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回到三國做劉禪 第505章 關中平原

《回到三國做劉禪》 第505章 關中平原

這幾日,大漢轄域的各郡各縣,不論是治所還是城中各,陸續出大量的榜文。

其中的一張榜文,其言辭以太學生的口吻書寫,容極挑釁,首先將那些士族子弟貶得一無是,然後向士族子弟發出挑戰,希他們到都公開論政。

另外的兩篇榜文是朝廷的公文,其中一張公文澄清了冬末春秋時,太學生選拔考卷的泄事件,這篇公文並未到過多的關注。

另一篇公文卻像炸彈一般,引起所有人的關注。這篇公文確認在一個月以後,大司徒蔣琬、大司馬費禕、大司空向朗,以及朝中九卿,皆會以裁判的份出席政務辯論。屆時,大漢皇帝將會親自主持,也會在辯論中選拔優秀人才為,不論出

幾年前,漢軍攻取荊州之時,急需數百名郡、縣級的地方員,奈何當時沒得到江東士族和庶族英的支持,劉閃只得啟用一批庶民出生的大學生;

此時的大漢,已經與魏國二分天下,其國力和影響力空前提高。至在明面上,原有的江東士族以及門閥世家,除了朱家和呂家之外,其餘的都已歸順。

這些榜文一出,江東的士族集團,以及得到消息的部分魏國士族勢力,他們在憤怒之餘也躍躍試。

畢竟,這是大漢皇帝親自主持,由朝中三公九卿擔任裁判的政務辯論。在他們看來,這本就不是一場辯論,或是勝負沒有懸念的辯論,更像是士族勢力進大漢朝堂為的盛會。

此時,各地的士族子弟和庶族英全都磨拳掌,紛紛計算著到達都的時間,希自己能在公開的論政中展頭腳,順利躋於大漢的朝堂。

關中,長安。

西路大軍來到關中之後,諸葛瑾令黃崇、張梁、張畯三將駐守長安,再令趙統引一萬騎兵協防,其餘兵馬皆屯於長安東北方向的渭南。

Advertisement

此時,長安的西北方向,一百五十裡外的禮泉縣附近,徐質、戴陵二將正在休整。

「徐將軍,那個馬岱甚是討厭,追了咱們十天還不放棄,再這樣下去可不是辦法啊!」

「罷了,咱得儘快撤回潼關。」徐質看著自己所剩不多的糧袋,無奈地說道:「也不知太傅是如何部署,唉!關中有四萬蜀國騎兵,咱們才一萬,如何能襲擾他們?能保住命就算不錯了!」

「徐將軍,咱們雖然被馬岱咬著不放,雖然逃了十幾天,但此次的功勞可不小!」戴陵自豪地說道:「咱們出關之前,羊祜將軍不是說過麼,若能將蜀國騎兵拖在關中,若能保潼、武二關年底前不失,咱倆就能升四征將軍!」

「哼!羊祜那個臭未乾的孩,他說的話你也信?」徐質不屑地說道:「咱們大魏的四征將軍,現在只有滿寵、鄧艾、胡遵和朱靈四人,他羊祜都還未升到四征,如何保咱倆升四征?」

「這可不一定!滿將軍雖是征東將軍,但他畢竟至太尉啊!」戴陵滿臉期待地說道:「滿寵將軍很有可能升到大將軍,如此一來,征東將軍不就空缺了麼?」

「哼!我可不稀罕什麼四征!」徐質將空空酒罈摔得碎,憤憤地說道:「早日回潼關,這比什麼都強!不過,今天甚是奇怪,為何牛金沒有追來?」

「咱們紮營前改變了方向,或許……牛金那個莽夫跟丟了吧?」戴陵猜測道。

「跟丟?如何能跟丟?前面十幾天都沒跟丟,偏偏咱們糧袋已空,他恰好就跟丟了?有這麼巧?」

徐質這麼一說,戴陵也覺不太對勁。

在前面的十來天,二將引著騎兵出潼關時,馬岱、牛金二將就像商議好一般,兩人各自引著五千輕騎,一前一後地咬著自己不放。

Advertisement

此時,雙方的戰馬都是匈奴和鮮卑統,其耐力和發力基本相同。每次徐質和戴陵停下紮營時,雙方戰馬的力都到了極限。然而,由於馬岱和牛金是一前一後地追來,後面的那支騎兵奔跑較慢,耐力較好,往往能近到魏軍營寨的三里位置。

