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武俠仙俠 我本無意成仙 第132章 鶴仙樓聽琴

《我本無意成仙》 第132章 鶴仙樓聽琴

(4, 0);

  第132章 鶴仙樓聽琴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思兔更新的章節最完整全面,無錯容修復最及時,由於緩存原因推薦瀏覽訪問sto.com網】

  宋游也撐了一把雨傘,挎著褡褳帶著三花貓,往鶴仙樓走去。

  這次沒穿道袍了。

  鶴仙樓在東城與西城接之,與置繁華路段的青紅院梨花園不同,這裡最是清淨。  想獲取本書最新更新,請訪問𝔖𝔗𝔒𝟝𝟝.ℭ𝔒𝔐

  說書先生說是因為晚江姑娘喜好安靜,聽琴又是大雅之事,不適合在那繁華煙柳之地。前幾日的貴婦人則說,是晚江姑娘來得晚,六年前長京的房價已經貴得離譜,繁華路段更是沒有店鋪租售,沒辦法才買到這裡。

  不知真假,只覺有趣。

  鶴仙樓琴賣酒,養著不琴師,男都有,文人雅士來到這裡,既能飲酒喝茶,也能聽琴而醉,是個比較高雅的地方。(5,0);

  琴賣酒則是效仿古人。

  據說古時有一對,男子是當世有名的才子,子也是才貌雙絕,後來落魄了,便在街邊開了酒館,琴賣酒。

  鶴仙樓也是主要賣酒茶。

  裡頭有頂尖的琴師琴,酒與茶自是要賣得貴一些,還要坐席費,若要讓琴師單獨為自己彈奏,則要多加一些錢。

  每日下午時分,晚江姑娘會在樓上親自琴一曲,樓下也能聽得見,只是若想上樓,那就要花一筆護弦錢了,最也要十五兩銀子。

  花的越多,能坐得越靠前。

  古琴本就如此,坐得越近,聽到的細節越多。聽說坐到最近一排,那仙琴之弦每一下,都能到人的心裡去,彈奏高山流水,人便好似到了城外山水畫中去,彈奏世事風霜,人便能在盞茶之間聽完十年夜雨。

Advertisement

  不過十五兩啊……

  宋游搖了搖頭,布鞋踩在水裡,濺起一團團水花。

  漸漸已到鶴仙樓。(5,0);

  過雨簾一看——

  此時正是下午,鶴仙樓里坐著不閒人,既有長京士子,也有文人雅士,既有三兩群坐著聽琴飲酒小聲談笑的,也有獨自前來喝醉了酒、借著前邊年邁琴師的琴聲倒在地上酣睡的。

  閒人數十,在下著小雨的下午,飲酒,聽琴,睡覺,消磨時

  這可能是長京最悠閒的一幕了。

  道人站在街對面凝視片刻,又低頭與褡褳中的貓兒對視一眼,這才邁步過街。

  石板路不平,水花濺

  琴聲漸漸耳。

  很閒逸的琴聲,不疾不徐,緩緩浸人心,正好適合這個下午。

  宋游看見了一張空案,便走過去坐下。

  有個年輕夥計走來,聲音得很低,問他要酒還是要茶。

  道人買了一壺便宜的酒。

  隨即一邊飲酒,一邊聽老先生彈奏。(5,0);

  大晏的風月娛樂行業繁榮,競爭也大,一些有才藝傍的年輕子未婚之前,竟會想先去做兩年歌姬舞,等攢夠嫁妝再找個老實人嫁了。更有許多年輕男子苦學琴藝,去這些風月場所當琴師,人一多起來,就連青樓招琴師也不要年紀大的了。

  所以年長的琴師都是名人。

  不是說年紀大了,自然就會出名。而是只有出名了,才能在白髮蒼蒼時依舊琴為生,否則要麼換了別的生計,要麼便是只將琴當做雅好。

  這位老琴師並非有名之人。

  聽說鶴仙樓請了不老年琴師,也算是給了他們另一種選擇。

  此刻聽起來,這位老琴師的造詣自然遠不如逸都的楊公,可年紀大了,經歷全都付與瑤琴里,聽來也有些韻味。

Advertisement

  忽然邊傳來一道小聲詢問:

