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反派(35)
給朝廷的消息得盡快發出去!
而歲幣丟失案怎麽辦呢?蕭蘊可不會任由大宋的使臣賴在榷場不走的, 他需要他們跟他回遼國去,跟陛下將事說清楚。否則, 別管多原因,自己都是難逃罪責。
不管誰弄走的,自己押送失敗這總是不爭的事實吧。
富弼在正堂裏轉圈圈,跟四爺道:“那麽大批的輜重,這邊榷都是瞎子麽?竟是沒一個人發現。我看呀,這裏麵藏著的鬼可不。”
四爺看著紫毫端來的梨子, 抬手還是拿過來了,“這些人未必以為他們在資敵!”
關鍵是朝廷的態度,朝廷將夏州當自己的一部分,隻要李家父子稱臣,兩邊連個清晰的界限都沒有。這下麵的人怎麽看呢?
他們以為不會太影響大局,反正李家父子不跟大宋起,要打仗也是跟回鶻和吐蕃在打。他們跟著賺點錢又怎麽了呢?要是再有個換戰馬的名義, 朝廷未必會治多大的罪過。
就像是郭副使,他是郭家的族人。算起來他是皇後的族兄!但這就屬於他知道皇後,皇後未必知道他。武將的俸祿不高,如今守著這麽一個地方,不摟錢也不可能。
事就了這樣了!這些年, 邊榷不知道往夏州運了多東西。
李元昊這樣的人來榷場, 竟是誰都沒主說, 豈不有意思?可以說, 這邊榷不徹底的換一茬, 徹查一茬,都消停不了的。
富弼坐回去,歎氣:“遼國必定是不會與夏州糾纏, 隻會將夏州與大宋視為一。他們不會在歲幣的事上讓步的。若是遼國堅決要朝廷再籌集這麽多歲幣該如何?”
四爺就問說,“以富大人對朝廷的了解,你覺得朝廷接下來會怎麽辦?”
“一,籌措一部分錢糧,至要占丟失歲幣的一半。”
意思是跟遼國平分丟失的責任。
四爺‘嗯’了一聲,這是息事寧人!暫時安遼國,別人家找事。其他的以後再說。
富弼看著外麵,而後又道:“二,咱們得有貶謫的準備。”
四爺咬了一口梨,含在裏一直沒嚼,“歲幣丟在遼國,這是咱們的罪過?”
“不是!朝夏州的方向追查,就錯了。”富弼歎氣,“朝中那些大人們必會覺得你我二人毫無大局觀,這般之下會刺激夏州。此時應該是有所懷疑,暗查再稟報。不該派軍追……要是因此的夏州謀反,你我就是置不當。”
四爺:“……”嗯!有理!“所以,朝廷除了貶謫你我,還會給予夏州一些安的補償。”
富弼點頭,“就是如此!所以,此次出使遼國……不管順利不順利,都不會影響朝廷的決定。”
四爺就笑了,“若是能貶謫到夏州左近,就更好了。”
富弼一臉的一言難盡,“正是如此!你我既然對夏州有所懷疑,那就將你我貶謫至此。如此,既能嚴的看著夏州的向,有利於朝廷做判斷,又能給夏州一個錯覺,以為朝廷把罪魁禍首送到他們眼皮子底下任由他們置,以降低他們對朝廷的戒心。”
四爺這次還真給笑出聲了,這一點隻怕桐桐也早就想到了。就像是調侃的,對於大宋而言,那——犯我者雖遠必賠。
當然了,不打仗無傷亡,兵源都是災民為主,不從普通的百姓征兵,能百姓安穩的過日子,從這個角度講,朝廷不願意打仗,這也是對的。
朝臣以這個為原則,這就老謀國。
可這明顯是顧了眼前不顧以後的!
四爺無話可說,“那就擇日吧,遼國既然得去,那就早去早回。天冷了,別等雪下來了,路不好走。”
桐桐騎在馬上,站在遠的高崗上目送四爺一行離開,他們此去,怕是不會遷延許久。
青娘低聲問說,“主子,咱們呢?”
咱們?桐桐調轉馬頭,“咱們回京兆府。”
走小路麽?
“還走小路,避開人!”
沒幾日,京兆府附近就多有桐桐帶著人活的跡象。這幾天在終南山,那幾天又去泡什麽溫泉。這中間還專門著人去找了京兆府的府尹,問了他們李唐皇室的墳塋現在怎麽置的。
這些無不證明就在京兆府,哪裏也沒去。
邊榷的折子送到宮裏,果然,朝堂沸然。
呂簡夷站在太後麵前,“娘娘,此事絕不可能是夏州李氏父子所為。他們諂大遼,一邊想從朝廷得到好,一邊又懼怕他們在與吐蕃和回鶻作戰時從背後襲他們,所以,他們與遼國媾和尚且來不及,又怎麽會在遼國的境搶歲幣呢?此事必不是如此。隻怕是富弼和縣公著了誰的道了,這是有人在挑撥朝廷與夏州的關係,絕不能縱容。”
說著,拱手道:“因此,臣以為當派遣幹吏前往榷場嚴查,看是否有回鶻的參與?”
