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國術傳人逃荒后,知己遍天下 第209章 令人驚喜的奇物“白疊子”

《國術傳人逃荒后,知己遍天下》 第209章 令人驚喜的奇物“白疊子”

東市多了許多地攤,攤主們一聲聲喲呵著。

 “賣奇啦!都是海外傳過來的,便宜賣了!”

 “次貨清理,比照平常隻賣兩價,先買先得,賣完即止,都快來看看啊!”

 其中還夾雜著一些比如:“糖果子嘞……”

 “賣山貨啦……”

 之類的聲音。

 這些地攤在坊市兩邊的街道旁一溜兒擺著, 倒是生生地將整個東市又都襯得熱鬧了幾分。

 東市的店鋪,如今開門做生意的大約只有從前的四,太多的店家遭劫以後,至今未能緩過氣來。

 程靈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一邊對兩邊的地攤仔細觀察, 一邊還留心聽著人們的對話。

 走過一段路, 程靈在一賣山貨的地攤邊停了下來。

 這個攤主生著一張黑炭臉,整個人瘦的,一短打裳,臉上手上都有風霜痕跡,是標準的農人形象。

 他也不怎麽吆喝,只是在自己的攤子後頭,有些畏怯地蹲在那裡,一聲不吭。

 吸引到程靈注意的主要是他攤子左邊角落擺著的一堆東西,只見那裡白絨絨一片,定睛看去,那團團的雪白中又夾雜著褐的植

 程靈出手去,從這團雪白中拿起一朵放到眼前。

 攤主見看貨,頓時眼前一亮,連忙打起神道:“郎君,這、這是白疊子,好看,暖、緩和!”

 程靈含笑點頭, 心中喜悅, 什麽白疊子啊, 這不分明就是棉花嗎

 當然, 當地可能將其稱作白疊子。所以,是白疊子也好,是棉花也罷,這名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東西的存在!

 程靈心喜,問:“這東西你有多如何作價”

 問了一句,見攤主似乎還有些愣愣的,程靈心中微,學著當地的口音,又緩緩問了一遍:“老丈,東西怎麽賣你這裡一共有多貨”

Advertisement

 攤主才反應過來,忙說:“啊,我,我帶了一筐子哩!不貴,兩文錢一斤!郎君要多這東西好,真的好, 冬天塞在服裡, 比蘆葦暖和!”

 程靈卻怔在那裡。

 兩文錢一斤的棉花, 貴嗎

 不, 這太便宜了,簡直是便宜得不可思議!

 對棉花的歷史不算悉,但之前做遊戲的時候查過清代棉花的價格。記得資料上寫過,康熙年間的棉花是五十到八十文一斤,而道年間要二百到三百文一斤!

 這個價雖然與如今的魏國沒有太多的可對比,但、但是……但是但是……

 嗐,管它但是什麽,七八糟的也不用想了,程靈隻連忙問:“這東西你帶了一筐子,那你家裡還有嗎這白疊子是你自家種的,還是什麽地方得的”

 攤主沒有什麽心眼,程靈問話他都老老實實答道:“山上,山上有哩,我自家也種了一畝。”

 程靈又詳細問了些話,可算是弄明白了。

 首先,當地人不懂得真正的利用棉花,這毋庸置疑。

 程靈早先也知道,不論魏國還是齊國,亦或者是程靈尚且不曾謀面的陳國與蜀國,這些國家目前都還沒有大規模使用棉花的記錄。

 就從布匹種類來說,如今佔據人們生活主流的,底層有葛、麻,高層有帛絹綢等等。

 而從誕生以來就一直在布匹歷史上閃耀著輝,直到後世依然深人們追捧喜的棉布,在如今,卻還不曾面世。

 如果能大規模種植棉花,如果程靈能製造出棉布,做出棉……

 看著手上這一團團雪白的棉花,程靈難免暢想,陷深思。

 以魏國如今的制度,一州長為州牧,也刺史。強勢的刺史往往會總攬一州的軍政大權,其下文佐有州丞,武佐有都尉,此外還有中正,有功曹,這些都是分屬文武。

Advertisement

 第一梯隊以下,到第二梯隊才是主簿,和其余五等。

 那麽第二梯隊的主簿究竟管什麽呢

 其實主簿雖然不是二佐,不及州丞權利大,但在某些時候,主簿相當於刺史的書,文書、印鑒、檔案……以及各種政令往來的理,都歸主簿管。

 此外,在雍州,原先的主簿他還兼管經濟!

 程靈的思緒越飄越遠,直到攤主帶著忐忑又問了一句:“郎君,這白疊子你還要不”

 程靈從挎包裡掏出一個一兩重的小銀錁子,道:“這一筐白疊子我全買了,勞煩老丈幫我送一送。”

 攤主帶著慌與驚喜,接過這個小銀錁子,上想推辭,手卻連忙將銀錁子收懷裡。

 他也不木訥了,連忙收拾好了攤子,用扁擔挑了一對筐,就歡歡喜喜地問程靈:“郎君家在那裡小人這、這就給你送去。”

 程靈告知了他平安坊的地址,然後就帶著這攤主一路往家走。

 一邊走程靈一邊與攤主談,談話中知道了對方的名字。原來此人名劉柱,是雍州城西六合村人士。

 劉柱家沒有良田,只有山地,家裡人口不,平常除了從地主家租種田地,也會在自家的山地上種些經濟作

 相對於許多普通百姓,劉柱家這樣的,算是很有經濟頭腦了。

 從劉柱發現山上有野棉花,而野棉花聚集起來又暖和以後,他就開始摘這野棉下來,往城中的鋪子裡賣。

 劉柱道:“孫東家從小人這裡收白疊子,就是兩文錢一斤。小人不知道他怎麽賣,總之我賣就是兩文。唉,要不是鬼賊城,孫東家遭了難,如今做不生意,小人還賣與他,就不必擺攤咯。”

 程靈與他說了一會兒話,他就漸漸變得健談起來。不但是將自己突然出來擺攤的原因說了,還連著自己家裡七大姑八大姨的各種瑣事,也一腦兒地往外倒。

Advertisement

 程靈由此得知, 從這劉柱家用棉花賣得了錢以後,連帶著他的親朋家中,也都開始種起了棉花。

 當然,大家種的量都不多,因為城中只有孫姓商人收他們的棉花。要是種多了賣不出去。也是白費人力力。

 劉柱又愁道:“家裡還有好些筐的白疊子,可惜難賣咯,唉!”

 程靈聞此,卻忽然問:“你家在六合村,離五合村是不是很近”

 劉柱驚奇道:“是哩,四合村,五合村,六合村,三個村子挨著呢。郎君居然知道這個”

 程靈頓時微笑,新買的那個莊子,正好在五合村。

 如此一來,豈不正好方便雇傭這位有經驗的老農種植棉花

 (本章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