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回到三國做劉禪 第446章 不戰而退

《回到三國做劉禪》 第446章 不戰而退

當日,午間。

「陛下,這幾日,孫權親領一軍駐於石城之外,江上的吳國戰船也越來越多。他們不停地襲擾修整道路的鄧芝部隊。陛下,是否需要加派援軍?」

劉閃仍在思慮著南方各郡的開發,關樾繼續說道:「陛下,石城的關將軍、董將軍皆在請求糧草!城中戰馬兩千匹,他們攜帶的豆餅已經吃完,又無法在石城周邊獲得草料,所以……城中的很大一部分軍糧,都做了戰馬的飼餅,糧食消耗實在太快!」

劉閃自然知道,這個時代的騎兵就是名副其實的「貴族」兵種,除了優良的戰馬難以獲得之外,戰馬每日的糧草消耗特別巨大:若是不吃青草,一匹戰馬的糧食所需,幾乎相當於三十個兵卒的消耗。

也就是說,現在的石城,駐紮的不是一萬兩千步卒,而是相當於駐紮了七萬多步卒!

如今的道路還未搶通,這兩千騎兵無法撤回柴桑,他們也很難擊潰城外的孫權大軍;若不能及時送去糧草,石城再難堅守。

「我軍的樓船,此時在哪裡?」

「陛下,皆部署在岳附近。」

劉閃點了點頭,然後說道:「立刻給魏昌、魏容、王訓傳令,令他們集結所有的戰船於柴桑;下雉至江北的糧草,全部轉由樓船運輸。」

「陛下……是不是……再斟酌一下?」關樾明白了劉閃的意思,驚恐地問道:「陛下,樓船運載量大,但建造過程特別緩慢,況且我軍還沒有建造樓船。若是與吳國拼所有的艨艟戰船,若吳軍派戰船來襲我糧道,我江北的大軍,豈不危險?」

「此時,正是與吳國水師決戰的時候。」劉閃自信地說道:「此時的吳國,不僅國力比不上大漢,他引以為傲的造船能力,也比不上我大漢!我在永安、庭湖和歷的造船廠,若是全力生產,造船速度絕對勝過吳國。只要吳國沒有了長江航道的控制權,就相當於折了一條臂膀。」

Advertisement

「陛下,其實……三位將軍早就做好了準備!我軍新造的戰船皆在夏口至下雉一線;若加上前日俘獲的五百戰船,我軍的戰船數量已達兩千多條,已經與吳國不相上下。若真如陛下所言,吳國的水師一戰可廢!」

「甚好!」劉閃說罷,又喚來信使:「立刻給大將軍送去消息,就說……半月,朕將與吳國水師決戰,請大將軍做好相關的部署。」

信使離開后,劉閃又說道:「這幾日,就辛苦一下關將軍和將士們!你引柴桑的兩萬步卒,每人扛一斛糧食,徒步往石城送糧!石城,絕不能有失!」

「諾!」

阜陵。

亭子山,東西長約十五里,南北寬約三里。

這座小山聳立在江北的平原上,它並非戰略要地。然而,正因為它鄰滁水,而諸葛謹的大軍駐於滁水對岸的阜陵,這座小山就有了重要意義。

前幾日,張紹引著三千兵馬前來,卻有俄何的五千騎兵護送,諸葛謹第一時間察覺到威脅。

朱然、全琮、施績等人陸續領兵前去阻截,卻被俄何遠遠地拒止在幾裡外。待張紹下寨之後,幾將擔心俄何的騎兵反撲,趕引兵退回阜陵。

「轟!」

「轟!」

劇烈的炸聲此起彼伏,阜陵東北岸的亭子山附近地山搖,濃煙騰起數丈之高,久久不散。

大約半個時辰后,哨探報回蜀軍的最新向:張紹的部隊正在開山劈石。

「大將軍!前不久,蜀軍在濡須水開山劈石,僅用半日就阻斷了濡須水;以此來看,姜維派張紹前來,必是想阻斷滁水!」全琮驚恐地說道。

「全將軍,何必慌張?」朱然見諸葛謹沒有說話,於是繼續說道:「當前,我軍的糧草在建業以北滁水而來。張紹截斷了建業方向的出水口,卻難以斷我上游。我軍之糧,仍可通過烏江,再經滁水上游送來。」

Advertisement

「可是……陸丞相在烏江口布有重兵,卻無力防守長達百里的整個烏江!我軍糧草,隨時可能被蜀軍截斷,我得早做打算!」全琮仍然十分擔心。

諸葛謹自然明白全琮的憂慮,但他已經無可奈何:這一段的滁水與長江基本平行,在建業東北十幾里才突然轉向與長江匯合;在阜陵與含山之間,烏江起於滁水,往東南方向流經百餘里,然後在烏江口匯長江。

