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從百戶官開始 第一百九十三章 李桓感覺有點懵!【求訂】

《從百戶官開始》 第一百九十三章 李桓感覺有點懵!【求訂】

(4, 0);

  方才天子加封馮氏為一品誥命夫人,這在馮氏還有馮永國、馮永邦他們看來,這已經是天子莫大的恩寵了。Google搜索

  畢竟封妻蔭子,這都是天子對李桓信重的一種提現。

  只是任是他們怎麼也沒有想到,天子對李桓的信重竟然比他們所想像的還要重,非但是恩及家人,更是給李桓賜婚。

  馮氏直到現在都覺腦袋有些暈乎乎的,只覺有一種不真實,若是沒有聽錯的話,方才的聖旨之中,天子似乎將英國公、國公這兩家的子賜婚給李桓了。

  英國公、國公那可是堂堂的國公之家啊,在這大明朝,那絕對是最頂尖的存在,可以說僅次於皇室了。  更多容請訪問ʂƮօ.ƈօʍ

  至於說閣老什麼的文臣,在馮氏看來,其實是無法同這些能夠世襲罔替的公侯之家相媲的。

  畢竟這些員或許一代兩代能夠出人才走進場,乃至登上高之位,但是沒有誰能夠保證自己的後人代代都能出大才,代代都有子弟可以做。(5,0);

  可是勛貴之家的榮華富貴那可都是能夠世襲罔替的。

  自然而然的,在馮氏樸素的認知當中,公侯之家那肯定是要強過許多宦之家,其實這也是這個時代大多數百姓的樸素認知。

  現在天子給李桓賜婚,而且一次還是兩個,這如何不讓馮氏到震驚。

  丘聚角掛著幾分笑意,將聖旨向前一送道:「李都督,還不快接旨!」

  丘聚這一開口登時驚醒了一眾人,馮氏反應過來,立刻向著李桓道:「桓兒,快接旨啊。」

  李桓雙手接過聖旨道:「臣李桓,領旨謝恩!」

Advertisement

  將聖旨給了李桓之後,丘聚這才笑著道:「李兄弟,恭喜,恭喜啊,此可謂是雙喜臨門,當浮一大白!」

  眾人這會兒方才起,李桓將聖旨給一旁的曹雨,然後向著丘聚道:「卻是勞煩丘老哥跑這一趟了。」

  丘聚聞言哈哈大笑道:「這等喜事,我丘聚可是當仁不讓,可是特意求了陛下,陛下才將這件差事給我來辦的。」(5,0);

  李桓大笑道:「若是丘老哥不急著回宮復命的話,不如就留下來,讓李某好生準備一桌飯菜,你我二人暢飲一番。」

  丘聚聞言臉上出了意,不過很快便搖了搖頭道:「只怕是不行,辦完了差事,咱家還得回宮復命呢,等閒暇了,再來尋李兄弟暢飲。」

  說著丘聚衝著李桓笑了笑道:「行了,咱家也該回宮復命了,就不在這裡攪擾李兄弟了。」

  送走了丘聚,李桓回到府中的時候,就見馮氏、馮永國、馮永邦他們的目齊刷刷的向著他看了過來。

  那目將李桓看的都有些不好意思,輕咳一聲道:「娘親,舅舅,你們這是……」

  馮氏這會兒看著李桓臉上滿是驚喜之道:「桓兒,娘親不是在做夢吧,陛下真的給你賜婚了?」

  李桓笑了笑,指了指那桌案之上的聖旨道:「聖旨不就在這裡嗎?」

  馮氏看了看聖旨,倆臉上的笑容越來越盛道:「是啊,如果不是有聖旨在,我都有些不敢相信。」(5,0);

  說著馮氏看向馮永國、馮永邦二人道:「二哥、三哥,你們聽到了嗎,桓兒他即將要親了。」

  馮永國、馮永邦畢竟比馮氏要接的更快一些,雖然說心中依然是萬分的激,可是這會兒卻是冷靜了幾分。

Advertisement

  馮永國看著李桓道:「桓兒,陛下怎麼會突然之間給你賜婚,而且賜婚也就罷了,為何還一次將兩位國公家的兒賜婚於你,陛下他就不怕……」

  在馮永國、馮永邦他們看來,國公家的兒論及份的話,倒也配得上李桓,關鍵這妻子有一個就夠了,結果天子一次賜婚了兩人,這就頗有些罕見了。

  畢竟他們還沒有聽說過有哪家的公侯之願意與人共事一夫的,這要是出了什麼問題,到時候可就是一次得罪了兩大國公啊。

  李桓自然知道自己兩位舅舅在擔心什麼,聞言笑道:「兩位舅舅放心就是,陛下既然賜婚的聖旨都下了,那麼肯定是已經詢問過國公、英國公兩家的意見,如果說兩家不答應的話,陛下肯定不會下這等聖旨的。」

  二人聞言微微點了點頭道:「若是陛下從中安排好了,那倒是不用擔心什麼。」(5,0);

