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武俠仙俠 我本無意成仙 第245章 寒酥夜遇僧

《我本無意成仙》 第245章 寒酥夜遇僧

(4, 0);

  第245章 寒夜遇僧

  大雪將世間一切都染了白,道人與劍客,兩匹馬一隻貓,腳印延向北。

  依然時走時停,播撒分發靈力,祛除妖法邪

  有時也遇上其他的人。

  前來歸郡的醫者不止蔡神醫一人,修行人也不止宋游一個,漫天風雪中,總有逆行者。  ѕᴛo𝟝𝟝.ᴄoм為您帶來最新章節

  只是風雪過重,走得便慢了。

  宋游原計三天時間能走到寒,也就是歸郡最北、最靠近雪原的一個縣,奈何第三日的晚上也沒有走到。

  偏偏這邊地勢平坦,村落又不能借宿,竟是連個避風的地方也找不到。

  眼見得天已經逐漸暗了下來,宋游無奈嘆一口氣,只好施法,聚土堆,圍一個避風之

  三花娘娘化作人形,練的去撿了一大堆木柴來,點起火堆。(5,0);

  劍客則打下駐馬樁,拴好馬匹,卸下被袋。

  荒野的寒夜裡多了一點火

  宋游鋪開了羊氈,自己盤坐在上邊,隔開地寒,再將毯薄被也拿出來,放在一旁,三花娘娘也坐在道人邊,用毯裹著子,只出一顆腦袋來盯著面前的火堆,若是柴不夠了,就從毯里出一隻手來,拿起柴丟進去。

  土堆阻擋了寒風,氈毯隔開了寒意,火堆又熊熊燃燒,火焰映在三人的眼中,噼啪作響,倒也為這寒夜添了幾抹溫暖。

  一個鐵鍋,半鍋冰雪,配上掰小塊的烤餅,白雪慢慢融化。

  然而雪夜之中,竟有人來。

  只見三花娘娘拿起一木柴,進火堆,沒有轉,腦袋卻幾乎轉到了後邊去,看向夜空。

Advertisement

  「怎麼了?」

  宋游也跟著轉頭看去。

  此時天早已黑了,頭頂無星也無月,世間一片漆黑,什麼也看不見。(5,0);

  小卻依舊盯著那方,既不說話,也不將頭轉回來。

  過了一會兒,才見到一道影。

  火影逐漸顯現。

  是一名穿著黃僧袍的僧態有些胖,頭上裹著布,雙手合十,沿著道,步伐堅定,緩慢走來。

  僧無疑也看見了他們,停下腳步,打量了他們幾眼,似乎確實他們是人非妖,這才保持著雙手合十的姿勢,躬行了一禮。

  「阿彌陀佛。」

  宋游也起回了一禮,這才問道:「大師父為何深夜趕路?」

  僧人從疲憊的臉上出笑意,恭敬的答道:「未達目的地,只好趕路。」

  「這麼晚了,還能看得清路嗎?」

  「眼不能,心眼卻能。」

  「好一個心眼卻能。」宋游道了一句,這才問道,「不知大師從何來,要去何方?」

  「從後村莊來,要去寒。」(5,0);

  「夜深風雪重,寒還有三十里,大師即使走到城門下恐怕也進不了城了,不著急的話,便請來此一同暫避風雪吧。」

  「幾位不怕貧僧帶了疫病?」

  「大師怕我等帶了疫病嗎?」

  「恭敬不如從命!」

  僧隔著夜與宋游相視一笑,又合十行了一禮,這才邁步走近。

  雙方一名道人,一名僧人,口音都與禾州人不同,前方就是疫病最嚴重的寒,若怕疫病,怎會在此夜行?

  「多謝幾位。」

  僧在火堆旁邊找了個空位坐下,對他們說道:「貧僧法號一度,原是昂州人,在昂州勝德寺出家。」

Advertisement

  「在下姓宋名游,逸州靈泉縣人,暫無道號。」

  「舒一凡,江湖武人。」

  「在下逸州靈泉縣山伏龍觀旁邊貓兒廟的三花娘娘。」小睜著一雙明亮的眼睛盯著僧人,學著邊道士的語氣,話卻要長得多,一口氣說完對來說顯得有些艱難。(5,0);

  「貧僧有禮了。」

  僧人多看了一眼三花娘娘。

  「三花娘娘原是逸州金道旁貓兒廟的神靈,與在下因緣相遇,結伴遊歷天下,已經快五年了。」宋游對僧人解釋說道,補充一句,「我等此行亦是從昂州長京而來,年初進的禾州。」

  「原來如此。」

  僧人長了一張微胖的圓臉,看起來頗為慈善,只是眉目間有一抹憂愁與疲憊:「倒是有緣,貧僧來禾州之前,便在長京天海寺掛單了幾年。」

  「天海寺?」

  「道長也聽過麼?」僧人問道。

  「去過一次。」宋游不由出笑意,對他說道,「天海寺,惜字塔。」

  「那棵樹真是神奇。」

  僧人便也出了笑意,眼中有些懷念回想之,再看宋游時,便仿佛得遇故人一般,笑著說:「道長從逸州來,想必也是四遊歷,不知是何時到的長京,又何時離去的呢?」

  宋游亦不拘束,一邊烤著火一邊說:「大約明德四年二月到的長京,今年正月份離去的。」(5,0);

