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忠君國在宣傳(第三更)
李易抄別人的不覺得如何。
聽著的李隆基卻抬眼看天,輕聲重複:「一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賜……」
李在旁跟著唏噓不已。
王皇后手,李易的腦袋:「叔叔若為,我是放心呢。」
李道:「正是,易弟德行端正。」
王皇后卻搖頭:「不是呢,我的意思是說,百姓的民脂民膏,下面的員收刮出來,不夠叔叔日常用,叔叔看不上眼。」
李:「…….」
「哈哈哈~~」李隆基放聲大笑。
笑罷,說道:「好一個民脂民膏,可惜多員不知啊。」
「那就告訴他們知道,弟這裡想為陛下寫一個,不若大哥和三哥想辦法遞上去?」
李易看兩個兄長的樣子,決定好好宣傳正能量。
「哦?易弟又要抄了?」李配合著說。
「然!」李易點頭。
「叔叔快抄。」王皇後繼續。
「朕念赤子,旰食宵。言之令長,養惠綏……下民易,上天難欺……爾俸爾祿,民膏民脂。為民父母,莫不仁慈。勉爾為戒。朕深思。」
李易把《頒令箴》給抄出來,這個以後的老朱據說也用過。
用的時候只說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上天難欺。
「對,易弟,對,陛下是好的,下民易,上天難欺。」李再次附和。
「好,好,好!」李隆基掌連道三聲好,覺說到自己心裡去了。
沒錯,朕就是這樣想滴,回頭就拿出來用。
王皇后終於把手拿起來,看著李易在那裡重新系頭髮。
說道:「叔叔旁的本事沒有,說起抄,天下無雙。只是叔叔你以『朕』的字來說,你不會是埋了個皇帝吧?咯咯咯……」
王皇后掩笑。
李易連連擺手:「嫂嫂可不能說,萬一傳出去……」
李易覺得還是小心為上,埋別人行,說埋皇帝,你讓皇帝怎麼想。
李隆基本沒往別想,他似乎回憶了一下,說道:「父母,這個好,為當如百姓父母,漢書中有載,召信臣便被呼為召父。」
「三哥居然連這個都知曉,易,佩服。」李易笑著捧一句。
這個人家是真的記住,不像自己,現查資料。
「哪一個?」李不知道。
李易說:「大哥是這樣,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壽春人也……吏民親信臣,號之曰:召父。」
李易把原文給說出來,就是召信臣那個人去當,啥都管,事無巨細,百姓很喜歡他,管他爹。
一稱呼起來便是召父、召爹、召老爹、老召……
李往旁邊挪了一步,力山大,這易弟腦袋裡面究竟裝了多本書?
幾個人吃著聊著,王皇后願意聽莊子里的況,有沒有什麼好玩的新東西了。
李隆基主要是問張家村子的事,問村民家中吃什麼、大概有多錢、平時幹活累不累。
在他看來,莊子是李易自己的,所有莊戶皆要聽東主話。
為者卻不能把百姓變自己的莊戶,故此,打聽村子里的日常,才能知道為之道。
「三哥,眼下的形是,張家村子的人富裕了,缺其他方面的滿足,陛下創梨園,便是不錯。」
李易說實話,李隆基弄個梨園出來,富了大唐百姓的神需求。
所以開元之前的好詩詞非常,而開元后,一個個詩人出來了,詩仙、詩聖。
不過兩個人都悲催的,文采了得,卻不務實,上來就想當大。
俱是覺得自己有宰輔之才,懷大志,又無實用之建言,李隆基又不傻,當然不會給他們實權大了。
聽了李易的話,李隆基高興:「易弟對梨園也是看好?」
「好,不過……」李易想了下。
最後還說出來:「不過就是圈子太小,未曾使梨園建功。」
「易弟以為當如何?」李著急問,他音樂好啊,沒事就去梨園跟別人組樂隊。
「大哥可還記得我說辦報之事?」李易提醒。
「自是記得,為兄還要為你尋邸報,你卻不要。」李點頭。
「報紙,是文字,不夠直接,歌舞和『說話』可以直接面對百姓,用歌舞傳揚大唐之好、陛下之德,百姓方能擁護。」
李易說起掌握輿論的重要,如他那時曾經大家都唱的歌:東~方~紅~~~~太~~升……
那一個時期的同類歌曲舞蹈簡直是鋪天蓋地,效果剛剛的。
「就如易弟你教羽林飛騎的那些。」李隆基一下子對上號了。
羽林飛騎用著放心著呢,每天飛騎戰士都要唱啊說呀,還喊口號,一個個鬥志昂揚,恨不能立即衝出去為陛下廝殺。
「叔叔,你說說怎麼做?」王皇后幫李隆基問。
「放出去,與外面的聯合起來,為百姓唱歌跳舞。今冬有冰燈展,正好搭出來一個個檯子。
歌要好聽,舞要簡單,難度太大的舞,百姓學不會。
還有小孩子的謠、兒歌,要朗朗上口,簡單易懂。」
李易一點點說,把後人總結的經驗拿出來。
接著又道:「將來傳遍大唐地方,地方百姓皆知陛下,哪個再想造反,便會失去民心。」
這句話一說出來,李隆基表嚴肅了。
他就怕地方不穩,一個個勢力從前朝就往下順延,地方治理,本不敢輕。
再加上武氏、韋氏、太平公主等等留勢力,包括長孫那些。
長安好管,地方難為。
於是他道:「應這般,要告知與陛下聽。」
「就是。」李易說:「那麼多文人墨客,崇文館的高才們,寫兒歌。」
李易說得很自然,卻不知道自己坑了多人。
那些人作賦寫詩不難,寫謠,那得有一顆心才行。
李隆基記下了,準備明天回去就安排,宮中的能人多,閑著也是閑著,一人先寫個幾首。
「等長安的孩子學差不多了,陛下舉行兒歌朗誦比賽,小孩子們一起比,給名次,不過最後一群娃娃也得給獎勵,不能落下一個。」
李易推進思路,忠君國從娃娃抓起。
(本章完)
五代十國末期,柴榮初登大寶,趙匡胤初露崢嶸,羅幼度一個被逼的自盡的小吏成為了一個老套的穿越者,以腳踹高粱河車神開局,笑傲十國,經略四方,重現漢唐風采。…
公元622年,大唐武德五年,唐高祖李淵在位,未來威震四方的大唐剛剛建立,風雨飄雨。薛朗,一個現代青年穿越到此時的唐朝,生存是個大問題。 從孤身一人到安居樂業,這是一個男人的勵志史。 PS:想看王霸之氣一發,古人五體投地拜服的基本可以止步,生活從來都不容易,不管在哪里,能做的只是努力。本文主生活流。再P個S:略有存稿,放心跳坑!
天寶十四載,安祿山起兵作亂,盛世大唐驟然危如累卵,帝國都城屢遭蕃胡鐵蹄踐踏,昔日天可汗跌下神壇,這個讓后人無比神往的時代就此終結。然而,艱危亂世中一個年輕人突然出現,他能夠以一己之力逆天改命嗎?大唐將會重新振作,還是繼續跌入無盡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