  李桓這邊丘聚親自傳旨,而英國公府、國公府那邊則是由羅祥、魏彬這天子邊的近侍親自前往傳旨。

  兩道賜婚的聖旨到了兩大國公府,自然是引得國公府為之轟

  畢竟賜婚的事只有英國公、國公他們極數的人知曉,可是當宣讀聖旨的天使當著闔府上下的面宣讀了賜婚的聖旨,國公府之中許多人臉上都出了古怪的神

  就譬如英國公府,雖然說承繼英國公爵位的是張侖這位長子長孫,但是這並不代表英國公府就沒有其他嫡系了。

  老英國公府的嫡親兒子可不止一個,這些人如今還沒有搬出英國公府,所以如今聖旨下來,這些人也都在接旨之人的行列當中。

  張就是張侖的二叔,也是英國公張懋的嫡次子,這會兒同張侖一起送走了傳旨的羅祥,回到府中,在屏退了一眾下人之後,張一正,面鄭重的看著張侖道:「侖兒,你就不給二叔我說一說,小妹的婚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嗎?」

Advertisement

  張做為張懋的嫡次子,自然也不是一般人,在京營之中,那可是有著差事的,雖沒有直接提督一營,可是也是都指揮使級別的存在,僅次於提督一營的提督了。(5,0);

  再加上張份在那裡,就算是做為其上級的提督,怕是也要看他的臉,所以張在京營之中,權勢可是一點都不小。

  李桓如今的權柄,天子對李桓的寵信,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夠看出李桓未來必然是前途無量。

  張也清楚這一點,如果說天子只是賜婚張槿與李桓的話,張心中只會到高興,而不會向現在這般用一種質問的態度同張侖說話了。

  雖然在張面前他是國公,可是對方也是他的嫡親二叔,所以被張質問,張侖只能苦笑一聲,然後這才將其中的來龍去脈一五一十的講給了張聽。

  張只聽得目瞪口呆,臉上滿是難以置信的神,得知這是父親的願,而國公竟然不知的先一步搶在他們前面去求天子賜婚的時候,張只氣的一掌拍在桌案之上道:「國公實在是欺人太甚!」

  張侖苦笑道「所以說二叔你也知道了,不是我想要委屈了小姑姑,實在是形勢所迫啊,若是我們英國公府不答應,不知道國公會多麼的高興呢。」(5,0);

  張嘆了口氣道:「罷了,如今聖旨已下,一切已定局,只希小妹不要了什麼委屈才好。」

  國公府的形其實也差不多,許多人陡然知道朱琳被賜婚給李桓的消息的時候也是非常的吃驚,尤其還是同英國公府的張槿一起被賜婚。

  也就是國公尚在,鎮得住場面,只是簡單的解釋了幾句便打發了一眾人。

Advertisement

  兩大國公府的波瀾還只是小的,真正的波瀾卻是在一眾勛貴乃至文武百之間。

  天子賜婚,這等大事本就傳的極快,尤其還是涉及到了李桓以及兩大國公府,可想而知,沒有多久,消息便在勛貴以及百之間傳開了。

  勛貴之間許多人得到消息那是被震的目瞪口呆,張槿、朱琳二人在勛貴之間還是被許多人知曉的,可以說是勛貴集團中最為出子了。

  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有朝一日,兩人竟然會被賜婚於同一人,這讓不人都看向了京城方向。

  天子的一舉一可都蘊含著深意,尤其是涉及到賜婚,這真的只是簡簡單單的賜婚嗎?還是說在這賜婚的背後,藏著天子的什麼用意?(5,0);

  閣之中

  楊廷和、李東、王明、劉宇四人正在那裡理百呈上來的各種政務,整個閣都顯得非常的忙碌。

  小廳之中,楊廷和正在那裡批閱奏章,將需要呈遞給天子閱覽的挑選出來,正忙碌之間,突然楊廷和眉頭一皺,抬起頭來向著外間的大廳看了過去。

  小廳是幾位閣老辦公的私人空間,而外面的大廳則是整個閣之中吏員辦事的地方,而這會兒大廳之中,不吏員都一臉興的低聲議論著什麼。

  雖然說這些吏員已經是竭力低了聲音,可是仍然是驚了正在辦公的楊廷和,不單單是楊廷和注意到了外面的靜,諸如李東、王明、劉宇他們顯然也注意到了這點。

  楊廷和皺著眉頭走出了小廳,踱步行至幾名湊在一起低聲議論的吏員邊頗為不虞的道:「你們不好好的做事,聚在這裡頭接耳作甚?」

  正在那裡興的討論著天子賜婚李桓的消息的幾名吏員陡然之間聽到楊廷和的聲音,登時嚇了一跳。(5,0);

