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武俠仙俠 我本無意成仙 第137章 觀星樓飲茶閒談

《我本無意成仙》 第137章 觀星樓飲茶閒談

(4, 0);

  第137章 觀星樓飲茶閒談  𝕊тO.ℂ𝓸м帶您追逐小說最新進展

  兩個道人走過繁華街巷。

  貓兒邁著歡快的小碎步走在前頭,看起來已經記住了回去的路,時不時停下來,回頭看一眼後的宋游,又看一眼國師,看一眼宋游上的裳又看一眼國師上的裳,看一眼宋游的腳,又看一眼國師的腳,不知在想些什麼,等他們走近了,才繼續往前。

  後是兩名道人說話的聲音。

  「不知多行道爺可好?」

  「下山時還算健旺。」

  「年時跟隨家師,呵,也是家父,有幸見過多行道爺一面。」國師出懷念之,「至今依然記得多行道爺的風采。」

  「現在年紀也大了,一般都在觀中,既不下山,也不見客。」宋游小聲回答著,「等我走了,恐怕連道觀的門都很再開了吧。」(5,0);

  「是嗎?」國師似乎有些驚訝,「聽說當年多行道爺可是很友的。」

  「可能是年輕時都把朋友完了。」

  「有理……」

  「年紀大了,總會變的。」

  「這世間又有何人不老呢?」

  「是啊……」

  宋游頓了一下,又看向他:「不知國師是怎麼認出在下的?」

  「貧道才能雖然不高,不過承蒙陛下看重,被奉為國師,在其位謀其政,自然也要對這世間事多些關注。」國師笑著說,「貧道自打聽說雲頂山崔南溪遇仙一事之後,心中好奇,便找了最近幾年天下間的神仙傳聞來看,發現有些有明顯聯繫。明德元年在逸州,明德二年在栩州,平州南畫縣的傳聞是在明德二年初夏,雲頂山則在明德三年夏末秋初,最後競州昂州也各有傳聞,直到今年長京城隍與城外的妖鬼,想一想,差不多也該是又一代伏龍觀傳人下山的時候了。」

Advertisement

  「原來如此。」

(5,0);

  「山上一夜,山下一年,道友真乃仙人也。」國師瞄了他一眼,「那崔南溪得遇道友同行,也算三生有幸了。」

  「不過是機緣巧合。」宋游搖了搖頭,「國師此番才是妙算。」

  「貧道所會不過是小道,大道在伏龍觀,當年的天算道人便是我鹿鳴山奉天觀仰慕的真仙。」國師與他互相恭維,「不過話又說回來,在伏龍觀的傳承面前天下間又有哪個傳承不是小道呢?」

  「國師此言差矣,天下萬法,到了極致皆可通神,又哪來大道小道之分。」宋游頓了一下,「倒是在下早聽說過國師文能治國武能安邦,學識淵博又能掐會算,輔佐得大晏民富國強,這才值得敬佩。」

  「不敢當不敢當,世人不罵貧道,千百年後,沒有人說貧道妖法國,貧道就燒高香了。」國師一臉慚愧,「要是貧道真有本事,就不會任城外那幾個妖鬼作多年而拿它們沒有辦法了,還得等到道友到了長京,才能將它們平息。」

  「各有所長而已。」

  「此時天尚早,貧道的觀星樓離此不遠,家中還有幾兩陛下賜的茶葉,如若道友賞臉,便去坐坐,好與道友長談。」(5,0);

  「……」

  宋游思索了下,這才點頭說:

  「那便打擾了。」

  這位國師在文人士子、平民百姓之間的評價確實褒多於貶,只是終究與權力牽扯太深,宋游這種懶人,本不該與他深。不過相遇即是緣,人家既同為道人又與師父有過一面之緣,如今盛相邀,只是道人之間的閒談相會的話,也沒什麼不可以的。

  「這邊請……」

  國師指向了前方巷口的右邊。

Advertisement

  本三花貓已走向了左邊,聽見聲音回頭來看他們一眼,又跑了回來,只是這次就要走在後頭了。

  大約一刻鐘之後。

  宋游與貓停在觀星樓下,都抬頭去。

  這是當朝天子特地為國師夜觀星象修的樓閣,在僻靜之,本地勢就高,樓閣修得也高,姿態雄偉,高近二十丈,底層邊寬都有十多丈,飛檐五層,琉璃瓦頂,也許千百年後,這座樓閣不毀於天災人禍的話,也會是一座天下名樓,後人來長京都會去打卡的一個地方。(5,0);

