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輕小說 沒你就不行 1698. 大宋反派(19)一更 大宋反派(19……

《沒你就不行》 1698. 大宋反派(19)一更 大宋反派(19……

大宋反派(19)

    桐桐自認為, 不是個沒事找事的人,除非是有些事真的看不過眼。而且,一直堅定的認為, 是個格溫和,也能替人著相的人。想別人的難, 想人家為什麽要這麽做。想的多了, 也盡量去理解人家。

    真覺得,論起善解人意,溫和可親,自己是當的起的。

    但有些事上, 你就是再怎麽想要去理解對方,可還是說服不了自己。

    把手裏的書放下, 看向站著的十幾位大人, 再看看坐在劉太後側的趙禎,以及站在趙禎側後方的四爺和蔡伯俙。

    這些人聚在這裏是幹嘛呢?因為王欽若死了。

    王欽若是先帝時期頗寵,後來沒了先帝, 劉太後也破格啟用的人, 前後兩朝,他做了兩任宰相。

    一般按照慣例, 這種級別的員要是沒了, 這對朝廷來說也是大事。

    桐桐心裏就嘀咕, 這個名字不陌生, 最近跟著劉太後, 再是不政事,員大多還是知道的。更何況是宰相。

    知道此人了,那自然要了解這個人的過往。了解了過往了,桐桐就想起來了, 這是人是北宋著名的臣——五鬼之一呀!

    這麽一個人,而今死後這麽被禮遇,對劉太後現在的態度很是不解了。

    劉太後竟然說,“哀家一定要親往祭奠……”

    桐桐把假裝看的書放下,在側後方看著劉太後,眼裏的疑都要溢出來了。甚至看四爺:曆史上,劉太後真去祭奠王欽若了?

    四爺微微點頭。事實上,何止是祭奠了,甚至是‘臨奠出涕’。史用了這麽四個字,來形容當時劉太後親自送葬的景。

Advertisement

    桐桐抿著,看向趙禎。趙禎一臉的憾,跟趙太後說,“兒臣聽聞王卿病重,親自去看過了,賜了白金五千兩……”

    桐桐:“………………”親自去看,還給了這麽大的賞賜?

    太後好似有些欣,歎了一聲,“打發禮部員護葬……來年貢舉……從王相公的親屬以及親信中,簡拔一些吧……”

    趙禎又應著,半點也沒勉強。

    桐桐:“………………”人死了,照顧後輩原也應該。收攬人心嘛,有那出息的,提拔一兩個,也在理之中。這一點,桐桐自己盡量去理解。然後看四爺:對吧!這也是收攬人心的辦法。就跟千金買馬骨是一個道理,咱看不順眼,也別苛責吧。

    四爺一臉的意味深長,心說,若是你知道之後簡拔了此人的親信以及親屬總計二十餘人,不知道會作何想。

    到這裏,桐桐都好好聽著呢。然後聽到劉太後又說,“贈太師,中書令……”

    太師、太傅、太保,此為三公。太師為三公之中最尊者,不能比它更高了。

    桐桐抿,看著默默的聽著的人,心說怎麽都不攔著呢。此人何德何能呀?

    劉太後又說,“諡號……諸位議一議吧。”

    桐桐就看著這些人左一句右一句的,最後得到一個結論:“諡——文穆!”

    桐桐:“………………”隻覺得一口氣哽在間門!不知道為什麽,對諡號這個事,認的可真了。其實人死了,對吧!很不必嘛。

    但突然就覺得,諡號這個事,太要了。而‘文穆’這兩個字,王欽若這等人憑什麽就能用呢?

Advertisement

    就在劉太後散了之後,大臣們都往出退了,桐桐突然做晏殊,“先生,學生有一事不明。”

    晏殊:“……”煩死了!誰收你了?

    不等他拒絕,也不等人徹底的出去,就聽這位郡主說,“先生,學生近日也有讀《諡法》,怕是未曾讀懂之意,特來請教。”說著,就從書案後走出來,“學生一問,經天緯地曰文,敢問王丞相,有何經天緯地之才?”

    這話一出,要走的也不走了。劉娥抬頭看過來了,趙禎坐著也不彈了。四爺微微低頭,角微微翹起。

    晏殊:“……”你這話問的,“不隻是隻有經天緯地之才者才能稱為‘文’的。”

    “或是王丞相慈惠民?故而以‘文’諡之?”桐桐說著,就看向這十幾位大人:來!列舉一個王欽若慈惠民的例子來?

    劉就皺眉道,“王相公自是慈惠民的。郡主年紀小,又生於房州長於房州,不知也有可原。”

    “劉大人說的慈惠民,指的是檀淵之戰伊始,當時的王大人便主張遷都金陵,棄百姓於不顧麽?”這是真的!當時仗才開始打,此人就說咱遷都吧,往金陵跑吧。因為此事,他曾被寇準彈劾,也因此被貶謫過。

    如果這是一種仁慈的話,來!諸位誰來告訴我,是因為這般的‘慈惠民’,故而諡一‘文’麽?