  「這位兄臺,館中已沒有別的位置了,兄臺孤一人,不知在下能否有幸,與兄臺同桌?」

  宋游從琴聲中出來,抬頭看去。(5,0);

  是一個躬著的青年男子。

  「請……」

  男子便在他邊坐下來,與他拱手,低聲音,通報姓名:「在下姓翟名遠,多謝兄臺分坐席。」

  「在下姓宋名游,足下不必客氣。」

  「兄臺獨自來的?」

  「一個人來的。」

  「看兄臺腳鞋子尚,這時候到,難道也是來聽晚江姑娘琴的?」男子依然低聲音問道。

  「足下也是?」

  「自然了,在下自去年秋天聽過晚江姑娘一曲青玉臺後,真是三月不知味,此次難得又來長京,自然要再來拜訪一次。」男子說著,低頭看了眼宋游桌上擺著的那壺酒,「兄臺獨自飲酒也是無趣,不知在下能否討酒一杯,與足下共飲?」

  「這酒便宜,足下不嫌差就好。」

  「哈哈……」

  男子便揮退了上前來的夥計,笑著說道:「兄臺此言差矣,這鶴仙樓的酒,哪有孬的?再差也比外頭的好!何況既是來聽晚江姑娘琴的,點的酒好與不好又有什麼區別?琴聲一響,就算是瓊漿玉清水了呀!」(5,0);

  「竟如此妙麼?」

  「兄臺沒有來過?」

  「不瞞足下,在下初來長京,聽說晚江姑娘琴藝一絕,這還是第一次來拜訪。」宋遊說道,「聽說屆時可以上樓去聽,卻不知要如何上去?」

  「兄臺想要上樓去聽?」

  「有此打算。」

  「聽說二樓的坐席最也是十五兩銀子一位。也有些銀錢不夠、又自覺有才華的文人寒士,常向晚江姑娘贈送詩詞,希晚江姑娘回贈琴聲,只是不知有沒有哪位的詩詞能得晚江姑娘看中,被請上二樓聽琴。」男子頓了一下,看宋游著樸實,點的酒也最便宜,便笑著說,「兄臺想必也是一位腹有詩書的大才子,只是不知在下能否有此眼緣,先賞一遍兄臺大作?也好為兄臺參照一二。」

Advertisement

  「足下誤會了。」宋游誠實道,「在下對作詩寫詞一竅不通。」

  「那便是要花錢了……」

  男子頓時出羨慕之意,說道:「真羨慕兄臺,聽說樓上比樓下聽得清晰多了,何況晚江姑娘容貌無雙,能親眼見素手琴,想必與隔層樓板傾聽琴音又是不一樣的覺。只是在下困窘,拿不出那十五兩銀子,就只得在樓下聽了。」(5,0);

  「也許差別不大。」

  「那可差多了!」

  男子頓時睜大了眼睛,與他講解一番樓上與樓下聽有多大區別,離近了聽與離得遠又有多大區別,直講得好像他是上過樓、既在前排聽過又在後排聽過一樣。

  之後才與他講上樓的方法。

  晚江姑娘自然不會來主討錢。

  說是等下琴的老先生告退之後,進了後邊,想上樓聽晚江姑娘琴的人,便跟隨老先生進去。後邊會幾個夥計端盤等著,你把銀錢奉上,夥計們自然會記得你的樣子,只管出來喝酒作樂,等過一會兒,夥計們自會出來請你上樓。

  「切記!要一個一個的進去,不可與別人一同進去,如此不雅!」

  「多謝……」

  宋游出笑意。

  賺個錢,搞得真麻煩。

  隨即便飲酒聽琴。

  邊一桌士子,小聲談論,說的是前些天陳大人照影畫竹之事,對那陳大人一片讚譽之聲,又說起自家院中被砍掉的湘妃竹,說起自己從哪挖來的又種了多年,曾與哪位好友漫步竹下,聽風談月,即使那些竹子與妖鬼相關,也覺得可惜。(5,0);

