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回到三國做劉禪 第449章 一曲《廣陵散》

《回到三國做劉禪》 第449章 一曲《廣陵散》

兩年前,在公安城外,劉閃仗著孫權的長子孫登陣亡,次子孫慮早逝,三子孫和年紀尚,提出與孫權的兒子單挑,將孫權氣得半死。

時至今日,兩年有餘,劉閃做夢也沒想到,孫和竟然長得如此高大!

看著手提鐵槍,一輕甲,威風凜凜,滿臉殺氣的孫和,劉閃不打了個冷

孫權看似在發怒,但他確實很狡詐:他故意提出單挑,劉閃必會再次嘲笑他;然而,此時的孫和已經長得五大三,又習練武藝多年,劉閃自然不敢應戰。

孫和大喝幾聲,吳軍將士全都氣勢如虹,劉閃立於城頭,尷尬地瞪著孫和,有些不知所措。

「陛下,我軍勝局已定,不必與之爭一時之短長。」

「陛下,兩軍戰,早已不是單挑定勝負,孫權還想單挑,實在可笑!」

「陛下……」

高翔和董厥還說話,卻被劉閃揮手制止。

「單挑就單挑!」劉閃滿不在乎地說道:「當年,朕連司馬老賊都不放在眼裡,何況一個小小的孫和!今日,朕就指點一下這個臭未乾的表弟!」

「陛下……」

「不過,在單挑之前,咱們來一曲助助興,如何?」

劉閃冷冷地說道,兩軍將士皆不知其意。

「小阿斗!你到底敢不敢?想玩什麼花樣?」

「舅舅勿急。」劉閃竹地說道:「當年,你東吳的周都督文武全才,既通兵法,又樂律;今日,朕的嬪妃將在這城上拂琴一曲,若舅舅也懂樂律,還請指點一二;待拂琴完陛,朕自當出城應戰。」

「哼!你這小阿斗,竟敢嘲笑朕不懂樂律?」孫權不屑地笑道:「今日,在這兩軍陣前,朕先指點一下這個外甥媳,再取你人頭也不遲!」

劉閃做了個「請」的手勢,命人撤去城上的床弩,孫權和幾名大將略加遲疑,在盾牌手的保護下稍稍靠近了一些。

Advertisement

「陛下,臣妾……」

妃,不必張,就彈咱們剛剛記好琴譜的那曲!」

幾名侍將古琴擺好,王伊若也不猶豫,端坐琴前,冷冷地掃視著城外的吳軍,十指微,鏗鏘有力的琴聲傾泄而出。

這個時代的琴曲,大多是和的雅樂;然而,不論什麼曲子,若是了解它出的人,很容易將自己代其中,與之產生共鳴。

當然,對於不懂樂律,或是不了解它出的人來說,這無異於對牛彈琴。

「父皇,這首曲子……有點特別,兒臣從未聽過……」

「住口!」孫權厲聲喝道。

孫和趕閉上,扭過頭時,卻見孫權已經大漢淋漓,角不自覺地著。

王伊若彈的這首曲子,既表現出無所畏懼的反抗神,也表現出視死如歸的戰鬥意志,本是一首慷慨激昂的曲子。

然而,在這兩軍陣前,在孫權的眼前,彷彿有千軍萬馬正在廝殺,又彷彿有一把冷箭,正在指著自己的背心。

此時的孫權,已經陷了王伊若的琴音中,也陷此曲所表達的故事中,他大氣也不敢出,全的汗都隨著錚錚的琴音在抖

此時,所有人都在靜聽。

就連不懂樂律的孫和、徐楷、太史,以及城上的幾個蜀軍將領,全都覺到濃濃的殺氣。

「父親……這曲子好生恐怖!曲名為何?」

「《聶政刺韓傀曲》……」

「啊!」

恍惚間,孫權似乎看到劉閃的笑,也看到城上的床弩全都瞄準了自己,心頭大駭:「撤!快撤!」

看著遠遠退走的吳兵,城上眾將一臉的懵

「哼!千百年來,號稱最有殺氣的《廣陵散》,果然與眾不同!哼!還是原版更殺氣!哼!還好孫權這廝懂樂律!嚇不死你算朕輸!」

Advertisement

「陛下,這首曲子確實很特別,不知是何人所作?」王伊若站起,疑地問道。

「呃……朕也不知道是何人所作。」劉閃如實回答:「上月,葛玄讓一個小送來此譜,你和衛薇彈奏之後,朕才知道這就是《廣陵散》。」

提到《廣陵散》,很多人不會陌生:公元263年,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為司馬昭所害,刑前仍從容不迫,索琴彈奏此曲,並慨然長嘆:「《廣陵散》於今絕矣!」

