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我的岳父是崇禎 第255章 厲兵秣馬

《我的岳父是崇禎》 第255章 厲兵秣馬

(4, 0);

  這轉火槍犀利無比,且不需要火繩,尤其適合風大的草原上作戰,黃得功早就想要一批。思兔

  本來這是歐洲貨,可如今隨著練工匠一天天的增加,兵工廠已經可以量產了。

  產量還在不斷提升。

  周世顯主導的近代工業化初見效。  讓您不錯過任何彩章節

  領到了五千桿轉火槍,黃部麾下幾位大將領喜形於,忙恭維起來:「大都督英明神武。」

  「謝大都督賞!」

  「標下對大都督敬仰之……」

  堂堂七尺的漢子,都是遼東土生土長的大明忠勇之士,還拍起上的馬屁來了,嘻嘻哈哈的也沒個正經,

  周世顯啞然失笑:「拍馬屁。」

  「嘿嘿。」

  黃得功和幾個遼軍舊部都心中激,一拳砸在膛上,大聲道:「謝大都督恩典!」(5,0);

  一個個將領喜氣洋洋,都是忠勇的遼軍將士,以前和清軍在遼東打了好些年,不怕死,所求的無非是良的軍械。

  這要求過分麼?

  有了良的軍械,他們可以打的順手一些,戰死後還可以拿到一筆厚的恤,讓父母妻兒食無憂。

  這要求過分麼?

  從周世顯當上天下兵馬大都督之後,將大明鎮軍的恤標準定的極高,一天天的看漲。

  一個大明鎮軍騎兵,如今的恤標準是五百兩銀子。

  步兵四百兩恤銀,輔兵,還有臨時充當戰兵的團練,戰死後的恤都是三百兩。

  也不分什麼嫡系,雜牌都一視同仁!

  都是大明的將士!

  這是一次現金補償,還不算喪葬費,每月發放的家屬津……足夠陣亡將士家屬食無憂了。

Advertisement

  當然了,這是一個巨大的財政包袱,可周世顯帶著大都督府,毫不猶豫的背了起來。(5,0);

  不能讓將士們有後顧之憂。

  將士們在前線打仗,流,犧牲,可上位者連點恤銀子都弄不到,那不是廢麼?

  說的就是咱崇禎爺。

  重金恤這事兒,還真不是周世顯第一個乾的,誰先這麼幹的呢,說起來你可能不信……是清廷!

  看看清軍的恤標準,你會驚奇的發現,為什麼明軍投降之後變了漢軍,人人都變得勇爭先?

  看一看清廷的恤標準吧。

  清初一個三上旗牙啦護兵,恤標準是二百兩銀子,可一個漢軍戰死後,能給家人留下多銀子呢?

  可以領到一百兩雪花銀加喪葬費,津……相當於牙喇兵的一半,這樣的陣亡恤,高的令人瞠目結舌!

  歷史其實真沒那麼複雜。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清廷給了漢軍這麼高的恤,漢軍八旗能不拼命麼?

  又閒聊了幾句,黃得功幾人起告退,卻被周世顯住了。(5,0);

  「等等。」

  一揮手,書記從外頭走了進來,手中還拿著幾張票據,上頭鐫刻著大明皇家商號的印記。

  黃得功奇道:「還有事?」

  周世顯微微一笑:「簽字畫押吧。」

  「好!」

  黃得功和他麾下的幾個將領,紛紛應諾,連問都懶得問便在這幾張票據上簽字畫押了。

  士為知己者死。

  大都督會坑咱老黃嘛,不可能嘛。

  畫好了押,按上了手印,黃得功才將票據拿起來看了看,奇道:「大都督這是何意?」

  周世顯笑道:「礦山,乾,給你們的。」

Advertisement

  黃部將領齊齊又是一呆,眼中閃爍著激,衝著大都督抱了抱拳,大都督的恩德大夥都記在心裡了。

  跟著大都督打仗就是這麼舒坦,大夥在前頭出生死,大都督早替大夥將後路安排好了。

(5,0);

  上位者,本當如此。

  黃部將領,一條條七尺的漢子激涕零,低低道:「大都督恩典,標下沒齒難忘。」

  周世顯無所謂的揮了揮手:「不必如此,這乾,咱鎮軍上下人人有份,不只你們一家。」

  黃部眾將又驚呆了,這乾還能人人有份麼?

  這種事也不是他們該問的,忙一拳錘在口,低低道:「標下告退。」

  「去吧。」

  周世顯揮了揮手:「去吧,切記不可浪戰。」

  「曉得了!」

  這都是當年的夜不收,當年銳不下於清軍,如今裝備了轉火槍更是如虎添翼。

  周世顯瞧著黃部將領走了,才笑了笑,這乾自然是人人有份的,他將這金礦,銅礦的兩拆分了。

  又發給麾下將士們。

  跟隨他出塞的大明鎮軍,上至將領,下至普通士兵,按照戰功,職,資歷來分配,從幾十萬到幾百不等。(5,0);

  從古到今,中原王朝的歷史上,從來沒人幹過這種事,那些文賊,獨夫,軍閥懂得什麼利益均沾麼?