  褡褳里的三花貓偶爾彈幾下,被同桌男子看見了,宋游問他可不可以帶貓上樓,他只說不要被夥計們看見。

Advertisement

  不多時,琴聲停了。

  老琴師收起了手,起與眾人行禮,口中說道:「多謝諸君,接下來我家主人要在樓上彈奏仙樂,老朽就不打攪了。」

  深施一禮,便往後邊走去。

  大堂之中,頓時有人左右環顧,面面相覷。

  很快有人起,跟隨老琴師往後邊走去,也有人與他幾乎同時站起,不過互相對視,推辭兩番,起時間稍稍靠後一點的便坐下了,只留下最先站起來的那位士人走進大堂後邊,似乎大家都不想讓別人看見他們為了心中雅樂而付出銀錢的畫面。

  宋游在邊上看得實在有趣。

  那人出來,又有人進去。

  直到幾乎沒人了,宋游才站起,跟他們一樣,走到大堂後邊去。

  裡邊沒什麼特殊的。

  與那翟姓男子所說差不多,是幾個捧著盤子的年輕夥計,多數盤子裡都裝了東西,蓋著紅布,看不見多,只有一個空盤沒蓋紅布。(5,0);

  「在下對晚江姑娘仰慕已久,想上樓聽姑娘琴。」宋游也很主,掏出十五兩銀子,放在那唯一一個空盤之上,「一點心意,不敬意。」

  「多謝客。」

  夥計恭恭敬敬彎腰道謝:「客回去飲酒即可,等下小人會來請客。」

  「多謝。」

  「對了客……」

  「怎麼?」

  宋游剛準備出去,又回頭看他。

  只聽這夥計小聲提醒:「不是什麼要的事,只是告知客,與客同桌飲酒之人,乃是個慣於撒謊的人,客不要輕信他的話。」

  「怎麼說?」

  「此人好琴好酒,每日下午都來店外聽曲,晴朗時就站在街上,自帶酒水,醉了就在街邊睡一下午。若是遇上雨天,或是哪天自己沒有帶酒,他就裝作來店中花錢的樣子,專挑獨自一桌、看起來又好說話的客人,上前搭話,蹭席蹭酒。」

  「原來如此。」宋游想了一下,出笑意,又問,「除了蹭席蹭酒,可還騙過別的東西?」(5,0);

  「這倒沒有。」

  「幾位為何不驅趕他呢?」

  「我們與主人說過,主人見他是琴之人,便我們不要理他就是。」

  「這樣啊……」

  「只請客多多注意,贈他酒水無妨,若他說別的事,還請不要輕信。」

  「多謝。」

  宋游與他拱手,便走了出去。

  男子依然坐在原位,回頭看了看街上的雨,又瞄了眼宋游,只是這次迅速便將頭低下了,裝作隨意的問:「兄臺可還順利?」

  「順利。」

  宋游語氣依舊。

  大概他便是最後一人了,自他之後,沒有人再往後邊去。過了一會兒,幾名夥計走出來,一一請方才進去過的人上樓。若有人想帶酒上去,夥計們便將他們桌上酒壺酒杯都一併拿上。

  最後才請到宋游。

  只是當夥計問他要不要把酒帶上去時,他卻拒絕了,只與同桌人行禮道:(5,0);

  「在下實在不飲酒,來到這裡,不點酒又好像奇怪,喝不完實在可惜。看足下是個酒之人,在下又與足下有緣,承蒙足下指點,若足下不嫌棄這酒便宜,便請足下替我喝掉吧。」

  「多謝兄臺。」

  「多謝足下……」

  兩人互相道謝,宋游這才挎上褡褳,往樓上而去。

  走到樓梯間,回頭一看——

  街上已站了不行人。

  一時好似勾起了回憶。

  當年在逸都時,自己黃昏時路過松廬,楊公在裡頭琴,牆外也是有不好音樂之人站著,自己也曾去站過。

  ……

  月初求月票,拜託拜託~

  (本章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