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看來,晚年的孫權或許很昏庸:孫權之後的繼任者是第七子孫亮,這確實讓人大跌眼鏡。
在劉閃看來,孫亮繼位,這是吳國「二宮之爭」的意外結果。吳國朝廷當時的,或許是孫權「大智若愚」的最好詮釋,這應該是「昏而不庸」!
帝王之家,難有親。
在歷史上,孫權二十年未立皇后,以及後來孫和、孫霸二人的立嗣之爭,這或許是孫權自導自演的一齣戲:犧牲這兩個兒子,一舉掃除江東的世家大族!因為最終的繼位者是孫亮,不論支持孫和還是孫霸的勢力,都不是最後的贏家,反而被孫權逐一擊敗。
此時,蜀軍的戰船在彭澤水域止步不前,吳軍的重兵屯於歷外圍,姜維仍舊毫無靜;劉閃派去彭澤打問的人還未回來,姜維卻與兩位夫人在懷寧附近橫渡長江,奇跡般地來到石城。
君臣半年多未見,相互客套一番后各自座,酒菜很快就送到案前。
「大將軍,我軍水師屯於彭澤,這是大將軍的安排吧?」劉閃疑地問道:「大將軍,莫非……江北的大軍還沒有部署妥當?」
「陛下,半月前,末將收到詔令時,早已準備好與吳國的決戰;不過……況有變,由於事關重大,末將不敢僭越,這才趕到石城與陛下商議。」
「不知大將軍有何要事?」
劉閃問罷,殿其他眾將皆覺到事關重大,紛紛放下酒碗,靜靜地盯著姜維和劉閃。
「陛下對江東的世家大族,可有了解?」姜維並未直說,而是問了個不相關的問題。
前不久,劉閃與朱熹暢談后,他對士族、世家的概念已經有了充分的了解,於是說道:
「自孫策江東立業時起,東吳陸續得到了以陸、張兩個士族集團的支持,後來又得到庶族英魯家、周家、衛家的財力支持,如今,顧、陸、朱、張四家便是吳國的基。」
姜維點點頭,正問道:「陛下以為,吳國眾多的世家大族,對我大漢來說,他們是敵是友?」
「在朕看來,無所謂「敵」或「友」,也無需分別,不過是利益相同與否。」劉閃喝了口酒,放下碗后自信地說道:「不論是江東的士族,還是世家大族,他們的政治見解或許與我大漢不同,但是,他們在經濟上,早就與我大漢不可分。」
劉閃確實沒有說錯:到大漢「經濟侵」的影響,現在的江東,各個世家大族都在瘋狂地斂財;就連鄙視經商的士族陸家、張家也不停地派出商船,日夜不停地往返於永安和趾之間,通過自己擁有的經濟基礎和特權,獲得了巨量的財富。
隨著庶族英走上吳國的政治舞臺,吳國的朝中和軍中皆有他們的影;隨著陸家、張家的「淪陷」,現在的江東,已經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士族」集團。
「陛下,末將以為,若我稍加等待,再稍稍用點手段,吳國必能不攻自破。」姜維肯定地說道。
「若能免去刀兵相見,若能避免兵士流河,能兵不刃拿下吳國,這正是朕之所求,不知大將軍有何良策?」
此時的劉閃,並不知道陸遜已被押往建業,也不知道吳國提前開啟了「立嗣之爭」;然而,諸葛果卻通過占卜,提前預測到吳國即將發生的,這也是姜維急下令,要求水師暫停進兵的原因。
姜維將吳軍中細作發回的消息講出,殿上一片唏噓。
「陛下,大將軍!依末將看來,陸遜被削去兵權並押往建業,由不悉軍事布防的諸葛謹接替,我正好與之決一死戰,必能大獲全勝,何故按兵不?」
「大將軍,末將也同意董將軍的意見!吳國臨陣換帥,這乃是兵家之大忌!況且,陸遜被削兵權,水師的顧譚、顧承二將必會畏首畏尾,瞻前顧後,我水師正好進兵擊之,何故駐於彭澤不前?」
「呵呵,也不一定!」姜維肯定地說道:「陸遜與顧雍,雖然支持的皇子不同,但在對外的戰略上卻保持同一陣線;如今,陸遜即將被下獄治罪,顧雍絕不會袖手旁觀;吳國水師的顧譚、顧承乃是陸遜的外甥,此時此刻,我若進兵,二將必會力一搏,為營救陸遜創造必要的條件。」
姜維的話很有道理,董厥略加思索后問道:「那……依大將軍之意,我該如何應對?」
「陛下,諸位將軍,末將此次過江,正為此事而來!」姜維肯定地說道:「陛下,陸遜之所以被削兵權,看似源於周承、甘瑰、蔣欽的家屬,看似是謝夫人從中作梗,其實不然!究其本,應該是孫權對江東豪族的打和不信任,我正好可以從中做點文章,讓吳國從部自己瓦解。」
「大將軍之言,朕深表贊同!」劉閃不停地點頭,滿心期待地問道:「不知道大將軍有何妙計?」
