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北頌 第0279章 西平路、東平路(祝『風中遊蕩的蜀黍』生日快樂!)

《北頌》 第0279章 西平路、東平路(祝『風中遊蕩的蜀黍』生日快樂!)

(4, 0);

  「武勛被打殘了,想要再跟文分庭抗爭,自然不了祖父的支持。這樣一來,祖父的重要現出來了祖父想要借武勛,把文制到什麼地步上,如何制,全憑祖父一心。」

  寇季細細的分析,寇準聽的心驚跳。

  寇季這哪是借文治武,借武治文,分明是把滿朝文武玩弄於掌之間。

  一旦事,他們祖孫二人可就要為眾矢之的。

  寇準有些遲疑的垂首沉

  寇季似是看出了寇準的擔憂,低聲笑道:「祖父,你我二人如今已經淪為到了眾矢之的了,就沒什麼好擔憂的了。」

  寇準一愣,放聲大笑,「對對對,你說的對,老夫和你已經淪為到了眾矢之的,沒什麼好擔憂的。」  更多容,請訪問s t o 5 5.c o m

  「老夫明日上朝以後,就試一試你說的辦法。」

  說完這話,寇準沉了一下,看向寇季又道:「你既然看不慣吏部做事的方法,你也可以借王欽若養病在家的時候,好好整治一番。」(5,0);

  寇季笑著點頭道:「這個自然。」

  時間一晃,就到了第二日。

  寇準穿戴整齊以後,前往了皇宮。

  他今日並沒有坐著寇公車進宮,也沒有讓宮裡派遣來的宦們抬著他。

  反而提著朝笏,像是一個義士一樣,孤進了皇宮。

  上朝以後。

  面對繼續爭吵的滿朝文武,寇準一如往常,端坐在椅子上沉默不語。

  等到滿朝文武中有人提出讓參知政事王曾卸任刑部尚書一職,並且重新推舉刑部尚書的時候,他才緩緩開口,說了兩句。

  滿朝文武推舉出的刑部尚書人選,並不合寇準的心意。

Advertisement

  滿朝文武推舉出了三個競爭刑部尚書的人選,皆有缺陷。

  寇準分別指出了他們的缺陷,讓滿朝文武另擇人選。

  一些人聽到這話,黯然傷神。

  一些人聽到這話,卻暗自欣喜。(5,0);

  寇準否決了這三個人選,對有些人而言,是失去了晉升的機會;對有些人而言,則是了三個有力的競爭對手。

  刑部尚書人選問題押後再議以後。

  文武員們又開始了一新的罵戰。

  雙方各舉利弊,陳述著廂軍裁撤或保留的利弊。

  他們原以為,寇準會跟之前一樣,在這個問題上一言不發。

  卻沒料到,今日寇準居然開口了。

  寇準坐在椅子上,抱著朝笏,淡淡的道:「廂軍是否裁撤,諸位可以漫漫議論,朝廷養了廂軍數十年,就不介意再多養廂軍幾年。

  今歲的秋稅已經開始徵收,商稅也已經開始統合。

  雖說錢糧還沒有庫,但從戶部、三司呈報上來的帳目看,我大宋今歲依舊收支平衡。

  這可是一件好事。」

  趙禎登基的第一年,朝廷裁撤了提刑司,就已經做到了收多過支,如今過了近兩載,寇準居然說大宋今歲收支平衡,而且還說這是一件好事,很多人聽到這話,可能不理解。(5,0);

  但是滿朝文武卻能理解。

  他們能理解寇準為何會說這是一件好事。

  寇準這是把大宋對陣西夏、對陣遼國的戰爭支出也核算了進去。

  去歲戶部、三司匯總帳目的時候,朝廷在戰爭支出上,虧空了整整五百萬貫。

  對此一些主和派的員還頗有微詞,。

  今歲朝廷的盈餘,補足了去歲的虧空。

  說明了朝廷今歲的盈餘,有整整五百萬貫,遠比趙恆在位期間任何一年都高。

Advertisement

  同時也說明了,朝廷征戰了一年半載,花出去的錢,都賺回來了。

  對朝臣們而言,這是什麼?

