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回到三國做劉禪 第548章 大戰前夕2

《回到三國做劉禪》 第548章 大戰前夕2

諸葛瑾統率關中大軍時,他一度將魏軍至渭水和長安一線;然而,羊祜和朱靈因司馬昭之死而迅速撤回,兩軍皆無大規模的正面對抗,除了魏軍損失一萬騎兵之外,雙方的步卒損失其實都不大。

此時的關中,漢軍仍然保持著十五萬大軍,其中騎兵有四萬之眾;魏軍仍保持著二十萬步卒,從已有的報來看,魏國新建的虎豹騎並未開往關中。

司馬懿親臨潼關之後,朱靈與羊祜不再各自為戰,而是由司馬懿統一調度指揮。

賈充引兵三行出潼關之後,一路強行開往灞水東岸紮營;韓琮則引三千兵馬在當渡西渡黃河,然後沿著渭水的浮橋而下,與賈充匯合於灞水;與此同時,王凌、令狐愚二將引兵一萬出藍田,西渡灞水后屯於長安以南五里位置。

讓人奇怪的是,司馬懿部署好這一切之後,渭南的大軍再無靜,張特、石苞卻引一萬兵馬,屯於渭水以北的涇縣,此後,往城中運送糧的車馬連綿不絕。

「諸葛將軍,司馬懿不是為復仇而來麼?他為何兵臨城下卻不?為何屯兵涇?」丁奉即疑又擔心地問道:「看司馬懿的架勢,他想把涇堅固的據點,我不可任其在關中紮下釘子吧?」

「諸葛將軍,若是俯看整個關中平原,渭水將關中分南北兩部分,而涇和長安,則把關中分東西兩部分;司馬懿屯兵涇,又運去大批糧草軍資,由此看來,他必是想在涇長期駐守,不會輕易離開。」

「諸葛將軍,司馬懿屯兵於涇,西有涇河環抱,南有渭水阻隔,我若派兵攻之,糧草必須渡水而至,極易被魏軍截斷。正是這兩條河的原因,我騎兵難以迅速渡河彙集,若是司馬懿在涇紮下腳跟,再被他取了長安,他就能在關中輕易立足!我縱有騎兵,他卻能據城堅守,我再難將他趕回潼關!」

Advertisement

幾人分析一番后,諸葛恪也察覺到況不妙,一時之間卻無應對之法,於是問道:「牛將軍,你常年在關中駐守,依你之見,我該如何應對?」

「諸葛將軍,末將與趙統、馬岱和王平將軍鎮守關中將近六年,剛開始時,咱們屯兵於大散關,後來屢出騎兵襲擾各地,魏軍再也無法在關中實施軍屯,於是放棄關中,退至武關和潼關駐守;自此之後,我以騎兵時刻守在潼關和武關之外,來一個殺一個,魏軍再未敢出。」

牛金說罷,眾將既點頭又搖頭:這幾年,幾將守衛關中之法簡單暴,雖未讓魏軍踏足關中,自己的四萬鐵騎也被拖在了關中,一刻也不敢離開。

當然,今時不同往日,魏軍已經佔領涇。若仿照牛金所說的辦法,仍舊以騎兵耐心地襲擾,等個一年半載,魏軍不了襲擾,糧草斷絕之後,還是只能退回潼關,然而,漢軍卻無法再等那麼長的時間。

「諸葛將軍,此時的司馬懿在灞水東岸按兵不,他屯於長安城外的兵馬可進可退。末將以為,我要迫魏軍退出涇,這也不難。只需派騎兵北渡渭水,再東渡涇河,斷絕涇的援兵和糧道,魏軍自會退走。」

「施將軍,魏軍剛剛開始運糧,我要其退回很容易!」諸葛恪搖搖頭說道:「不過,這對我毫無益!我的目的是出魏國大軍,使其西進至和武功一線,再以騎兵殲之。若得司馬懿退回了潼關,豈不竹籃打水?」

「可是……司馬老賊實在太狡猾!他兵至長安和涇之後就按兵不,莫非……我要一直等他?等到他在涇站穩腳跟?若是如此,我再難攻取涇,也不敢繞過涇去取潼關和武關!」

Advertisement

「施將軍勿急!」張承呵呵笑道:「諸葛將軍,諸位將軍,依我看來,這是司馬懿在試探。」

「哦?不知張將軍有何高見?」諸葛恪欣喜地問道。

「諸位將軍,我主力步卒屯於咸以南,距離長安不足六十里,司馬懿定是擔心被我反攻。屆時,魏軍背向灞水,境自然不利,他豈敢輕取長安?我若將主力西退至槐里附近,魏軍必會追來。」

「若我是司馬懿,我也懼怕咸的大軍。」諸葛恪點點頭,卻又疑地說道:「施將軍,若我西退槐里之後,司馬懿得了長安仍舊按兵不,仍舊不肯西進,我又如何應對?」

「若是如此,我就以一部兵馬拒涇的魏軍於涇水以東,再以一部兵馬繞至灞水,斷絕長安的魏軍之糧道,對長安的魏軍圍而不攻,魏軍援兵西渡灞水與我決戰。」施績堅定地說道:「此戰的殲敵地點在灞水,與司馬懿至武功也無太大區別。」