「徐將軍,咱倆……是不是中計了?」戴陵謹慎地說道:「馬岱和牛金能偵察到咱們的餘糧,他們能在各城中獲得補給,咱們只能坐吃山空啊!對了,前幾日,王平經常在我前方截擊,這幾日也不見了蹤影!這二將……會不會……提前引兵去了潼關?」

戴陵這麼一說,徐質更是驚恐:「趙統接應蜀軍步卒到長安之後,他手上只剩一萬騎,此時巡防在藍田與長安一線;前幾日,圍追堵截咱們的三萬騎,此時只剩馬岱的五千騎,剩下的兩萬多騎要麼在藍田,要麼就在潼關,他們一定在守株待兔。」

「這可不太妙啊!」戴陵猜測道:「諸葛瑾將主力步卒屯於渭南,其攻打潼關的意圖非常明顯。據哨探所說,蜀軍先頭的張紹、呂翼二將已經兵進華,後續的朱然、丁奉也在往潼關移。由此看來,蜀軍步卒並非想攻潼關,而是想阻斷咱倆的歸路!」

「應該是這樣!如果王平或牛金回了潼關,咱必會遭到兩路夾擊;不過,趙統又在藍田,若咱們回武關,也會被兩路夾擊;咱們現在糧袋已空,得儘快想辦法才是!」徐質說罷,厭惡地收起干餅,將糧袋中僅剩的一點稻米投釜中,憤憤地說道:「現在你明白了吧!什麼狗屁四征將軍!這不過是泡影!」

「徐將軍,我看未必。」戴陵也將自己的餘糧投釜中,信心滿滿地說道:「既然只有馬岱跟在咱們後,我為何主鑽蜀軍的包圍圈?咱去往涼州豈不更好?」

Advertisement

「對呀!我咋沒想到?」徐質欣喜地說道:「咱們明晨先往渭南方向,試探一下虛實。如果蜀軍確實在潼關有埋伏,我就迅速往南跑十里,然後一路向西,氣死馬岱!氣死諸葛瑾!」

「不錯,我就是這個意思!」戴陵哈哈笑道:「咱們只要往西走,馬岱只有五千騎,他必不敢追;若他真敢逞強追來,咱們尋個機會,回頭就將他全殲。」

「好!咱們的戰馬與蜀軍相同,咱們也配了輔助騎乘的裝備,再也不懼蜀國騎兵。大家都是四條,我就不信了,咱們以二敵一,還贏不了一個馬岱!」

當夜,禮泉以西二百里,扶風縣。

五千大漢鐵騎正在城中休整,牛金與兩名校尉亦在殿飲酒議事。

「牛將軍,咱們不是與馬將軍說好了,要將魏國騎兵趕潼關麼?為何又退往扶風?」一名校尉不解地問道。

「哎呀,我哪知道啊?」牛金端起酒碗一口喝,又迫不及待地抓起一條羊,大咬一口后說道:「前幾日,諸葛將軍確實是這麼安排,誰知諸葛將軍又送來新的書信,既要求我部退扶風休整,又讓我部繼續追趕魏軍!哎呀,我也不明白,既然是休整,又如何追趕魏軍?」

