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回到三國做劉禪 第513章 諸葛退兵

《回到三國做劉禪》 第513章 諸葛退兵

潼關。

這幾日,石苞引兵西渡黃河,然後南下至渭水北岸紮寨,漢軍對其視若無睹;石苞引幾條小船過江,試探著拉起鐵索時,相鄰十餘里的漢軍也沒來襲擾。

「蔣軍師,你看,諸葛瑾是不是老糊塗了?」司馬昭著城外說道:「他以為扔幾百個炸彈,再推幾架井欄過來,這樣就能攻破潼關?」

「參軍,這城上常有流矢來襲,你還是去後面休息吧!」蔣濟謹慎地說道。

司馬昭常年跟在司馬懿邊,偶爾以副將的份披甲跟隨,但他沒有正式的軍職。此次,司馬昭以督軍的份來到潼關,蔣濟和羊祜也沒有收到正式的委任詔書。即便如此,潼關的守將還是稱其為「參軍」。

這幾日,司馬昭也悉了諸葛瑾的攻城套路:先是投來幾十枚炸彈,待城上的魏軍躲避之時,十幾架井欄順勢推到城外,兩軍互一番后,井欄必會緩緩退走。除此之外,漢軍從未派人攻取城牆。

這幾日,漢軍看似攻城猛烈,實則兵卒無一傷亡,守關的魏軍也只被炸傷了十餘人。

「蔣軍師,潼關城上看似震天地,硝煙瀰漫,蜀軍實為佯攻,必是吸引我武關的兵馬來援。」司馬昭肯定地說道。

「參軍,確實如此。潼關並無破關之險,我等必會加強城防,絕不會鬆懈,還請參軍去往後帳歇息。」

蔣濟說罷,司馬昭滿臉的不悅:「蔣軍師,我若死守關,任何人都能守住潼關,卻無法擊退蜀軍啊。」

「參軍,何出此言?」蔣濟明白了司馬昭之意,趕勸道:「諸葛瑾用兵穩重,又不乏謀略,他一直佯裝攻城,必有后著,我絕不可鬆懈,還是應該堅守關。」

「蔣軍師,以我觀之,其實不然。」司馬昭自信地說道:「蔣軍師,蜀軍三路伐我,但關中這一路卻是虛兵,意在拖住我二十萬大軍;今,蜀軍騎兵皆在武功、槐里一線,蜀軍步卒卻集中在華,你不覺得奇怪?」

Advertisement

「參軍,蜀國騎兵追擊我徐質、戴陵所部,整西移,駐於長安的趙統也前去支援,這有何奇怪?」

司馬昭笑道:「蔣軍師,蜀軍表面上圍著潼關,不過,據傳徐質、戴陵二將已經潰敗,但蜀軍的騎兵仍未返回,你還沒發現異常?」

「參軍,騎兵無法攻城,他們返回潼關又有何用?」

「蔣軍師,你還是沒明白!」司馬昭自信地說道:「諸葛瑾先是破壞浮橋,我派石苞前去修架浮橋,蜀軍並未前來襲擾,這已經暴了諸葛瑾的真實目的。」

「哦?不知軍師有何高見?」蔣濟饒有興趣地問道,再也沒有勸說他回到后帳。

「蔣軍師,此前,咱們都被諸葛瑾騙了。」司馬昭呵呵笑道:「若我沒有猜錯,近日蜀軍佯攻潼關之時,華的蜀軍主力已經悄悄撤走!因此,諸葛瑾沒有更多的兵馬去襲擾石苞架橋。」

這幾日,潼關外皆是蜀軍,再加上渭水的浮橋被毀,潼關以西再無消息傳回。司馬昭這麼一說,蔣濟也察覺到一異常,趕問道:「參軍的意思……諸葛瑾的主力去了武關?他一直在聲東擊西?」

「不,不,不!」司馬昭搖了搖頭:「諸葛瑾佯攻潼關,必在長安以東伏下兵馬,試圖伏擊我武關方向的援兵,如此伎倆,武關的朱靈將軍必會看破;如此一來,諸葛瑾用許兵馬,就將我二十萬大軍阻在關。如果我沒猜錯,華的十萬蜀軍,此刻正在搶收關中之麥。」