  這是政績,這是可以吹噓的資本。

  他們可以大言不慚的告訴百姓。

  你們看,先帝理政期間,不聽我們的,導致國庫年年空虛。

  家登基以後,事事聽我們的話,國庫不僅沒有空虛,打了一年半的仗,所花費的錢財,全部都賺回來了。(5,0);

  這就是我們的能力。

  滿朝文武齊齊躬施禮。

  「此乃太師理政有方,家能得太師如此賢臣,為家賀……」

  「……」

  一瞬間,拍馬屁的詞語,此起彼伏的在垂拱殿上響起。

  弄得趙禎都有些不適應。

  以為滿朝文武吃錯藥了。

  自從他登基以來,滿朝文武就從沒有齊聲稱讚過誰。

  即便是高恭、種世衡、折惟忠三人在西夏建功立業,依然有人跳出來說酸話。

  不是說國恆大,好戰必亡;就是說再不和談,大好的局面都沒了。

  總之,趙禎登基快兩載,就沒見過滿朝文武齊聲恭賀過自己。

  趙禎擺著小手,故作深沉的道:「諸位卿不必多禮,我大宋能有今日,全是諸位卿的功勞。」

  滿朝文武聽到這話,會心一笑。(5,0);

  有了趙禎這句話,他們就能放心大膽的出去吹噓了。

  他們再次齊齊躬道:「臣等不敢居功,願為大宋江山社稷,鞠躬盡瘁。」

  趙禎再次擺了擺手,滿朝文武才齊齊起

  「咳……」

  寇準輕聲咳嗽了一聲,在滿朝文武角翹起的時候,潑涼水道:「諸位以為,朝廷今歲之所以能收支平衡,是稅負有所增添嗎?

Advertisement

  不是!」

  寇準盯著滿朝文武,擲地有聲的道:「是因為老夫將數十萬災民,遷移到了朝廷新添的疆土上,朝廷不需要花錢供養數十萬的災民,才會有此盈餘。

  是因為,有近二十萬的將士,折損在了西夏、遼國的戰事當中,朝廷供養了二十萬將士,才會由此盈餘。

  歸結底,這些錢財不是朝廷賺來的,而是朝廷從一群貧困潦倒的百姓們口中,從一群已經死了的將士們口中摳出來的。

  我大宋對陣西夏,勝了。(5,0);

  才會有此盈餘,若是敗了呢?」

  滿朝文武聽到寇準這話,臉微微一變。

  李迪沉道:「太師此言何意?」

  寇準冷哼一聲道:「老夫的意思很簡單,我大宋耗費了二十萬將士奪回來的疆土,必須守住。不僅要守住,還要讓這些疆土上有所產出。

  為了讓韋、靈、夏、銀等州的百姓能夠安心耕種,為了能讓朝廷減輕負擔。

  老夫決議,取消在韋、靈、夏等州新設廂軍、新設軍的提議。

  新設的兵馬,如何能夠抵得住野心的西夏人?

  老夫決議,遷懷德、鎮戎、定邊、保安、綏德、永興六軍,北上,鎮守長城一線邊陲。

  永興、懷德六軍,常年和西夏人作戰,作戰經驗足,又有長城做屏障,可保北境萬無一失。

  零波山至鹽州一線,設為一路,定名為西平路,由種世衡擔任安經略,轄下除本部兵馬外,兼統懷德、鎮戎、定邊三軍。(5,0);

  鹽州至銀州一線,設為一路,定名為東平路,由折惟忠擔任安經略,轄下除本部兵馬外,兼統保安、綏德、永興三軍。」

Advertisement

  寇準一席話,聽的滿朝文武一臉愕然。

  不等滿朝文武做出反應,李迪先大了一聲,「不可!」

  寇準皺眉道:「有何不可?」

  李迪認真的道:「近三十多萬大軍布防在長城一線,數量過於龐大。長城上本容不下這麼多兵馬通行。況且,折、種二人手裡各領十多萬兵馬,也不妥當。

  若是他們有異心,三十多萬兵馬,足以讓他們做他們想做的一切。」

  滿朝文武聞言,齊齊點頭。

  文們點頭,是覺得李迪說的有理。

  武勛們點頭,是覺得他們手裡掌控的兵額,不能落在折、種二人手裡。

  折家雖然也算是武勛,可折家久居府州,並沒有遷居到汴京城,所以他們覺得,自己手裡掌控的兵額落到了折家手裡,只怕就是包子打狗。(5,0);

  平白的便宜了折家。

  至於種家,如今還不算是武勛。

  種世衡出書香門第,如今雖然在西夏邊陲建功立業,居安經略的職位,可種家第二代,目前為止還沒有什麼出彩的人,所以算不上武勛。

  既然還不是武勛,那跟武勛就不可能一條心。

  武勛手裡掌控的兵額,落在了種世衡手裡,還由得了他們?

