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從百戶官開始 第一百九十三章 李桓感覺有點懵!【求訂】

《從百戶官開始》 第一百九十三章 李桓感覺有點懵!【求訂】

  看了看手中的那一份奏章,李東看了楊廷和一眼道:「那就將王明、劉宇二人請來,咱們議一下吧!」

  很快王明、劉宇二人便被請了過來。

  王明、劉宇衝著李東拱了拱手,李東笑著道:「兩位且坐,先看了這一份奏章再說。」

  說著李東將那一份奏章遞給了王明,王明翻看之後,眉頭一挑,很快就將奏章遞給了劉宇。

  劉宇看過之後,神也是頗有些不平靜。

  一時之間,小小的偏廳之中氣氛顯得有些沉凝,沒有人開口,以王明、劉宇的聰明,在看到那奏章的容的時候便已經意識到了李東、楊廷和喊他們過來的目的了。(5,0);

  好一會兒,楊廷和率先開口打破平靜道:「奏章的容大家也都看到了,錦衛抄沒鉛山費氏一族所得銀錢二百多萬兩,如今已經起運,正運往京師。」

  說著楊廷和目在王明還有劉宇二人臉上掃過道:「這二百多萬兩的髒銀,老夫的意思是理當充國庫,造福萬民,不知兩位閣老,以為如何?」

  王明心中泛起波瀾,他沒想到此番錦衛抄沒鉛山費氏一族,竟然能夠抄沒如此之多的財富出來,不過見到楊廷和打這些錢的主意,王明所想更多。

  別人不知道,可是王明卻知道一點,那就是前番李桓在福建一地大肆抄家,所得的銀錢有多,他或許不知道,但是王明多也能夠估算出,銀錢怕是比鉛山費氏還有多出幾倍。

  如今朝堂之上許多人並不知道這點,可是這麼大一筆銀錢,李桓在福建抄家滅族,那麼大的靜,無非就是因為福建一地距離京師太過遙遠的緣故,所以京師之中還沒有什麼消息。

Advertisement

  一旦消息傳來,這麼一大筆銀錢必然會引得朝堂轟。(5,0);

  沒看抄沒鉛山費氏的二百多萬兩銀錢便已經讓楊廷和、李東盯著不放了,更不要說是福建抄沒所得銀錢更多了。

  聽楊廷和的意思,顯然是想要將這一筆銀錢充國庫,按說站在閣的立場上,自然是要將這一大筆銀錢進項納國庫才是。

  可是王明也清楚一點,那就是抄沒所得的銀錢想要收歸國庫,可沒有那麼容易,首先這是國庫與庫之爭。

  也就是閣與皇家的利益之爭,如果說單單只是這點的話,那倒也罷了,以如今朝堂之上文武百的力量,皇家還真的爭不過百

  但是有一點,王明卻也知道,這其中還牽扯到了李桓,須知那銀錢是錦衛抄家所得,這便意味著想要將這筆銀錢充國庫,必須要經過李桓的同意才行。

  李桓會同意嗎?王明想都不用多想,他就知道,想要從李桓那裡將那一筆銀錢拿到手,還真的是沒有多

  很明顯李東、楊廷和他們也清楚這點,所以才會邀請他同劉宇一起商議此事,擺明了就是想要他們一起給皇帝還有李桓施。(5,0);

  王明能意識到這點,劉宇顯然也能夠意識到這點,所以劉宇看了楊廷和一眼,冷笑一聲道:「這事楊閣老應該去尋李太傅商議才是,本那裡還有許多事要理,恕不奉陪了。」

  說著劉宇衝著李東拱了拱手,毫不給楊廷和面子,轉就走。

  楊廷和看著劉宇的舉,眉頭一皺,卻也沒有發火,反正這幾日劉宇對他都是這般的態度,他早已經習慣了。

  而楊廷和看向了王明道:「明,你的意思呢?」

Advertisement

  王明沉了一番道:「以王某對太傅的了解,此事怕是難辦。」

  楊廷和捋著鬍鬚搖頭道:「雖說難辦,可是太傅也非是不講道理之人,抄沒所得充國庫,本就是理所當然的事。」

  說著楊廷和笑道:「明乃是明事理之人,不若與我一道去見太傅,勸他一勸。」

  王明聞言不由眉頭一挑,輕笑道:「王某那兵部尚且還有許多事理,怕是沒有閒暇陪閣老一起去見太傅啊。」(5,0);

