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騙了康熙 第135章 京官有炭敬(加更了,求月票)

《騙了康熙》 第135章 京官有炭敬(加更了,求月票)

;

  玉柱不由微微一笑,他這才剛下衙,浙江按察使的管家,就找上了門,八是一直派人盯在衙門口了吧?

  江南道掌印監察史,別看僅僅是個五品罷了,其地位和實權,卻相當於浙江、江蘇和安徽三省的聯合紀檢組長。

  凡是這三省里的大事小,玉柱皆可風聞奏事,而不需要承擔任何反坐的責任。

  這個權力簡直是太大了。

  「小人蔡五,參見掌道大人。」浙江按察使的大管家蔡五,畢恭畢敬的跪下行了禮。

  十五道監察史,都會被尊稱為道憲大人。他們的頭,掌印監察史,一般尊稱為掌道大人。

  玉柱微微抬手,笑道:「起吧。不知貴上有何公幹?」  S𝓣o55.C𝓸m讓您輕鬆閱讀最新小說

  「不瞞大人您說,小人是來送炭敬的。這天寒苦冷的,小人也知道,大人肯定不缺這麼點銀子。但是,總是鄙上的一分心意,且也是京里的老規矩了。」蔡五從懷中出禮單子,哈腰雙手奉上。;

  一旁的吳江,上前接過了禮單子,遞到了玉柱的手邊。

  一般況下,沒誰會當著送禮人的面,看禮單子的。不過,蔡五說的是炭敬,玉柱這就需要掂量一下,能不能收的問題了。

  收了再退,和直接拒收,有著本質的區別。

  玉柱打開禮單一看,隨即笑了,確實一分心意呢。銀霜炭五百斤,白糖二十斤,一百兩紋銀。

  這分禮單子,看似不起眼。

  實際上,單單是銀霜炭,市面價格便是五百文一斤。白糖,就更值錢了,八百文一斤。

  一斤,十六兩也!

  這個時代的所謂白糖,其實是泛黃的蔗糖,而不是純正的白砂糖。

Advertisement

  按照這個時代奇葩的反腐政策,收銀子,肯定算是賄。但是,收銀霜炭和白糖,卻不算是賄,而是朝廷默認的炭敬。

  玉柱沒打算貪污賄,但也不想做個清。順天府鄉試的副主考,有名的大清王之善,最終又得著了什麼好下場?;

  大家都收的銀霜炭和白糖,玉柱也就點頭收下了,只是退回了那一百兩紋銀。

  蔡五本就是專門負責打點實權京的大管家,他見了玉柱的這個做派,心裡便有了數,這份人只送了一半。

  實際上,地方搞出冰敬炭敬的名堂,主要是怕實權京們,故意在刑民賦稅及報銷事務上,卡住他們,不給勾銷。

  歷史上,曾國藩剿滅了江南長之後,需要到戶部辦理報銷軍費的事宜。

  誰曾想,堂堂曾剃頭,曾大帥,竟然被戶部的幾個書辦胥吏,掐住了報銷的脖子。要靠巨額的私下行賄,才能解決問題。

  玉柱收了資,卻沒收銀子。這就是告訴了蔡五,涉及到浙江的刑案,玉柱參與刑部覆核的時候,該怎麼做還會怎麼做,只是不會去故意刁難罷了。

  蔡五今天前來送禮,圖的也就是個不故意刁難罷了。至於,真的出了紕,那就另有送禮消災的章程了。

  地方花錢買平安,京才不會故意刁難,這已經是約定俗的明規則了。;

  康熙也是早就知道,卻默許了的。

  玉柱吃罷午膳,摟著林燕兒,的睡了個午覺,申時正方醒。

  嘿嘿,道憲兼宗憲的玉大人第一天上衙,就翹了班,這還真是典型的佟家人做派呢。

  起後,玉柱洗漱完畢,換了便服,坐到書房裡喝茶。

Advertisement

  只是,茶沒喝幾口,卻連見了幾撥江蘇、浙江和安徽,這三省地方大員家的大管家或是親戚晚輩。

  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打著炭敬的幌子,過來拜碼頭的。

  林燕兒有些好奇的問玉柱:「爺,您明明不太樂意收這些炭,卻怎麼都收了呢。」

  玉柱微微一笑,抬手擰了下林燕兒的俏鼻,笑道:「大家都收,就我不收,這就屬於典型的壞了規矩,遲早會被排出整個圈子的。我呢,只收炭,不收銀子。畢竟還是拿人的手短,自然也就不會故意去刁難他們了,他們買了個安心,我還沒有賄之嫌,何樂而不為呢?」

  隆科多和李四兒撈了這麼多的黑心錢,康熙難道不知道麼?故作不知罷了。;

  天黑的時候,宗人府那邊遞來了公文。一直待在稽查衙門的劉武,把公文帶了回來。

  玉柱打開公文,原來是,平郡王訥爾蘇的額涅,老平王嫡福晉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五日後要過五十大壽。

