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輕小說 沒你就不行 1681. 大宋反派(2)一更 大宋反派(2) ……

《沒你就不行》 1681. 大宋反派(2)一更 大宋反派(2) ……

大宋反派(2)

    房州是大宋王朝熱衷的流放地。

    這地方流放了後周柴家末帝, 也流放了大宋皇室他們自己人。

    趙匡胤黃袍加奪了柴家的江山,柴家的末代皇帝當年年歲不大,被迫禪讓。他得了江山之後, 皇位傳給了他的弟弟趙匡義。

    當然了, 史書中有一種說法,說是哥倆的母親杜太後臨終前有代,問趙匡胤說,你知道咱為什麽能得了這天下嗎?

    趙匡胤就說, 那是您跟我爹修的好德行,福澤了子孫。

    誰知他親娘就說了:不是我跟你爹的緣故, 隻因那後周柴家最後把江山傳給了年的帝王,這才失了天下。你可不能再這樣了,你把皇位傳給你弟弟, 國有長君, 必能長久的。

    趙匡胤一聽,覺得很有道理, 於是便答應了。

    而據說當時說這件事的時候有三個人在場。除了趙匡胤和太後之外, 還有趙普。

    趙普是宰相, 太後就說,“不僅皇帝要記住,你也要把這件事記錄下來。”

    於是, 趙普記錄下來了, 並且鎖在金匱裏。然後給宮人, 把這個東西藏起來了。

    這就是史書上記載的‘金匱之盟’。

    不過有意思的是, 並沒有證據證明趙普確實記錄了這麽一份東西。這個金匱之盟的契書,是在趙匡義登基之後他自己找出來的。

    於是,趙匡義繼承皇位就順理章了。

    繼承了皇位之後呢, 他突然發現了這個金匱之盟傳出去之後帶來了一個副作用。按照杜太後的邏輯,哥哥的皇位該傳給弟弟,那我這個皇位將來該傳給誰呢?

Advertisement

    國賴長君,好像傳給自己兒子就是違背了‘金匱之盟’。

    而此時,民間就有一種說法,說是正確的傳位應該是這樣的:趙匡胤傳位給趙匡義,趙匡義再傳給弟弟趙匡。等趙匡繼承了皇位之後,皇位重新還給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

    一有這個說法,趙匡義就覺得不對了。他沒把侄兒趙德昭怎麽著,卻把弟弟趙匡給發配房州。

    給的罪名是:趙匡跟兵部尚書過從甚,有勾結的嫌疑。

    於是,房州早年還被發配過一個正經的皇室宗親——趙匡胤和趙匡義的親弟弟趙匡

    趙匡到房州之後鬱鬱而終,其子孫流散各地做也沒做大的就是了。而後慢慢的就泯然眾人了。

    桐桐站在房州的街頭,坐在一座破敗府邸門口的臺階上,看著來來往往的行人。這些東西一晃而過之後,就思量著該怎麽辦。

    之前想著,找府合適呢?還是找這個趙匡的後人合適呢?

    找府能直達聖聽,這最快。

    但先找趙匡的後人,找宗室,這卻是符合人的。畢竟嘛,柴家與趙家這關係,視趙家為骨才對。

    這個態度現在看起來沒什麽,但對之後卻大有好

    這府裏有沒有人不重要,人知道,來過。

    因此,大門鎖的況下,就這麽坐在臺階上。

    過往的人來來去去的,都在打量也就那麽坐著,任由打量。

    等街上的人慢慢的多了起來,才攔住人:“敢問,這戶人家還有人嗎?”

    這人還沒說話呢,不遠一個背著魚簍子的漢子就問說:“姑娘,你問這家作何?”

Advertisement

    “我來投親的。”

    “投親?”漢子失笑:“你怕是找錯地方了!你知這家人姓甚?”

    “趙!”桐桐指了指府門,“若不姓趙,府門不能是這個樣子?”

    哦!還真知道。可明知是皇家,偏來投親?

    好些人都停下來看熱鬧,還有人問說,“姑娘是哪裏來的?聽口音該是距離咱們這裏不遠……你姓甚?”

    “姓柴。”桐桐左右看看,“諸位可知這家主人去哪兒了?”

    看熱鬧的人群‘嗡’的一聲:姓柴的找姓趙的投親來了?

    背著魚簍的漢子從人群後麵進來,上下打量這個站在人群裏卻毫沒有愜意的小娘,然後指了指府邸邊上的一條小巷子,“從這裏進去,有後門。這府裏早沒主人了,不過還有老仆。你若要打探消息,或是有什麽難,隻管去後門問問便知道了。”

    桐桐看了這漢子一眼,然後搖頭,作揖央告道:“還煩請這位大叔幫我傳話。就說,我可從後門,可我上帶的東西絕不從後門。請他們打開正門,我要府。”

    這漢子驚訝,“姑娘所帶何?”

    桐桐便閉不言了,隻作揖道:“勞煩大叔了。”

    周圍的人就吆喝,“若是認識府裏的人,隻管去給傳句話便是了。”

    這漢子沉了一瞬,微微點頭,“請稍候。”

    後麵的小門比前麵還破敗,漢子輕輕敲了敲:“全相公——全相公——”

    “來了!”裏麵一個老邁的聲音,跟著門從裏麵打開了,是個頭發灰白的老者。他看向這漢子,“又撈到魚了?昨兒那麽大的雨,必有魚被衝進田裏。想著你今兒也該來了。”說著,就轉往裏走,“帶進來吧!多都要。”

Advertisement

    這漢子忙道:“全相公……魚的事不急!”他朝大街的方向指了指,“正門有一姑娘,年歲不大,似是還不到豆蔻之年。自稱姓柴,前來投親。小的給指了地方,偏這姑娘不肯前來,隻說可從後門進,上的東西不可。”

    姓柴?