  說著王明起,衝著二人拱了拱手。

  楊廷和看著王明離去的影,突然之間笑道:「不曾想王華這兒子也不是個簡單之輩。」

  李東看了楊廷和一眼道:「介夫啊介夫,你當他王明是傻子啊,他上可是打著李桓同黨的烙印呢,哪怕二人不是同黨,他也不可能會因為這件事去得罪李桓的。」

  楊廷和捋著鬍鬚笑道:「那楊某便只能獨去見太傅了。剛好趁著陛下賜婚的時機,楊某親自登門道賀。」

  貓眼巷

  貓眼巷附近的百姓忽然之間發現原本門庭零落的李府突然之間變得熱鬧了起來。

  平日裡在李府門前鮮能夠看到有馬車停駐,可是這一日,也不知發生了什麼事,竟然有許多的馬車、轎子停在了李府門前。

  百姓們好奇,李桓卻是有些哭笑不得。

  他沒想到隨著天子賜婚的旨意下來,這京中許多勛貴竟然直接奔著他府上來了。

(5,0);

  前番因為李桓殺了長寧伯高長勝,又抓了幾家到武定候馮海牽連的勛貴,以至於京中勛貴對他頗有一種避而遠之的覺。

  可是隨著天子賜婚的旨意下來,京中的勛貴一下子態度大變。

Advertisement

  首先來的還只是一些京中的伯爺,一個個的帶著賀禮前來登門拜訪,雖然大多早就剩下空架子,並沒有什麼實權,可是對方好歹也是勛貴集團的一員,這麼聯袂而來,李桓自然是要親自迎接才是。

  不過李桓卻是發現了一點,那就是這些前來拜訪他的勛貴,大多帶著一兩名青年子弟在邊。

  介紹的時候,李桓也知曉了這些人的份,要麼是家中嫡子,要麼是族中優秀的子弟。

  這些子弟看李桓的眼神很是古怪,有羨慕,有嫉妒。

  李桓多能夠理解這些人的,他好歹也是知道張槿、朱琳二在勛貴子弟當中有著什麼樣的影響力的。

  可以說是許多勛貴子弟夢寐以求的結親對象,結果卻是便宜了他,要說這些堪稱勛貴之中優秀的子弟對他沒有點羨慕嫉妒的話,那才是怪事呢。(5,0);

  此時坐在廳中,寧侯陳繼祖算是這些勛貴當中份最為尊貴的了,畢竟幾位國公不在,寧侯、泰寧侯幾人便是勛貴之中的佼佼者。

  陳繼祖捋著鬍鬚,臉上掛著笑意向著李桓道:「大都督此番得陛下看重,甚至以兩大國公之賜婚,榮寵之盛,可謂是罕見。」

  李桓笑道:「寧侯說笑了,李某得陛下看重,心中甚為惶恐啊。」

  泰寧侯陳璇笑道:「大都督同兩大國公聯姻,以後咱們就算是一家人了,以後還請大都督多多照拂咱們勛貴子弟才是啊。」

  泰寧侯這話雖然直白了一些,可是卻也代表了如今勛貴集團絕大多數人的態度。

  如果說先前大家只是將李桓視作新崛起的新貴,本著惹不起總能躲得起的想法,同李桓並不怎麼親近。

Advertisement

  然而就因為天子一道旨意,李桓一下子娶了兩大國公之,這樣一來,就算是李桓不認為自己就了勛貴一系的人,可是也不妨礙勛貴將他視作自己人啊。

  兩大國公家的婿,那不是勛貴集團的人,那又是什麼,不信的話,你去問問文集團,他們怎麼說。(5,0);