「此法也不錯!」諸葛恪肯定地說道:「灞水一線地勢平坦,司馬懿只要取了長安,我就立刻屯兵灞水,其間或進或退,其無限地往長安增兵!」

眾將再無其他辦法,經過議論之後,都覺得此計可行,於是將長安的兵馬退到水以西,同時,將咸以南的大軍退至槐里屯紮。

漢軍西退,消息傳到灞水東岸,司馬懿心頭暗笑不已:「傳令:賈充,州泰,你二將引兵五千,速速追趕蜀軍,但不得與之接戰,蜀軍若是反殺,可退回水東岸;」

「諾!」

「王凌,令狐愚,你二將引兵五千至水東岸屯紮,多紮營寨;若賈充、州泰二將退來,你四將務必死守水東岸!」

「諾!」

「韓琮、司馬,你二將引兵一萬,屯於水與灞河之間,在渭水南岸多紮營寨。」

Advertisement

「諾!」

眾將各自領命而去,羊祜問道:「太傅,蜀軍這是故意我追趕,我一不小心就會被其聚殲,何故順其而行?」

司馬懿沒有說話,蔣濟卻笑道:「羊將軍,我只有順其意而行,才能爭取足夠的時間,鞏固水、渭水和涇河之防線。只有這三萬無一失,我才能有效拒止蜀國騎兵;太傅這是攻敵之必救,迫蜀軍強渡水、渭水或是涇河與我決戰。」

「必救?就連長安也隨手可棄,在水以東,蜀軍有何必救之?」羊祜狐疑地瞪著蔣濟,關中的地圖頓時浮現在腦海中,突然激地說道:「蔣軍師,你是說……子……子口?」

子口,即是子午道的北出口,位於長安的正南方向,距離西邊的水大約十五里;午口,即是子午道的南出口,它位於漢中的石泉縣。

子午道全長約六百里,在秦嶺山脈間蜿蜒盤旋,是連通漢中與關中的六條古道之一,史上有「秦嶺六道,子午為王」的說法。

「不錯,我所圖者,正是子午道!」司馬懿冷冷地笑道:「蜀軍破壞了儻駱道、褒斜道和子午道的部分棧道,只留陳倉道可以通行,自以為萬無一失;然,蜀軍主力皆匯於關中,漢中空虛,我佯裝追趕蜀軍西去,卻在水、渭水和涇河三路設防,如此一來,子口即在我軍手中;只要我修復了谷中棧道,即可輕易地揮師直搗漢中,蜀軍如何敢不回援?」

正如司馬懿所說,在長安以東,灞水與涇河基本呈南北流向,與東西流向的渭水匯合后,基本呈「十」字形狀;此時,渭水以北的涇河、長安以西的水,以及水與涇河之間的一段渭水,這些地方皆有魏軍駐防。如此一來,長安以南的子口就被魏軍完全控制。

Advertisement

「諸葛瑾想欺我,他兒子也想欺我!」司馬懿冷冷地笑道:「他們將自己的騎兵藏於大散關,想我西去再加以圍殲,還真以為我會上當?只要我控制著這幾段河流,蜀國騎兵再多也難輕易渡河,對我毫無威脅!如今,我安然地修復棧道,做出襲取漢中之勢,必能迫蜀軍主渡河回救子口,我即可據河而守,半渡而擊之。」

「太傅,若蜀軍不救子口,而是以一部兵馬回師漢中,堵住禮泉附近的南口,我大軍糧草難以為繼,必被死在六百里的谷!」

「想要死,哪有這般容易?」司馬懿哈哈笑道:「我令賈充、州泰佯裝追擊蜀軍,又搶斷水、渭水和涇河,蜀軍哨探和信使難以返回,等到諸葛恪察覺之時,至已在半月之後;等他從陳倉道回師之時,我大軍早已通過子午道攻陷漢中;所以,諸葛恪來不及回援,他只能全力攻打水、渭河和涇河,藉此威脅我屯於子口的大軍。此時,我在河岸的防工事已經建,何愁不勝蜀軍?」

「既然如此,我必須佯裝中計,以轉移諸葛恪的視線。」羊祜正說道。

「不錯!我讓賈充、州泰佯裝追擊蜀軍,這正是轉移蜀軍的視線。同時,我加強涇的防,在涇河東岸修築工事,在諸葛恪看來,我是在圖渭北之地!以諸葛恪之謀,他絕想不到我取涇河,是在穩固子口之防,使得蜀國騎兵不能從渭北迂迴!如此一來,我軍後方就安枕無憂。」

「太傅果然高見!如此一來,蜀軍必敗!」

「來人,再給賈充、州泰傳信,令二將渡過水之後,或進或退,緩緩追擊,做出瞻前顧後之勢,使諸葛恪繼續西退,為我布置防爭取更多時間!」。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