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武俠仙俠 我本無意成仙 第624章 什麼靈韻還要我親自下去找

《我本無意成仙》 第624章 什麼靈韻還要我親自下去找

(4, 0);

  第624章 什麼靈韻還要我親自下去找

  清晨的雲海更加鬆散一些,像是漲一樣,從斷崖絕壁的下方一直漫到了道人的宿之,下方便是滾滾雲霧,流變幻,上方是藍天,盛滿水的梯田變得圍欄,像是一塊塊藍寶石。(由於緩存原因,請用戶直接瀏覽訪問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醒來的道人看到的就是這般畫面。

  簡直宛若人間仙境。

  好在自己本在仙境之中。  想看更多彩章節,請訪問𝓢𝓽𝓸5️⃣ 5️⃣.𝓬𝓸𝓶

  氣溫仍是冰冰涼涼的,帶來暖意,道人吃了早飯,收拾行囊,帶著貓兒馬兒往山上走。

  上方一片清明,下方雲霧流轉,中間有條分界線。

  道人沿著田埂一路往上。

  路旁有穿著白舊袍的中年男子負手而立,看向前方龍池雲海,又有著月白道袍的修道之人盤膝而坐,面朝東方,閉目不語,以面容迎接著來自東方清晨的,山頂還有一些年齡各不相同的士,帶了酒壺食與詩書琴笛,坐一圈,談笑自若,不時吹作樂。(5,0);

  這些大抵便是劉姓中年人說的士了。

  見到道人從雲霧中走出,也許是覺得這幅畫面也有幾分仙氣,所有人都朝他投來目,也有的行禮作揖,或是出言搭話。

  道人也都停下腳步,一一回應。

  走上山頂,這才回

  說來也有趣——

  山下的雲霧竟還在往上漲,像是此前因為道人睡在那裡,所以才停在那個高度,等到道人離開,雲霧便也繼續往上瀰漫,隨著道人的腳步將越來越多的梯田掩蓋,此時看去,道人走上來的山路與藍的梯田都在雲霧中半半現,給人一種若再次往下走、不知會通往何覺。

Advertisement

  道人又想起了昨晚的斷崖。

  好好的山路,好好的梯田,突然出現這麼一條垂直的斷崖,真像是大地從這裡斷開了一樣。

  「難怪以前的人以為這裡是世界的盡頭。」道人繼續眺更遠,白雲翻滾的深,一圈被雲霧不斷侵蝕的山,邁開了腳步,「走吧。」(5,0);

  「喵……」

  貓兒一陣小跑,走在了前頭。

  道人隨其後,再之後是棗紅馬,天上又有燕子劃過,一行人行走在山頂田埂上,路旁邊白雲深深,翻滾不停,又像是行走在雲端。

  雲霧中遠山看起來更遠了。

  而且那方似乎沒有人家,連開墾梯田的高山人都沒有,沒有村寨,沒有居民,自然也沒有路,山看起來是連著的,只是能不能走得過去,就要看山與山之間的連接是溫還是突兀了。

  多半有山妖怪住在裡面。

  若有謫仙,應當也住在此

  道人一行越走越遠,後的士們要麼繼續等待,要麼繼續高談闊論琴吹奏,要麼折回去,仿佛也過著神仙般的生活。

  「三花娘娘以前躺在地上,看見天上的雲,一坨一坨的,還以為它們是的。」貓兒腳步時快時慢,跳得很,又回頭對道人說話。

  「現在覺得不嗎?」(5,0);

  「現在……」

  三花貓一下卡住了,想了想才說道:「現在的雲是空氣!不到!」

  「噢……」

  宋游拖著長長的尾音,走得很慢,聲音也溫:「三花娘娘說的,是可以得到的,又不是什麼都不到的。」

  「對的。」貓兒說道,「像是那種,像是那種長得跟臘腸一樣,的,一咬就會開的草一樣。」

Advertisement

  「草。」

  「普草!」

  「香。」

  「香普!」

  「也像是棉花。」

  「對對對,也像是棉花,也像是俞知州送給我們的羊氈,像是兔子上的,但是那時候三花娘娘不知道什麼是棉花,也不知道羊起來也是那樣子,也很捉到兔子吃。」

  「但那時候三花娘娘就常常看天了,還思考雲是什麼樣子。」

  「貓兒都喜歡看天,經常看天。」三花貓對他說道,「有時候躺著曬太,沒有事做,就盯著天看。很好看。」(5,0);