    是不是你們做的都以為人死了,朝廷不翻舊賬,對你們就是一種仁慈呢?畢竟這不損害你們的利益,你們每個人都會死,死後都希有哀榮,所以,就默許了這樣的行為呢?

    王曾皺眉,看向這位小郡主,說道,“給予‘文’自有我們的考量,郡主所指之事,確有之,但朝廷並未曾采納,他也未曾真做了不慈不仁之事。因此,以心觀人,不妥。論跡而言,昔年蜀地有賊寇,平定之後王相公曾出任安使。他所到之,一一詢問被羈押的囚犯,從死罪開始,依次減刑……此亦為‘仁’。”

Advertisement

    桐桐的眼睛瞪的更大了,轉臉看向晏殊,“先生,學生隻覺得駭人聽聞。律法之約束若是如此,其意義何在?若是惡得不到懲,善何以張揚?若是為惡不用付出代價,如何能天下人不敢為惡。此若為‘仁’,他日若助長了為匪為盜的氣焰,致使盜匪為禍一方,又該當如何?彼時,麵對害之人,可敢說一句‘仁’。”

    等到滿地盜匪,朝廷又該如何呢?梁山無好人呀,那不就是一窩子匪嗎?

    若是為匪為盜者,不給殺怕了,誰不順心了就能占山為王了,天下還不得了?

    說著,就指向四爺:“縣公親眷皆被匪盜所害,若是被緝拿了的匪盜,也因種種緣故免於死罪,你們縣公心氣可能平?”

    就這麽看著晏殊,目灼灼,“您是先生,請您解學生心中之。”說著,就往後退了兩步,長長一揖,再不言語。

    事實上,從古至今,大赦天下,施恩給囚犯,這就是仁政。

    晏殊想舉例說給這位郡主聽的,可角翕數次,都沒有說出口。要說,這個事也不能今天說,說到底,這位郡主問的是:王欽若他配這個禮遇嗎?

    王欽若此人的作為又何止是郡主說的那些呢?

    先帝一朝,最人詬病的其實是‘天書’!自從檀淵之盟之後,先帝就覺得他的功勳無與倫比。可其實呢,城下之盟就是一種恥辱。王欽若當時給先帝建議,說是封禪吧。檀淵之盟乃是神的旨意。

    於是,王欽若就為先帝炮製‘天書’。朝廷花費巨大修建道場,修建好的那天,先帝果然就在道場裏發現了‘天書’。於是,朝臣的俸祿漲了、大赦天下,囚犯全都減刑放出來了。打從那時候開始,先帝一朝都充斥著‘天書’。天下的員、百姓都在逢迎。今兒,這裏說黃河的水變的特別的清澈甘甜,這是預示著要出聖人呀。明兒那個馬上就說,我們這裏的山上,發現了數萬株靈芝。

Advertisement

    而後先帝還格外的配合,說是:朕做夢夢見了,果然是水清澈甘甜了。那靈芝瞧著也能收了,該收就收了吧。

    之後再沒結果了,反正也沒有誰真的去嚐一口黃河水,也沒有誰見過采收上來的靈芝進獻給先帝的。

    桐桐心裏思量的就是這個事,隻因事涉先帝,這是沒法說出口的事。事實上,這場鬧劇就是在王欽若等人的一再加油添醋下,一鬧就是整整十五年。

    這十五年裏,大肆的修建道觀。朝廷的賦稅主要用來做這個了。

    劉太後掌權之後,廢了‘天書’,終止了鬧劇,這也政治功績中特別重要的一項就。

    而這個王欽若,一直宣稱他年的時候就在田地裏見過‘紫薇’二字,有異人說他將來一定是宰相。不僅如此,他還說,他是唐朝宰相裴寂轉世。曾經向先帝上書,請求恩賞裴寂後人。然後還被恩準了,裴寂後人數十做,就是那時候提拔起來的。

    更有無數的小事,無不說明這是一個逢迎之輩,隻靠著揣聖意做

    這麽一個人,給這麽大的禮遇,你們是想鼓勵什麽?諡號給一‘文穆’!

    文就不說了,這個‘穆’那需得‘布德執義’。布德,便是要將他的德行廣布出去,召他人。執義,便是要堅持做正確的事

    敢問,這樣的德行,他召了誰?

    再問,他所堅持的事,都是正確的嗎?

    文無文樣,穆無穆樣,到底是怎麽選出這兩個字來的?

    顧著先帝的麵子嗎?那你們這些臣子骨子裏真有錚錚之聲麽?

    劉皺眉,“郡主,你僭越了!”一個異郡主,議論朝事,這是大大的僭越。

    桐桐一臉愕然,“不是議事完了麽?不是大娘娘散了麽?我請教的是我的先生,最多便是私議王欽若。如何算是僭越?怎麽?王欽若議論不得嗎?議論他,有罪嗎?”

    說完,對著太後和趙禎行了一禮,“我這就去太|祖牌位前思過去。原也是我出寒微,長於鄉野,無人教導,不知道厲害關係。我錯了!”請牢記:百合小說網,網址手機版  ,百合小說網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