  因此將李桓視作自己人之後,勛貴集團的人對李桓自然是態度大變。

  就像泰寧侯陳璇直接帶上了自己兒子陳儒前來拜見李桓,為的就是能夠同李桓拉近關係,讓自己兒子在李桓面前個臉。

  陳繼祖同樣也帶上了族中一名喚作陳昂的子弟,雖是庶出子,可是卻天賦異稟,將陳家的家傳絕學練至大,一實力之強,放眼勛貴子弟之中,罕有敵手。

  不用想,目的也是為了將自家子弟介紹給李桓,看看是不是能夠以此拉近同李桓的關係。

  可以說這些勛貴仿佛是商量好了一般,各自帶來了家中傑出子弟,希能夠了李桓法眼,為自家子弟謀一份前程。

  「定國公徐柞到!」

  就見一名小太監引領著幾人走了過來,為首之人正是定國公徐柞。

  徐柞臉上掛著笑意,大步向著李桓走了過來,而李桓見狀也是連忙起迎向徐柞。

  「徐公爺大駕臨,李某有失遠迎,還請見諒。」(5,0);

  徐柞哈哈大笑道:「李都督說笑了,陛下賜婚,今日徐某特來道賀。」

  說著同李桓一起走進大廳之中,看到陳繼祖、陳璇等人的時候,含笑點了點頭,毫不覺得意外。

  一眾勛貴見到徐柞前來,也是連忙起向著徐柞見禮。

  徐柞擺了擺手笑道:「看來咱們大傢伙是想到一塊來了。」

  說著徐柞衝著後的一名青年喊道:「徐英,還不快來拜見大都督。」

  就見那青年眉宇之間約有著徐柞的影子,怕不是徐柞的子嗣,而且對方步伐沉穩,姿矯健,自帶一英武之氣,以李桓觀之,對方一實力之強,怕是不下孟輝、杜廣等人。

  「徐英,拜見大都督。」

  李桓笑道:「徐公子不必多禮。」

  這會兒徐柞捋著鬍鬚笑道:「我這兒子自小酷兵法武道,老夫倒也由著他,為其聘請名師教導,如今也算是小有所,本打算什麼時候托英國公給他在軍中謀一份差事,卻是……」(5,0);

  說到這裡,徐柞一嘆道:「奈何老國公不幸為國殉職,老夫就想著,李都督提督京營,咱們這些老傢伙也不好上門攪擾李都督,可是不曾想陛下賜婚,以後李都督娶了英國公、國公兩家之,咱們也就是一家人了。」

  其餘勛貴聞言哈哈大笑,看向李桓的目明顯是帶著幾分親近。

  而徐柞則是笑道:「既然是自家人,老夫也就舉賢不避親,帶了徐英這孩子前來,見一見你這未來的姨父。」

  噗的一下,李桓差點忍不住將口中的茶水給噴出去,看看徐英,再看看徐柞,他什麼時候變了徐英的姨父了啊。

  泰寧侯陳璇在一旁笑著沖旁的陳昂道:「陳昂,還不過來見過你表姑父。」

  而郭良則是哈哈大笑,也是瞪了一旁的兒子郭勛一眼道:「傻愣著做什麼,還不拜見你姑爺。」

  看著十幾名勛貴子弟上前來衝著自己見禮,口中不是喊著姨父就是表姑父,又或者是姑爺之類的稱呼,李桓整個人都是一臉的懵圈。(5,0);

  不用說,這些勛貴之家本就相互之間聯姻,你家的兒嫁進來,我家的兒嫁過去,上百年下來,相互之間早已經以姻親的方式結了一張大網。

  自然而然的,相互之間都有著親戚關係。

  李桓娶了張槿、朱琳這兩位國公家的子,自然而然的也就進了勛貴的圈子,所以說這些勛貴子弟喊他一聲姨父、表姑父之類的還真不稀奇。

  甚至真要說起來的話,可能一個人對他都有兩個稱呼,因為可能按照張槿的關係算,喊他一聲姨父,然而如果從朱琳那裡算的話,可能就要喊他一聲姑父之類的。

  李桓一臉的呆滯,早就知道勛貴集團關係網麻麻,可是真正見識,卻是不曾想是以這種方式見到啊。

  這會兒泰寧侯陳璇笑著道:「咱們知道這次陛下讓都督你負責重整京營,此事關係重大,咱們勛貴集團絕對會全力相助,特意從家族子弟當中挑選出這些人來,也算是咱們的一種支持吧。」

  捋著鬍鬚,徐柞點頭道:「不錯,國公尋我說過,這次陛下有意扶持咱們勛貴,那麼咱們勛貴也不能自己不爭氣,這些子弟可以說是咱們勛貴下一代之中的華了,哪一個都能拿得出手。」(5,0);