「牛將軍,你是否誤解了諸葛將軍的軍令?」校尉試探著問道:「牛將軍,末將……可否看看諸葛將軍的書信?」

此時,另一名校尉也有諸多的疑,他二人知道牛金作戰勇猛,卻經常大大咧咧,趕說道:「牛將軍,諸葛將軍在信中,究竟對我部作何安排?」

「哎呀,他就是讓我城休整,又讓我追擊魏軍,信中寫得很是糊塗,你們自己看吧!」牛金說罷,大口啃著羊的同時,騰出一隻手掏出書信。

Advertisement

二人閱信后恍然大悟,慶幸地說道:「牛將軍,還好咱們沒有誤事!諸葛將軍命我在扶風休整,備足糧草;幾日之後,徐質、戴陵二將必從扶風城南經過,命我部尾隨追趕。」

「哦?諸葛將軍真這麼說?」牛金愕然地放下羊,不可置信地瞪著兩名校尉:「你們確定沒看錯?諸葛將軍真是這麼說?」

「牛將軍,末將絕無看錯!諸葛將軍在信中寫得非常明白!」

「還好沒有誤事!」牛金也慶幸地說道:「傳令下去,明日午時之前,所有騎手把自己的糧袋裝滿,馬匹全部餵飽,再清洗乾淨,隨時待命出城!」

與此同時,扶風縣以西一百二十里的翔縣,王平也依照諸葛瑾的軍令,領著一萬騎兵在城中休整,靜待魏國騎兵的到來。

長安東北,渭南,城中。

「父親,夜已深,你還是早些休息吧!」諸葛恪勸道。

「徐質、戴陵二將有何靜?」

「父親,暫無消息傳回。」諸葛恪說罷,遞上一碗熱茶后說道:「父親,按照我等的計劃,徐質和戴陵不敢回潼關,也不敢從藍田去往武關,他們必會往西退往涼州境。」

「父親,如果我等沒有算錯,此時的魏國騎兵應該在禮泉附近紮營,明日就會往西,其向要等到正午才能傳回。」諸葛融說罷,趕勸道:「父親,你還是早些去休息吧!」

「咳……咳……」諸葛瑾劇烈地咳嗽著,過了很久才緩過來:「早些年,你叔父六齣祁山,五伐中原,雖然沒能踏長安城,也沒能立足於關中,卻讓魏國在關中各地堅壁清野,為大將軍控制關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今,陛下和大將軍將關中大地託付於我,我……怎能讓魏國騎兵繼續在關中撒野?」

「父親,關中大地沃野千里,正是騎兵的用武之地。若徐、戴二將不與我戰,我縱有十萬騎兵也難以圍死他們。如今,魏國騎手糧草將盡,牛金、王平已在他們的西逃之路設下埋伏,想必……很快就有捷報傳來。」

「不行,我不能這麼等!」諸葛瑾咳了一陣后說道:「我在渭南還有一萬騎兵,為保萬無一失,還需往禮泉方向合圍,這才能迫徐、戴二將往西逃竄。」

「可是……父親,我在渭南雖有騎兵,卻無騎兵統領啊!」諸葛恪無奈地說道:「騎兵征戰與步戰和水戰不同,悉騎兵作戰的趙統、牛金、馬岱、王平皆已派出,城中再也無將可用啊!」

「不必,此去禮泉不用征戰!徐、戴二將已是驚弓之鳥,只要看到有騎兵從渭南方向殺來,他們必會往西。」諸葛瑾稍加遲疑,然後令道:「胡綜、周魴,你二將連夜起程,各引五千輕騎出渭南,明日辰時,務必趕到禮泉以東三十里位置;若魏騎殺來,不可以戰,速速退往潼關。」

「諸葛將軍,為何退往潼關,而不是退往渭南?」周魴不解地問道。

「你二將不悉騎兵征戰,此去禮泉只是疑兵。我在渭南駐有步卒大軍,你二將路過渭南而不,卻退往更遠的潼關,徐、戴二將必不敢再追,他們最多追到渭南地界,就會立刻往西退走。」

「諸葛將軍果然心思縝!」胡綜心悅誠服地贊道:「越是臨近潼關,地域越發狹窄,不適合騎兵的游擊和迂迴作戰;徐質和戴陵的騎兵數量遠遠低於我軍,他們擔心在潼關遭到我軍圍堵,必不敢追。此時,他們的騎手糧草已盡,只有往西去往涼州,才是唯一的生路。」。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