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現代言情 快穿:當滿級大佬穿成小可憐兒 第 529 章 一生要強的媽(38)

《快穿:當滿級大佬穿成小可憐兒》 第 529 章 一生要強的媽(38)

春節過去不久,幾個片區的人紛紛搬進了樓房。

    羅康他們雖然沒有搬過去住,但是在的建議下,退了休的邢大爺加了新社區的居委會,了一位紅箍大爺。

    這時候的社區還比較簡陋,基礎設施並不完善,空地還有很多。

    而義務勞的居委會大爺大媽們,不領工資幹活,相應的,也就有了一點小小的特權,他們可以向房管段申請,在小區裏的一些空地上加蓋一些小平房,其名曰“我們居委會要用”。至於用來幹嘛,也沒人細究。而蓋房的錢和人力,房管段那邊就出了。

    羅康給邢大爺提建議,可以在空地上蓋幾間小平房,做點小生意。

    “為人民服務嘛,反正現在市場已經逐步放開了。人民也得吃喝拉撒,咱們就本著為群眾服務的神,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看看能幹點啥。”

    邢大爺和另外幾個老頭老太太一拍腦門,就去找房管段了。不蓋白不蓋,蓋了沒準兒就不白蓋呢。

    於是,沿街一排小平房拔地而起。參與進來的大爺大媽人手一間。

    在羅康的建議下,邢大媽開了間主食廚房,就賣饅頭、烙餅、燒餅,沒什麽技含量,但是生意很好。

    沒多久,又從另外一位居委會大媽那裏租用了分給的那間小房,開了個小賣部,生意也很火

    邢大爺和邢大媽了第一批富起來的人。

    的兒子羅元璟,也算是第一批富起來的人。

    他幹了什麽呢?在第一排小平房建立起來,邢大媽的生意蒸蒸日上之後,羅元璟慫恿邢大爺又去找了房管段,在小區裏蓋了三間小房,還圈了一個小院,立了一個“資回收公司”。當然了,因為他太小了,資回收公司的注冊人還是邢大爺。

Advertisement

    那是1984年,羅元璟9歲,上小學4年級。羅康在忙著博士論文答辯,羅元璟為了讓媽媽專心學業,主要求到邢家住。大寶那個時候也早就已經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了,進了市教育局。他拍著脯跟羅康表示:“小姨放心,小元寶白天要上學,下午放學先在家裏玩一會兒,等我晚上下班能幫他檢查功課,保證沒問題的。”

    羅康也覺得沒問題,就放心的把他放到了邢家。等到忙完了,再一看,喲嗬,人家的生意都開張了。

    這爺倆可真是一個敢想敢說,另一個敢聽敢幹。

    羅康都覺得相當炸裂。

    資回收公司?聽起來好高大上,本質上,和上輩子一樣啊。隻是羅元璟從一個親自手撿垃圾的小朋友,長了一個坐等別人來給他送垃圾的小老板。

    之所以能想到這麽高大上的名字,大概是因為羅康總是跟他講資的循環使用,節約資源以及可持續發展。

    這時候還有很多國營的資回收公司呢。

    大部分人家會將自己家的廢舊資攢起來賣掉,有一些被他們不經意扔掉的,會被第二梯隊的人撿走,就算最後進了垃圾場的垃圾,還有第三梯隊的人來撿,最終都會進資回收公司。

    一方麵是國人一向有勤儉節約的德;另一方麵就是,撿垃圾是很多人家補家用的一個渠道。

    羅元璟最初接撿垃圾這個事,是在1979年的除夕,那時候他4歲。

    那天傍晚,天將黑未黑,小元寶跟著大寶哥哥告別了一起玩耍的小夥伴,正要回家呢,昏黃的路燈已經亮了起來,胡同裏的家家戶戶都將自己家的垃圾扔了出來,就扔在路邊,第二天一大早,會有清運垃圾的車來清理。

Advertisement

    這個時候,一個十來歲的小孩就在大家剛扔出來的垃圾堆裏翻找,尋找可以拿去賣的東西,一條胡同又一條胡同,直到後背的麻袋都裝滿了,才步履蹣跚的向城外走去。

    小元寶看了一會兒,還跟聊了幾句。這小姑娘也不怵,大大方方的跟他說話。

    “撿這一麻袋也就賣一塊多錢,能買二十多個饅頭吧,夠家裏人吃一天的。要是買雜和麵自己做,能吃兩天。”