    是!

    這全相公先是沉跟著就往出走,“帶路。”

    桐桐站在人群裏任由人打量,誰再問什麽,都不言語了。不過一盞茶的時候,人群就自讓出一條道兒來。那漢子走在前麵,後麵跟著個老者。

    這老者頭發灰白,卻麵白無須。上的裳陳舊卻也幹淨齊整。一打眼便知道了,此人是宮裏出來的太監。按照年紀算,怕是還伺候過晚年的趙匡

    全有確實是宮裏出來的公公,他站在那裏,上下打量這個孩子。人家就那麽站著,不低頭不彎腰,如同逃難出來的,上臉上都是泥,連長相都不甚能看清楚。可偏長了一雙清靈靈的眼睛。

    兩人對視了良久,這姑娘就是不避讓。

    全有朝後退了半步,然後拱手:“敢問姑娘是何人?持何來見?”

    桐桐這才從懷裏取出‘丹書鐵券’,雙手遞過去,“你可認得此?”

    全有抬眼一掃,趕接過來,翻來複去的看,沒錯,這就是丹書鐵券。這東西它是兩份,一份在宮中封存,一份恩賞給誰家,誰家來保存。這東西不能作假,兩份一比對,假的就餡了。

    誰也沒見過這玩意,見過的人該是都作古了。柴宗訓當年確實發配這裏,但是後人不是都死絕了嗎?

    他隻一沉,就噗通往地上一跪,將手裏的東西雙手舉過頭頂,“丹書鐵券,老奴識得。”

Advertisement

    這話一出,周圍嗡的一聲,而後跪下一片。這是太|祖親賜下來的,跪的不是柴家,是太|祖。

    桐桐將東西收回,然後抬手扶起這個公公。

    全有欠:“姑娘稍候,老奴這就請開中門。”

    大門開,桐桐雙手捧著丹書鐵券從中門而,而後大門便的關上了,隔絕了外麵打量的視線。

    桐桐站在院裏,看見廊廡下晾曬的各魚幹菜幹,再看看滿院跑,扭臉看這公公,“可否容我祭拜一番。”

    姑娘稍候。

    等收拾好了,桐桐進去的時候心裏就笑了。裏麵是臨時拾掇出來的,香案上的灰塵堆的極厚,可見他住在這裏,卻幾乎不會去祭奠故主。

    也裝模作樣的祭奠了一翻,然後回朝老太監微微一笑:“公公可願重返京城?”

    全有:“…………老奴老邁,離京城數十年,不想回了。”說著就看向桐桐,“姑娘究竟是何人?”

    桐桐就笑,“當然是柴家人。”

    “姑娘怕是有所不知,房州員都乃宮中親信。房州所有可疑人等都在朝廷監管之下。柴姓之人,據老奴所知,已然絕矣。”

    所以,“還請公公在府的諸位相公來了之後,提醒他們務必要查清我的份。”

    嗯?為何?

    “其一,突然冒出一個柴家後人,誰都會起疑!現在不查問個清楚,等我到了京城……這個份若是有人起疑,再去查,變故就多了。萬一有人收買了人證呢?萬一有人要我死呢?隻要查出我份作假,就夠死好幾回了。所以,要查就現在查,往清楚的查,不容一點含糊。

    其二,我懷‘丹書鐵券’。這東西是給柴家人的,可若是反證,拿著這個的就能是柴家人。萬一有人殺人奪寶怎麽辦?這個時候更要往清楚的查了,把柴家這一支都差個清楚明白,以防有人見丹書鐵券在一子手中,又跑來冒充柴家後人,給我添

    有這兩點顧慮,我自是希能查個清楚明白。如此,當地的父母差,我好做人,朝廷也不用為難了,豈不便宜?”

    朝廷不為難,是說認下這個柴家後人,卻不用顧慮柴家還有男丁的事。

    這話說的何其大膽?

    全有再次打量這個姑娘,“姑娘不像是養在鄉野。”

    桐桐便笑了,“鄉野之中的姑娘該是什麽樣兒呢?”

    大宋的皇太後劉娥不也是出鄉野,嫁給銀匠龔為妻之後才侍奉了當時的皇子?劉娥杜撰了出顯貴的娘家,難道你這種宮裏出的老人會不知道劉娥的來曆?

    全有皺眉,然後做了請的姿勢,“姑娘隨老奴來,梳洗用膳之後再說其他。”

    桐桐都走了幾步了,突然停住腳問了一句:“公公,家今年多歲數?”

    “一十有六。”

    十六嗎?桐桐有數了,宋仁宗十三歲登基,也就是說,而今掌權的是那位太後劉娥。

    可全有想的是:家十六了,眼前這姑娘的年歲是小了一些。但再過幾年未必不能侍奉君側。

    他重新打量:長相看不清,但隻這氣度,這聰明勁,但凡有機會,必能在那宮廷裏有一席之地。請牢記:百合小說網,網址手機版  ,百合小說網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