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被退親后我嫁給了當朝大佬 第536章 圣旨

《被退親后我嫁給了當朝大佬》 第536章 圣旨

第536章圣旨

除夕前北部邊城送來的戰報,讓在京都的新帝和朝臣們都沒了過年的心思,好不容易熬到上元節過去,邊城已經連著送來了七封戰報了。

過完年后的第一個早朝,新帝穿著龍袍眼圈發黑的坐在上首,示意下面的朝臣們傳閱這幾封戰報,然后問道:“眾卿有何見解?”

問出這話的時候,兵部尚書手里正拿著前日剛送到的最后一封戰報細看,他想了想,站出來道:“啟稟陛下,臣以為這下雪的天,突厥的兵馬不畏嚴寒跑來咱們邊城城外扎營,卻連著十余日沒有攻城的意思,就這麼住下了,不管突厥的將領在謀算什麼,咱們當盡快往北部邊境運送各種資才是,以免被打個措手不及。”

新帝點頭,又看向站出來的太子太傅高大人。

高大人行了一禮,然后著自己剛留長的胡須慢悠悠的說:“啟稟陛下,臣以為還可能是突厥部出現什麼問題,部族與部族之間開戰,導致其中一個或幾個部族被無奈選擇在這樣寒冷的天氣來我朝邊城城外。”

眾大臣面面相覷,都覺得高大人仿佛在開一個天大的玩笑。但是,細想之下,又覺得這種假設可能真的存在。

高大人再次行了一禮,“陛下,不管突厥有何目的和謀,當務之急是運送糧食和防寒品前往邊城,讓將士們在保家衛國的時候不會被短缺了裳、糧食。”

新帝頜首,看向朝臣,開始討論自哪個州調糧食前往邊城速度最快,哪位臣子做事穩當,適合運送這些資。

Advertisement

大臣們沒有哪一個愿意北部邊城真的被突厥打下來的,因此都積極響應,不過半個上午,便將事定下來了。

最重要的大事探討完了,其他“小事”也被一一提出來。

太傅大人淡定的攏了攏袖,等邊的大臣們一個個說完自己管轄范圍出現的問題,直到太監高喊“有事啟奏、無事退朝”的時候才站出來,提醒陛下天氣已經暖和起來了,孫哲孫大人調任到松州的事宜也應該定下了。

這位孫大人師從太傅大人的一個同門師弟,與太傅雖然不算一個派系,但是彼此聯系很。依新帝的意思,是不愿意將沒有派系的純臣從調離松州城,將孫哲安過去,使得太傅背后所屬的勢力更加壯大的。

但是,他還未親政,能量有限,在朝中大部分大臣因為某些利益達一致意見的時候,他完全沒辦法堅持自己的想法,最后只能依著大臣們的意思草擬了圣旨。

……

離任的圣旨和孫哲孫大人一同到達松州城那日,是一月二十四日。

這一日也是林詩茵的生辰。

清晨剛醒的時候,封寒笙就按照往年的習慣,給林詩茵送上了一枚自己親手雕刻出來的木簪子,并為簪在發髻上。這是哪怕公事再忙的時候,也不會忘記的初心。

待洗漱過后,一家五口一起吃了飯,靜姐兒被托給章哥兒和修哥兒兩人,夫妻二人結伴去松州城外游玩去了。

等頒旨的太監和孫哲孫大人到松州城的時候,兩人正在城外搭建的景樓看景。

景樓是去歲建的,占地不大,樓也不高,還不到松州城城墻高度的三分之二呢。

Advertisement

而站立在景樓最高,也是視野最好的地方,可以清晰的看到城門外吐蕃王和九公主兩人站在一起的雕像。九公主穿著華服頭戴冠,抬頭,目悠遠的看向遠方,氣宇軒昂的吐蕃王手中盛著一個巨大的東珠,做出遞給九公主的姿態。

這個雕像也象征著大楚王朝和吐蕃的友好關系,還有吐蕃王和九公主的伉儷深。

至于九公主的前夫,先吐蕃王,無論是在大楚王朝還是在吐蕃,他的存在都已經被弱化了。

一月的松州城依舊寒冷,林詩茵靠在封寒笙的懷里看著遠方的雕像,沉默許久后突生慨,“這個雕像立在這里,之后九公主若是想要回家,也回不來了吧。”

九公主的婚姻不同于的,若是了委屈,自可找娘家人教訓讓不開心的丈夫,甚至若是丈夫做的過分了,和離歸家也不是不可以。而九公主的父皇和母妃已經去世,新帝又是不悉的兄弟,真了委屈也沒人給作主,只能忍著。

封寒笙的腦袋,讓往自己的上靠一靠,用自己的擋住撲面而來的寒風,然后親親凍紅的耳朵,“咱們松州城還有公主府呢,有秦王在松州城坐鎮,公主隨時可回公主府小住一段日子。”

凍的發僵的耳朵被親吻,溫熱的呼吸打在上頭,讓林詩茵覺得麻麻

不自在的往封寒笙懷里,轉而又想起清晨小兒得知他們夫妻要獨自外出,不帶一起時的那個控訴的小眼神,忍不住笑,“靜姐兒早晨委屈壞了,待會進城了,咱們買一些喜歡吃的百果糕哄哄吧。”

Advertisement

封寒笙無可無不可的點頭,“都依你。”

他低頭看著懷里人兒被吹的發,抿了抿,正想說什麼,卻聽到一陣腳步聲噠噠噠響起,霜的聲音跟著傳來,“爺,宮中來人宣讀圣旨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