在烏江流域的百餘里範圍,地勢平坦,無險可守,不論蜀軍還是吳軍,皆可通過木筏方便地橫渡烏江;不論哪一方,要想阻止對方渡河,就得在烏江流域設防,至需要數十萬兵馬才能辦到。

「唉!或許……我軍駐於阜陵,這確實是個錯誤!」諸葛謹無力地嘆道,又提起多日前的這個話題。

「大將軍,何出此言?」全琮勸道:「蜀軍有大批的騎兵,我軍駐於阜陵,一來,可以依靠滁水阻滯蜀軍的騎兵;二來,可以對冒然東進的蜀軍形夾擊之勢;再者,若蜀軍屯於建業對岸,我正好可以襲其後。我軍駐於阜陵,陸丞相和陛下皆認為是上計,大將軍何必妄自菲薄?」

「大將軍,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朱然也勸說道:「當初,姜維在江北只有六萬兵馬,我駐於阜陵,確實威攝著蜀軍,使其很長時間不敢冒然東進;今,蜀軍增兵至十幾萬,陸丞相也看重阜陵的防,這才駐兵烏江口,與我互相應援。就算蜀軍穿至亭子山,陸丞相仍然建議我嚴守阜陵,何來錯誤之說?」

「話是如此。可惜的是,我與陸丞相空有十一萬大軍,卻無力阻止蜀軍渡過烏江,甚至對張紹的三千兵馬也束手無策!唉……我連個阜陵都守不住,如何能守住建業?」

Advertisement

「大將軍,何必垂頭喪氣?張紹依靠亭子山之石才截斷了滁水下游,他卻難以截斷滁水上游和烏江,我糧草仍能正常轉運,何來「守不住」一說?」

「張紹能斷我下游,這只是姜維的第一步;若我沒有猜錯,姜維必斷我滁水的上游,也可能斷我烏江!」諸葛謹無力地說道:「這阜陵,始終無法堅守……」

「報……」

「大將軍!蜀將傅僉,引兵三千,在趙莊附近打樁,試圖斷我烏江水道!」

「趙莊?」諸葛謹略經思索后問道:「趙莊距離烏江口不過二十里,難道……陸丞相就任由蜀軍肆意妄為?」

「並非如此!潘濬、胡綜奉陸丞相之命,已經領兵五千前去阻止。然,蜀軍的騎兵即將趕到,陸丞相正在趙莊沿岸部署拒馬陣,全力阻止蜀軍打木樁。」

雖然兩軍戰況尚未得知,諸葛謹仍然做好了撤兵的打算。至於撤往建業以北,還是撤往烏江口與陸遜匯合,一時間難以決斷。

「報……大將軍:蜀將句扶,引兵三千,在塘營附近打樁,試圖截斷烏江……」

「報……大將軍:蜀將張嶷,引兵三千,在石橋附近打樁,試圖截斷烏江……」

「報……大將軍:蜀將呂祥,引兵三千,在喬莊附近打樁,試圖截斷烏江……」

「大將軍!這姜維好生險!他在烏江流域四打樁,我真是防不勝防!若是全都領兵去截,恐被蜀軍騎兵逐個擊破!但是,若姜維在任意一打下木樁,我軍的糧草,恐怕……」

「唉!蜀軍在江北有十幾萬步卒,更有兩萬騎兵,我難以守住烏江!」諸葛謹有氣無力地嘆道:「烏江一失,阜陵難以久持!撤,撤吧……」

「大將軍,我……撤往何?」全琮疑地問道:「江北無險可守,恐怕只有撤往老山……」

Advertisement

「不行!」諸葛謹堅定地反對道:「老山,是保衛建業的最後一道屏障!若是烏江口失守,我才能撤往老山做最後的防!」

「可是……大將軍……若我撤往烏江口,蜀軍完全可以繞過烏江口,沿著烏江口以西二十里的平坦地帶進軍!若蜀軍以一支大軍搶佔老山,屯兵建業的對岸,我皇都豈不危險?」

「撤往烏江口之後,我與陸丞相尚有十一萬大軍,姜維未破烏江口之前,他還不敢進兵老山!」

「大將軍,蜀軍騎兵……我很難抵擋啊!若姜維以騎兵護送步卒前往老山,我豈不……」

「不可能!」諸葛謹自信地說道:「姜維若繞過烏江口,就算他以大軍屯於老山,他仍需要大量的戰船才能渡過長江!如今,我水師封鎖著江面,姜維此時屯兵老山,又有何用?」

諸葛謹的態度很堅決,眾將便不再相勸,大軍立刻渡過滁水,組數十個方圓大陣,浩盪地地往烏江口而去。

「唉!五萬多個人頭啊……十幾個大將啊……還有個大將軍啊……可惜了!」俄何看著那些方圓大陣,頭皮陣陣發麻,憾地說道:「要是帶著重騎兵的裝備,本將就得發財了……唉……」。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