏騰明顯是出於商業利益的考量:魏家獲得了珠、高涼二郡的甘蔗經營權,在當前的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裡,魏家就算只產紅糖,他們也能獲得巨額的商業回報。

若是僅僅出於商業目的,只生產白糖而不生產紅糖,朝廷和魏家很快就能積累巨量的財富,白糖也將變一種奢侈品,普通百姓很難會到「甜覺」。

不過還好:魏家雖然出資最多,但朝廷也有監管權,不會放任魏家出於商業目的奇貨可居。

另外,大漢地域廣博,適合種甘蔗的地方還有很多,只要首批紅糖或白糖推向市場,立刻就會有其他家族進製糖業,魏家不可能壟斷大漢的製糖業,劉閃也不會允許製糖業被魏家壟斷。

魏騰也是意識到了這一點,這才急於搶在其他的競爭者之前,希搶在價格最高的時候,賺到更多的錢。

Advertisement

「魏公!」劉閃鄭重地說道:「我大漢朝廷為剿滅山民,也有巨大的投,因此……」

「陛下放心!」魏騰拍著脯保證道:「魏家一定會依照協議,將收的一半上朝廷,絕不敢違約!」

「甚好!在我大漢,任何合法的商業行為都將到保護,這也是商賈能賺到錢的本保證。你的那一半,不論你賣給誰,不論你賣多錢,朕絕不過問。」

劉閃滿意地點點頭,命侍取來許多木炭,然後命人將其適當磨碎。

當前,在沒有封設備以及塑料工藝,並且糖類肯定會供不應求,所以,暫時沒有必要考慮白糖的長期存儲,也不用考慮白糖的鍊技

若不是劉閃,恐怕再過幾百年也不會有人知道:要將紅糖變白糖,由「紅」變「白」,竟然是往紅糖的糖中加的木炭!

魏騰睜大眼睛,生怕錯過第一個細節,仔細看著一群侍製作白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所用的原料正是魏騰帶來的幾十斤紅糖,劉閃唯一加的也只有木炭。

「魏公,加木炭的目的是「」,吸附掉紅糖中的素;經過多次過濾,再將糖水緩緩加熱蒸干,即可獲得亮晶晶的白糖。」

魏騰雖然連連點頭,但是沒有看到白糖之前,他並未完全相信劉閃的話。

十幾名侍仍在不停地忙碌,劉閃的思緒卻飛到了遠方。

、高涼二郡,其地理位置,與一千多年以後的廣西省大致重合;在那個時候,轄區的甘蔗種植面積,達到了一千二百多萬畝,甘蔗與食糖產量均超過全國總量的百分之六十,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糖罐子」。

當前,製糖業發達的其他國家,他們還是茹的土著,自然無法與大漢的白糖形競爭。

Advertisement

在劉閃長遠的規劃中,在開發不足的況下,在南方多郡的大片土地,並不適合百姓大量遷徙定居,也不適合大量地種植糧食。

因此,劉閃的計劃是以軍隊掃清山越,再以奴隸做為勞的主,在這些地方大量種植甘蔗製糖。在滿足大漢的軍民所需的況下,還能銷往魏國,還能經綢之和海上的大船銷往世界各地,換回黃金和白銀。

劉閃沉浸在自己夢中時,侍們發出陣陣

魏騰用竹片挑起鍋底的一些結晶,不停地著眼睛,欣喜地贊道:「神奇!真是太神奇了!這亮晶晶的東西,難道就是白糖?」

這個時代並沒有白糖。

李昭儀也沒見過白糖,僅用「亮晶晶」三個字,就輕易招來魏騰的大量投資。

魏騰不顧這些晶狀還是滾燙滾燙的,輕輕吹了幾下,趕口中,欣喜地贊道:「甜!真是太甜了!這東西,鐵定能賣個好價錢,哈哈哈!」

「魏公,還有猶豫否?」劉閃笑呵呵地問道。

劉閃也調查過,魏騰投的三千萬銖,這對魏家來說不過是小菜一碟,這不過是魏家先期的嘗試而已。

「唉!現在的季節已過,只能等到明年了!」魏騰惋惜地嘆道:「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唉!」

「魏公,其實還不晚,你已經走在了前面!」

「陛下說得極是!」魏騰正說道:「魏某手上已有兩萬奴隸,正好趁著此時擴大墾荒面積;魏某準備再買十萬奴隸,將會稽郡的基業全部轉移過來!爭取在十年,將珠、高涼二郡全部種滿甘蔗,哈哈哈!」

「魏公,僅僅是擴大種植面積,這還不夠。」劉閃繼續啟發道:「魏公,糖的產量提高之後,如何才能運往荊州?現有的道,恐怕運力遠遠不足吧!」

Advertisement

「陛下的意思是……」

「朕為了將趾之糧運往武陵郡,已經用了幾年時間拓寬道路。若魏公能拓寬珠至零陵、高涼至桂的道路,魏公的運輸本將大大降低,效率也會高很多……」

「陛下……」魏騰面有難地說道:「不瞞陛下,魏家雖有一定有資金,但要拓寬甚至重修這兩條道,恐怕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魏公是生意人,應該知道降低運輸本的重要。若能咬牙辛苦幾年,待道路通暢之後,魏家很快就能收回這筆投資,一本萬利哦!」

「陛下,這需要的資金太過龐大,需要用的人力至十萬,耗時至五年!僅憑魏家之力,確實難以實現!」魏騰仍舊委婉地拒絕。

「若是魏公願意出資修路,我大漢朝廷可出剩餘的七資金。」劉閃繼續引道。

「陛下,此言當真?」

「君無戲言!還請魏公慎重考慮!」

「陛下,若朝廷出資七,我魏家願意出資三。」魏騰鄭重地說道:「如今,在珠、高涼二郡,我魏家的甘蔗種植經營權是三十年,若能續至五十年,我魏家可出五資金修路。」

「哦?若是如此,朕給你一百年的經營權……」

「陛下,魏某也想啊!可是,魏家確實拿不出這筆資金。魏家出資五,這已是魏某能承的極限。當然,這得分五年逐步完。」

魏騰確實很聰明:若要一次出資,他自然疼;若分五年完,每年出資一部分,這只是當年經營收益的一部分,並不會用魏家的老本。

「好!!」劉閃爽快地答應道:「魏公若是方便,可在柴桑暫留幾日,朕命人儘快準備合約,以免魏公往返奔波。」

「也好,魏某就簽完合約再走,哈哈哈!」

劉閃不會談生意,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這種生意確實是雙贏,本就無需去談。

對於魏家來說,花五年時間,再出一筆資金整修道路,這確實是一本萬利;

對於朝廷來說,修建一條通往荊州的道,對於平定、廣二州的山越暴民,對這二州的長久開發來說,意義非常重大,這也是一本萬利。

現在的大漢,國庫充盈,但是,需要花錢的地方實在太多。能拉攏各個世家財閥出資,能讓他們心甘願地參與大漢的建設,這確實是雙贏的局面。

劉閃和魏騰都想儘快簽下合約,若是往返於都,這確實太浪費時間。思來想去,劉閃決定召來長沙郡守朱熹,讓他草擬一份合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