  說著徐柞衝著徐英道:「英兒,給大都督上一手。」

  徐柞這麼一說,泰寧侯、寧侯等人皆是眼睛一亮,擊掌讚嘆道:「好,這個好,就讓大傢伙較量一番,也好給大都督瞧一瞧大傢伙的能力。」

  李桓一時訝然,這會兒看徐柞、泰寧侯、寧侯等人的反應,李桓多反應了過來,這些勛貴恐怕是私底下已經商量好了。

  同時李桓也暗暗猜測,這恐怕就是勛貴集團向自己表誠意的一種方式,可能其中還有英國公府、國公府兩家在背後推

  京營重整本就避不開勛貴集團,這些老牌勛貴或許在朝堂之上沒了什麼話語權,但是在軍中還是有著幾分影響力的,到底是百年的勛貴之家,無論是在京營還是地方衛所,那一張關係網可是不容小覷。

  哪怕是勛貴如今看上去一副爛泥扶不上牆的樣子,可是爛船還有三分釘,上百年的家族底蘊在那裡,族中子弟繁茂,終歸是有能夠拿得出手的人才的。

  其他不說,就說眼前這十幾名勛貴子弟,以李桓的眼來開,個個都算得上是一時之俊傑了。(5,0);

  拉攏勛貴本就是李桓與天子想要做的事,現在這些勛貴這麼主湊上來,李桓自然不會將之拒之門外。

  心中閃過這些念頭,李桓當即哈哈大笑道:「好,難得各家子弟匯聚,李某做為東道主,那麼便為這一場小比,拿出一份彩頭好了。」

  說著李桓沉一番道:「別的不敢說,今日拔得頭籌之人,重整京營之後,本督奏請陛下,委任他一個都指揮使的職缺還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聽得李桓這話,許多人不由的眼睛一亮。

  別看這些人都是勛貴之家出,可是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人一個個其實本就沒有爵位繼承權,也就是說這些人其實比普通人也就多了一個勛貴子弟的名頭罷了。

  如果說沒有什麼機緣的話,就算是憑藉著勛貴之家的餘蔭面前能夠進軍中,也很難有什麼前途可言。

  甚至就是在場的一些侯爺、伯爺,家族傳承百年,到了如今也就剩下一個空架子,本就沒有什麼實權。

  所以說這會兒李桓竟然直接拿出一營都指揮使的缺來做為彩頭,雖然說看上去有些荒唐了點,但是想一想李桓的份以及在天子心中的地位,區區一個都指揮使的任免而已,還真的不算什麼。(5,0);

  對於李桓而言,一萬人馬為一營,一營就有兩位都指揮使,京營十幾萬兵馬,都指揮使就有二三十名之多。

  拿出一個都指揮使的職缺來獎勵今日小比拔得頭籌之人,說實話看似輕率了些,卻也沒有什麼問題。

  在場十幾名勛貴子弟,本就是各勛貴之家的英子弟,若是從這些人當中穎而出,必然是文武雙全之輩,這樣的人,李桓覺得只要給了對方舞臺以及機會的話,區區都指揮使可能就是對方的起步罷了。

  李桓話音落下,尚且還能夠保持平靜的也就只有寥寥幾人,諸如定國公徐柞、泰寧侯陳璇,可是像其他早已經家道中落,只剩下空架子的伯爺們一個個的眼中出驚喜之

  那可是實權的一營都指揮使的缺啊,若是自家的子弟能夠拔得頭籌,家族中興有啊。

  就連這些負爵位的伯爺、侯爺都一下變得呼吸急促起來,更不要說是那些沒有爵位繼承權,未來如何只能靠著自打拼的勛貴子弟了。

  便是極得定國公寵的徐英也是一下子呼吸變得無比急促,定國公寵他不假,歸究底是他表現出了極其出眾的天賦資質,否則的話,他一個庶子,憑什麼讓子嗣眾多的定國公對其另眼相看。(5,0);

  可是徐英也知道,定國公的爵位註定與他無緣,他未來如何,還是要看他自,而這次的小比可能就是關乎到他未來一生的最重要的機會。

  【第一更送上,晚上還有,求月票,訂閱,打賞,另外謝位面食家五千幣打賞,麼麼噠!】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