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現代言情 快穿:當滿級大佬穿成小可憐兒 第 530 章 一生要強的媽(39)

《快穿:當滿級大佬穿成小可憐兒》 第 530 章 一生要強的媽(39)

但既然兒子已經開始創業了,就斷然沒有拖後兒的道理。

    雖然已經完學業加工程院正式開啟了研究工作,和資回收八竿子打不著了,但是為了兒子,可以做個斜杠專家,界發展。

    早在60年代,伴隨著環境保護意識的覺醒,有西方經濟學家提出了循環經濟的概念,最初停留在理論層麵,70年代的時候循環經濟的點落在了汙染的無害化理上,80年代開始涉及到了廢棄的資源化理,90年代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而我國,直到新世紀才開始正式引循環經濟的概念,在發展理念上,落後了二十年。

    現在,羅康要加快這個進程了。

    迅速翻譯了國外著作,將循環經濟的概念引,並且結合國家的實際況,將後世循環經濟的3R原則提了出來,即減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環(reducing,reusing,recycling)。同時也把垃圾分類、垃圾減量、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等口號喊了出來,趁著這會國人都還沒把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丟掉,都還願意響應政府號召,趁著消費主義還沒有興起,推行這個其實比二十年後還要簡單容易。

    當然了,要重點刻畫一下我們在循環經濟方麵的實踐其實遠遠早於西方理論的提出,提升一下民族自豪。這並不是假話空話,隻要是了解我們當年是如何把牙膏得一幹二淨並且把牙膏皮攢下來賣錢的經曆,你就會知道,這是真的。我們才是最早踐行“零廢棄”的國家。隻是後來跟著西方學了消費主義,把這個好習慣拋棄了,等我們把消費主義學到家了,人家又開始推行零廢棄了。而這個時候我們再想實施零廢棄,那真的是難如登天!

Advertisement

    別說零廢棄了,就看看垃圾分類被我們搞什麽德行了?從90年代初環境保護組織公開推廣垃圾分類到如今,跟原地踏步也沒差什麽。

    這樣看來,他兒子做的,其實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畢竟,京城的垃圾問題是很嚴峻的。

    羅康把這些理念都給兒子講了講,又把相關的書籍一腦的扔給他看,能吸收多,就要看小元寶的天賦了。既要看他吸收知識的天賦,也要看他的經商天賦和宣傳天賦,懂不懂得包裝一下這個公司,給資回收行業提升一下格調。

    “崽啊,加油吧!媽媽看好你哦。資源回收是一個很有發展前途的行業呢。”

    9歲的小元寶高都快1米5了,站在羅康邊已經到了的肩膀,是個非常棒的半大小夥子了。

    但是他依然黏黏糊糊的抱著媽媽撒:“媽媽,我一定會好好努力的,等我賺了錢,所有的好東西都給媽媽買。”

    他可是把這些年攢的零花錢和歲錢全都投進去了。隻能功不許失敗!不然都沒錢給媽媽買禮了!

    “我兒子真棒。媽媽最你了。”

    “我也最媽媽。”

    邢大嫂就不了他們這麽黏糊,在一邊嘖嘖嘖。

    “我就沒見過比你倆更親的娘倆了。大寶像小元寶這麽大的時候人憎狗嫌,我不想抱他,他也不想讓我抱。我一對他和,大寶就哆嗦,以為自己做錯了什麽事,我要對他上家法了。哈哈哈哈哈。”

    羅康:“……”

    很好。這就很邢大寶!

    說起羅元璟的創業,就不得不慨他的好運氣。

Advertisement

    創業的場地是白來的。

    人工是現的。邢大爺嘛,幾乎全天侯都在幫他的忙,用他老人家的話說,賺不賺錢另說,他就全當陪孫子玩了,誰家孫子跟他家這個似的,小小年紀就知道開公司呢,說句不客氣的話,他平時吹牛都不敢這麽吹,但是小元寶他就敢這麽幹啊!

    他就覺得這孩子不一般,以後肯定有出息。就像他媽媽一樣!誰能想到康康離了婚帶著娃,考上大學不說,還讀了博士,現在就去搞研究了。說出去誰敢信!

    他老人家就覺得跟著這娘倆,生活都過的更有滋味了!之前的人生都是按部就班的,沒想到老了老了,跟著趕起時髦來了。

    姓蔣的那家人要是知道了,指不定怎麽後悔呢。康康離了婚就徹底把前夫拋到腦後了,他和老婆子還經常關注著呢,忘恩負義的人家,能有什麽好?關鍵蔣家又不是那種有真本事的人家,一旦被這個社會拋棄,就爬不起來了。四個老的就在家裏待著,連門都很出,據說是覺得丟臉。全家人指蔣文明出去賺錢養活他們。但是蔣文明高不低不就,到現在連個正經工作都沒找著,他一門心思盯著國企、事業單位,也不想想,就他家這個況,這樣的單位怎麽可能要他?人家要曆史清白的!

    想到這些,邢大爺就滋滋,飯桌上一定要給自己整兩盅。雖說取得這麽大的就的人不是他,但是康康和小元寶也是自家人,他跟著自豪是應該的。而且,他聽人勸吃飽飯,瞧瞧他家生意做的,日子紅火的,誰不羨慕呢,誰不說他腦子靈呢。還有他家大寶,大小也算個

Advertisement

    羅元璟這個資回收公司,不有邢大爺和邢大媽幫著,就連邢大哥和邢大嫂都有空就去幫忙盯著,連帶著還幫忙做宣傳。

    再說說他的創業基金,那也是人家自己存的。

    羅康自打來了這個世界,就每個星期都給他零用錢,由他自己支配,隨著年齡的增長,零花錢的數量還在不斷增加。而這筆錢,小元寶除了過年過節給媽媽買禮,剩下的都攢起來了。連同過年的時候,羅康和邢大媽一家給他的歲錢,加起來也有一千多。

    再加上現在,資源回收正好在風口上。

    眾所周知,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是知青回城的高峰期。有的通過高考回城,有的通過招工回城,但其實還有一大批,就是純粹因為政策原因回城。政策放開了,你就可以回來了,考沒考上大學、有沒有找到工作,都可以回來。

    這批回來的知青無所事事,也沒有正經單位可以接,就加了廢品回收大軍。騎個三車拿著小喇叭沿街喊著“收廢品”。

    最初從事這個行業的,都是京城本地人,一直到90年代中後期以後,外來的拾荒大軍漸漸搶占了市場,本地人才漸漸放棄了這個行業。他們比京城人更能吃苦累,收也就更高。拾荒的金字塔尖上出現了不早期的千萬富翁和百萬富翁呢。

    羅康對於兒子創業這件事並沒有什麽心理力,也不希兒子有。

    說白了,這就跟空手套白狼似的,是無本的買賣,隻有賺的多和賺的,最差也就是不賺,賠是不可能賠的。

    所以鼓勵兒子放心大膽的幹,不是為了賺錢,也是為了積累經驗。世上的行業千千萬,條條大路通羅馬,這條路不行就換一條,無所畏懼!

    1978年,長安街上滿載廢品的三車。還有一個冷知識:最早的時候,資回收是隸屬於供銷社係統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