  幾名吏員臉上有些張的向著楊廷和行禮道:「見過閣老,閣老恕罪,下等不敢了。」

  楊廷和衝著其中一人道:「李慶,你來說說,你們方才在議論什麼?到底是什麼事,竟然讓你們不好好的做事,聚在這裡頭接耳。」

  李慶看了楊廷和一眼,深吸一口氣,這才緩緩道:「閣老有所不知,剛才有消息說,陛下賜婚李桓與英國公、國公兩家的貴。」

  楊廷和聞言愣了一下,繼而眉頭一挑,看了四周一眾低頭的吏員一眼,這才開口道:「行了,這等事聽一聽就是了,每天那麼多事,你們還有時間在這裡嚼舌子,若是不想乾的話,隨時將辭呈遞上來。」

  說完楊廷和甩了甩袖走向李東

  李東顯然也是聽到了外面的靜,這會兒正站在小廳門口,見到楊廷和走過來,李東笑著將其迎進了小廳之中。

  二人落座之後,楊廷和看著李東道:「西涯公,你方才也聽到了吧。」

  李東捋著鬍鬚笑道:「介夫你說的是陛下賜婚的事吧。」(5,0);

  楊廷和點了點頭道:「不錯,以陛下對李桓的寵信程度,賜婚李桓倒是不稀奇,只是沒想到陛下竟然一次將英國公、國公家的子賜婚給李桓,西涯公你就不覺得奇怪嗎?」

  李東看了楊廷和一眼笑道:「這有什麼好奇怪的,無非就是賜婚罷了,真要說的話,就是涉及到兩大國公之家。」

  楊廷和嘆了口氣看著李東道:「西涯公啊,你是真的不懂啊,還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啊!」

  李東搖了搖頭道:「難得糊塗,難得糊塗啊!」

  楊廷和卻是看著李東道:「可是西涯公你想過沒有,李桓同勛貴集團的兩大支柱,國公府、英國公府聯姻,這意味著什麼。」

  李東道:「意味著陛下想要給李桓增強底蘊,拉攏助力,意味著陛下還想扶持勛貴集團,明眼人都能夠看得出,老夫又如何看不出。」

  說著李東抬頭向著楊廷和道:「介夫啊,我等為人臣,首要考慮的是如何輔助陛下治國安邦……」

  楊廷和搖了搖頭道:「西涯公這話請恕楊某無法茍同,武勛集團崛起意味著武將將會再一次同我們文臣相抗衡,這也就罷了,可是一旦武勛集團的力量太強的話,到時候陛下必然會到武勛集團的影響,窮兵黷武,一旦大肆用兵,豈是國家之福,百姓之福?」(5,0);

  李東皺眉道:「這也不過是你的一種猜測罷了,武勛沒落了那麼多年,又豈是想崛起就能夠崛起的,而且如今邊關並無大患,便是陛下想要武,也沒有武的對象啊。」

  楊廷和搖頭道:「雖無大患,然則邊關卻一直沒有寧日,韃靼不時寇邊,沿海時有倭人上岸擾民,西南土司時有反覆。」

  李東笑道:「除了韃靼之外,其餘皆是不足為慮,本用不著我大明大刀兵,所以介夫你所憂慮的陛下大舉用兵,窮兵黷武的事是不會出現的。沒有大規模的對外用兵,就算是陛下再怎麼的扶持,武將勛貴集團也不可能崛起,更加不會改變朝堂上一家獨大的局面。」

  李東那是宦海沉浮了數十年的老臣了,朝中的局勢看的別任何人都清楚,說實話李東還真的不擔心天子扶持勛貴集團。

  因為在李東看來,無論是勛貴還是武將,其實都不可能改變如今的朝堂局勢。

  文制武將,這本就是大勢所趨,歷來也只有在開國之初或者是世之時,武將才能夠有機會過文,可是大明即沒有大的外患,又沒有什麼,武人又憑什麼能夠逆轉大勢,集團一頭。(5,0);

  楊廷和只看李東的反應就知道李東心中所想,苦笑搖了搖頭道:「希如西涯公所言吧。」

  說著楊廷和自袖口之中取出一份奏章遞給李東道:「首輔且看看這一份奏章。」

  李東看了楊廷和手中那一份奏章,眼中出幾分詫異之,不過還是接過翻看了一番。

  很快李東眉頭皺起,抬頭看向楊廷和道:「這鉛山縣知縣所呈可屬實否?」

  楊廷和淡淡道:「這等事,料想他也不敢虛報。」

  說著楊廷和看著李東道:「首輔,錦衛抄沒費氏一族,得銀理當充戶部才是,可是看李桓的舉,分明就是不打算將那銀錢充戶部啊。」

  捋著鬍鬚,李東心中頗為不平靜,說實話,他看到那鉛山縣知縣所上的奏章的時候也是被驚了一下,錦衛竟然自費氏一族抄沒了大量的財產,單單是銀錢就有二百多萬兩之巨。

  這麼一大筆的銀錢,不管是放在什麼時候,都不是個小數目,就如楊廷和所講,抄沒所得理當充戶部才是。(5,0);

  李東深吸一口氣,看了楊廷和一眼道:「介夫你的意思是?」

  楊廷和緩緩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抄家所得,理當充戶部國庫,這點絕不能更改,有了這些銀錢,朝廷可以做多事造福百姓。否則的話,這些銀錢全都進了陛下庫,非是國家之福。」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