  宗人府,請兼任宗室史的玉柱,到時候過去監場。

  所謂監場,就是指,監督黃帶子的宗室們有無不法之事,並當場予以糾彈。

  玉柱第一天上衙,為了表現孝心,晚膳回家陪著隆科多和李四兒,一起吃了。

  膳罷,喝茶的時候,玉柱就把平郡王家裡的事兒說了。

  隆科多凝神想了想,忽然一笑,說:「要真說起來呢,這平郡王府,和咱們家也是有遠親的。」

  玉柱想聽的就是這個,便笑道:「阿瑪,您就別賣關子了,快說吧。」

  「嘿嘿,訥爾蘇的曾祖母,就是我的祖姑母。」隆科多笑瞇瞇的說,「照這麼說,訥爾蘇其實和你平輩。」

Advertisement

  經過隆科多的詳細介紹,玉柱終於搞懂了這一層親戚關係。;

  平郡王一系,禮親王代善之後,經歡、羅科鐸、訥爾福,再傳到了訥爾蘇的頭上。

  其中,歡的嫡福晉,乃是佟養的嫡長

  佟養的嫡長,也就是佟圖賴的親姐姐。

  佟圖賴,不是旁人,便是隆科多的親祖父,玉柱的曾祖父。

  撇開這層很遠的所謂親戚關係,實際上,平郡王訥爾蘇和玉柱,還是連襟關係。

  因為,平郡王訥爾蘇,即將迎娶江寧織造曹寅的嫡長曹頤,即大曹佳氏。

  而玉柱,也將迎娶曹寅的庶次曹春,即小曹佳氏。

  皇帝已經公開賜了婚,再無任何更改之理。

  嘿嘿,這不是連襟,又是什麼?

  見玉柱和隆科多聊得很起勁,李四兒不樂意了,拽住玉柱的袖口,笑瞇瞇的說:「好兒子,今兒個上衙,覺怎樣?」

  玉柱知道李四兒想聽啥,就笑著說:「都察院把稽查宗室衙門,單獨的分了出來,我在衙門裡可以說了算。」;

  李四兒立時喜得直,連聲道:「這就好,這就好,當就是要像你阿瑪那樣,衙門裡的事兒,全由自己個,說了算。」

  隆科多吃了李四兒這麼一捧,不由拈鬚,得意的一笑:「老夫舉手之間,可聚三萬兵也。」

  玉柱面上不,心裡卻是一嘆,正是這個舉手可聚三萬兵,要了他們一家三口的小命。

  老四是什麼人?想騙你效忠的時候,什麼麻,說什麼。

  等到你犯了老四的本利益,他翻臉比翻書還快,怎麼狠毒,怎麼來。

  歷史上的隆科多,被了十天沒死。結果,被幾十層浸了的牛皮黃紙,糊住口鼻而亡。

Advertisement

  老四的這種搞法,正所謂,之啥都肯給,恨之挫骨揚灰也!

  次日早上,太已經照屁了,玉柱睡著還沒醒。

  胡彪從衙門裡派人送來了刑部的咨文,刑部浙江清吏司邀請玉柱參加下午的三司共審。

  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又稱三法司。;

  三司共審,不是三司會審。

  三司會審,是需要皇帝下旨,欽定三法司主審堂參加的特殊程序。

  而三司共審,則是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這三個部門中,司一級的員,理刑案的一種常規程序。

  比如說,涉及到浙江的刑案,照例需要玉柱這個江南道掌印監察史參加共審。

  三司共審的質,說穿了,就是在最終定案勾銷之前的聯席會議,以求達一致的意見。

  免得將來,因為各自有異議,導致鬧出大風波來。

  前些年,因為刑部秋審的錯,導致殺錯了犯人。結果,刑部和大理寺里,有一大批人丟了,還有一些人掉了腦袋。

  三司共審的主角,是刑部和大理寺,玉柱是去監督的,防止他們作弊。

  但是,玉柱不簽字畫押並用印,浙江、江蘇和安徽三省的刑部案子就無法勾銷。

  按照大清律例,外省刑案,統由刑部核復。故此,刑部的部權特重,遠超都察院和大理寺。;

  刑部的職權範圍包括:覆核各省徒罪以上案件、審理京師徒罪以上案件、會同覆核各省秋審案件、會同覆核京師朝審案件。

  刑部下設十八司,比如直隸清吏司,奉天清吏司和浙江清吏司等等。

  每一個清吏司的案子,都有主管該司的刑部郎中負責審理,可謂責權分明,條理清晰。

  只是,下午就要三司共審了,上午才派人來通知玉柱。嘿嘿,這就明顯有些瞧不起人了呀。

  也難怪,玉柱雖是國朝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合榜的滿洲狀元,畢竟還是太年輕了。

  而且,玉柱並沒有經過到部觀政的過程,被刑部浙江司的郎中所輕視,也就很可以理解了。

  但是,玉柱曾是市里某委的一把手,親自主持過的一委三部門的聯席會議,不下百餘次之多。

  不誇張的說,玉柱親自參與,並親自協調過的案件,至有好幾十件了。

  刑部就在都察院的牆邊。

  下午申時正,玉柱坐著轎,晃晃悠悠的到了刑部。

  (PS:說到做到,加更了。寫得還算是細膩和地道吧,該賞月票了呀。)

  【如果您喜歡本小說,希小手分到臉書Facebook,作者激不盡。】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