二人說話的同時,羊祜始終一語不發,直到這時,羊祜才抬起頭注視著司馬昭,也在思量著他的話。

諸葛瑾的大軍來到關中時,司馬懿發兵二十萬至潼關和武關,司馬懿的目的很明確,這一路的魏軍實為虛兵:藉助潼關和武關之險,有限地襲擾關中,將蜀軍的騎兵主力拖在這裡。

Advertisement

前不久,徐質和戴陵引騎兵襲關中,確實將蜀軍騎兵拖在了關中,吸引三萬多蜀軍騎兵追殺半月之久;然而,徐質和戴陵再無消息傳回,很可能已經逃往涼州或被擊潰。

此刻,正如司馬昭所說,若是自己始終堅守關,諸葛瑾只用許兵馬,就制住自己的二十萬大軍,談何拖住蜀軍?

「參軍,蔣軍師……」羊祜猶豫著說道:「若蜀軍步卒的主力,真去搶收小麥,這可能是諸葛瑾在試探。」

「羊將軍,你有何高見?」蔣濟不解地問道。

「若蜀軍真在搶收小麥,我又堅守不出,諸葛瑾便試出我守關的決心,他必會將騎兵走。」羊祜正說道:「在南郡,因為蜀軍只有一萬騎兵,滿將軍才暫時佔據著主權;同樣,在淮水一線,我瓦解了蜀軍戰船的優勢,又以三萬騎兵制著姜維,他才沒敢輕易北上;若我堅守潼關和武關不出,沒能有效地拖住蜀國騎兵,南和淮水必危啊!」

可能司馬昭沒有料到,自己不經意的幾句話,即改變了羊祜的戰略,也搖了蔣濟的戰略。

「確實如此!」蔣濟謹慎地說道:「太傅命我襲擾關中,拖住蜀國騎兵,我卻堅守不出,正中諸葛瑾下懷!這幾日,潼關外圍再無蜀國騎兵,聽聞趙統也撤離了武關,由此看來,諸葛瑾確實在試探我守關的決心。」

「蔣軍師,依你之見,我該做何部署?」

「羊將軍,石苞在渭水架橋,蜀軍充耳不聞,我正好以此為契機,試探一下諸葛瑾的虛實。」

羊祜點點頭,蔣濟接著說道:「我不能再!首先,應該派出大量哨探出津渡,探清諸葛瑾在關中的部署;另外,我堅守渭水北岸的同時,再派一軍協助石苞,儘快架好浮橋。若蜀軍仍然沒有靜,我還可派一軍去襲擾渭南,看蜀軍作何反應,再做下一步的安排。」

Advertisement

「不錯,蔣軍師此計非常穩妥,可以一試!」羊祜說罷,正令道:「張特,你引三千兵馬出津渡,協助石苞鎮守渭水營寨;」

「諾!」

「州泰,你引三千兵馬去往渭水,協助石苞架設浮橋,橋通之日,立刻引兵去渭水南岸紮寨,確保浮橋暢通。」

「諾!」

「諸葛將軍,我佯攻潼關數日,又走趙統的騎兵,朱靈仍然沒有出武關一步。」朱然憾地說道:「莫非……魏軍看破了我的聲東擊西之法?」

「我暫時斷絕了潼關方向的哨探,卻無法斷絕武關的哨探。若我不死傷個幾萬兵卒,很難讓朱靈相信我攻潼關的決心,他堅守不出,這就不足為奇。」

「諸葛將軍,即便如此,你走華的主力步卒,這是不是太冒險了?」朱然擔憂地說道:「若魏軍知道華空虛,也探到我只有許騎兵,他們必會瘋狂而出,華小城,恐難保啊!」

「諸葛將軍,末將也以為,此舉太過冒險!」馬岱上前說道:「在前兩年,我以主力騎兵威脅潼關和武關,再鼓勵漢中的百姓幫忙收割小麥,魏軍對此毫無辦法;今,我以十萬步卒去收割小麥,雖有騎兵掩護,魏軍卻有二十萬之眾!若他們傾巢而出,很難保證萬無一失!再說了,諸葛將軍的帥帳鄰潼關,末將以為,還是撤往槐里更為妥當!」