「正如陛下所說,顧、陸、朱、張四大家族是吳國的基。如今,在江東的大族看來,陸遜被削兵權的原因,是他試圖解救幾位將軍的家屬,這是大仁大義之舉,他們對孫權的做法必然心生不滿;由於顧、陸兩家在吳國軍政方面皆有涉及,我正好順水推舟:陛下,可給吳國的那些世家豪族寫封書信……」
上次,經過朱熹的分析,劉閃深切地意識到:大漢當前的各項改革,特別是鼓勵經商的種種措施,與各國的世家豪族之利益基本一致。縱然雙方在政治上有些分歧,在某些的細節上有所衝突,但總上來說,雙方並沒有不可調和的矛盾。
劉閃明白了姜維的意思,姜維繼續說道:「陛下,自從孫策江東立業以來,吳國一直在拉攏江東大族。然而,這些大族並沒有遠大的報復,他們只想偏安一隅,只想安安穩穩地做或賺錢,這也是吳國的對外擴張戰略,屢屢挫的本原因;只要我大漢做出承諾,讓這些大族能有做,能安穩地賺錢,再加上陛下的仁德,這些大族該如何選擇,已經沒有懸念。」
「確實如此!」劉閃肯定地說道:「不論是顧、陸、朱、張四大家族,還是周家、呂家、魯家,他們的勢力已經涉及到吳國的軍、政兩面,我正好可以借陸遜的下獄,藉機營救並善待周承、周胤、蔣欽、甘瑰等人的家屬,向各大家族表明大漢的態度,孫權縱有通天本事,也難以逆轉乾坤。」
「陛下,真會如此簡單?」董厥不可置信地問道,高翔也表現出質疑。
「確實如此,就是這麼簡單!」劉閃呵呵笑道:「別的不說,就以魯家來說吧:魯家是江東大族,富可敵國;早年,因分了一屯糧食給周瑜,立刻就獲得周瑜的引薦,投到孫權帳下。在這之後,魯家既給孫權提供了巨量的資金支持,也為孫權獻計獻策,獲得孫權的重用;如今,魯肅雖亡,魯家仍然長盛不衰,其子魯淑更是吳國的水師統領。」
「陛下所言甚是!」姜維接著說道:「我若借陸遜下獄之事,向陸家、顧家同時示好,以我大漢的經濟和軍事實力,顧雍一定會做出正確的選擇。二位將軍別忘了:顧雍之妻乃是陸康之,陸遜之妹又嫁給顧雍之子顧邵,這樣一來,江上的魯淑、顧譚、顧承又會做何選擇?」
姜維說罷,二將默默地點點頭。
在這個時代,普通的兵卒極有國家觀念;就算是吳國的江東大族,他們面臨要關頭時,首先考慮的也是自己家族的利益:當年的赤壁之戰前,江東的世家大族紛紛建議向曹投降,皆是出於自利益的考慮。
劉閃對姜維的建議深表贊同,酒宴未完,劉閃就命人寫了幾十封書信。
說是書信,它卻沒有收信人,更像是「傳單」。
劉閃在傳單中表示,自己定會善待被流放會稽的幾位將軍的親屬,表現出了大仁大義的一面;同時,劉閃也向各大家族示好,並枚舉了魏家與大漢的合作,鼓勵江東大族積極參與大漢的各項建設。
傳單中,劉閃再次對「經商賺錢」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將其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他相信江東大族必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同時,劉閃也在傳單中表現出對人才的求,建議各家族看清形勢,協助漢軍北上伐魏,早日實現天下一統,共同開創大漢的輝煌。
當前,吳國的軍界和政界,並非全是江東豪族的勢力。但是,江東勢力佔據了吳國的半壁江山。
劉閃相信,兵不刃地拿下吳國,這並非是自己和姜維的幻想。。
李金花只是想把渣夫賣給小三,沒想到戲演的太過了把自己整成了名人。
死在喪屍潮裡的蘇袂,被孩子的哭聲吵醒,甫一睜眼,便被人遞來了枚軍功章和一聲沉痛的「節哀! ” 在黃沙漫天的末世吃了霉變食物多年的蘇袂,乍然看到漫山的青綠,清澈流淌的溪流,和隔壁海島墾荒隊不時送來的魚蝦、黑山羊、海鴨蛋,覺得遵守原主留下的遺願,幫她養大兩個孩子不要太值! 趙恪帶著戰友的軍功章從邊境浴血歸來,收到妻子從瀘市發來的一封離婚電報。 帶著疑惑回家,往日溫柔善良的妻子,陡然變了模樣。 辦理了離婚手續,背著被人打瘸了右腿的長子,抱著剛滿一歲的次子歸隊...... 趙恪覺得當務之急,他應該先找個保姆。
一個平凡的袋子,一個能隱身的面具,將現代女張蕭晗的靈魂帶到了一個修真世界裡.既來之,則安之,張蕭晗聳聳肩,準備白手起家.可是,怎麼那麼多的寶物啊,搶呢?還是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