  也許詩詞文賦中也會寫到它。

  此時它卻只專屬於一個人。

  據說平常國師便住在觀星樓里,此外他在長京沒有府邸。

  「請……」

  國師當先進去。

  這般名樓自然不是宋游那種街邊小樓可比,一走進去,一樓便是一個巨大的空間,用來會客,二樓房間不,用來給國師手底下的道住,三樓擺滿了書架,滿是書籍竹卷,四樓則是國師住的地方,五樓中間也有一個房間,裡邊有桌椅茶幾,想來國師偶爾也會請人上來飲茶談心,四周則是有環繞樓層一圈的走廊,可以用來觀星。

  國師便把他請到了頂樓,親自找了炭爐來生火,煮水點茶。

  「還未與國師介紹過,這位是三花娘娘,在下下山之後與相識,結伴同遊天下。」宋游頓了一下,又看向三花貓,「這位是國師大人。」

  「原來是三花娘娘,失敬失敬。」

  「原來是國師大人,失敬失敬~」(5,0);

  三花貓學著人的語氣,卻學得不像,國師不笑了笑,低頭槌打茶葉,於小爐中添炭。

  「長京城隍大人近兩月來越發勤勉,連帶著長京也安寧了不,都是道友功勞。」

Advertisement

  「在下只是推他一把,談不上功勞。」

  「那位城隍大人貧道也有些了解,當時裴皇后知書達理,母儀天下,將後宮治理得井井有條,能教出這樣的兒,想來也不是平庸之人,只是一來沒有德行威不敢輕行神權,二來膽小缺乏魄力,一直畏畏,怕惹怒權貴被罷黜,三來不知民心香火為何,只覺得當城隍是陛下恩賜,自己這樣渾渾噩噩也能長存下去,等回過神來,發現自己的神靈之岌岌可危時,再想下定決心已經沒有當初那麼容易了。」

  將茶葉槌碎,又放茶攆中研磨,那一來一回的聲音很是閒靜,伴隨著他說話的聲音。

  「貧道也曾想過助他下定決心,奈何貧道只會卜卦推算,既沒有讓他害怕的本領,也沒有幫他除妖的法力,還好道友來了,如今看來,那位城隍大人過真正的民心與香火之後,恐怕再有人他回去躺著,他也躺不下去了。」(5,0);

  「在下所做之事,其實微小不已。」

  「可有時正是這樣,本就在一念之間,往左一步,往右一步,都是巨大差別,可不是所有人都如道友這般,有讓他往左一小步的本事。」

  「各有所長。」

  不多時,三杯茶擺在面前。

  「請!」

  「……」

  宋游端起一杯來,飲了一小口。

  上好的茶葉上好的水,又是上好的茶藝,出來的茶也自是好茶。

  三花貓也低頭了一口,出思索之

  「如何?」

  「好茶。」

  「喵~」

  「那就好。」

  國師出笑意,隨即看向宋游,笑說:「修道之人生隨意,伏龍觀更是如此,貧道就不繞彎子了,不知道友可有聽過地府迴一說?」

Advertisement

(5,0);

  「聽過不。」

  「道友既是伏龍觀的傳人,自然知曉天宮從何而來,這滿天神佛又從何而來。」國師也舉起杯子飲茶,「如今世人逐漸深信地下有地府,就如當初他們深信舉頭三尺有神靈一樣,也逐漸深信死後會迴,不知道友對此又如何看?」

  原來他請自己來,是想談這個。

  宋游舉杯再次抿茶。

  不知北山道人所說的「迴地府有國師在背後推波助瀾」一說是真是假,也不知國師此問是因為不確定這些信念能否凝聚地府打造迴,想聽聽伏龍觀的傳人對此如何看待,又或者他對此有所想法,想聽聽伏龍觀的看法,再或者是他需要自己的幫助。

  「順其自然。」

  宋游放下茶杯說道。

  國師聽了也是不慌不忙,又為他斟上半杯:「說來這地府和迴的學說,也與佛教有些關係,貧道今日去天海寺拜訪正慧方丈,也是與他討論了一番地府迴之說,正慧方丈很有修為,也很有見解,貧道益匪淺。」(5,0);