曹利用立馬站出來,“臣以為呂相所言極是。回鶻這是想借刀殺人。”
張知白反對,“娘娘,臣認為不當如此。更不該三言兩語就懷疑回鶻。”他直言道,“吐蕃才是夏州李家父子的仇敵,他們挑撥的可能更大,為何曹大人不說呢?不外乎是吐蕃與我大宋接壤,你怕吐蕃擾邊罷了。隻有回鶻,不與咱們接壤,中間隔著夏州,可對?”說著,就冷哼一聲,“可諸位別忘了,回鶻向朝廷稱臣,年年供奉不斷。而今,出了這樣的事了,就要將回鶻推出去,這可是君子所為?若是如此,以後有誰能向大宋稱臣,有誰敢跟大宋稱臣。”
曹利用麵一變,“張相,您這是何意?”
張知白哼了一聲,不想搭理曹利用。
當年澶淵之盟之時,曹利用就是談判。彼時,遼國宋朝歸還被周世宗奪走的瓦橋關南之地,先帝怕失去何談的機會,又不想背負割地求和的罵名,就曹利用去和談。臨走的時候先帝吩咐了,說是:隻要不割地,隻要能講和,哪怕對方索取百萬的錢財,這個也可以答應。
當時曹利用問說:“底線在哪?多可以答應?”
先帝的原話是:“若事不得已,百萬亦可。”
當時曹利用並未曾勸戒,真就打算那麽去辦。還是寇準寇丞相的了曹利用,威脅曹利用說,“雖然皇上答應了百萬,但是你要是敢超過三十萬,回來我就砍了你的腦袋。”
為何最後寇準那般的結局呢?當年的這些事一樁樁一件件,哪一樁哪一件不是犯了忌諱的事。
而寇準私下跟曹利用說的話,先帝是如何得知的?的了這個小人在背後告狀麽?
曹利用當年確實是害怕寇準砍了他的腦袋,談判的時候嚴格的卡在了三十萬上。興衝衝的回來稟報先帝,比劃出了三個指頭。先帝以為是三百萬,覺得太多了。結果曹利用說三十萬,先帝就說,“才三十萬?這麽?”
從這裏開始,先帝就認為曹利用很會辦事,不僅獎賞了他,還提拔於他。
這老東西到了而今,還是在出餿主意,覺得推給回鶻,彌合跟夏州的關係這是良策,真是豬油蒙了心了。
曹利用被氣的麵紅耳赤,但還是道:“先帝仁慈,不忍將士百姓戰之苦,當年以百萬財供敵,也是允的。而今,除了這般是,就是再賠給遼國三十萬,又如何?便是再撥給夏州三十萬,這又能如何?”
加起來不才九十萬麽?跟先帝定下的百萬還差著呢。
“打仗損耗起來,不止是那點錢財,還有數不盡的人命。反之,隻要不打仗,損的隻是錢財而已。”
意思是明麵上給這樁案子草草的結案算了,然後給遼國和夏州撥點錢財布帛,這事就了了。
而就在此事,邊榷又有加急折子。奏報說有一子馬匪衝了榷場,不管是遼國還是大宋的戍邊軍都被襲擊,且營房和庫房都被焚燒了。
然後王曾就說話了:“歲幣被搶,是否為這一撥馬匪所為呢?”
朝堂之上馬上就有人附和:“必為馬匪所為!兩國的戍邊軍都攔不住,可見其兇悍。”
“是啊!該與遼國磋商,共同緝拿馬匪。”
呂簡夷就說,“朝廷該下旨給夏州,他們協查馬匪之事。”
懂了!這是告訴李家父子:這次的事純屬誤會,朝廷查清了,就是馬匪幹的,一切跟夏州無關。
至於賠償還是如何,“看看使團回來之後怎麽說,遼國的要求是什麽。協商著看嘛!”
是啊!割地不行,隻要不割地,其他的可以談。
但人家遼國也不是傻子啊!人家沒說再拿一次歲幣,人家決口不提這個事。但是人家又舊事重提了,還是說周世宗,也就是柴榮當初從遼國手裏奪走的一片土地,人家想要回去。
事實上,當年柴榮跟遼國為了燕雲十六州打了整整二十五年。燕雲十六州是中原之地的屏障,失去了這個屏障,就無法抵草原民族南下。
先帝時期,其實是有機會奪回燕雲十六州的,當時的邊防大將楊延昭也派人上書請戰,軍中士氣也正高漲,正是乘勝追擊的好時機。可惜,先帝畏敵,朝中大部分大臣也支持議和,且他們彈劾寇準,說他是擁兵自重。
於是,議和了。而寇準之後便被貶謫再貶謫。
如今,站在人家的大殿上,人家不說這個歲幣你們全認了,再繳納一次。隻是又提出被柴榮搶走的土地,還很好說話的表示:其他的都不重要,隻這事萬重視。
四爺站在這裏,看著坐在上首的耶律隆緒,很想告訴他:柴榮有後人!你要是真的想要,怕是得找他的後人要!你就看給不給你就完了。請牢記:百合小說網,網址手機版 ,百合小說網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