  「那真是不巧。」僧合十頷首說,「貧道剛好明德四年初離開長京,此前在天海寺掛單修行五年。」

  「該說巧還是不巧呢?」

  「哈哈,道長說得是。」

  這倒是和蔡神醫差不多了。

  在長京沒有遇上,反倒在兩三千里之外的禾州歸郡遇上了,很難說是有緣還是無緣。只能說是當時緣分未到,如今則到了。

Advertisement

  「大師又怎麼來了此地呢?」

  「我等佛門中人,終有普濟天下之心,如今北方混,貧僧雖本事低微,卻也願以微薄之力,救濟世。」大師雙手合十說道,「因此在天海寺修行過後便來了禾州,恰好沒多久,便聽聞歸郡大疫,於是便來了歸郡,聽說寒最為嚴重,便一路前往寒。」

  「原來如此。」

  宋游點了點頭。

  這段時間遇見的修行中人大抵如此,佛道皆有,不過這妖疫中的妖法邪乃是出自雪原大妖王,一般的修行中人也沒有那麼好祛除,而對於病癥他們就更加無力了,哪怕懂醫的道人,也很無力。這段時間以來,宋游也只見過一個懂得巧妙法的人,能將病癥移走,但他忙活兩三天下來也最多只能治得好一個人。(5,0);

  宋游想了想,才說道:「不過如今縣城多已封閉,嚴管進出,大師就算到了寒城下,怕也不容易進得去。」

  「也得到了再說,若能進得去,貧僧便直去病遷坊,若進不去,便去城外村落就是。」

  「大師有治病的辦法?」

  「貧僧學識甚淺,法力微薄,治不了病,只能為病患消除痛苦,延緩疾病罷了。」僧人頗為慚愧的說,「讓道長見笑。」

  「在下亦無治病之法,何來見笑?」

  「莫道螢小,猶懷照夜心。」

  「便是如此了。」

  宋游附和了一句,想了想又說:「不過大師可聽說過蔡神醫?」

  「如雷貫耳,聽說蔡神醫也在歸郡。」

  「正是。」宋游對他說道,「蔡神醫前兩日已在靈澤研究出了對癥之法,能治好九日疫。」

  「此言當真?」

  「自然。」(5,0);

Advertisement

  「道長如何知曉?」

  「我等正是從靈澤而來。」

  「那便太好了!」

  僧人頓時極其高興。

  隨即反應過來,自己喜形於,這才收斂了笑容,雙手合十,閉目默念一聲,等到睜開眼睛時,已經一片平靜:

  「若是如此,貧僧便更得去寒了。」

  「這樣啊。」

  宋游點了點頭,能猜出他的意思,又與劍客、皆對視一眼,這才說道:「我等本也是打算去往寒,奈何風雪難行,只好就地過夜了,既然如此,或許明日我們可以同路。」

  「那便多有打擾。」

  本都是修行玄門中人,又都是為了治病救人來此,即使稱不上初見便似故,也實在無需多的客套。

  相遇相都該如水,簡簡單單、乾乾淨淨。

  於是一行人圍著火堆坐著取暖,等到雪水將烤餅煮了糊糊,劍客盛出,一人一碗,加上此前靈澤縣員百姓贈送的柿餅,也一人一個。肚子裡有了東西,便暖和了許多,才好繼續暢談。(5,0);

  等到夜深時,宋游又聚了一堆土堆,堵掉了最後一個缺口,詢問僧人是否要薄被,僧人只說不冷,便也作罷。

  其實只要是活人,哪有不到冷的?

  道行再高,也是會冷的。

  若是不到寒冷,便不會知曉溫暖為何,不知溫暖的可貴了。

  只是凍不壞罷了。

  只是僧人如此說了,以宋游的子,也懶得再糾纏,倒是三花娘娘最知曉寒冷的難是拿著薄被丟到了他上,又翻過土堆缺口,在寒夜裡去撿了許多乾柴來堆到旁邊,順便捉了只耗子,留著明天早上吃,這才鑽進羊氈里,與道人一同蓋著毯,一半發呆一半睡覺。

  晚間僧人撥珠默誦經,誦到半夜,中間怕火熄滅,又添柴幾度。

  次日清早,已落了滿的雪。

  道人與劍客又煮了糊糊,加上柿餅,分與僧人同吃,三花貓禮貌問過僧人吃不吃耗子以後,便也出去遛彎,順便吃了耗子。(5,0);

  隨即繼續上路。

  同行者又多一人。

  寒的雪不知下了有幾日,怕有一尺多厚,腳踩下去是深深的腳印,三十里路居然走了一上午。

  這一上午,可不是睡到日上梢頭,再走到中午時分。因為北地寒冷,即使俞知州贈送的羊氈與羊毯的保溫隔熱能力都十分出眾,然而睡到清晨最冷時分仍然會被凍醒,索上路,幾乎與日出同行。

  中午時才抵達寒城門之下。

  不出所料,寒早已封城。

  然而守城的兵卒只看了一眼城下之人,便遠遠喊道:「來者可是從靈澤縣前來的宋游宋先生?」

  「咦?」

  僧人頗為驚異。

  迎著他的目,宋游先是與城牆上的兵卒問答,隨即才轉頭對僧人答道:「在下此前曾與蔡神醫同行,後辭別神醫繼續向北,想來應是靈澤縣的吏郵差送來了神醫破除疫病的消息,順便給在下行了個方便。」(5,0);

  「原來如此。」

  僧人雙手合十,笑著說道。

  城門亦在兩人面前緩緩打開。

  (本章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