    這幾天已經賣了幾麻袋了,攢的錢夠買快一百個饅頭。年年如此。

    “我家裏是農村的,就在城外頭不遠,家裏沒工人,一到月底就沒糧,撿點垃圾去賣,正好補上這兩天的空。平時我也撿,隻是你們沒見過我。”

    “這不是要過年了嘛,撿垃圾的人變了,我正好趁機多撿點。”

    大寶問:“你的兄弟姐妹也出來撿垃圾了嗎?”

    小姑娘的臉就有點垮,並沒有,隻有心疼媽,想著撿垃圾補家用,別的兄弟姐妹都到玩兒呢。等賣了錢買回饅頭,趁著自己去洗手換服的時候,家裏的兄弟姐妹就會把剛買來的饅頭一搶而空,等出來的時候,裝饅頭的超大笸籮都空了。

    媽:“饅頭呢?”

    媽就會拿出一個饅頭給:“快吃吧,饅頭都讓他們搶走了,這是我特意給你留的一個,你吃吧。”

    其實,兄弟姐妹每人搶走好幾個饅頭,他們本就沒吃完,都藏了起來,第二天再吃,畢竟,這可是白麵饅頭。

    小姑娘歎了口氣,跟大寶倆人說道:“唉,窮人的日子,你們不懂。”

Advertisement

    大寶:“要不,你說說?”

    小姑娘一邊翻著垃圾一邊講:“我大哥前年結婚,家裏之前攢的錢都用來給他娶媳婦了,還欠了債,去年生產隊分的錢都用來還債了。今年隊裏發的錢不,本來我都可以歇歇了,不用出來撿垃圾,結果我媽把錢都給我二哥了,我二哥拿著錢就買了輛自行車,又買了個收音機,差不多就霍霍完了。剩下的錢都不夠給我爸買藥的。我要是不撿點垃圾,我們家日子可怎麽過啊。”

    小姑娘小小的臉上寫著大大的滄桑。

    大寶疑:“這些事你爸媽和你哥哥們不心,讓你來心?”

    在他看來,小姑娘家的日子可能也沒有說的那麽困難,真要是那麽難,還能放任二兒子那麽揮霍嗎?

    做長輩的不統籌規劃自己家的生活,讓小孩子來心?

    小姑娘差點哭出來:“我也是沒有辦法啊。”

    媽其實忙的,沒閑著。不好,活不能幹,藥不能停,兄弟姐妹都沒心沒肺。要是再不點心,這個家真的要完。

    大寶:“……”

    最後,他帶著小元寶陪著這個小姑娘翻完了兩條胡同的垃圾,幫助盡快填滿了自己的麻袋。

    小元寶也想上手幫忙,被大寶阻止了。

    “你別了,萬一有鋒利的東西劃到你的手怎麽辦,有哥哥給幫忙就行了。”

    小姑娘羨慕極了,要是的兩個哥哥和一個姐姐也能這樣心,那不就沒什麽事兒了嗎?

    唉——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這大概就是這輩子羅元璟和垃圾之間關係的起源。

    那天晚上,他回到家之後跟羅康說起這件事,別人家的是是非非很難評判,至於為家裏人心出力,有的人覺得委屈,不能容忍,有的人覺得委屈,同時也實現了自我,還有的人連委屈都不覺得,付出的心甘願,這就很難說。

    不能講別人家的事,但是可以講講經濟發展和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之間的關係,可以講講資的循環使用和垃圾減量之間的關係,講一講小姑娘通過撿垃圾可以為家裏做出多大的貢獻,講一講一個人在無人可依靠的況下,該如何實現自力更生。

    羅元璟大概是聽進去了吧。

    後來他們娘倆一起滿京城轉悠,也見過幾個垃圾場,見過守在垃圾場邊上等待著垃圾清運車一來就一擁而上去翻撿垃圾的人。

    這大概也強化了他的印象。

    羅康看到他這個資回收公司的時候,心裏略微有點複雜,一時間不知道是該為他驕傲還是該後悔自己教的東西過於龐雜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