  「……」

  宋游這才想了想,似乎確實如此。

  也許這些小凝視天空的頻率還要遠遠高於忙於生計的人呢。

  「三花娘娘以前就凝視天空,可見三花娘娘的雅興,是只天生的雅貓,以前就知道思考雲起來是什麼覺,可見三花娘娘聰明過人,而且閒暇時還可以咬草玩,可見三花娘娘娛樂生活還是很充實的。」宋游一邊走著,一邊招手從行囊里取出水行靈韻,拿在手上,仰頭看著遠方的山和深深的雲海,同時裡說著,「三花娘娘知道這些是什麼嗎?」

  「什喵?」

  「是三花娘娘走來的路。」

  「走來的路?」

  貓兒停下腳步,回頭看向後的小路。

  「三花娘娘從這些地方走來,這才來到這裡,正是因為這些,這些所有的細節和經歷,三花娘娘才是如今的三花娘娘。」

  「……」

  貓兒仰頭直盯著他,眼閃爍。(5,0);

  想了許久,才低下頭,甩了甩腦袋,甩得五模糊,繼續往前走著,並且很自然的跳過了這個話題,又說道:「三花娘娘決定了,從今天開始就要把旗子裡那隻大鳥放出來,把它馴服,以後就可以騎著它飛,去雲裡邊玩了。」

Advertisement

  「白鶴。」

  「白鶴!」

  「祝三花娘娘早日功。」

  「那隻白鶴很兇,老不聽三花娘娘的。」

  「打幾頓就老實了。」

  「三花娘娘好像還打不過它,金子山神也打不過它,它的能把金子山神也啄穿。」

  「那一定很有。」

  「喵……」

  貓兒扭頭又看他幾眼,這才問道:「你在到看什麼?」

  「最後一方靈韻。」

  「多半在這底下。」

  「三花娘娘言之有理。」

  道人看了看下方這近乎於圓形的雲池,很快又收回目:「先轉一圈吧。這下面可能住著有真龍,無緣無故的就下去打擾,有些無禮。而且這下面是近乎垂直的斷崖,行走一圈,也許也能找到坡度較緩、適合下去的地方。」(5,0);

  「是哦……」

  貓兒若有所思,繼續往前。

  沒走多遠,就到了梯田的盡頭。

  前方無疑已沒有路了。

  道人卻幾乎沒有停留。

  草林茂盛,樹林攔路,山崎嶇,常有壑和石,有的地方很窄,而且隨時可能踏空,有的地方很陡,尋常馬兒本下不去,有的地方幾乎就是著懸崖邊上,驚險萬分。

  燕子努力替他們尋找著適宜行走的「路」,免得發生危險,或是走不通又退回來。

  時而攀上一座山頭,是此前站在壩樹時能看見的白雲中的山,時而又要下到雲霧深,在霧中尋找方向。

  世界幽靜極了,風聲草聲都變得無比清晰。

  宋游能夠到來自後遠的目,是那些在壩樹的士與山民們,看見這麼一行人如此自然的走進雲霧大山深,自然覺得新奇,換做是誰也要多看兩眼的,至於他們都如何想,實在沒有探究的必要。(5,0);

Advertisement

  還有來自邊的目,或遠或近。

  有的是山中的飛禽野,也有的是山間的妖怪靈,有見到人走到這裡來,也都覺得很新奇。

  道人統統不理會。

  萬皆是過客。

  越走越遠。

  再度回之時,壩樹也到了雲霧對面去,像是此前站在壩樹看見的遠方的山一樣。

  此行走了整整三天。

  宋游好幾次找到坡度較緩之,像是壩樹斷崖絕壁上方的梯田一樣,斜斜的通往雲霧深,雖然沒有路,卻長著許多樹,給人一種小心一些也能從此慢慢走下去的覺。甚至有兩地方還比壩樹那片梯田的長度更長一些。只是無一例外,都和壩樹一樣,斜坡長度很有限,走著走著下方便是近乎垂直的斷崖絕壁了,猿猴攀援尚且不能渡,更何況人了。

  也好幾次走到難以通行之

  要麼前方坡度過於陡峭,無論是上還是下,都難以通行,馬兒更無法通行,要麼所站之地離前方有條壑或懸崖,深不見底,無法越,要麼一座山頭與另一座山頭之間相連的路過於狹窄,最窄之貓兒過去都艱難,更無法讓馬兒行走。(5,0);

  所幸三花娘娘神通廣大,不僅懂些土行法,也能召出大妖,幫助道人通行。

  實在不行,道人只好召石建橋。

  可惜仍未找到木行靈韻。

  甚至於道人走了一圈,無論走到哪裡,其它四方靈韻的異都幾乎沒有變化,像是走了一圈下來,既沒有離它更近,也沒有離它更遠。即使是道人悟最深的水行靈韻也幾乎沒有別的特殊反饋。