  「國師又怎麼看呢?」

  「貧道以為,世間多有沒有消散的孤魂野鬼,無,世間也多有作惡之人因為種種原因逃間律法,或是間律法無法制裁。」

  「是。」

  「若有一界間地府,既可收容天下孤魂野鬼,給他們安,也避免他們在間為,還可組建司執法,專管那些作間的鬼,也有助於人間的太平法治。此外若人死之後靈魂不再自然散去,間地府便是所有人死後的歸宿,間犯過法而未被懲之人,無論是瞞天過海,還是因為份尊貴沒有得到間律法懲的,到了這裡,全都再審一遍,罪,罰,不也能震懾惡人?」

  「……」

  宋游想了一會兒,有些話想說,但不確定自己是否想清楚了,也不確定國師是否想聽,於是又放棄了,只笑著對他說:

  「國師此言,若是讓朝廷中的王宮貴胄們聽到了,不知有多人睡不著了。」

  「貧道自然不敢講給他們聽,也不敢在外頭說,不過伏龍觀乃世外之地,歷代觀主都是人仙,縱觀天下,貧道也只敢講與道友聽了。」國師說到這裡又瞇了瞇眼睛,「不過話又說回來,他們睡不著又如何,睡不著正好,若有此地府,能讓他們睡不著,才該是個好地府。」(5,0);

  「民間早有這類傳聞吧。」

  「道友是指……」

  「地府地獄一說。」

  「所以啊,他們就算怕,也不該是怕貧道,有沒有貧道,百姓都是這麼想的,他們能讓貧道不敢說,難道還能讓天下百姓不敢想不?」

  「聽來不是易事。」

  「道友所言甚是,不過以現在看來,民心所向之下,萬眾信念匯集,地府的凝聚幾乎已是必然,區別只在於何時凝聚,又凝聚什麼樣子,這凝聚而的地府又如何運轉。」國師搖了搖頭,「若放任不管,地府剛之時,怕是糟糟一團。」

  「就像剛開始的天宮。」

  「正是!神靈爭位,人也爭位,反倒弄得天下妖魔盡起,民不聊生!」

  「國師如何想呢?」

  「早做準備,上聯天宮,下表朝廷,籌建司。」國師說道,「地府初簡陋,便行簡陋之事,隨後逐漸完善,便行完善之事,貧道看來,最初的地府只需有司緝拿天下妖鬼即可,等到地府逐漸完善,生靈信念香火又造就更多神,給神帶來更多神通,地府便有了更多職責,自然而然便可以做更多事,最主要的是,自然而然,一步步來,莫生子……」(5,0);

  國師與宋游一番長談。

  大抵是這些話除了伏龍觀的傳人沒別的人可說了,一說起來,便停不下來,可又因為兩人初識不久,不甚了解,有所克制。

  只講大事大勢,必之事。

  小的細節則不提。

  宋游也沒有問他如果地府建,他在裡面是什麼位置,現在支持他的當朝皇帝又是什麼位置,那不合適。同時宋游也不甚在意,人生短短,地府建對他來說唯一值得期待的,就是自己親眼見證了這件了不起的事發生,此外別無想法,別無謀求。

  「不知道友覺得能嗎?」

  「如國師所說,既然天下百姓都對此深信不疑,甚至已有人供奉神之像,地府的誕生只是時間問題。」宋游想著說道,「誕生地府簡單,不過要想衍化出迴,恐怕並不容易。」

  「道友所見與貧道略同。」國師說道,「只是貧道想著,既然凝聚地府只是時間早晚,不如就讓它在這一代凝聚功,如今大晏強盛,陛下也是個英明的帝王,儲君雖然未定,爭權奪利,可也都不是無能之輩,天下雖不太平,也算穩定,正是好時機。」(5,0);

  「國師心之廣,在下敬佩。」

  「道友以為如何?」

  「在下並不了解,不敢多言。」宋游看了眼外頭的天,拱了拱手,「天不早了,在下還得回去做飯,差不多也該告辭了。」

  「何必急著走?不如就在貧道這裡用個晚飯,夜晚一同觀星。」

  「下次一定。」

  宋游已經站了起來。

  這幾天吃的都是鄰居俠從外頭薅回來的榆錢,俠出食材,他負責烹飪,互相搭夥,品味時鮮,要是自己不回去,恐怕肚皮了。

  (本章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