  崇禎,李自,張獻忠,東林黨……這些土鱉只會搞帶關係,重用私人,懂什麼利益均沾麼。

  他們信奉的一人得道,犬升天。

  可利益均沾這正是荷蘭王國,以及日後歐洲列強,從一個個彈丸小國崛起的最大

  「來人。」

  周世顯背負雙手,走到廳中,徐徐道:「多派些人手,各部將士將文書籤了。」

Advertisement

  「遵令!」

  十萬將士跟著他在塞外吃苦累,可不能白來。

  「呼。」

  西北風凜冽的刮著,天寒地凍,惡劣的環境,都擋不住周世顯開發大寧的決心。

  軍械很快分發了下去。

  黃部騎兵換了裝,又領到了礦山的乾氣神一下子便提升了一大截,瞧著比當年的威武遼軍還驍勇了。(5,0);

  周世顯心中盤算著,到了遼東當然就得用當年遼軍的人,他給濟爾哈朗來了個對對糊。

  這大寧衛的正副都指揮使李遷,黃得功都是遼軍出,他們也是遼軍最後的銳。

  如今遼軍將領又帶著兵殺了回來,和清軍免不了有一場驚世大戰,大明滅清之戰徐徐拉開了序幕。

  「遼東,遼東。」

  周世顯口中喃喃,心思卻早已飛到了遼東,飛到了盛京。

  一場大雪過後,冰封千里,明,清之間刀兵再起,主戰場卻從大明腹地推進到了遼河以西,大寧以東的廣闊草原上。

  仗著火,甲冑,甚至戰馬的優勢,這一次明軍穩穩占據了上風,當年的遼騎……回來了。

  十一月末,明軍攻克廣寧衛,兵臨遼西,遼西清軍連吃敗仗,很快便無心戰,放棄了一個個堅固的前哨軍堡。

  隨著清軍大舉撤回了盛京,為了阻擋明軍的追擊,開始在遼河上鑿冰,這一招還是跟明軍學的。(5,0);

  明軍也不急著追趕,只是在遼河一線游弋,尋找戰機。

  隨著時間進臘月,天氣越發嚴寒,明,清騎兵離了接,兩軍隔著遼河對峙。

  可誰都知道,滅清之戰,一即發。

  臘月,年關將近。

  凜冽的寒風中,大寧城氣候惡劣到了極致,出塞的十萬明軍與人斗,與天斗,厲兵秣馬。

Advertisement

  忙碌中到了年關,也是塞外天氣最冷的時候,幾十萬李自,張獻忠所部的俘虜兵還在路上呢,四萬名正白旗俘虜兵已經到了。

  昔日不可一世的上三旗兵,被繩子拴在一起,被明軍從京畿之地押送到了大寧。

  冰天雪地中,放下武的旗兵在茫茫草原上,拉了長長的行軍縱隊,這做資本的原始積累。

  懂得都懂。

  資本的原始積累,每一個孔都淋淋的,這種事……也不是周世顯能改變的,想要富國,強兵,他只能這麼幹。(5,0);

  隨著大量苦役抵達了大寧,寒冬里本已經停產的大寧金礦,銅礦再一次沸騰起來。

  冬天能不能開礦,能,太能了。

  金礦純粹靠人力開採,可開採銅礦的技,大明工匠不是針對誰,什麼列強都是弟弟。

  大明人的辦法是燒,烤!

  從長城以砍伐樹木,運到大寧,在銅礦礦脈上點一把火,一瞬間火沖天,凍土被烤的吱吱作響。

  工匠用木柴將礦烤的通紅,再自然冷卻,大片的銅礦石便會自然落,妥妥的熱脹冷原理。

  理學原理的活學活用,開礦的效率極高!

  說起來你可能不信,大明人用熱脹冷原理來開礦,比伽利略發現這一原理早了不知道多年。

  寒冬臘月,裝備良的大明銃騎在遼西,在漠南遊盪著,四尋找著清軍的蹤跡。

  「嘩,嘩。」

  城城外,不時有一隊隊肩扛火槍的士兵經過。(5,0);

  不遠的礦場附近則是火沖天,約還聽到,叮叮噹噹鑿礦石發出的響聲,很快又有一輛輛四馬車滿載著銅礦石,往長城之的九邊重鎮疾馳而去。

  一座座高爐,在九邊重鎮拔地而起。

  中興元年,除夕。

  這是大明轉守為攻的第一年,周世顯不敢有毫怠慢,親自帶著威軍鎮守塞外,格外思念遠在妾。

  可他沒辦法。

  枕戈待旦。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夕晚照,黃昏落日。

  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隨之響起,大寧城外,一片歡騰,就連旗兵苦役也吃上了一頓烤

  這礦山一開起來,日進斗金,可是把那些干看著,吃不著的漠南王公羨慕壞了。

  為了討好明軍,漠南各家王公雲集於大寧城外,將牛羊一車一車的往明軍大營里送。

  眼瞅著一車車的礦石往外運,沒分潤到礦山乾的那些部族,一個個眼珠子都紅了。

  能不急麼?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