  寇準聽到這話,假裝思量,其實他心裡早有定計,他也知道自己說出剛才那一席話以後,必然有人反對。

  如今李迪出聲反對,剛好順了他的心思。

  寇準假裝思量了許久以後,沉道:「即使如此,那就著種世衡、折惟忠二人,在六軍中擇優取留,一些年邁的,或者年齡太小的,開革他們的軍籍,讓他們在長城沿線,化兵為民。

  剩下的青壯皆留在軍中效力。二人手裡的兵馬合計不得超過十五萬。」

  高恭聽到這話,跳出來問道:「太師這是要裁軍?」(5,0);

  寇準黑著臉道:「什麼裁軍?這化兵為民。戰時為兵,閒時為民。此舉不僅能為朝廷節省一大筆的開支,同樣還能有效的幫邊陲積攢兵力。

  此次我大宋跟西夏作戰,那些遷移過去的百姓出了多力,高恭你應該最清楚。

  若不是他們出手幫忙,你們未必能夠在西夏人手裡,奪回這麼大一片疆土。

  老夫這麼做,是在有效的保存了兵馬戰鬥力的況下,約束了折、種二人手裡的權力。」

  高恭一時間也說不出反駁的話。

  此次他在西夏征戰,三次陷危局,其中有兩次就是靠著李迪收編的那一支偏師渡過的難關。

  他沒辦法張口抹殺那些人的功績。

  可寇準這麼做,分明是在裁軍。

  這明顯不符合武勛的利益。

  文們聽到了寇準的話,渾一震。

  聰明的他們,立刻察覺出,這是寇準在變相的支持他們裁軍。(5,0);

  於是乎,文們一個個站出來,表示贊同寇準的說法。

  武勛們也不甘示弱的站出來辯駁。

  樞使曹利用出班奏道:「太師此舉並不妥當,一下裁撤掉十五萬兵馬,猶如裁撤了三軍。十五萬兵馬連同他們的家眷,數十萬人就沒了生計。

  到時候他們很有可能會變盜匪流寇,四為禍。

  不僅幫不到長城的布防,反而還會添。」

  寇準臉一冷,重重的哼了一聲,「十五萬兵馬被裁撤掉?那也得有十五萬兵馬讓人裁撤!我大宋征討西夏,五萬人滿編的保安軍,拉出軍營的時候只有三萬人,等到了西夏境以後,剩下了兩萬四千人,其中還有四千人是老弱。

  剛跟西夏人接戰,就被打的潰不軍。

  若不是李迪將自己綁在馬背上,提著刀片子跟一群監軍督戰,只怕他們被西夏人一衝,就會跑的一乾二淨。

  現在你著臉跑出來跟老夫說,一下子裁撤掉十五萬兵馬,會讓數十萬人沒了生計?(5,0);

  有十五萬人讓老夫裁嗎?

  老夫給你們留了臉面,所以才讓折、種二人以裁撤十五萬兵馬為由,掩飾一下你們喝兵的事

  你們卻給臉不要臉,非要破此事。」

  寇準指著曹利用,指著高恭,怒吼道:「你們喝多,老夫不管,只要你們不覺得虧心,你們哪怕把兵喝到死,老夫也不管。

  這就是為何滿朝文臣提議裁撤廂軍的時候,老夫裝聾作啞的緣故。

  但邊陲戰事,事關國朝安危,豈能兒戲?」

  「砰砰砰!」

  寇準拍著椅子,盯著所有人,怒吼道:「你們做什麼?老夫不管。但別把國朝安危給老夫當兒戲。老夫如今理政,不求其他的,只求一點。

  那就是事事以國朝安危為先。

  誰要拿國朝安危當兒戲,老夫就讓他們全家,嘗一嘗劊子手的刀利不利。」

  寇準環視眾人,「老夫不怕告訴你們,不僅我大宋北境的兵馬,還有我大宋西境、東境、南境的兵馬,都必須給老夫做到,滿營青壯。有多兵額,就能從軍營里拉出來多人,拉出來就能打。(5,0);

  其他的,你們怎麼折騰,老夫不管。」

  寇準此話一出,文們紛紛出班,力寇準。

  武勛們心有不甘,可也無可奈何。

  寇準理政期間,雖然態度強,但卻沒怎麼為難過武勛,非但如此,還在戰時痛快的放權給武勛。

  寇準也算對得起武勛們。

  如今為了大宋安危,從他們上割下一點,他們也只能忍著。

  畢竟,大宋諸州皆有兵馬鎮守,他們能喝到的兵很多,犯不著因為丟失了一點點的利益,跟寇準死磕到底。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