不僅僅是劉閃,一千多年後的人,他們所聽到的《廣陵散》,其實是源於明代的《神奇譜》,由管平湖大師依據《神奇譜》打譜而的版本,並非是嵇康經常彈奏的原版。

在這個時代,琴曲的傳承非常講究「譜系」,傳授方法也是口傳心授;一些老琴師在授琴曲時,開指前必會言明,本曲採用哪家譜本,傳承如何如何,然後再逐個指法的教授,待學琴的人練后才是師徒對彈。

嵇康所彈的《廣陵散》應該是原版,由於這個時代琴譜的記錄方式是「文字譜」,或許是沒有完整的記錄方法,也或許沒有口傳心授的弟子,所以嵇康死後,原版的《廣陵散》就此失傳。

自漢代起,古箏、箜篌等多弦樂開始流行,「文字譜」已經無法記錄這些樂的琴譜。因此,像衛薇那樣的樂姬,們學習和記錄箏譜時,自創了最為原始的「簡字譜」;直到幾百年後的唐代,更加的「簡字譜」才廣泛用於各式琴譜的記錄。

或許是葛玄的神通廣大,他應該通過某種途徑,知道劉閃發明了先進的「簡譜」的記錄方式,這才將他手上《廣陵散》的文字譜送來。

然而,文字譜只能記錄每琴弦的彈奏方式和順序,無法記錄「節奏」;若沒有師傅的口傳心授,僅僅擁有文字譜,每個人的彈奏必然千差萬別。

Advertisement

衛薇和王伊若分別彈奏后,劉閃立刻就聽出了這是《廣陵散》,他據自己模糊的記憶,再據自己對此曲的了解,將文字譜其「翻譯」了帶有節奏的簡譜,更適合這首曲子的傳承。

「向將軍,傳令下去:不論嵇康在哪裡,儘快找到他!」

「陛下,那日葛道人派道前來時,末將已經命人前往濉溪縣打聽,想必很快就能傳回消息。」

城外,孫權滿頭大汗,進營帳后仍舊心緒不寧,定了定神后說道:「太史、徐楷,酉時正點,領兵三千攻打石城!」

「諾!」

二將離去后,孫權又說道:「石城是建業的門戶,必須儘快奪回!今,我軍糧草不濟,朕當親自前往春谷督運糧草。凌烈、凌封,你二將務必協助太史,儘快攻克石城,不得有誤!」

「諾!」

「父皇,我軍糧草充足,為何……」

「此地,不宜久留!」孫權心有餘悸地說道:「阿斗亡我之心越來越重!一個嬪妃竟有此等殺氣,我得早做打算!酉時時分,我軍攻打石城時,我父子可趁機退離石城,否則,不日將被阿斗所擒!」

「父皇,我退往何?回建業麼?」孫和謹慎地說道:「此次西征,父皇曾在朝上立下重誓:不克石城,絕不回朝……」

「朕回建業,誰敢說三道四?」孫權不悅地喝道:「在回建業之前,朕還得去一趟烏江口。」

「父皇,我在烏江口有十一萬大軍,正與蜀軍決戰於歷,父皇去烏江口督軍,必能大獲全勝。」

孫權冷冷地瞥了一眼孫和,有點恨鐵不鋼的覺,,並未說話。

彭澤。

魏昌、魏容、王訓三將,集結了江上可以調的所有戰船,浩浩地沿江而下,預計再過兩日就能抵達石城水域。

Advertisement

「魏將軍,現在是夏季,長江下游皆是東南風,而吳軍戰船皆在下游,若是吳國用火攻,這對我很不利啊!」王訓擔心地說道。

「王將軍,據我觀察,每日午後,皆有一到兩個時辰的靜風時間。」魏昌自信地說道:「我可控制行船速度,爭取在午後與吳船接,再利用我軍順水的優勢,以突冒戰船打頭陣,只要撞沉他三百條艨艟,吳船必會風而逃;我再趁勝追擊,以燃燒彈攻擊敵船,爭取在風向改變前結束戰鬥!」

「兄長,這次吳軍水師由魯淑統領,他與眾將多有不和,卻通水戰。若他在靜風時撤往下游,避開我戰船,等到風向改變再殺回來,我仍然於劣勢啊!」魏容憂心忡忡地說道:「況且,吳船全都裝備了燃燒彈,我軍更無優勢可言,不可輕敵啊!」

「箭已在弦,不得不發!」魏昌正說道:「此次水戰,就算我水師全軍覆沒,吳國也休想贏!傳令下去:各船檢查好鐵索抓鉤和燃燒彈,就算風向對我不利,也要與吳船同歸於盡!不點燃一條敵船,任何人不得棄船!」

「諾!」

「兄長,你快看……有條斥侯快船向我靠近……」

「不必張,那是大將軍的死士。」

魏昌沒有看錯,來船正是姜維所派。

時,魏昌接過信使送來的信,疑地問道:「這是何意?為何要停止前行?」

「這……可能與石城,或歷的戰事有關吧!」王訓猜測道:「大將軍運籌帷幄,能統領全局,我等依令而行即可。」

「傳令:各船靠岸,休整待命!」。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