「唉!我這把老骨頭,實在不宜長途跋涉。馬將軍儘管放心,華城雖小,城中尚有一營兵馬,堅守三日絕無問題;況且,我已有退往渭南之法,將軍不必顧慮。」

「可是……諸葛將軍,此舉實在冒險!我騎兵主力皆在五百裡外,難以及時回援啊,還是將帥帳移往槐里更好!」馬岱繼續勸道。

Advertisement

諸葛瑾擺擺手,劇烈地咳了一陣,氣吁吁地說道:「只有將騎兵調至五百裡外,魏軍才敢出關!朱然、施績、張承、胡綜,你四將要謹記!若是魏軍殺來,你等兵分兩支,且戰且退,一支回到華城外紮寨;另一支佯攻渭水的魏軍營寨,若魏軍追來,可退往渭南堅守。」

幾將領命而去,馬岱無奈地搖搖頭,還想再勸,諸葛瑾卻問道:「馬將軍,王將軍可有消息?」

「諸葛將軍,我軍擊潰魏軍騎兵之後,王將軍留在翔收集魏軍戰馬,末將押送魏軍俘虜去往渭水,返回翔之後,聽聞王將軍領兵追擊徐質和戴陵,之後未見返回。」

諸葛瑾的臉有些難看,馬岱補充道:「王將軍共帶了一百騎去追,當夜有八十騎奉命返回。據返回的兵士所說,敵軍只有徐質和戴陵二人,王將軍……他……應該很快就能返回復命,諸葛將軍無需太過擔心。」

「加派人手去找,務必找到王將軍!」

「諾!」

「近日,魏軍必會派出哨探。」諸葛瑾正說道:「馬將軍,你與趙將軍引三萬五千騎,大張旗鼓地四巡視,然後趁夜分批退大散關,再也不要出關,等我軍令而行!」

「諸葛將軍,此舉實在冒險……」

「無妨,馬將軍不必擔心!」諸葛瑾堅定地擺擺手:「你放心,這邊還有牛將軍和五千騎兵,魏軍縱然圍困華,他們也會有諸多顧忌,你等依令而行即可。」

「諾!」

諸葛瑾態度堅決,馬岱自知難以勸服,只好無奈地領命而去。

「來人,給長安傳令,令黃崇、張梁、張畯三將,若藍田的魏軍殺來,務必死守長安。」

「諾!」

校事離開后,諸葛瑾又令道:「牛金,你引騎兵巡視藍田、長安、渭水和華一線,若小魏軍殺來,務必將其全殲;若大隊魏軍殺來,可佯裝不敵,儘快退回華。」

「諾!」

各將領命而出,其餘眾將隨之散去,諸葛恪急忙上前說道:「父親,你的病……」

「無妨,你們也下去吧。」

「父親!聽攀兒說……你近日又在咯,不能再拖了!要不……先回漢中靜養幾日……」

「不行!」諸葛瑾堅決地擺擺手:「大戰在即,主帥怎可擅離?」

「可是……父親,你咳嗽越來越重,若不及時調養……」

「再過些時日吧!我即將出魏軍,大勝就在眼前……再過些時日吧……」

諸葛恪和諸葛融還相勸,又被諸葛瑾揮手制止:「當年,你叔父六齣祁山,五伐中原,看似無功而返,卻迫使魏國將百姓遷離關中,堅壁清野;唉……可惜,當時的大漢國力不濟,難以在關中與魏軍長期周旋;如今的大漢兵強馬壯,三路伐魏勢不可擋。魏國想拖住我軍騎兵,我亦拖住了二十萬魏軍;若我能一戰重創魏軍,順利打通武關道,魏國死守潼關再無意義……他只能收兵馬於和南,再也不敢覬覦關中……咳……咳……」

「父親……」

「無妨,無妨……你叔父未完之夙願……由我幫他完……你等下去吧……」。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