  每天早晨,道人也都坐在某山頂,懸崖邊上,面朝雲池,既吸收天地靈氣,也悟此方靈韻,卻都沒有見到真龍的影。

  三天之後,一行人走回壩樹。

  這次是從另外一邊回來。

  「先生可是從前面的山上繞了一圈回來?」有山中士問道。

  「正是。」

  「先生果真高人也。三日前見先生一行走山雲之中,從容自若,便覺仙氣縹緲,卻也擔心前面沒路,坎坷崎嶇,又有野妖鬼,怕先生走不了多遠就遇到困難危險,一直與友人討論先生幾時折回,卻沒料到,再見先生,已從這一邊回來了。」(5,0);

  「……」

  宋游全都如實回應。

  若有人問起前面可真走得通,他只答人走得通,馬走不通,若有人問前方可有野妖鬼,道人也都如實說有,免得有人效仿他魯莽前去,結果走到半路就摔下懸崖,或是淪為了野妖鬼的食。

  隨即回到原地,修行也等待。

  偶有山間士來訪,大抵是聽說他去白雲之間走了一遭,特來詢問,也可能是本就想來與他談,此事只是給了他們一個理由與話題,而這些士行事向來隨,與人結識,有時是不需要多理由的。

  劉姓中年人應約來找。

  依然腰懸長劍,配上虛胖的型,竟然也頗有些風采。

  宋游與他一同等待。

  大安三年便在這白雲山間悄然過去。

  劉姓中年人崇尚仙道長生、修行道法,這山中有不士,有的有修行,有的有道行,有的有別的本事,他都與之有些,於是白天往往要去尋那些與他結識的士高人,與之對談,。他還了宋游兩次,只是宋游都不去,也就罷了。(5,0);

  不過他也沒有拋下這名與自己有別樣緣分、同樣也有不道行的道人,甚至沒有冷落他,每天早晨,必定找來,同候真龍,上午才離去。

  沒有幾天,就立了春。

  倒是山間蕭瑟依舊。

  常在山間的士們似乎已經掌握了傳說中的真龍出沒的規律,立春一過,山間就有一些嘆氣之聲,有士高聲詩以述憾,又有人點著篝火與友人飲酒高歌到半夜,白天便告辭離去,都是懶人,山間一別,不知道下次再見又是什麼時候,山上的人越發稀了。

  劉姓中年人似乎也打算離去。

  「今年怕是等不到了,不過這也正常,劉某二十年間年年都來,運氣好也才見了三回。」劉姓中年人有些憾,更多卻是替他憾,也頗有些自己將其描述得十分震撼、宋游卻沒有看到的可惜,「先生差不多也該下山了。」

  「再等幾天吧。」

  「還要再等幾天?」

  「劉公若有事,可先行下山,我們下山之後,到了路川縣,一定登門拜訪。」(5,0);

  「先生不遠萬里前來,心中不舍也很正常。」劉姓中年人點點頭,表示理解,「既然如此,劉某就陪同先生再等幾天吧。」

  「劉公不忙嗎?」

  「忙什麼忙?村寨里德高重之人、養蠶的富戶皆是劉某的舊識,說是陪同先生多等幾天,不過是在此地多逗留幾天,最多只是每天清晨日出之前來這裡尋找先生,一起看一場日出,閒聊幾句,白天則去村中尋人蹭飯喝酒,自在得很。」劉姓中年人仰頭大笑,「等過幾天,再隨同先生一同下山,心裡也有底一些,劃得來劃得來。」

  「多謝劉公。」

  「先生帶的乾糧可夠?可還有米麵?若是不夠,明天給先生拿些來,莫要與我客氣。」

  「前兩天村中有小妖作,找了過來,我家三花娘娘向來熱心,去幫了幫忙,村人贈了一些紅米臘魚,到現在還沒有吃完。」

  「那我就不心了。」

  於是在此又等兩天,賞日出,觀日落,終日面朝雲海,既是守候,也是修行。(5,0);

  山上的士越來越了。

  幾乎已經不剩幾個。

  剩下僅有的幾個,多半也是因為宋游還等在這裡,而且是在比較顯眼的位置——還有別人也在等,心裡便多幾分藉,若是宋游也走了,恐怕最多第二天這裡就沒有人再等了。

  立春之後的第五天。

  夜晚仍舊很冷。

  劉姓中年人已沒有幾分耐心了。

  宋游也覺得定是等不到了。

  只是等不到真龍不要,料想只是緣分未來,找不到最後一方靈韻可不得行。

  道人無奈之下,得親自下去找。

  (本章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