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回到三國做劉禪 第453章 大漢儲君

《回到三國做劉禪》 第453章 大漢儲君

接下來的幾日,劉閃每日都眺著江面,等待下游傳回消息,但每次都失而回。

這日,十幾匹快馬從彭澤方向飛馳而來,已有信使搶先城向劉閃稟報;劉閃聞之,趕來到城外迎接,遠遠看到一同前來的貂蟬和張貴人,心頭自然大喜。

「兒臣見過母后,請母后城歇息!」

「禪兒已是大漢的帝王,不必多禮!」

孫夫人翻下馬,就像二十多年前那樣,親切地拉著劉閃步城中。劉閃回過頭,做出一個誇張的作,兩個嬪妃頓時滿臉通紅,跟著步城中。

城中,大殿。

劉閃簡單地介紹一番后,孫夫人、王伊若、貂蟬、張星憶和劉璿圍坐在一張圓桌上,火鍋盆和菜品很快就準備就緒。

「母后實在是多慮了!兒臣向母后保證過,絕不會傷害舅舅的命。」劉閃說罷,將一大碗排骨倒鍋中。

孫夫人慾言又止,貂蟬趕說道:「陛下誤會了,母后此次過來,其實……是見見自己的義。」

劉閃和孫夫人都知道貂蟬話里的意思,彼此心照不宣,大家都未點破。劉閃趁機問道:「母后……何時收過一個義?為何從未聽你提起?」

孫夫人靜靜地看著劉閃,臉上洋溢著幸福的表,慢慢說道:「那是在章武元年(公元221年),為娘在江邊……呃……聽到一個孩在哭泣,為娘上前之後,這才發現這是一個嬰,旁的母親已經奄奄一息,然後,為娘就收養了這個孩子,給起名為孫思蜀……」

「孫思蜀?」劉閃默念著這個名字。

孫夫人給收養的義起名「思蜀」,足見對先皇和自己這個養子的思念。當時的吳、蜀兩國正惡,再加上孫權的阻擾,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回到蜀中。

Advertisement

「建興十三年(公元235年),十五歲的孫思蜀嫁給禆將軍周魴為妻,興漢元年(公元236年)誕子周……」

「周?周?」劉閃不可置信地問道:「母后,這麼說來,朕跟周魴將軍也算是兄弟,周便是朕的侄子?」

孫夫人鄭重地點了點頭,很是慶幸地說道:「為娘就擔心兩軍刀兵相見,周魴他……還好,還好!為娘在船上時,聽聞周魴將軍已經歸降我大漢,這樣一來,咱們一家,很快就可以團聚了!」

「母后,估計不出五日,周魴將軍的家人就能來到石城。屆時,母後母重逢,朕也能抱抱這個侄子,哈哈哈!」

「陛下,為何對周、文鴦這般喜?」張貴人故作不悅地說道:「也沒見陛下抱抱劉瑤和劉琮……」

「呃……朕忙於國事,確實忽略了幾個皇子和公主。」劉閃呵呵笑道:「等回到都,朕必會抱抱每一個皇子和公主,絕不偏袒……」

「父皇,兒臣要抱抱……」

「臥槽!你快要十六歲的男子漢,長得這麼高大,朕如何抱得……」

桌上眾人一陣大笑,劉璿不好意思地坐下,劉閃突然問道:「對了,怎麼沒見鍾會和諸葛瞻?你們不是整天都在一起麼?」

「父皇,這會兒,這兩個兄弟都圍著師傅打轉,兒臣幾次去請,他們都不肯過來。」

劉閃自然知道,這次是家宴,就算自己對二人如何喜,他們始終是外人,不適合前來赴宴。想到這裡,劉閃解釋道:「也是,大將軍好不容易過江,這二人自然得抓住機會,好好地向大將軍請教。」

孫夫人自然看出了其中原委,讚許地說道:「吾兒仁德,顧念親,絕非兄長能比,唉……」

Advertisement

「母后……請吃菜!」劉閃舀起一塊煮好的排骨放到孫夫人碗中,試圖轉移的話題。

「自古以來,君主賢明,臣下盡忠,國家必興;父母慈,兒孝順,家庭必旺;可惜,如此簡單的道理,兄長卻不明白!」孫夫人無奈地嘆道:「聽說謝夫人又在興風作浪,唉!兄長他一把年紀,連自己的家事都理不好,如何能理好國事!」

「母后,其實……舅舅他也是中人……」劉閃說道。

「確實如此!」孫夫人肯定地說道,話語間卻有諸多不滿:「兄長先是寵步夫人,執意封為後,眾臣反對,他寧可宮中十年無後;去年步夫人病故,他追封步夫人為後,卻沒有再立新皇后,宮中如何能不?」

劉閃正說話,孫夫人又說道:「自古以來,嫡庶有別,長有序;太子孫登陣亡之後,兄長仍不打算冊立太子,放任後宮紛爭不休!禪兒,你千萬不能像兄長那般,必須理好宮中之事!」

「母后,兒臣……」

「母后自長於吳國宮中,見貫了後宮的爭權奪利。為娘在都住了半年多,張皇后不偏不倚,後宮一片祥和,為娘甚是滿意。然,太子之位,若是長期懸而未決,恐怕……」

「母后,其實,兒臣早有決定。」劉閃看著正在給孫夫人夾菜的劉璿,鄭重地說道:「兒臣早就打算立劉璿為太子,只是去年未回都,所以,此事就擱置了下來。」

「皇后素來弱,自產下公主之後,太醫給檢查過,恐怕難以再產。」孫夫人鄭重地說道:「自古以來,立嫡不立長,奈何皇后無法產子,立劉璿為太子,也是不得已。」

劉閃點點頭,正說道:「母后,不論嫡子還是庶子,都是朕的皇子!劉璿勤好學,敦厚,有大志,又是長子,確實是太子的最佳人選。」

Advertisement

「前段時間在宮中,為娘也私下打聽過,不論是皇后還是其他嬪妃,亦或是朝中大臣,皆對立劉璿為太子沒有異意。」孫夫人鄭重地說道:「立太子之事,此事宜早不宜遲,還需儘早決斷。」

「母後放心,待忙完吳國的戰事,最遲今年的年底,這事必會辦妥。」

「禪兒,你別怪為娘多事!」孫夫人嘆道:「為娘本不該過問這些事。只是,承嗣王位,選立太子為王朝副君,此乃自古之常規!此事長期懸而未決,恐像兄長那般,後宮因此生,唉……」

冊立太子之事,孫夫人當著三個嬪妃和劉璿的面提出,若在其他的皇室看來,這簡直就是大忌。

然而,正是孫夫人了解到都的後宮一片祥和,並無爭權奪利或爭風吃醋之事發生,這才大膽地提出,也是想讓劉閃儘快定下此事。

眼看劉閃此事無異意,孫夫人又對劉璿說道:「璿兒!你的父皇宅心仁厚,雄才大略,實為千古明君!你為長子,又是將來的太子,定當完善自己的品,嚴守道義,探研典章禮制,尊師重傅,吸眾人之長,以助自己德行,絕不能讓你父皇失!」

「璿兒謹遵太后教誨!」

「好,好,好,不必多禮,起吧!」孫夫人滿意地點點頭。看得出來,他對立劉璿為太子相當滿意。

「母后,自太皇太後到都之後,兒臣從未回過都,不知都是否習慣?」

「太皇太后宮之後,一直深居簡出;後來得知都城裡有個製藥廠,就將全部的力都放在上面,只為天下的百姓病有所醫,醫有所葯。」

孫夫人說完后,張貴人接著說道:「府每月送去的銖錢和帛,全被太皇太後送往葯監局,藥廠生產的各類藥品,能夠再便宜些,希所有百姓都用得起。」

Advertisement

「就在咱們出發的前幾日,太皇太后還帶著婢出城,去山上採集藥材,然後全都送往藥廠;太皇太后還據自己掌握的醫方,指導藥廠生產了一種新葯,專用於緩解子的經期疼痛,這種藥劑正在試驗階段,用過的百姓全都讚不絕口。」

「陛下,太皇太後手上還有很多方!還有一劑下的湯藥,一些百姓服用后十分有效!」張貴人憾地說道:「若是在兩年前,李昭儀服過這劑湯藥,再也不會水不足。」

「陛下,太皇太后經過走訪,了解了我大漢的百姓生活,對我大漢的各項政策十分滿意,也在不停地給曹氏宗親寫信,建議他們與司馬家族保持距離,準備迎接漢軍的北伐。」

「太皇太后雖是曹,自嫁於獻帝之後,始終心繫大漢天下。一個子有此,確實可貴!」劉閃慶幸地說道:「上次,燒戈和李球二位將軍絕逢生,這也是太皇太后和曹氏家族所賜!」

劉閃說罷,卻見貂蟬正在擺弄著一個小件,他好奇地湊近一看,竟然是一面鏡子。

這個時代的鏡子,都是打磨得極其的銅鏡,而貂蟬手中的卻是玻璃鏡子!劉閃忍不住好奇,一把抓過來,細看之後才發現,這應該是「水銀鏡」。

妃,這個鏡子……它雖然好玩,但還是盡量用,最好不要隨攜帶。若是長期近距離地接它,可能會慢中毒……」

孫夫人和幾個嬪妃聽說可能中毒,全都大驚失,紛紛拿出自己上的鏡子,貂蟬急忙問道:「陛下,這是黃夫人剛剛發明的,宮裡的姐妹全都不釋手,臣妾好不容易才弄到一個,它怎會有毒?」

劉閃正解釋,一名侍湊近劉閃稟報道:「陛下,船回來了!回來了!」

「船?可是鄧芝將軍的船?」

「回陛下,正是!船很快就將靠岸!」

「甚好!」劉閃欣喜地大笑道:「朕的侄子到了,哈哈哈!母后,幾位妃,你們慢慢吃,朕去去就來!」

劉閃說完就往殿外跑去,孫夫人跟在後,幾名嬪妃略加猶豫,也放下碗筷跟了出去。。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